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成本
执法成本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0452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求实、法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环境执法研究与探讨会议等;执法成本的相关文献由98位作者贡献,包括武中哲、万婷、付超等。
执法成本—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452篇
占比:99.58%
总计:20539篇
执法成本
-研究学者
- 武中哲
- 万婷
- 付超
- 全承相
- 冯玉军
- 刘云霞
- 刘华
- 刘国福
- 刘娜
- 刘小胜
- 刘建珍
- 刘志栋
- 刘效仁
- 刘松安
- 刘风景
- 叶晓盈
- 吕宇强
- 周珏平
- 和芫
- 姜南
- 姜南1
- 姜四清
- 姜志法
- 孙潮
- 崔永亮
- 嵇秀梅
- 常纪文
- 廖志敏
- 张云辉
- 张彩霞
- 张晓华
- 张权辉
- 徐峰
- 徐建言
- 徐祖平
- 方丈
- 方渊
- 曾宪贵
- 朱志华
- 朱晓燕
- 朱艳茹
- 李东旭
- 李为杰
- 李冉1
- 李如章
- 李娜
- 李子田
- 李攀莉
- 李明德
- 李茂盛
-
-
赖诗攀;
邱文峥
-
-
摘要:
强化食品安全违法惩罚力度,何以造成基层执法的避重就轻和力度整体弱化?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的个案研究发现,在执法激励不变的情况下,强化执法对象违法惩罚力度可以通过重塑执法成本,重新分配执法注意力,由此造成基层执法的避重就轻和力度整体弱化.同时,强化惩罚力度的这一效应,受到监管信息状况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重典治乱"要打组合拳,在普法的基础上,短期内加大基层执法资源的投入和通过较长周期推动监管数字化建设都是备选项.本研究贡献了关于强化惩罚力度效应的新知识,并对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和威慑理论有所推进.
-
-
-
-
摘要:
为了预防和制止横向垄断协议行为,提升反垄断监管效能,降低行政执法成本并给经营者提供明确指引,在总结执法经验和借鉴其他国家成熟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出台《横向垄断协议案件宽大制度适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
-
徐峰
-
-
摘要: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提出防止滥设滥用“电子警察”、清理不合理的“电子抓拍”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电子警察”的设置节约了交警的执法成本,为交警认定违法违规提供了精确清晰的依据,对一些不守交规的行车人产生了心理上的威慑效果。不过任何一种电子辅助设施,在使用随意时,就会远离其设置的初衷。据统计,2020年全国交通罚款总额3000亿元左右,这样的罚没“收入”,一方面有些确实是违法违规的该罚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因滥设滥用电子抓拍而产生的滥罚情况。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电子警察”应该在什么路段设置、设置多少、由谁核准、多久进行准确度检验,以及设置使用的规范标准和程序等问题,行政主管机构从未作出过立法效力较高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定。因此,韩德云代表建议,相关部门应从国家统一管理层面,规范各地设置使用“电子警察”的标准,限制地方交管部门利用“电子警察”获得罚款收入的空间。本期专门推出“电子警察‘法与罚’”选题策划,旨在多方位分析和探讨如何规范设置及使用“电子警察”。
-
-
蒋剑云
-
-
摘要:
应邀管辖不同于引渡或其替代措施中的异地追诉,是一种新型管辖类型.应邀管辖的确立有其必要性,它体现了国际道义精神,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实现执法资源国际间合理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应邀管辖的具体规则构建可以考虑以平衡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需要为出发点,在程序启动、实施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以便在国际刑事执法实务中能够有章可循,实现维护国际秩序和国内秩序有机统一的目标.
-
-
-
-
-
摘要:
为了预防和制止横向垄断协议行为,提升反垄断监管效能,降低行政执法成本并给经营者提供明确指引,在总结执法经验和借鉴其他国家成熟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出台《横向垄断协议案件宽大制度适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一、起草背景和主要考虑横向垄断协议通常严重排除、限制竞争。
-
-
李攀莉
-
-
摘要:
2019年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53条明确将信用监管作为市场监管的措施引入了我国市场监管执法中,以期能够为持续优化我国营商环境保驾护航。该文以法经济学为视角以贝克尔的执法震慑模型和最优执法理论为依托,以《条例》第53条为切入,分析市场信用监管背后经济学原理与其所体现的我国监管执法思想。该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市场监管中的信用监管制度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贝克尔执法威慑模型和最优执法理论分析,我国当前的市场信用监管制度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过度震慑导致市场活力不足;其二,信用监管可能导致边际震慑失灵;其三,信用监管有较高的错误成本与执法成本;最后,其可能不符合社会效益最大化。
-
-
-
-
姜南;
王邱文
-
-
摘要:
中国的象牙商业性禁贸政策是中国为保护野生大象种群、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新举措;野生动物执法成本则是影响象牙商业性禁贸政策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长远考察,该政策将遏制非法象牙贸易的发生进而降低野生动物执法成本;但在该政策实施初期,由于合法象牙供应的消失,会导致部分象牙需求可能转向非法象牙贸易,从而刺激非法象牙贸易反弹,最终导致野生动物执法成本增加.因此,在象牙商业性禁贸政策实施初期,增加野生动物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设备购置、执法专项行动、国际合作等成本是必要的,而且这部分成本也可应用在打击其他野生动物犯罪当中,以提高相关执法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