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史

心史

心史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839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甘肃社会科学、中华文史论丛、读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经典海外传播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心史的相关文献由12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福康、卓洪艳、吴志菲等。

心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1.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839 占比:98.98%

总计:12971篇

心史—发文趋势图

心史

-研究学者

  • 陈福康
  • 卓洪艳
  • 吴志菲
  • 宁宗一
  • 洪烛
  • 苏静
  • 陈福康1
  • 陳福康
  • Don J.Wyatt(韦栋)2
  • 丁晓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斐
    • 摘要: 宋元鼎革之变激发出士人思想、情感的巨大能量,使其诗歌所蕴情感的强度和密度大增,进而凸显了诗为“心史”的性质。对此,时人亦有理论自觉。本文以谢翱编《天地间集》为中心,效仿陈寅恪“心史”研究理路,借鉴西方心态史、情感史的一些理念,从诗歌文本隐喻、象征等深层意义的发微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视角或成果,从“悲痛与眷恋:连结的断裂与复原”“惊悸与诧异:战乱创伤与奴役怨懑”“闲适与郁怅:隐居的政治意涵”“空幻与落寞:儒家伦理纲常之外”“坚守与忧惧:与时间抗争”五个方面,对易代之际与遗民身份认同相关的心态做了立体、动态的透视。近代人文与社会科学中普遍出现了“人的消失”现象,激活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心史”意蕴,不失为既得预国际学术界之潮流又呼应国内学术界“三大体系”构建之吁求的有益尝试。
    • 彭志
    • 摘要: 清初,江南地区的明遗民抱持着对故国旧君的追思悼怀,接续不断地在各类题材的诗歌中宣泄无处排遣的悲伤挣扎心绪.在时事类诗歌中,以韵文形式线性地实录易鼎史实,并呈现出糅合了追忆故明、思恋家乡、感喟时事、省思人生的隐微心迹.在感怀类诗歌中,思绪中的故国记忆与置身清朝的现实处境生成了巨大张力,撕扯着明遗民紧绷且脆弱的神经,以及那无时不在的悲痛.在咏烈女类诗歌中,江南女性毅然殉节与男性的犹疑畏葸形成鲜明对照,彰显了士人品行的臧否取舍.借助诗歌的窗口,可剖解出清初江南地区明遗民群体的易代心史.
    • 袁春兰
    • 摘要: 达真的长篇小说《命定》是他自《康巴》后的又一力作,作为"康巴三部曲"的第二部,延续着藏民族现代史诗的建构,又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是一部个人的成长心史,也是康巴民族用生命铸就的抗战历史。"处于边缘化的‘小’的康巴却隐含着人类的精神财富,我更多的时间是在‘轰动效应’这个引力巨大的‘场’之外,就‘边缘人’的题材进行挣扎性地思考"①,达真一直致力于康巴大地的书写,挖掘康巴藏地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意涵。小说名为"命定",所构筑的一系列因果关系都源自藏文化本身,其中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在对藏地的书写和战争语境中得到揭示。
    • 张清河
    • 摘要: "秋兴八首"和"同谷七歌"同为杜甫"连章体"组诗,在艺术上均具有较高造诣。明清之际的诗人对此两组诗歌广泛追摹,规模近百人,诗歌近千首。然而,学界一直强调"秋兴八首"所具有的"诗史"范式,鲜有人注意到"同谷七歌"特有的"心史"功能。"同谷七歌"在清初引发广泛追和,并与明末《心史》的发现相呼应,形成追和"同谷七歌"与歌赞《井中心史》同声叠唱的盛大场景。清初诗人追和"同谷七歌",其"心史"效应大略相同,而其诗学思想稍异:如屈大均是"以心为史",吴伟业则是"史外传心",这些思想最终汇集为心史说,对清诗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郭添泉
    • 摘要: 崇祯末年,宋朝遗民郑思肖的诗集《心史》在苏州被发现.六年后,明朝灭亡,《心史》在遗民群体中迅速传播.在抗清运动激烈的宁波,《心史》中的诗篇激励着遗民的斗志.抗清失败后,宁波遗民读着郑思肖的诗文,少了几分歌咏和激愤,多了些悲凉和绝望.因类似的遭遇和情感的共鸣,《心史》得到宁波遗民群体高度认可,被广泛阅读和题咏.
    • 仲呈祥1
    • 摘要: 有幸先睹天山电影制片厂历经两年精心创作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片《远去的牧歌》,宛如聆听了一个精彩的新疆草原牧民近40年来改革开放的精彩故事,吟诵了一首哈萨克民族心灵嬗变的优美诗篇,思绪联翩,畅游在审美愉悦的海洋之中。久违了如此努力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用心、用情、用功讴歌改革开放的精品力作!
    • 张兵; 郭蓓
    • 摘要: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晚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诗坛掀起了继鸦片战争后的又一创作高潮.诗人马寿龄以其在1853—1854年间出逃金陵前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内容,创作了《金陵癸甲新乐府五十首》《金陵城外新乐府三十首》两组大型新乐府组诗.诗人以客观的第三视角为支点,以两年间金陵沦陷的过程、太平军建立统治的措施及城外清军的动向为内核,辅以特色鲜明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时间,架构起宏大恢廓的叙事体系,描绘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诗史.组诗中,以马寿龄为代表的东南寒士群体朝不保夕、辛酸悲苦的生存状态及心路历程亦得以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书写了一部内涵丰富的个人心史.此外,马寿龄通过这两组大型组诗的创作,完成了乐府诗体在晚清时期由"献谏"到"著史"的功能性转变,贡献巨大,在太平天国诗潮乃至整个晚清诗坛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影响.
    • 刘瑛
    • 摘要: 2016年11月16日,中共长沙县委常委会议室,在听取全县党史和党史联络工作汇报会议的40分钟时间里,县委书记曾超群3次带头鼓掌,在场的很多同志热泪盈眶。而令掌声3次响起的这位1939年出生的老人,就是中共长沙县委党史联络组组长周庆炎。
    • 陈栗美1; Don J.Wyatt(韦栋)2
    • 摘要: 郑思肖《心史》①和赵家堡《赵氏族谱序》②均记载了宋元之际陈宜中从占城回国参加崖山海战一事,为大多数专业学者所采纳③。然而。潘猛补先生在《陈宜中魂归何处再考辨》一文中抛出“赵家堡《赵氏族谱序》伪造论”④。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潘先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又写了《〈井中奇书新考)补正》一文⑤,更显得潘氏前一文的无力和缺理。本文将对《陈宜中魂归何处再考辨》中的臆想式的论断逐一作出反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