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慰安妇

慰安妇

慰安妇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4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4篇、专利文献1043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法制博览、中国律师、台声等; 慰安妇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苏智良、经盛鸿、刘广建等。

慰安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4 占比:30.33%

专利文献>

论文:1043 占比:69.67%

总计:1497篇

慰安妇—发文趋势图

慰安妇

-研究学者

  • 苏智良
  • 经盛鸿
  • 刘广建
  • 鞠九江
  • 李敏
  • 姜钦峰
  • 张艺
  • 戈叔亚
  • 朱玲
  • 符和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力
    • 摘要: 日本口述史起源于公元8世纪。明治维新之后,受近代西方兰克史学的影响,口述资料逐渐被边缘化,以文书档案为中心的政治史占据了历史编纂的中心位置。二战后,伴随着民众史和社会史的勃兴,口述史开始为日本主流史学界所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历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记忆转向,日本口述史研究的关注点,也从重构历史事实转变为考察历史叙事本身的建构与口述资料背后的语境、权力关系等,口述史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革新。战争性暴力由于其议题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述资料,成为日本口述史的一个中心议题。日本史学界通过聚焦“慰安妇”和“斑斑女”的口述证言,从受害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战争性暴力,从性别视角推动和更新了战争史的研究。
    • 贾铭宇
    • 摘要: 关于日军“慰安妇”制度在海南实施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间形成了一系列基本认识,此后便少见新论。据推算,至少有5000—7000名女性在海南受害。目前所调查的海南日军慰安所的数量有93处,海南当地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个案有168例。通过对史料的全域性整合、统计和量化分析,可以看到日军“慰安妇”制度始终围绕日军“南进”基地建设和资源掠夺的需要而进行。日军的军事行动、驻军形态和日本官方海外移民活动直接影响慰安所的时空分布和类型。台拓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战地后勤服务队”的双重压迫,使得海南慰安所的设立方式、“慰安妇”的强征手段和来源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慰安妇”制度在海南的实施是日本战争支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系统性国家犯罪的具体体现。
    • 祝昇慧
    • 摘要: 纪录片《三十二》《二十二》的票房奇迹成为不可复制的现象级个案。影片围绕“慰安妇”问题展开的多重话语中,父权与国家作为缺席的在场者,症候般的显示了民族主义框架所容纳不了的女性个体记忆与伤痛。导演郭柯以剧情片的思路追求日常生活叙事美学,在深情凝视中,呈现出关于慰安妇的“少女”与“地母”两种女性审美形象,却遗漏了其作为主体的女性表达。“慰安妇”问题如何由个体创伤记忆上升为民族集体记忆,并进入国家历史的书写,进而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亟须年轻一代历史感的养成。
    • 黄文凯
    • 摘要: 日本作家千田夏光于1973年出版《从军慰安妇》,撕开了日军"慰安妇"历史的伤疤.1990年代之后"慰安妇"问题的研究开始在中日韩等国和地区成为小众的研究"热点",在我国的出版经历了访谈调查、档案编辑、学术研究、非虚构/虚构写作的轨迹,并在新世纪以来在认知和学术范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民族记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研究群体单一,版权引进和输出均处于起步阶段,"慰安妇"题材的出版仍需学界和出版界共同努力,从而将"慰安妇"的个体创伤记忆上升为民族的共同记忆.
    • 刘广建; 朱玲
    • 摘要: “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施的一项侵犯人权的制度,是有组织的国家犯罪。但是,战后日本官方矢口否认曾经实施过这项制度,辩解称其为个别从业者的私人行为,与日本政府和军队无关。然而,在已经发现的若干中日档案资料中,明确记载了日本政府和军队在“慰安妇”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京是日军“慰安妇”制度实施较早的城市。本文以南京地区为例,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新近发现的部分档案资料进一步考察日军“慰安妇”制度在南京的实施过程及其特点。
    • 李光一; 寇佳
    • 摘要: 中国朝鲜族代表作家金革的小说《春子的南京》,是朝鲜族文学中第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历史与现实对"慰安妇"问题的回避与曲解,使"慰安妇"受害者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传统思想和社会的不正确认识是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在遭受身体伤害之后又叠加"二次伤害"的文化社会原因;舒适自然的治疗空间是"慰安妇"受害者实现自我治疗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慰安妇"受害者在倾诉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外化完成了对自我心灵和精神的治疗;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历史问题的正视和国内外对"慰安妇"受害群体的关怀与重视是"慰安妇"受害者可以实现最终心灵治愈的重要外部条件.和以往只注重对伤痕的叙事相比,将更多的关注点转向对伤痕的治愈上可以展现出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王裕迪
    • 摘要: 2016年2月上映的韩国电影《鬼乡》是由赵廷来执导的历史题材战争片,以二战慰安妇受害者姜日出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讲述了1943年日本侵占朝鲜时期,豆蔻处子贞敏以及年纪相仿的少女们被日军强行带走后成为慰安妇的悲惨故事.《鬼乡》因沉重而敏感的宏大历史题材性质,多种蒙太奇并用的超现实主义叙事方式,镜像映照的人物关系塑造,奠定了其在韩国电影史的独特地位.
    • 陈健行
    • 摘要: 官方谈话代表日本政府对某项问题的基本态度."慰安妇"是典型的二战史遗留问题,日本官方谈话多次涉及.1992年日本政府发表第一次"慰安妇"调查结果(即"加藤谈话"),首次承认军方参与其中.1993年日本政府专门针对该问题发表"河野谈话",承认日军强征"慰安妇"."河野谈话"虽然被历届日本政府所继承,但是其精神实质不断受到挑战和削弱.特别是安倍晋三内阁试图以否定"河野谈话"来否定"慰安妇"问题.他借纪念战后70周年之际,发表"安倍谈话",极力模糊"慰安妇"问题.接替安倍政治遗产的菅义伟则保持一贯作风,坚持"问题已解决"态度.日本政府关于"慰安妇"问题的立场"倒退"背后,原因呈现错综复杂.
    • 刘广建; 朱玲
    • 摘要: "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施的一项侵犯人权的制度,是有组织的国家犯罪.但是,战后日本官方矢口否认曾经实施过这项制度,辩解称其为个别从业者的私人行为,与日本政府和军队无关.然而,在已经发现的若干中日档案资料中,明确记载了日本政府和军队在"慰安妇"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京是日军"慰安妇"制度实施较早的城市.本文以南京地区为例,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新近发现的部分档案资料进一步考察日军"慰安妇"制度在南京的实施过程及其特点.
    • 陆薇薇
    • 摘要: 日本女性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旨在为女性主义,即女性解放思想和运动提供理论支撑与学术支持.上野千鹤子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深入剖析日本近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机制.虽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但其研究也同时批判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中心论对女性受压迫问题的遮蔽,并借用弗洛伊德理论加以补充分析.首先,上野指出,"父权制"与"资本制"这两个辩证关系的变量,分别作用于家庭(私人领域)和市场(公共领域),对女性造成了"性别"和"阶级"的双重压迫,"无酬家务劳动"和"再生产方式"是明晰父权制与资本制之间辩证关系的两个关键词.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她又补充了与资本制同属公共领域的"民族国家"这一变量,揭露作为民族国家的日本对女性的父权制压迫,进一步明晰了女性解放运动所要对抗的目标,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