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7001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山东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文献由50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光营、高建秋、尹宏智等。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7001 占比:99.22%

总计:37292篇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文趋势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研究学者

  • 陈光营
  • 高建秋
  • 尹宏智
  • 徐华英
  • 成燕
  • 杨祥正
  • 王倩
  • 罗小军
  • 陈超
  • 万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婧
    • 摘要: 孙希焕教授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机主要在于小儿肺脾虚弱,运化力弱,易夹积化滞,致使肠腑气机壅塞、气血运行不畅,凝结于肠络而发。故前期(发作期)选用异功散为基础方,理气健脾;联合金铃子散合保和散泄热行气止痛、消食化积。后期(恢复期)用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益气健脾顾护脾胃。并配合中成药槐杞黄颗粒提高免疫力,通过针对本病常见病因即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频率,从而减少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发作的次数,并强调防重于治。
    • 张原原; 常亚丽; 付慧敏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理气化痰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况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较好。
    • 曹旭峰; 卫炜
    • 摘要: 目的: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加以探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接诊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所选120例患者全部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同时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将其纳入成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于患者淋巴结位置以及声像图表现特征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短径、长径、血流信号等情况。结果:研究组12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表明,肿大淋巴结处于患者右中下腹部40例,脐中60例,左上腹部20例;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多,淋巴结长径以及短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布主要为0~I级,研究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布均匀,两组患者血流信号级别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可以清楚观察到患者病变淋巴结的形态特征、淋巴结数量、淋巴结具体部位、和淋巴结大小等情况,良好反应血流信号分级情况,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樊珍; 侯静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西咪替丁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西安市高陵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儿分为参照组(n=22)和研究组(n=22)。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参照组患者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使用西咪替丁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血清CD3^(+)的水平、血清CD4^(+)的水平、血清CD8^(+)的水平及CD4^(+)/CD8^(+)。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血清CD3^(+)的水平、血清CD4^(+)的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参照组患儿,其血清CD8^(+)的水平低于参照组患儿,P<0.05。结论:使用西咪替丁片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
    • 李运仙
    • 摘要: 目的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接受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方案治疗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6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实施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试验组实施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淋巴结大小。结果试验组开展预定方案治疗的整体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长径和短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开展预定方案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均优于对照组,CD_(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开展预定方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快速改善,治疗显效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接受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方案治疗,有利于其病变淋巴结的缩小,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易小玲
    •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有效改善了患儿腹痛等临床症状,且腹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明显减轻,值得推广。
    • 刘婷婷; 耿姣姣; 陆建霞; 邱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头孢克肟、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疗程1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指标(白细胞、CRP、PCT)、腹膜后淋巴结横纵径、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腹痛复发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0.05),腹痛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腹膜后淋巴结横纵径更短(P<0.05),免疫功能指标更高(P<0.05)。结论 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联合常规治疗能改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腹痛复发率。
    • 李文; 车立娟; 张梦思
    • 摘要: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药证规律.方法 检索从建库到2019年12月31日知网、万方、维普及SinoMed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用方,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86篇文献,89个中药处方,其中4种高频描述的证型为脾虚湿盛证、乳食积滞证、脾虚湿困证、脾虚肝郁证,共记载中药112味,常用药物组合共3对,新方组合共6条.
    • 符晓云; 李桂英; 陈曲
    • 摘要: 目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超声检查的特征与准确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内收治的3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检查的30例健康小儿为健康组,两组小儿均以高频超声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情况(个数、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值)、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情况及患儿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淋巴结平均个数、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值均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患儿其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情况中0级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Ⅰ级、Ⅱ级及Ⅲ级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观察组3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超声检查检出28例(93.33%),误诊2例(6.67%)。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可有效明确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情况和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较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准确性。
    • 张文聪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隔药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隔药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最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最大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纵横比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纵径、纵横比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55/57),高于对照组的85.96%(4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51%(2/57),低于对照组的15.79%(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药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效改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症状,降低复发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