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献
少数民族文献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民族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77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边疆经济与文化、河南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十三次科学讨论会、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第二届(2015)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广西图书馆学会2017年年会等;少数民族文献的相关文献由9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辉、陈海玉、余丽花等。
少数民族文献
-研究学者
- 李辉
- 陈海玉
- 余丽花
- 包和平
- 孙蓓欣
- 宋绮
- 李纪英
- 申晓亭
- 罗德运
- 苏美亚
- 蓝明生
- 乌林西拉
- 余丽花1
- 党燕妮
- 刘伟界
- 刘华帆
- 刘小琴
- 刘海英
- 刘英男
- 包鑫
- 史会荣
- 吴中平
- 吴新兰
- 吴桂兰
- 吴萍
- 周思奇
- 哈斯塔娜
- 喻筱程
- 喻筱程1
- 夏萍
- 季雪梅
- 封晓玲
- 崔丽霞
- 崔莲
- 常宇辰
- 张丽丽
- 张显成
- 张次第
- 成雨竹
- 曹贤
- 李双玲
- 李有明
- 李美华
- 李舒琳
- 杨惠滨
- 杨雪莉
- 林志益
- 梁俭
- 樊惠勇
- 段小虎
-
-
林志益
-
-
摘要:
文章探析了开展少数民族文献阅读推广的意义,并以琼台师范学院图书馆少数民族文献阅读推广活动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构成情况和基本类型,提出了少数民族文献阅读推广活动提升策略,以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
-
史会荣;
路言琴
-
-
摘要:
现代科技手段是挖掘地方民族文献价值的重要手段,更是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地方民族文献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效彰显提升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伦理价值、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地方民族文献是历史文献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已有的纸质文献,还有包括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语音、建筑风物、拓片等。然而,目前地方民族文献研究、整理、传承方式的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不足,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文献中,数字化程度不高、音视频方式传播不足、民族语言文字融入互联网的信息编写程序缺失、系统不成熟等,导致严重制约地方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和价值提升。
-
-
-
段玉明
-
-
摘要:
汉文文献"经""史"两分."经"以载道,属于神圣叙事;"史"以证道,属于历史叙事.然而在少数民族文献里,神圣叙事与历史叙事常常混融不辨.《白古通记》 是一部著名的白族古代文献,对它的考察证实,少数民族文献具有亦经亦史的双重特性,应当置于少数民族各自的历史文化处境予以认识和运用.以经掩史或以史掩经,都将错会这些少数民族文献编撰的真质本义.
-
-
-
成雨竹
-
-
摘要: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量繁多、内容丰富、特色明显.文章从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和服务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改进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参考.
-
-
王谨;
王艳丽;
李有明
-
-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科技的发展使得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民族文献资源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载体,其数字化保护的相关研究已广泛开展.民族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灰色文献,因其不同的特质,收集整理及数字化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
-
-
喻筱程
-
-
摘要:
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滇、川、黔、桂四省(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不仅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且还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彝文文献就是其中的重要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地区发现、整理的彝文文献资料数量颇多,研究成果也很丰硕.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少数民族文献资料的数字化整理和利用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贵州彝文文献资料的信息化不仅有利于学术发展,更加有利于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
-
余丽花
- 《2018公私藏书与经典阅读(沧州)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民族地方文献在范围上,指凡是涉及该民族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献信息载体.它在内涵上容纳着某个少数民族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的基本情况,以不同题材和方式,从不同角度、层面,系统反映了该民族区域事物的固有特色,具有民族性、广博性、实践性、资料性、翔实性等特征.百色市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下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达到400万人,生活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其中壮族人口数量最多,占总人口的77%.独特的市情造就了百色地区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田阳县壮民族布洛陀文化、那坡县黑衣壮文化、靖西市壮族织锦文化、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平果县壮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色市图书馆从研究保护百色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利用民族文献资源方面考虑,加强对少数民族文献的搜集工作.
-
-
-
刘小琴
- 《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十三次科学讨论会》
| 2016年
-
摘要:
民族高校图书馆是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集聚的主要场所.本文在分析构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其在中国的建设现状,充分分析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职能作用,并从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实际出发,提出构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议,包括建立联合开发的领导协调机制,加强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构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争取多渠道经费支持。
-
-
李双玲
- 《西北五省(区)图书馆第十三次科学讨论会》
| 2016年
-
摘要:
少数民族文献能够充分记录和传承新疆特色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文献建设,有利于推动新疆地区经济和政治的稳步发展.随着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问题的逐渐关注,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对策,建立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少数民族文献特色专题数据库,积极整理少数民族网络信息,建立统一的网络导航系统,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
-
哈斯塔娜
- 《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第二届(2015)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中国是拥有悠久和古老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并同时发出璀璨的光芒.而中国因为自身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虽然汉族人口最多,但其余的少数民族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珍贵的文化.这些不同的文化在中国从古至今不断的发展的同时,也在相互的影响着,到了现代由于新时代文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减弱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隔阂,所以记载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文献,则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