护理服务模式
护理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47478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全科护理、中国疗养医学、护理研究: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五届中韩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护理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献由331位作者贡献,包括国香云、张喜平、魏凯等。
护理服务模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7478篇
占比:99.94%
总计:347670篇
护理服务模式
-研究学者
- 国香云
- 张喜平
- 魏凯
- 于芹
- 仇晓溪
- 伍玉玲
- 何桃芳
- 侯佳
- 保金吉
- 信婷
- 刘巧囡
- 刘欣敏
- 叶英
- 姜皓
- 孙旭芳
- 师伟
- 徐晶晶
- 曹维杰
- 曾丽
- 李洁
- 林生娥
- 梁东梅
- 武凯
- 江栋婷
- 洪普
- 王莉
- 王辉
- 矫冬梅
- 罗希芝
- 贡浩凌
- 赵丽茹
- 赵士雅
- 邵国琼
- 郭放
- 金娟
- 陈良惠
- 韩培
- 马凤嵘
- 马翠荣
- 乐文珍
- 于东冬
- 于丽
- 于水
- 于淑梅
- 于飞飞
- 介小霞
- 代莉
- 何晓璐
- 何桂娟
- 余琼
-
-
-
-
摘要:
“十三五”时期我国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7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3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70%,护士队伍学历素质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老年护理服务快速发展,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创造了新条件。
-
-
胡姣姣;
王鹤云;
郭亚崴
-
-
摘要:
痛风性关节炎是指因尿酸盐沉积于软骨、骨质、关节囊、滑囊等组织引起的炎性反应及其他病损,以下肢足踝部中小关节为主要发病部位,患者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的剧烈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病情反复发作且病程漫长,并且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受累关节僵硬畸形,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具有直接、严重的不良影响[1].
-
-
-
-
摘要: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创造了新条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5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卫生健康领域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护理服务效率。
-
-
黄海英
-
-
摘要:
2022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持续深化优质护理,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应倡导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应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形式,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为突破的新规划。
-
-
叶琳芳;
林玉屏;
林嘉钰
-
-
摘要:
与足月新生儿比较,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引发其他疾病,为保障其安全,需要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重点照护.在照护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护理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早产儿预后[1-2].有研究发现,个体化护理服务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的应用能促进其生长发育,降低再住院率[3].
-
-
杨枝子
-
-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眼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眼内感染的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8例眼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拟定34例,对比患者护理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对比有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发生率为2.94%,对照组发生率为50.59%,且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有差异(P<0.05),实验组认知合格率为97.06%,对照组认知合格率为79.41%.结论 研究证实,以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作为眼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满足患者术后管理需求,所以能够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将该模式推广.
-
-
王欣宇
-
-
摘要:
随着社区护理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社区网格化护理服务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着眼于社区网格化护理服务的基本模式,结合近年来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意在展示我国社区网格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现况,为优化社区网格化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
-
于芹;
江栋婷
-
-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期间的护理服务模式及对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信封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家长焦虑状态评分、小儿痛苦评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率.结果 护理结束观察组家长焦虑状态评分(35.05±1.21)分、小儿痛苦评分(1.35±0.2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70、16.777,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6.10±1.21)d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45,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2.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结论 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可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家长焦虑,延长留置时间和减少并发症.
-
-
于芹;
江栋婷
-
-
摘要:
目的探讨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期间的护理服务模式及对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影响。方法将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信封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家长焦虑状态评分、小儿痛苦评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率。结果护理结束观察组家长焦虑状态评分(35.05±1.21)分、小儿痛苦评分(1.35±0.2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70、16.777,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6.10±1.21)d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45,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2.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结论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可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家长焦虑,延长留置时间和减少并发症。
-
-
何晓璐;
黄铁牛;
张勰;
谭旭妍
-
-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株潭地区出院患者延伸护理服务需求,为探索科学有效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长株潭地区3所医院的213名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延伸护理服务内容、开展方式及人员的需求.结果 出院患者需求度较高的延伸护理服务内容为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运动指导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开展方式为微信公众平台(83.6%)、电话或短信随访(69.5%)、健康知识讲座(52.6%)、病友俱乐部(45.5%),人员主要为医院医生(64.8%)、医院护士(56.8%)、社区医生(36.6%)、社区护士(31.5%).结论 医院应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延伸护理团队,根据患者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提供延伸护理服务,满足出院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