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建树

建树

建树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当代经理人、新闻传播等; 建树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史兵、吴渊等。

建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88.17%

专利文献>

论文:22 占比:11.83%

总计:186篇

建树—发文趋势图

建树

-研究学者

  • 刘刚
  • 史兵
  • 吴渊
  • 周卫巍
  • 唐晓岚
  • 宗成庆
  • 崔喜红
  • 张丽娇
  • 张雪
  • 李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1. 明治时期西村茂树"公德论"之建树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史少博
    • 摘要: 西村茂树在推动日本道德运动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日本国民"公德"状况的改观,提出了关于日本近代"公德"建设的独特见解.西村茂树对"公德心"之培养的论述,不是按照常用的理论推导,也不是高谈阔论,而是结合明治初期日本"公德"的状况,将"公德"分为"消极公德"与"积极公德",列举出现实社会中"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弊端,称之为"消极公德";在此基础上,又列举了理想的、积极的、高水平的社会"公德"应该有的状态,称之为"积极公德",这为人们的"公德"行为设定了理想的目标.西村茂树"公德论"的理论贡献是:"公德论"勾勒了关于高水平社会"公德"的国民思想像,描绘了社会"公德"的理想状态,为社会"公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公德"建设强调"借政府的力量是必要的",对政府推动"公德"快速提升给予了很大的影响.当时作为日本弘道会的会长的西村茂树将"道德论"与弘道会结合,使弘道会成员以身作则,做"公德"的示范,然后向民众阐述,从而推动了社会"公德"迅速发展.
    • 黄小平; 张果子(图)
    • 摘要: 一位年轻人天性聪明,却少有建树。可年轻人总认为自己没什么建树,是愚笨所致。一日,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请求大师开示。大师给年轻人泡了一壶茶。等年轻人喝下两杯后,大师问:“是第一杯好喝还是第二杯好喝?”
    • 张霞1; 夏高强(题图摄影)1
    • 摘要: “我不希望人生的最后阶段还是跟合同、商业打交道。人的生命中应该做一些对社会更有意义的事。”尽管在商业上颇有建树,张醒生却从未将其视为归宿。50岁那一年,他辞去跨国公司高管的职务,宣布从此退休,不再担任职业经理人。
    • 萧生1
    • 摘要: 人生是多么不可思议,和6年前相比,如今的我已是''面目全非''。那时,38岁的我还是一个工作狂,努力想在工作上有所建树,有着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的朴素追求——封妻荫子,衣锦还乡。那时的我,还不明白生活的意义,直到远方的母亲突然住院。1国庆期间,车票难买。我的心思全在北京,自然没有提前订回家的车票。
    • 曹炜; 窦淳冉
    • 摘要: 选学名家余萧客的《文选纪闻》涉猎赅广,在经学、史学、文学诸领域均有建树,在小学,尤其是训诂学领域的建树也同样令人瞩目.《文选纪闻》在训诂学上的建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详诂训,辨疑误;明音义,察音变;审异同,补阙失.《文选纪闻》体现了余萧客在小学领域的宏通识见,值得世人重视.
    • 孙德高1
    • 摘要: 谢六逸(1898-1945)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在文学、新闻、教育等方面颇有建树和影响。但观其一生,其最有影响、最有建树的当是他的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及新闻学研究。正如黔籍著名作家蹇先艾先生所言:“他是一个新文学奠定基石的巨匠,他这方面的贡献,比他的作品更要伟大。”谢六逸一生致力于对日本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同时也借助于日本的研究成果,向中国介绍西洋文学、文艺理论等。五四时期日本留学生众多,
    • 张岩
    • 摘要: 在陈潭秋一生的革命生涯中,非常注重党的建设工作,早在中共创建初期,陈潭秋就关注党的自身建设,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努力培养革命人才.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陈潭秋的党建思想日趋成熟,陈潭秋的党建思想,对于党的革命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刘中文
    • 摘要: 孙毓修不仅是近代学者、编译家、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也是二十世纪早期的陶学家.孙毓修编撰的《陶渊明》是20世纪最早的陶学著作.他特别以少年儿童作为特殊阅读群体,第一次在陶学史上郑重地把陶渊明介绍给少年儿童,把陶公植入少年心中.孙本《陶渊明》体例简单明了,材料趣味盎然,语言自然流畅古朴浑厚,具备了少年读物最本质的特点.同时,孙本《陶渊明》对诸多陶学问题作了深入的探究,体现了鲜明的学术性.孙毓修认为,陶渊明的性情与人格兼涵儒道之精华,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君子”之一,陶酒之“醉尤不可及”,陶公教子则是切至的慈祥恺悌之怀.然而,浓重学术性淡化了孙本《陶渊明》的故事性,作为少年读物,其“成人本位”的色彩仍未脱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