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项目
应计项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404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环渤海经济瞭望、合作经济与科技、集团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第二届中国企业投融资运作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等;应计项目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雅琴、林永坚、欧阳令南等。
应计项目
-研究学者
- 刘雅琴
- 林永坚
- 欧阳令南
- 王军
- 王燕
- 纪会兰
- 齐伟山
- James M.Wahlen
- Paul M.Healy
- 于静霞
- 任永平
- 何其凝1
- 侯升平
- 傅新■
- 傅绍正
- 刘建伟
- 刘建秋
- 刘慧
- 刘晓艳
- 刘树云
- 刘烨
- 刘绍川
- 刘茜
- 刘莉
- 吕长江
- 吴东辉
- 吴德军
- 吴昊
- 唐国平
- 唐松莲
- 国赟
- 孔玉生
- 孙成秀
- 孙朦朦
- 孙静
- 安东尼·J·阿诺德
- 崔刚
- 张亚
- 张俊瑞
- 张博健1
- 张嘉兴
- 张学人
- 张德刚
- 张斌成
- 张昕竹
- 彭彦敏
- 徐娟
- 徐爱莉
- 徐颖
- 戴捷敏
-
-
李中慧
-
-
摘要:
基于美国市场的研究,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市场上的应计项目、营业利润、基于现金的营业利润三者和横截面的预期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扩展Ball等人(2016)的主要结果,针对于美国市场,确认基于现金的营业利润对未来股票回报的预测能力覆盖了应计项目和营业利润在该方面的能力。扩展到中国市场,同样发现,营业利润和基于现金的营业利润依然具有预测未来回报的能力,但相较于美国市场,营业利润对未来股票回报的预测能力覆盖了基于现金的营业利润的能力。
-
-
肖志超;
郑国坚;
蔡贵龙
-
-
摘要:
汇总会计盈余对通货膨胀波动的预测价值已被现有研究所证实,但对其实现路径的分析尚不多见.利用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三季度沪深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基于盈余分解视角构建季度汇总应计项目和现金流,分别检验其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测功能.研究发现,汇总应计项目变化与未来通货膨胀显著正相关,但汇总现金流与未来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即会计盈余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主要经由应计项目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汇总应计项目与未来宏观融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居民收入等总需求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会计盈余对宏观总需求的反映也经由应计项目实现.同时,公司层面检验也证实,应计项目更能反映公司未来投资支出情况.本研究通过对会计信息与通货膨胀之间相关性的内在逻辑进行考察,为会计信息的宏观预测价值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
-
孙朦朦
-
-
摘要:
以2000-2016年间发行和赎回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1998-2016年间的数据,在同行业中选取与样本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相近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发行和赎回可转债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的当年会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方式做大利润,吸引投资者,达到顺利发行的目的;在摘牌可转债的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刺激债券持有人转股.
-
-
-
李培根1;
张博健1
-
-
摘要: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财务会计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现行的财务会计准则多要求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波动性。随着企业越来越普遍地将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对冲手段,其是否会对企业的利润波动性产生影响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将企业的利润分为现金流和应计项目两个部分,从财务决策和会计计量的角度分析衍生工具是否会对企业的利润波动性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衍生工具可以稳定现金流并降低利润的波动性,会计准则对于衍生工具的规定也会为管理层平滑利润创造条件。
-
-
田志凡;
张学人;
李春涛
-
-
摘要:
盈余管理主要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类,其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信息质量的好坏,并广受学术界关注。本文总结已有研究,利用2009-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详细介绍了如何用Stata软件计算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等模型的盈余管理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
-
朱朝晖;
许文瀚
-
-
摘要:
以2012年~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语调为研究出发点,结合行为财务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管理层语调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语调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配合作用;管理层语调的乐观程度与正向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与正向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管理层语调“语言膨胀”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两种方向一致的盈余管理来调整公司的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
-
-
王燕
-
-
摘要:
真实的净收益并不存在,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可能.企业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最佳的会计信息,可以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或者通过实际的经营活动达到预期的利益,而对此,会计准则的约束有一定的限制性.对会计人员而言,在会计核算中进行盈余管理,以适应投资者的需求和签订契约的需要,接受市场的有效性,对信息披露加以改进,同时有助于会计人员避免因为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而影响其自身的声誉和避免法律责任及纠纷.
-
-
张德刚;
张昕竹
-
-
摘要:
本文利用非现金性营运资本应计、长期净资产变动应计及金融性资产变动应计研究应计项目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应计项目总体与公司业绩呈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检验发觋,非现金性营运资本应计与长期净资产变动应计均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而金融性资产变动应计却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
-
-
王燕
-
-
摘要:
真实的净收益并不存在,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可能。企业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最佳的会计信息,可以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或者通过实际的经营活动达到预期的利益,而对此,会计准则的约束有一定的限制性。对会计人员而言,在会计核算中进行盈余管理,以适应投资者的需求和签订契约的需要,接受市场的有效性,对信息披露加以改进,同时有助于会计人员避免因为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而影响其自身的声誉和避免法律责任及纠纷。
-
-
-
-
-
-
-
-
谭洪涛
- 《第八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良好的信誉是公司的无形资产,它不仅具有创造公司价值的潜在能力,而且因为它的无形特征,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复制这种竞争优势,因此信誉创造公司价值的能力是持续的。以"2006全球企业信誉测评中国100榜"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了公司信誉与超额持续盈利能力正向相关,并且信誉对超额持续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信誉好的公司的超额经营业绩与超额持续盈利能力显著相关,而与经营业绩中的超额应计含量无关的经验证据。
-
-
谭洪涛
- 《第八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良好的信誉是公司的无形资产,它不仅具有创造公司价值的潜在能力,而且因为它的无形特征,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复制这种竞争优势,因此信誉创造公司价值的能力是持续的。以"2006全球企业信誉测评中国100榜"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了公司信誉与超额持续盈利能力正向相关,并且信誉对超额持续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信誉好的公司的超额经营业绩与超额持续盈利能力显著相关,而与经营业绩中的超额应计含量无关的经验证据。
-
-
谭洪涛
- 《第八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良好的信誉是公司的无形资产,它不仅具有创造公司价值的潜在能力,而且因为它的无形特征,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复制这种竞争优势,因此信誉创造公司价值的能力是持续的。以"2006全球企业信誉测评中国100榜"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了公司信誉与超额持续盈利能力正向相关,并且信誉对超额持续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信誉好的公司的超额经营业绩与超额持续盈利能力显著相关,而与经营业绩中的超额应计含量无关的经验证据。
-
-
谭洪涛
- 《第八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良好的信誉是公司的无形资产,它不仅具有创造公司价值的潜在能力,而且因为它的无形特征,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复制这种竞争优势,因此信誉创造公司价值的能力是持续的。以"2006全球企业信誉测评中国100榜"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了公司信誉与超额持续盈利能力正向相关,并且信誉对超额持续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信誉好的公司的超额经营业绩与超额持续盈利能力显著相关,而与经营业绩中的超额应计含量无关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