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耳畸形

小耳畸形

小耳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2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146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三届中毒与临床急病防治分会学术会议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急救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等;小耳畸形的相关文献由774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海越、潘博、杨庆华等。

小耳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21.0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95%

专利文献>

论文:1146 占比:78.01%

总计:1469篇

小耳畸形—发文趋势图

小耳畸形

-研究学者

  • 蒋海越
  • 潘博
  • 杨庆华
  • 林琳
  • 庄洪兴
  • 何乐人
  • 章庆国
  • 刘暾
  • 赵延勇
  • 钱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岑璞; 陈斌; 江晨艳; 柴永川; 蒋刈; 石润杰
    • 摘要: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诱导的DNA损伤的浓度和时间对293T细胞中范可尼贫血互补群B(FANCB),DNA损伤因子gammaH2AX,修复因子RAD51表达量的影响,探索FANCB在DNA损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人293T细胞系作为研究载体,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定量分析FANCB,gammaH2AX,RAD51在25μM丝裂霉素C浓度作用下,在1、3、5 h不同作用时间点评估FANCB,gammaH2AX,RAD5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分析细胞在25、35、45、60μM丝裂霉素C浓度下作用3 h后gammaH2AX蛋白表达水平;siRNA敲低FANCB表达后FANCB、gammaH2AX和RAD51蛋白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相比对照组,在蛋白水平,gammaH2AX表达在1、3 h对比0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5 h对比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FANCB表达在1、3、5 h对比0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D51表达在1、3、5 h对比0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基因水平,FANCB在1、3、5 h和RAD51在1、3、5 h相比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ammaH2AX蛋白表达水平与MMC浓度无明显关系。相比对照组,siRNA敲低组FANCB蛋白和基因表达下降,gammaH2AX蛋白表达上升,RAD51蛋白和基因表达下降。结论在丝裂霉素C造成的293T DNA损伤模型中,FANCB在同源重组DNA修复途径中对DNA损伤具有潜在的调控功能。
    • 杨晓华; 何乐人
    • 摘要: 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常伴发颅颌面发育异常,以不同程度的颅面骨骼、眼、面部软组织的发育不良为主,常见半侧颅面短小症和Treacher-Collins综合征。半侧颅面短小症下颌骨畸形突出,累及同侧上颌骨、颧骨、眼和软组织时可造成面部偏斜畸形,部分存在上呼吸道形态和功能异常,Treacher-Collins综合征面中部突出,眶颧发育不良,下颌后缩,颅颌面发育异常不仅造成患者外观毁损,相应器官的功能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影像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小耳畸形患者的颅颌面结构的了解,但目前仍不清楚颅颌面发育异常的病理机制,现通过研究和分析文献,综述小耳畸形患者颅颌面发育异常特点的研究进展。
    • 赵飞飞; 朱星艳; 蔡艳丽
    • 摘要: 目的探讨短期结构式心理教育干预对小耳畸形外耳再造术患者疼痛、依从性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小耳畸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围手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短期结构式心理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各期术后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干预前后比较两组心理情况、依从性。结果两组各期术后2、24及3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主体内效应比较与主体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期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期术后2、24及36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高于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结构式心理教育干预可显著缓解小耳畸形患者术后疼痛,并提高其心理弹性及依从性。
    • 马竞; 周文浩
    • 摘要: 小耳畸形是新生儿第二大颌面部出生缺陷,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06/10 000,20%~60%的小耳畸形与某种类型综合征相关。该文重点论述发病率高、耳畸形发生率高、遗传学病因明确的3大小耳畸形相关综合征(microtia-associated syndromes,MAS),即眼-耳-脊椎畸形谱系、鳃-耳-肾谱系疾病及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并概述另外3种相对常见的MAS,旨在为新生儿MAS的遗传学诊断提供参考。
    • 王冰清; 王丹妮; 郭蕊; 钱瑾; 任冉; 刘暾; 赵守琴; 章庆国
