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
扫雷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16篇,主要集中在武器工业、军事技术、中国军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4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国外坦克、工兵装备研究、兵器知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2002年年会、首届地雷技术学术会议等;扫雷的相关文献由905位作者贡献,包括傅金祝、王清洁、吴克刚等。
扫雷
-研究学者
- 傅金祝
- 王清洁
- 吴克刚
- 朱炳贤
- 杨辉
- 王明
- 何小东
- 刘进
- 安游
- 尹瑞伟
- 施祖强
- 晓蕾
- 李曙光
- 祝宇云
- 钟开天
- 陈快
- 宋殿义
- 文晓宇
- 方向
- 樊江明
- 汪庆桃
- 陈志阳
- 万磊
- 乔治·肯尼思·怀特
- 党红杏
- 冬雷
- 刘洪
- 刘瑞生
- 华瑞平
- 吴俊杰
- 周俊宏
- 周共健
- 周厚勇
- 孙斌
- 张步俊
- 张瑞增
- 张越
- 曾仲毅
- 李刚晖
- 李建民
- 李忱
- 李朝阳
- 李裕春
- 杨力
- 杨贵丽
- 林思夏
- 潘宇
- 王占凯
- 王尚龙
- 王高宏
-
-
黄霞
-
-
摘要:
“装上一双智能手,我还能去排雷。”就算躺在病床上,杜富国牵挂的仍是自己的排雷使命。7月27日,在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现场,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一级上士杜富国身着军装,腰背笔直,胸前的“八一勋章”熠熠生辉。成为全军官兵的杰出代表,杜富国的淬炼之路,到底有多难?
-
-
-
方高明;
陈国全;
刘亚迅
-
-
摘要:
导语:1949年6月,逃亡海外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依托海军优势,在长江口航道布设了大量水雷,很多过往船只触雷炸沉,堵塞了海上航运,给上海市民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
-
吴克刚;
王博
-
-
摘要:
基于爆破法扫雷爆破筒扫雷作用原理,设计了8.2 kg一次引爆型固态FAE扫雷装置.通过改变起爆位置和设置方式,多次野外近地面爆炸试验,采用反射压力传感器在装药正向与侧向离爆点不同位置进行压力测试,同时在正向测线压力传感器的对应位置设置某型防步兵地雷,得到爆炸场不同位置处的爆炸参数以及防步兵雷扫雷范围.结果表明:水平设置扫雷装药的扫雷范围明显大于垂直设置的装药,最佳炸高约为0.60 m;且其爆炸场正压区作用时间曲线呈"V"形,产物作用范围达63倍装药半径,与等当量的TNT的作用时间有明显的优势;本装置的扫雷范围约为目前扫雷爆破筒爆破扫雷范围的1.8~3.85倍,正向可靠扫雷范围可达其装药半径的77倍,侧向达69倍.由于该装药爆炸作用区域正压作用时间明显加长,因此有利于各种地雷的清除,是一种潜在高效的爆破法扫雷装药.
-
-
许强
-
-
摘要:
苏联特遣舰队登场1974年3月,埃及海军曾在苏伊士湾海域清扫出7枚KB型锚雷,但在清扫时不慎触发了其中的一枚水雷后导致2艘埃及扫雷艇被炸沉。为避免更大的伤亡,埃及被迫终止了扫雷行动。1974年6月17日,埃及要求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协助清理苏伊士湾的水雷。当时,法国在吉布提驻扎有一支舰队且具备一定的反水雷能力。
-
-
-
-
摘要:
“‘大马’,我带你试试塑胶跑道,咱部队还没有呢!”山城重庆,西南医院。春雨初歇,战友重逢,一场3公里夜跑成了最隆重的纪念。俩人一路你追我赶,跑得十分尽兴。谁能想到,几个月前,他们还在云南边防,一起从事着和平年代离死神最近的职业——扫雷。2018年10月11日,在处置一枚埋藏在地里30多年的手榴弹时,突遇爆炸,战友永远失去了双手双眼。
-
-
致铖
-
-
摘要:
随着太平洋战争向日本本土逐步逼近,琉球群岛已成为美军进攻日本本土最理想的跳板。日方则认为该岛是掩护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南部屏障,因此积极加强战备,准备与美军进行一次早期决战。琉球群岛可细分为三个群岛,从北到南依次是奄美群岛、冲绳群岛和先岛群岛,与台湾岛构成了一道新月形的岛链,成为日本本土在东海的天然屏障。其中的冲绳群岛位置居中,距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本土的距离分别是360、340、340海里。
-
-
张首伟;
钱晓詹;
李大勇;
欧阳治民
-
-
摘要:
"‘大马’,我带你试试塑胶跑道,咱部队还没有呢!"山城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春雨初歇,战友重逢,一场三公里夜跑成了最隆重的纪念。"大马"名叫马玺君,是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而他的战友,正是扫雷英雄——杜富国。他们曾一起在云南边境从事和平年代离危险最近的工作——扫雷。2018年10月11日,在处置一枚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弹时,杜富国对同组作业的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后,独自上前排弹。
-
-
-
-
堵峰;
冯林华;
邹建伟
-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2002年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为指导,在对某型扫雷艇扫雷系统可靠性和故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扫雷系统的维修方式、维修手段及维修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着眼于未来反水雷作战的实际需求,就进一步完善战时抢修配套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由于扫雷系统装备时间短,涉及学科多,技术复杂,装备仍在不断改进之中,维修上的一些经验尚处于总结和摸索阶段,对此,我们以全寿命管理为指导,积极探索扫雷系统的最佳修理方式,希望能够对今后扫雷系统的维护和修理探索出一些建设和指导性的意见,为将来制定各种维修规范和该型艇的改进提供一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