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识别
形态识别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53150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科技、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第11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等;形态识别的相关文献由262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土胜、刘伟、刘宏立等。
形态识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3150篇
占比:99.97%
总计:253233篇
形态识别
-研究学者
- 林土胜
- 刘伟
- 刘宏立
- 刘瑜
- 李艳福
- 马子骥
- 万方浩
- 俞启东
- 傅秀清
- 冼晓青
- 史锐
- 叶青青
- 周蓓
- 唐涛
- 孙伟奇
- 安国宁
- 尹燕雷
- 廖馨
- 张丽丽
- 张桂芬
- 徐志程
- 徐锦堂
- 惠俊鹏
- 朱贺
- 李光武
- 李志国
- 李志彬
- 李臣明
- 杜明辉
- 滕奇志
- 王小辉
- 王正勇
- 王超
- 祝树生
- 程小龙
- 肖小兵
- 肖月庭
- 袁灵恩
- 解春雷
- 费王华
- 赵静
- 邵雪明
- 郑超
- 郭帅锋
- 阳光
- 陈奕宏
- 马天雨
- 高红民
- 魏珲
- YAN QingYun
-
-
-
张艳芬;
韩俊
-
-
摘要:
草地贪夜蛾是农业重大害虫,自2019年4月入侵云南省建水县以来,已成为为害面甸镇玉米的主要害虫。面甸镇开展了定点监测、大田普查和统防统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成效。本文对草地贪夜蛾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各虫态的识别、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建水县面甸镇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
-
丁卫华
-
-
摘要: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深度冲击着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发了人为原因导致的生态环境风险.资本逻辑的制度根源、异化劳动的实践根源和工具理性的认识根源共同构成消费主义视野下生态环境风险生成的内在逻辑.消费主义导致的生态环境风险具有渐进性、累积性和隐蔽性等特征,呈现出环境安全风险、环境健康风险、环境国际风险以及环境伦理风险等不同风险样态.为此,应牢固树立生态环境风险意识,完善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运行的驾驭和导控机制,持续推动绿色消费方式的构建,努力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的治理能力.
-
-
龚敬群;
李杰;
黄冬明;
周兴泽;
马天雨
-
-
摘要:
为实现层冷辊电动机由预防性批量更换向预测性定点维修转变的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电流数据形态识别的故障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电流采集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建立分类故障的各关键特征形态图形集;采用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故障下各特征的异常形态,建立以误报率和漏报率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通过以异常形态为基因片段的遗传算法寻优不同故障类型的各特征形态组合,建立分类故障形态组合模式库.现场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满足现场漏报率和误报率要求.
-
-
-
张萌;
谷栎娜;
张通
-
-
摘要:
本文设计的非接触式物体形态测量装置,主要包括两部分:形态识别部分,测距部分.形态识别部分利用STM32F429单片机驱动OV7725摄像头模块进行图像采集,将图像进行灰度、二值化处理;测距部分利用超声波测距获取目标物与测量头的距离.
-
-
-
袁清;
赵斌;
王力;
仓啦;
谭恒;
曾祥君
-
-
摘要:
针对局部阴影遮挡等原因造成光伏阵列失配而引起的光伏功率输出多峰效应,以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过程中易产生电压与功率波动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树种算法与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改进多峰值最大功率点跟踪混合控制算法.首先,利用光伏P-U特性曲线单峰/多峰形态识别策略确保单峰条件下快速、低振荡地跟踪;其次,采用基于电压闭环的个体最优化输出控制策略降低电压与功率波动;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将提出的混合控制算法与粒子群优化、花授粉、遗传和差分进化4种算法进行综合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的混合控制算法能够快速、准确、低振荡地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有效解决光伏阵列失配下光伏多峰值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难题.
-
-
田丽丽
-
-
摘要:
草地贪夜蛾是迁入我国新发生的重大害虫,国内对它的研究甚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对该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物习性更是陌生,对调查和监测预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在田间调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防控对策,旨在提高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对草地贪夜蛾的识别能力,为测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及时有效地实施防治措施.
