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15年内共计34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1365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中华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河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七届年会暨河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论坛等;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相关文献由746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刘国强、王定华等。
恶性组织细胞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1365篇
占比:99.83%
总计:201706篇
恶性组织细胞病
-研究学者
- 等
- 刘国强
- 王定华
- 孙培玉
- 郭智
- 郭笑如
- 陈秀芳
- 万楚成
- 于全军
- 付书南
- 侯乐志
- 关向宏
- 刘卫平
- 刘林林
- 刘茂发
- 叶香华
- 向兵
- 吴伟东
- 吴昌猛
- 吴湖炳
- 吴芳颐
- 周文兰
- 夏学鸣
- 夏耘
- 姜琰
- 孙新虎
- 廖小梅
- 张建
- 张秀伟
- 张红宇
- 张胜
- 怀淑君
- 李羲
- 杜昊
- 杜洪良
- 杨碧云
- 林芳
- 梁勇
- 沙昆东
- 牛挺
- 王会朋
- 王全师
- 王军
- 王永伦
- 王萍
- 王静艳
- 童华波
- 谭建军
- 谭晓华
- 赵越华
-
-
-
-
左虹;
汪志萍
-
-
摘要:
@@ 嗜血细胞综合征也称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是指在某些疾病如伤寒、肝炎、结核、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黑热病等以及药物过敏反应时,一些患者的骨髓中出现较多吞噬性组织细胞[1],患者骨髓中可见到吞噬红细胞,粒细胞或血小板组织细胞超过5%[2],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最近本院收治1例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其骨髓涂片中吞噬性组织细胞占有核细胞的8%.现将其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
-
陈成璇
-
-
摘要:
@@ 近来随着免疫组化、分子和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展,我们对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认识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十分罕见的疾病,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所谓的恶性组织细胞病绝大多数是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以及其他疾病,国内报道的病例尤其如此.其病程进展迅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老年人较少见[1].近期我院收治1例老年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
-
-
-
郭周庆;
胡燕芳;
通信;
莫和国;
吴又明;
徐宁
-
-
摘要:
目的了解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6例幼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发病特点。结果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复杂,病情隐匿,初诊容易误诊。结论关键是只要掌握其诊断标准,并且偏重于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尽量找到具有诊断意义的吞噬性噬血细胞,便可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early stage diagnosis in chlidren with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Methods A res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16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It’s difficult to diagnose HPS especialy in early stage.Conclusion It’s necessary to find hematophagocyte in bone marrow or in lymph node to diagnose,treat and control the disease in early stage.
-
-
郭智;
石宇杰;
沙鸥;
王飞;
谭晓华
-
-
摘要:
@@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histiocytosis,MH)临床上以持续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恶病质等症状,病情复杂,凶险,死亡率高[1] .但很少会以心肌受累为早期主要表现,从而耽误病情.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心肌受累为早期主要表现的MH报告如下.
-
-
李满桂;
杨尖措
-
-
摘要: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组织细胞病中的一种,本症虽非恶性,但在临床上与恶性组织细胞病(MH)在临床表现上极为相似,难以鉴别.但从实验室检查中有相异之处,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和细胞遗传学方面可以鉴别.
-
-
张秀丽
-
-
摘要:
@@ 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35例,现将细胞形态学综合分析,报道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诊断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血细胞学术会会议制定的标准[1].男26例,女9例;年龄22~65岁.1.2 方法对有临床症状者,采取骨髓片、血涂片、淋巴结穿刺涂片或活检,做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切片检查最后确诊.
-
-
梁勇;
杜昊;
王会朋;
孙晓静;
关旭欧;
刘素萍;
刘海英
- 《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组)是十分罕见的疾病,长期发热,以高热为主,伴进行性全身衰竭,淋巴结、脾、肝进行性肿大,还可有黄疸、出血、皮肤损害和浆膜腔积液等,病情凶险,预后不良.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结合中医治疗可以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治愈机会.总结笔者认为恶组属于急劳、伏气温病的范畴,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和内经“阴阳交”的描述极为贴切。“交者死也”应当理解为病情危重,诚如吴鞠通所说:“经谓必死之证,谁敢谓生,然药之得法,有可生之理”。
-
-
-
-
-
赵谢兰
- 《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论坛》
| 2010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一男性患者,22岁,因小腿外伤后局部溃破3个月,发烧1月,于2009年7月7号住烧伤科准备行植皮术。患者于08年10月26日被他人致伤右小腿,当时局部瘀斑、肿胀,未作特殊处理,09年3月局部疼痛破溃,在本院医务室换药近2月,未好,伤口扩大后来湘雅医院门诊换药室换药,未好,故收烧伤科植皮。查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蚕豆大小,腹软,肝肋下(-),脾侧卧洽及,胸骨无压痛。右小腿8×3cm2大小创面,表面深黑色坏死,分泌物不多,见伤面深度达至胫骨。入院诊断:右小腿皮肤溃破。9r1,血象WBC 17.2×109/L,RBC 4 80×1012/L, Hb 119g/L,pt 81×109/L, NO 82, L 0.18。小便R,尿胆素↑,尿胆原↑;乙肝全套(-),HIV(-),DIC(-),三次血培养(-),肝功能总蛋白↓,球蛋白39.5g/L ↑总胆红素18.1μmol/L,直接胆红素9.1μmol/L,谷丙转氨酶955μ/L谷草转氨酶458μ/L。腹部B超,肝脾肿大,肝肋下2cm,脾肋下3cm;病理,腹股沟淋巴活检为反应性炎症,1:10000PPD皮试(-),157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48.5%,红系11.5%,粒红比例2, 4: 1粒系活跃分类比值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增高,红系增生活跃,分类比值正常。淋巴系比值正常,可见幼淋1.5%。骨髓片,片中片尾可见异常网状细胞及吞噬网状细胞增高。全片巨核细胞9个,血小板呈堆分布,血片异型淋巴增高,可见网状细胞,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