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带绦虫

带绦虫

带绦虫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1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97091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蚌埠医学院学报、吉林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动物学会第六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等;带绦虫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必英、杨毅梅、张少华等。

带绦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7091 占比:99.98%

总计:497180篇

带绦虫—发文趋势图

带绦虫

-研究学者

  • 周必英
  • 杨毅梅
  • 张少华
  • 才学鹏
  • 梁盼红
  • 郭爱疆
  • 骆学农
  • 付宝权
  • 侯俊玲
  • 冯太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传林; 石广成
    • 摘要: 鹅绦虫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一种常见的小肠内寄生虫病,幼龄、中龄鹅多发,散养鹅多见,一般多发于夏秋季节。危害鹅的绦虫主要是剑带绦虫和膜壳绦虫,常寄生于鹅的小肠肠道内,阻塞肠腔,破坏和影响鹅的消化吸收,并能吸收营养,分泌毒素,导致鹅生长发育受阻和产蛋性能下降,严重者引起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20年8至9月份,济南章丘区两养鹅户散养的幼龄鹅和中龄鹅,先后发生以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逐渐消瘦、不断死亡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经现场检查、临床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鹅剑带绦虫病。通过及时用药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
    • 滕俊; 陈竹; 姚宇亮; 张涛; 尹源; 杨蓉
    • 摘要: 目的 总结2012年至2015年四川地区带绦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81例带绦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本组病例年龄为16~79岁,以青壮年(20~50岁)多见(58例,70.37%),且男性多于女性(1.25︰1);均为藏族人群,以甘孜州、阿坝州地区为主(73例,90.13%);均有食用生牛肉史.患者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70例,86.4%),部分患者可自主排出白色蠕动节片(22例,27.16%),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0例,24.69%)和贫血(15例,18.64%).内镜均发现扁平软体白色蠕动节片,包括胃镜阳性6例(7.41%)和肠镜阳性75例(92.59%).患者常患有基础疾病(50/81,占61.73%),多以基础疾病就诊而发现带绦虫感染.70例患者接受中药驱虫治疗,治愈65例(92.86%).结论 有食用生牛肉史的藏族人群是带绦虫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常规行带绦虫病的相关筛查.内镜检查阳性率高,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作为带绦虫病的常规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及误诊.%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aeniaspp in Sichuan area from 2012 to 2015. Methods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81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aeniaspp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August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mong the 81 patients aged from 16 to 79 years old, 70.37% cases were young adults (20-50 years old), and male patients numbered more than female ones (1.25︰1). All patients were Tibetan people, mostly from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r Aba Prefecture (73/81, 90.13%), and once ate raw beef. Most patients (70/81, 86.4%) had abdominal pain as the initial symptoms, some (22/81, 27.16%) defecated white peristalsis proglottid independently, and some accompanied with elevated eosnophils (24.69%) or anemia (18.64%). White peristalsis proglottidwas were deteced by endoscope in all patients, including gastroscope (6/81, 7.41%) and colonscopy (75/81, 92.59%). Some patients (61.73%) accidently found Taeniasppin infection when they came to hospital for other diseases. Aft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ecticide treatment, 65 patients (92.86%) were cured. Conclusions Tibetan people who once ate raw beef are high-risk population infected with taeniasis, and should accept taeniasis screening conventionally. Because endoscopy examination is safe, reliable, simple and with high positive-rate, it should be used as a routine inspection taeniasis in order to reduce missed-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 摘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寄生虫病创新团队在寄生虫基因组研究方面又取得重要突破,成功解析了亚洲带绦虫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9月22日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一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 陈元波; 李广茂
    • 摘要: 豆状囊尾蚴病是兔的寄生虫病。是豆状带绦虫的中期幼虫寄生在兔内脏所致,多寄生在肝脏、肠系膜和网膜上。兔豆状囊尾蚴病是因兔食用污染有豆状带绦虫的节片和卵的饲料后,六钩蚴便从卵中钻出,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到达肝脏开始发育,在肝内穿行15~30天后,钻出肝被膜,进入腹腔;在肠系膜、胃网膜等处生长、发育为豆状襄尾蚴致使发病。
    • 李彦; 刘航; 杨毅梅
    • 摘要: 目的:用带绦虫HDP2基因片段对云南省所存在的猪带绦虫、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进行快速鉴别。方法选取云南省怒江、大理、香格里拉、保山四地区带绦虫成虫孕节片提取基因组DNA,进行MPCR扩增HDP2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与标准株对比。结果12株来自云南省怒江、大理、香格里拉、保山四地区带绦虫MPCR均扩增出约600bp和389bp的产物,与亚洲带绦虫标准株所扩增出的条带一致。结论 MPCR扩增特异性的HDP2基因片段可快速鉴别三种带绦虫
    • 陈峥宏
    • 摘要: 为了研究亚洲带绦虫和链状带绦虫六钩蚴对中间宿主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以链状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乳猪,对感染前后及对照组乳猪进行了外周血细菌培养、血清D-乳酸比色法定量检测、血清内毒素显色基质鲎试剂法定量检测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检查。
    • 刘航
    • 摘要: 带绦虫虫种分子分类研究中,遗传标记的选择最为重要.目前应用的遗传标记有:① 线粒体基因:包括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基因(cox1)、细胞色素b基因(mtDNA-Cytb),线粒体-12S rRNA基因(mtDNA-12S rRNA).②核基因组中的核糖体基因:包括ITS1、ITS2基因序列以及核基因组中的组织蛋白L型半胱氨酸酶基因序列.现对不同的遗传标记的种间、种内差异性,以及在带绦虫虫种的分子分类中的适用范围进行阐述,提出带绦虫虫种鉴定和亚洲牛带绦虫虫种定位在遗传标记的使用上应该有所区别.
    • 冯太兰; 胡德武; 问吉祥
    • 摘要: 鹅球虫病是危害幼鹅的一种寄生虫病。不同日龄的鹅均可发生球虫感染,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雏鹅的发病率可高达90%-100%,死亡率低的为10%,高的可达80%,高低不等,对发展养鹅业危害较大。鹅球虫病发病流行季节大多在5~8月份,患过该病的鹅生长缓慢,耗费饲料与人工,
    • 高亚军; 郭护林
    • 摘要: 鹅剑带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剑带绦虫寄生于鹅的小肠,引起鹅的绦虫病。笔者于2012年6月12日在门诊接诊时发现l起鹅剑带绦虫病,现报道如下。
    • 罗洁芝; 孙凤清
    • 摘要: 猪屠宰检疫工作中,最常见的病是猪肝细颈囊尾蚴。猪肝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一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成虫寄生在犬、狼、孤等肉食兽的小肠内,幼龄虫寄生在猪、黄牛、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处,严重感染时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