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5222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植物科学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江西省园艺学会2008年年会暨园艺产业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全国果树种质资源学术讨论会等;小孢子发生的相关文献由605位作者贡献,包括申家恒、陈发菊、孔冬瑞等。

小孢子发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5222 占比:99.80%

总计:115448篇

小孢子发生—发文趋势图

小孢子发生

-研究学者

  • 申家恒
  • 陈发菊
  • 孔冬瑞
  • 屠骊珠
  • 李凤兰
  • 李璐
  • 王艳杰
  • 胡宝忠
  • 李伟
  • 王仲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雨晴; 高润梅; 李聪; 李进; 党裳霓; 李红月
    • 摘要: 【目的】为探讨薯蓣属植物亲缘关系及薯蓣科植物系统地位,丰富药用植物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的生殖特征研究,并为后续栽培育种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快速石蜡制片技术分别对穿龙薯蓣雌雄花进行制片,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系统地显微观察。【结果】穿龙薯蓣为单性花、雌雄异株。雄蕊6,花药4室;小孢子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形,兼有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十字)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花粉。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中层细胞自小孢子母细胞时期逐渐分解扁平,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解体;花粉囊开裂时中层、绒毡层消失,药室内壁纤维状增厚,表皮仅有干枯的残迹;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单子叶型,绒毡层发育类型为腺质型。雌花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生2枚倒生胚珠;胚珠具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造孢细胞发育而来;大孢子四分体线性排列,珠孔端3个退化,仅合点端一个发育;成熟胚囊为7胞8核,中央细胞的形成早于卵器和反足细胞的细胞化;胚囊发育类型为单孢子蓼型,成熟雌配子体中助细胞体积小于卵细胞;反足细胞形成后不再进行分裂,在胚囊成熟时期逐渐退化。【结论】穿龙薯蓣部分生殖生物学特征较为原始,倾向于双子叶植物;穿龙薯蓣助细胞体积较小可能与胚珠发育异常有关。
    • 赵婉琪; 国春策; 王燕; 肖姣; 吴正春; 刘海文; 杨光耀; 于芬
    • 摘要: 为探讨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结实率低的原因,该文通过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结合显微技术对笔竹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笔竹的雄蕊多为3枚,极少有6枚,每枚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2)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由4层细胞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细胞、药室内壁细胞、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细胞,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4)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和3-细胞型,出现畸形或空腔花粉粒,败育多发生在花粉单核期。(5)笔竹的子房1室,胚珠倒生,珠被2层,厚珠心。(6)胚囊为蓼型,成熟胚囊由卵器、极核和3个反足细胞构成。从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看,雌蕊结构完整,胚囊发育正常,而花粉败育可能是导致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研究阐明了笔竹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初步揭示了该物种低结实率的原因,为笔竹杂交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白洁; 周涛; 马江; 刘文; 姜治国; 陈发菊
    • 摘要: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属于木通科(Lardizabalaceae)木通属(Akebia),为雌雄异花,雌雄同株的木质藤本植物,具有药食两用的经济价值。本文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三叶木通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胚胎学特征,以期了解三叶木通有性生殖过程,分析该物种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的生殖原因,为其后续进行杂交育种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三叶木通雄蕊6枚,每枚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完全分化时由外到内依次为1层表皮、1层药室内壁、2~3层中层及1层绒毡层,且绒毡层为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从四分体分离出来的小孢子经过进一步发育形成2-核成熟花粉细胞。小孢子囊中的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存在少量败育现象。雌蕊具1室子房,为侧膜胎座,胚珠横生,多枚,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排列,靠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经3次连续有丝分裂并进一步发育为七细胞八核的蓼型胚囊。雌花中的雄蕊早期发育正常,但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不在进一步发育,花药壁不开裂。雄花中的心皮早期发生退化,心皮愈合不完全,无胚珠产生。三叶木通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基本正常,不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原因,结实率低可能与影响传粉的外部因素有关。
    • 冉钰岑; 何芳; 刘菊莲; 郑子洪; 郑伟成; 胡江琴; 金孝锋
