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矿鉴定

岩矿鉴定

岩矿鉴定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7811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环球人文地理、教育教学论坛、西部资源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四届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地质学会第八届希望之星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第八届中国选矿技术交流大会等;岩矿鉴定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翠、李新站、王明明等。

岩矿鉴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7811 占比:99.82%

总计:77955篇

岩矿鉴定—发文趋势图

岩矿鉴定

-研究学者

  • 徐翠
  • 李新站
  • 王明明
  • 高会兵
  • 何丽
  • 何佳乐
  • 修迪
  • 卜薇
  • 周雪斐
  • 廖冰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廖冰冰
    • 摘要: 岩矿鉴定在矿床勘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推动了矿床学向微观研究的进程,在现代地质工作中应用广泛,通过薄片、光片显微鉴定获取岩(矿)石矿物组成、形态特征,矿物生成序列,结构、构造、岩(矿)石类型,本文以某铜铅锌矿床为例,通过4块矿石分别制作相应光片,在反射光显微镜下鉴定研究,得出矿石金属矿物组成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斑铜矿、黝铜矿,提出黄铁矿早于斑铜矿形成,斑铜矿早于黄铜矿形成,黄铜矿早于闪锌矿形成,闪锌矿早于黝铜矿形成,黝铜矿早于闪锌矿形成,进而为分析矿床成因及后续勘查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周雪斐; 庾江华; 李同鹏
    • 摘要: 通过偏光显微镜下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光、薄片研究,结合野外地质、钻孔岩芯取样等方法,对西坞口矿区矿物锡(钨)矿床矿石矿物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硅化、角岩化、云英岩化、白云母化4个蚀变带。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物共生次序、交代关系、变质程度,查明了矿体主要赋存在云英岩化及白云母化带。研究表明:该矿床属于典型的岩浆期后气成热液矿床,即高温气成热液黄玉石英脉型钨锡矿床,同时又伴生有铜、钼、铋、铍等多金属矿床,成矿形式为高温石英脉型钨矿、钨锡矿和云英岩化花岗斑岩锡矿系列组合型矿床。
    • 杜小亮
    • 摘要: 西天山温泉地区广泛发育泥盆纪沉积地层,新疆温泉县阿德根布拉格一带汗吉尕组以砾岩、岩屑砂岩及少量大理岩化结晶白云岩灰岩为特征,沉积岩石的碎屑物主要为酸性火山岩、碎屑砂岩,主要来源于岛弧过渡带,部分可能来源于未切割的大洋活动岛弧区。通过野外详细的剖面测制、沉积环境分析,结合室内岩矿鉴定对汗吉尕组的沉积环境及其物源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泥盆世汗吉尕组为动荡的滨海沉积环境,其形成的主体大地构造环境为接近活动陆缘环境。
    • 周雪斐; 陈佳; 段百吉
    • 摘要: 为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实现精准靶向找矿,通过对泾县石芒坑金矿床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该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岩脉和志留系唐家坞组地层的接触带上,金矿物多为银金矿和自然金,“可见金”的嵌布粒度以显微极微粒金为主,金的赋存状态以包裹金为主,其次为粒间金和裂隙金;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蚀变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尤以硅化关系最为密切;矿床的主要成因为硅化角砾岩型金矿床。
    • 杨幼; 尹婷; 夏丽丽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先进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元素测试新技术,导致部分地质工作者过渡依赖化学分析测试结果而忽略了岩矿鉴定的重要性.就地质找矿勘查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现象进行剖析,说明岩矿鉴定在地质找矿勘查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及不可替代性,并对其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 梁燕; 邓炎倩; 霍艾迪; 郑甜