-
-
-
-
杨靖;
董永贵;
王东生
- 《第11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利用配置有菲涅尔透镜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通过采集、分析探测器输出模拟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提取人体动作形态的信息。对人体原地踏步、跳跃等动作形态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探测信号中所包含的人体动作信息与探测距离的关系不大。通过分析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可很好地提取出人体踏步、原地跳跃等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快速寻峰检测算法,实现了一套可以实时监测人体踏步、原地跳跃等动作形态的实验系统。
-
-
刘深泉;
姚良瑾;
覃秋菊;
吕凡;
杨志华
- 《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神经元的功能包含很多因素,几何形态和电学物理特性是两个重要方面。在人类脑计划中,L-neuron就是研究神经元形态的一个重要项目,重点研究神经元的形态和特性,Neuro Morpho.Org包含大量神经元的形态数据。SenseLab Project建立汇集神经元的理论模型,分析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其工具是NEURON/GENESIS建模仿真软件。本文从神经元的形态和物理特征入手,研究神经元的分类和识别问题。
-
-
-
- 《世界中联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院感染管理国际论坛》
-
摘要:
目的:评价UF1000i尿液分析仪细菌通道对细菌形态识别的效果. 方法:1μl定量接种环接种尿液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剩余尿液行UF-1000i尿沉渣检测. 结果:共检测603份尿液标本IPU提示Rods127例,109例培养阳性(85.8%),其中92例为阴性杆菌(84.4%),17例为阳性球菌(15.6%),且为肠球菌属.IPU提示Cocci/Mixed103例,50例培养阳性,阳性率48.5%,其中阳性球菌22株(44%),杆菌28株(56%). 结论:UF1000i提示阴性杆菌时,结果较为准确,提示阳性球菌时结果不可靠,有待进一步完善.
-
-
刘焕民
- 《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近年来花生蛴螬在舞钢市回升速度快,为害逐年加重的严峻形势,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花生田蛴螬发生种类、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发生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 针对蟒蜡的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重的原因,防治花生田脐蜡应把握“防治成虫压低基数,主治幼虫保荚果”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因地、因虫制宜采用综合防治的策略,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成虫与防治幼虫相结合,花生田内防治与花生田外的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多措并举,综合防治。
-
-
刘焕民
- 《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近年来花生蛴螬在舞钢市回升速度快,为害逐年加重的严峻形势,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花生田蛴螬发生种类、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发生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 针对蟒蜡的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重的原因,防治花生田脐蜡应把握“防治成虫压低基数,主治幼虫保荚果”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因地、因虫制宜采用综合防治的策略,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成虫与防治幼虫相结合,花生田内防治与花生田外的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多措并举,综合防治。
-
-
刘焕民
- 《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近年来花生蛴螬在舞钢市回升速度快,为害逐年加重的严峻形势,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花生田蛴螬发生种类、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发生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 针对蟒蜡的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重的原因,防治花生田脐蜡应把握“防治成虫压低基数,主治幼虫保荚果”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因地、因虫制宜采用综合防治的策略,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成虫与防治幼虫相结合,花生田内防治与花生田外的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多措并举,综合防治。
-
-
刘焕民
- 《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近年来花生蛴螬在舞钢市回升速度快,为害逐年加重的严峻形势,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花生田蛴螬发生种类、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发生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 针对蟒蜡的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重的原因,防治花生田脐蜡应把握“防治成虫压低基数,主治幼虫保荚果”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因地、因虫制宜采用综合防治的策略,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成虫与防治幼虫相结合,花生田内防治与花生田外的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多措并举,综合防治。
-
-
于江萍;
王海涛
-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鸟类学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探索鸟类鸣声包含的信息、信息传递及其功能的研究.近十年来报警声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Craib于1994年提出假说:杜鹃与雀鹰的相近形态影响宿主行为,宿主因不能够区分杜鹃和雀鹰而减少攻击行为甚至逃离巢区,进而为寄主杜鹃提供了产寄生卵的时间,提高了寄生成功率.2013年3月-7月,在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标本模拟天敌入侵对大山雀能否识别形态相近的种间巢寄生者大杜鹃和捕食者松雀鹰开展了研究.行为统计分析未发现大山雀对三种模型的报警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利用Avisoft SASLab Pr0 5.2软件进行报警声参数采集,采集的报警声时长为120s,包括音素型,音素的最低频、最高频、频差、持续时间、个数等.统计分析发现大山雀对大杜鹃(n=19)、松雀鹰(n=20)及山斑鸡(n=20)的报警声中部分音素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如C音素持续时间(Kruskal-Wallis:H=156.883,df=2,P=0.000)三组之间差异极显著,在大杜鹃与山斑鸿间(Mann-Whitneytest:P=0.000<0.017),松雀鹰与大杜鹃间差异极显著(P=0.000<0.017),山斑鸡与松雀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82>0.017)。D音素持续时间三组之间差异极显著(Kruskal-Wallis:H=43.538.df=2,P-0.000),大杜鹃与山斑坞间差异极显著(Mann-Whitney test:P=0.000<0.017),山斑鸿与松雀鹰间差异极显著(P=0.0000.017)。8个音素型参数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山雀对报警声大杜鹃和松雀鹰具有明显差异,证明其能够识别形态相似的寄生者和捕食者,并发出相对应的报警声,报警声中不同音素型可能含有特殊功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