    • 摘要: 【目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为浙江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数量极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被列为浙江省极小种群保护植物。系统观测九龙山榧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有助于发现其配子是否发育异常及导致结籽率低下的原因。【方法】以九龙山榧模式产地的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和取样,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结果】(1)小孢子叶球于8月中旬开始分化,8月下旬分化形成次生造孢细胞,11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翌年2月下旬进入减数分裂期,3月中旬形成游离小孢子细胞,于3月末逐渐成熟;成熟花粉粒为双核,无气囊。小孢子囊的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孢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四分体有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2)雄配子体从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到7月底形成精子,整个过程历时约4个月。(3)翌年3月下旬,大孢子叶球每个苞叶的叶腋基部直立着生2枚胚珠;大孢子母细胞于4月下旬经过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形成4个直列大孢子,5月中旬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大孢子最终发育成为雌配子体。(4)九龙山榧有2个单生型椭圆形的颈卵器,从传粉到受精历时约7个月。【结论】九龙山榧雌雄生殖系统发育的周期均较红豆杉科Taxaceae其他种更长,其冗长的生殖周期、复杂的生殖过程和雌性生殖系统发育明显滞后于雄性生殖系统,加之种群个体数量极度稀少(1雌株、2雄株)是造成结籽率低下、自然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
    • 施慧嫒; 陈发菊; 梁宏伟; 王玉兵
    • 摘要: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瑶山苣苔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胚胎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瑶山苣苔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具珠被绒毡层。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呈直线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大孢子退化,胚囊为单孢子发生的蓼型胚囊发育方式。花药为四囊形,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绒毡层,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2核细胞。胚乳发育为细胞型,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被吸收耗尽。瑶山苣苔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基本正常,不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但瑶山苣苔果实成熟时,胚仅发育至球形胚时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休眠才能完成形态后熟,表明胚未发育完全可能是该物种天然更新困难的原因之一。
    • 万瑞琪; 邵晓雪; 吴凌敏; 涂淑萍
    • 摘要: [目的]植物胚胎形成及发育过程与其种子的饱满程度、发芽率息息相关,旨在从胚胎学方面解释圆齿野鸦椿空籽率高、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方法]于2015年5月起,在该树种接近开花时每天观察一次;开花期间,每隔几个小时观察一次,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芽,将其外部鳞片剥离后处理成小份,放入含70%FAA固定液中抽真空保存.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电子显微镜下拍照,观察该树种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于开花期,将当天开放的新鲜花朵及其花药用双面胶处理后喷金,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形态,并进行拍照.[结果]圆齿野鸦椿雄蕊多为5枚,每枚含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由绒毡层、中层、药室内壁和表皮组成;在花药发育过程中,药室内壁逐渐增厚,中层逐渐吸收解体,绒毡层亦分解,为小孢子发育提供营养.小孢子四分体时期为四面体型,后发育为雄配子体;成熟花粉椭圆形,花粉粒2-细胞型.花药、花粉粒均为金黄色,花粉粒赤道面观呈长球形,具3条萌发沟,极面观呈3裂圆形,属N3P4C5类型花粉.上位子房,3室,每室横生胚珠3~4枚,中轴胎座;四分体时期子细胞多为线性排列,少为"田"字形排列,后发育为雌配子体;蓼型胚囊,七胞八核.圆齿野鸦椿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中,存在空腔花粉粒以及绒毡层降解异常,功能大孢子退化以及不能正常有丝分裂形成八核胚囊的现象,从而出现花粉和胚囊败育以及落花落果.[结论]胚胎发育异常是造成该树种空籽率高、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 李芳弟; 马璐璐; 申家恒; 华月; 王文希; 李伟
    • 摘要: 该研究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l)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以探讨君子兰生殖生物学解剖特征,为君子兰种子发育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大花君子兰花药4室,具分泌型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3)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和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4)记录了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发现雄配子体发育趋于同步,雌配子体发育不同步.(5)开花散粉时,雌配子体尚有处于四核、八核胚囊的时期;成熟胚囊阶段,中央细胞的2个极核位于反足细胞端,反足细胞呈退化状态.具承珠盘结构.
    • 夏富娴; 李梦雪; 李体初; 杨时宇; 王兵益
    • 摘要: 甜角(Tamarindus indica L.)是豆科(Leguminosae)酸豆属(Tamarindus L.)植物,果实是特色热带水果,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甜角果实产量和质量与果实的发生、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作为新引进物种,对其生殖生物学过程研究较少,难以采取有效的提质增产措施.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荧光显微观察法观察了甜角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及受精过程.结果表明:①甜角花药四室,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花粉,3条萌发沟;子房一室,双珠被,厚珠心,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助细胞退化,反足细胞早期退化.②胚囊发育正常,花粉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细胞核降解、细胞质浓缩及细胞皱缩的败育现象,花粉囊有空室现象.③经人工授粉花粉在柱头上能正常萌发,6 h后花粉管延伸至子房完成受精.研究为揭示甜角的生殖生物学过程积累资料,也将为其采取有效地提质增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