    • 摘要: 近年来,高校教学面临课时压缩的挑战,怎样才能在此情形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依托公路交通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中对矿物、岩石鉴定的实验课教学,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法和多媒体手段相结合、因材施教和线上线下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结合多媒体手段能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保证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利用各种学习平台进行线上和线下交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 章陶亮; 王汝建; Leonid Polyak; 肖文申
    • 摘要: 通过西北冰洋楚科奇边缘地区4个柱状沉积物组成的岩芯断面,分析MIS5以来粗颗粒(>250 μm)冰筏碎屑(IRD)的岩矿组成,确定西北冰洋不同时期IRD的来源和搬运模式,进而重建MIS5以来欧亚冰盖和北美冰盖的消长以及北冰洋海盆中表层洋流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MIS5.5和MIS5.1期间,波弗特环流的影响范围大于MIS1期,而在MIS5.4~5.2期间,波弗特环流的影响范围小于现代;MIS4期间,岩芯中发现了大量来源于欧亚冰盖或东西伯利亚海冰盖的冰川浊积物,冰盖可能扩张到了楚科奇边缘地区南部;在同一时期,在楚科奇边缘地区南部的岩芯中IRD几乎全部为铁锰结核,可能受到了欧亚冰盖或东西伯利亚海冰盖的影响,但铁锰结核与欧亚冰盖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MIS3期间,波弗特环流的影响范围和强度略弱于现代;在末次冰盛期,研究区受到以劳伦冰盖为主要来源的冰川浊积物输入;在末次冰消期,研究区发生了一次来源于北美劳伦冰盖的冰融水排泄事件;在MIS1期,西北冰洋主要受到波弗特环流的控制,将来源于加拿大北极富含碎屑碳酸岩的IRD带入北冰洋海盆.
    • 部雪娇; 翁立猛; 刘明
    • 摘要: 岩矿鉴定是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岩矿鉴定一般需借助矿物鉴定手册来完成,手动比对效率低且易出错.本岩矿鉴定辅助识别系统,将传统方法与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将观测所得的透明矿物光学性质输入系统中,利用系统的数据库对矿物的性质进行检索,对未知矿物进行界定.该系统既简化鉴定程序,又提高了鉴定准确率,对岩矿精确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 王明明
    • 摘要: 岩矿鉴定是现代矿床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推动了矿床学向微观研究的进程,在成矿过程、成矿期次、成矿规律以及找矿预测中均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举例说明的方式讲述了岩矿鉴定在矿床学不同领域的研究,通过矿物组分、矿物之间的穿插关系等确定矿物的生成顺序,进而恢复成矿过程,是现代矿床学研究的热点.因此,加强岩矿鉴定研究对区域找矿意义重大.
    • 何佳乐; 龚婷婷; 潘忠习; 杜谷
    • 摘要: 岩矿鉴定是各类地质工作开展的基础,其鉴定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深入程度和研究程度.传统鉴定方法受人员自身经验水平、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对于现今需要研究的细微稀有矿物、细粒沉积岩矿物等很难准确地识别鉴定.而依托高精密大型仪器的技术方法多数对样品制备有特殊要求,不利于样品的再利用,诸如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在高倍数反射光下探寻、观测特定的细微透明矿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将激光拉曼高分辨大面积快速成像方法(StreamLineHR)运用于两块标准岩石光薄片的全区域大面积扫谱,准确识别出其中透明矿物有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普通角闪石、黑云母、方解石、榍石、磷灰石、锆石和绿帘石,不透明矿物有磁铁矿,部分矿物间存在紧密伴生的情况(如石英与长石、榍石与角闪石)和次生蚀变的情况(如长石碳酸盐化蚀变为方解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含量统计,将其分别定名为细粒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与细粒黑云母斜长角闪岩.实验过程中,荧光效应,类质同象类矿物(长石、角闪石)峰位相似性和蚀变矿物峰位偏移会对矿物识别、谱图解析造成干扰,可结合矿物镜下光性特征来解决.另外,面扫步长设置越小,分析精确度越高,时间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应用时需兼顾考虑.该方法实现了对细微矿物便捷、直观、准确的大范围快速识别鉴定,可弥补传统岩矿鉴定和其他技术方法的不足,拓展了拉曼光谱法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