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文
录文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汉语、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专利文献10239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社科纵横、学术界、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等;
录文的相关文献由8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阿根、邓桂姣、刘显等。
录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39篇
占比:99.33%
总计:10308篇
录文
-研究学者
- 周阿根
- 邓桂姣
- 刘显
- 劉琴麗
- 曹学文
- 舒韶雄
- 苏禄煊
- 陈蕙馨
- 黄兆宏
- 乐玲莉
- 乐玲莉1
- 何水英
- 何荣利
- 侯丽娟
- 侯纪润1
- 冯自由1
- 刘成禺1
- 刘日照
- 刘莲芳1
- 吕永生
- 吴建伟
- 吴炯炯
- 吴盼
- 周筠
- 唐祯
- 姚美玲
- 孙琛琛
- 尚磊明
- 张婷1
- 张琛1
- 张立红1
- 支那
- 李翀
- 杜建录1
- 杨娟1
- 杨玮燕1
- 杨筱婉
- 樊波12
- 汪曼卿
- 汪曼卿1
- 王亮亮1
- 王伟
- 王惠
- 王琳琳
- 王豆
- 王豆1
- 王阳
- 王静
- 穆兴平1
- 舒韶雄1
-
-
-
李翀
-
-
摘要:
宋代买地券为研究宋代的行政建制、民俗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根据买地券中所记载的墓主人生前死后的居所,以考证当地的一些行政区划和地名的古今演变。论文在释文基础上,对相关术语和行政名称以简单的解释,以供深入研究者作参考。
-
-
刘显;
龙冬玉
-
-
摘要:
《中华道藏》所录敦煌道经大多为明代《道藏》失收的古佚道经,是敦煌道经中的精华,可为道教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部分点校者缺乏敦煌文献整理经验,其所录敦煌道经中存在不少文字和标点问题。刺取其中33则试作考辨,以供《中华道藏》异日修订时参考。
-
-
何水英
-
-
摘要:
《文苑英华》按照宋太宗诏令以择录精华、千卷规模的标准编纂而成.其录文极不均衡,所录作家数量庞大,而大量作品集中于少数作家身上.这种录文不均衡性的形成是文献不足与皇权干预协调的结果.宋初馆阁藏书量不够充裕,不利于文章精华的大量选录.作为总集重要材料来源的馆藏宋前文集更少,难以支撑《文苑英华》的千卷规模.文献不足之下,编纂者要遵照君王之令,保证编纂质量,只得增加知名作家作品的录入量,同时从其他书籍中补充作品数量,造成了《文苑英华》录文的不均衡.
-
-
曹学文;
黄兆宏
-
-
摘要:
大明碑是炳灵寺石窟中仅存比较完整的古碑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是研究炳灵寺石窟和古代河州地方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大明碑的研究,揭示炳灵寺石窟在明代以来的重修历史和发展脉络,探索明代时期,炳灵寺与周边主要寺院之间的依存关系,进一步阐述元明以来藏传佛教在炳灵寺传播演变的历史和明朝政府对河湟、洮岷地区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统治方略。
-
-
曹学文;
黄兆宏
-
-
摘要:
大明碑是炳灵寺石窟中仅存比较完整的古碑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是研究炳灵寺石窟和古代河州地方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大明碑的研究,揭示炳灵寺石窟在明代以来的重修历史和发展脉络,探索明代时期,炳灵寺与周边主要寺院之间的依存关系,进一步阐述元明以来藏传佛教在炳灵寺传播演变的历史和明朝政府对河湟、洮岷地区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统治方略.
-
-
陈蕙馨
-
-
摘要:
《文成畲族文书集萃》主要收录了浙南文成县地区所保留的大批畲族人民用以记录田地、山林买卖等内容的契约文书,对明清时期畲族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结合其他地方契约文书和相关字书,对《文成畲族文书集萃》一书录文中存在的少数文字及标点讹误进行校勘释读,以期恢复文成畲族文书的原貌,为该书的史学等相关研究扫清语言文字障碍.
-
-
劉琴麗
-
-
摘要:
《全唐文》是治唐史和唐代文學的重要工具書,清嘉慶十九年(1814)閏二月十二日完成。^(①)該書卷一三三收録有一方唐李大亮撰《昭慶令王璠清德頌碑》,^(②)迄2017年,皆未見到該碑拓本的刊布。2018年11月出版的《河北隆堯石刻》首次公布了該碑之碑陽、碑陰拓本,且釋讀了碑陽録文,惜碑陰因"碑身風化嚴重,不可句讀,未録文"。^(③)
-
-
-
鲍红;
陈蕙馨
-
-
摘要:
《石仓契约》主要收录了大量且完整的清代雍正元年(1723)至民国年间浙江南部松阳县地区的田契地契、买卖契约、各类账本、收据、分家文书、家谱等资料,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生产生活过程、社会形态和商业机制。而《石仓契约》(第五辑第八册)中所记载的主要内容为各类账目。通过对契约原文及录文的比勘,并结合其他地方契约文书、字词典等资料,对《石仓契约》第五辑第八册录文中的少量字词讹误或断句错误进行校勘,以期提高文书的整理质量,为该书后续多方面研究提供语言知识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