    • 摘要: 目的分析骨桥植入与Nagata耳廓再造同期手术治疗双侧外中耳畸形、外耳道骨性闭锁出现植入体外露的情况,并对运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植入体外露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合作收治的84例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听力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1例、女性23例;年龄6~20岁,平均(8.4±2.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Nagata二期法耳廓再造术,且双侧同时进行;于耳廓再造第二期手术时同期行单侧骨桥植入术。随访时间为1年,统计1年内患者出现植入体外露的情况,并运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覆盖。结果共3例患者出现术后骨桥植入体外露,发生率为3.6%。运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覆盖后效果良好,3例患者均一期愈合,修复后随访1年未再出现植入体外露。结论Nagata法耳廓再造与骨桥植入术同期进行,可以明显缩短手术周期,使双侧小耳畸形患者在获得良好耳廓形态的同时,听力得到明显改善。联合手术安全有效,植入体外露发生率低。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可以很好地填塞植入体引起的死腔,增加组织的耐磨性,可作为修复植入体外露的良好手术方案。
    • 陆丽星; 江晨艳; 孙与幸; 陈斌; 阎小军; 易彬; 吴皓; 石润杰
    •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高分子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与经验。方法 收集2003年5月—2021年6月诊治的小耳畸形患者1 057例(1 063耳),分别对其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耳廓的对称度、耳廓精细结构显示、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听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6年。1 063耳手术均成功,耳廓形态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露。对耳廓的7个对称度指标进行评分,均在5分以上;对耳廓的14个精细结构进行评分,945耳(88.90%)≥10分。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2.00%(978/1 063耳)。同期行听力重建的患者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结论 先天性小耳畸形高密度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全耳廓再造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可以作为耳再造的方法之一;并可以同期行听力重建术,在再造耳廓的同时取得较好的听力康复效果,也可以使再造耳廓在形态上更加逼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戢小军; 李静; 李佳楠; 杨仕明; 陈伟
    • 摘要: 人工听觉植入技术飞速发展,让更多的耳聋患者回到了有声世界。本文报道一例小耳畸形患者一侧耳一期行振动声桥植入(vibrant soundbridge,VSB),对侧耳二期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以最终恢复患者听觉功能。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主诉“双耳先天性畸形伴听力下降24年”入院。
    • 胡巧玉; 胡兴敏; 王桢
    •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小耳畸形外耳再造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5例小耳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外耳再造术,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儿童抑郁评定量表(CD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出现Ⅰ度压力性损伤3例、Ⅱ度压力性损伤1例;对照组出现Ⅰ度压力性损伤11例、Ⅱ度压力性损伤3例。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5.88%(4/68),低于对照组的20.90%(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C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月护理后,两组NSN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SN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小耳畸形外耳再造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改善患者抑郁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谢众; 赵斯君
    • 摘要: 非综合征小耳畸形主要表现为外中耳畸形,通常不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有学者认为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是我国第二大颅面部先天性畸形。可能是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中临床表现较轻微的一种类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常常为第一、二鳃弓发育不全所致。尽管有大量文献报道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有家族聚集性并有部分基因的变异,但是也并不能解释大部分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的表型,目前,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的发病机制仍然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有文献报道维甲酸、沙利度胺、霉酚酸酯及免疫抑制药物可导致非综合征小耳畸形,其机制可能与神经嵴细胞迁移紊乱和局部血管破裂有关。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解释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发病机制的神经嵴细胞假说和血管破裂假说。
    • 罗朝淑
    • 摘要: 近日,美国3D生物疗法公司首次在人体试验中成功植入了来自患者自身细胞的3D打印耳朵。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丹尼尔·科恩宣称,这项组织工程技术在真实世界的应用,对于小耳畸形患者以及更广泛的再生医学领域来说,都是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这一案例的成功,为下一步目标,包括治疗鼻子和脊柱缺损,以及乳腺癌手术后的乳房重建,甚至是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