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胰岛素
小剂量胰岛素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7980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中国保健、临床医学、海南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小剂量胰岛素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荣强、周博、姬漫等。
小剂量胰岛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7980篇
占比:99.89%
总计:108102篇
小剂量胰岛素
-研究学者
- 何荣强
- 周博
- 姬漫
- 娄福玲
- 张孝兴
- 徐晨
- 徐磊
- 户敏
- 李容珍
- 李红艳
- 栗勇
- 段爱花
- 王芳
- 王钠
- 胡长青
- 苏映军
- 许耀华
- 赵迎花
- 郭行端
- 陈灿杰
- 丁力
- 亓令志
- 井长信
- 付建军
- 何晓红
- 余玲
- 侯中宁
- 冯为盛
- 冯军鹏
- 冯勇
- 凌其英
- 刘书霞
- 刘亚
- 刘吉艳
- 刘国强
- 刘培兰
- 刘忠
- 刘惠灵
- 刘晓静
- 刘瑞和
- 刘福仁
- 刘绪国
- 刘艺丹
- 刘芳
- 刘贵阳
- 努尔买买提•亚生
- 卢蔚薇
- 叶先智
- 吕淑云
- 吕翔
-
-
梁富庭;
侯中宁
-
-
摘要: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加减辅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DKA患者106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减辅助治。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情况、病情相关指标、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辅助治疗DKA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胰岛素用量,促进患者健康,且用药安全。
-
-
丁力
-
-
摘要:
目的探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接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应用统计学单盲分组方式将研究对象划分两组,组别名称为参照组(3l例)与研究组(3l例),参照组予以患者的治疗方式为胰岛素治疗,研究组予以患者的治疗方式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淀粉酶、血糖和血酮体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数值分别为(70.14±3.36)U/L、(9.14±1.88)mmol/L、(1.61±0.23)mmol/L、90.3%,其数据均优于参照组(t=22.352,5.380,22.882,P<0.001;χ^(2)=4.520,P=0.033)。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
邓琼琼;
赵瑞;
刘艺丹
-
-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联合小剂量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6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应激水平与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总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控制联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以帮助GDM患者较好控制血糖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应激反应和母婴结局。
-
-
陈尔东;
黄文丹;
郑庆锋;
卢蔚薇
-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用小剂量胰岛素+电解质补充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州正兴医院2017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电解质补充方法完成治疗)和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pH值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消除时间、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血钾、血糖及血钠。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常规组(73.3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素氮、肌酐较常规组明显降低,CO_(2)CP较常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钾较常规组明显提升,血糖及血钠较常规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电解质补充方法,疗效显著,可促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预后良好。
-
-
许宝花;
林逢林;
林木土
-
-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分析.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34例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O2CP、血清硫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Lac、β-H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仅出现1例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实施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的疗效较高,可平稳降糖,促进临床症状改善,低血糖等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
-
-
高惠娟
-
-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胰岛素泵与小剂量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尿酮体阴转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酮体阴转时间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降糖效果更快更好,低血糖发生率低,更为安全,病情稳定.
-
-
-
马丁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胰岛素对小儿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研究时段:2017年9月-2018年10月,研究对象:本院于以上时段内收治的66例糖尿病患儿,回顾病例资料,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6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3例患儿.对照组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观察指标、血糖水平及血糖下降速度、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优,统计学有意义(P<0.05);血糖水平及血糖下降速度、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胰岛素对小儿糖尿病效果不同,但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在降血糖中更加适中,同时还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刘芳;
陈宇辉;
熊虹;
张耀东;
金娟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血糖症的疗效.方法: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时发生高血糖症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共64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胎龄、Apgar评分、性别比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各种相关疾病发生例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64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进行胃肠喂养(鼻饲口服或)加部分静脉营养,或全静脉营养.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血糖仪及配套试剂进行外周血微量血糖监测,由专人测量各研究对象出生时及生后每日体重、身长.当发生高血糖(血糖≥8.3mmol/I)时,观察组在维持原糖速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针(0.02~0.2u/kg.h)持续静脉泵入控制血糖,对照组采取限糖速的方法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发生低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高血糖时经小剂量胰岛素针应用后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开始胃肠喂养平均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住院平均时间短,纠正胎龄37周时体重大于对照组恢复体质量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纠正胎龄37周时身长、头围无差异。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低血糖例数为4例,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例数为7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高血糖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针较限制糖速能够更早的开始胃肠营养、达到足量喂养,能够更快恢复出生体质量、减少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持续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使纠正胎龄37周时患儿体重重于高血糖时限制糖速组,且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组较对照组更不易发生低血糖,提示在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高血糖时,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针控制血糖较限制糖速更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减少低血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