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器
导流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68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农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892696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电子商务、中国科技纵横、农机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年学术年会、甘肃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广东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0年水电站机电技术研讨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流体机械学术会议等;导流器的相关文献由1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宝安、左玉星、马丁·R·马修斯等。
导流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92696篇
占比:100.00%
总计:2892779篇
导流器
-研究学者
- 徐宝安
- 左玉星
- 马丁·R·马修斯
- 鲁艳
- 沈晓峰
- 安托尼·J·波维内利
- 杰弗里·B·曼海尔
- 叶甘霖
- 任晗
- 姜毅
- 张文
- 张明
- 田海涛
- 丁超
- 刘在伦
- 刘晓婧
- 叶龙
- 吕忠贵
- 咸学和
- 姬毅勇
- 王垚
- 王燥春
- 王磊
- 王艳
- 蔡镜波
- 赖银燕
- 魏清顺
- D·王
- J-L·魏森巴赫
- J·E·凯利
- M·莫里西
- S·梅洛
- 丁林
- 于佳
- 井手由隆
- 倪祖根
- 刘锦云
- 刘鹏
- 励土峰
- 吕佩东
- 吴峰
- 吴雪明
- 周云权
- 周华
- 周文忠
- 周萌
- 布朗顿·R·林德贝里
- 席莹本
- 平松新一
- 庞建华
-
-
郑俊才;
白璐;
李小龙;
吴利军
-
-
摘要:
针对江汉油田油井完井下入抽油杆过程中打背钳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污油污水易溢出等影响完井质量问题,研制了一种多功能背钳导流器。该装置主要由溢流管、导流管及防转杆组成。现场应用表明,在满足井控要求的基础上,该装置可以解决下抽油杆时油管内液体外溢的环保隐患,降低作业施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为油田降本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
-
胡煜;
刘烁玲;
汪屈;
宋淑然;
孙道宗
-
-
摘要:
风送式喷雾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的病虫害防治和工业除尘等领域。为优化风送式喷雾机的结构,提高综合性能,使用Fluent仿真软件对导流器进行仿真分析,探究导流器的形状和尺寸对风送式喷雾机的压力损失、均速、轴向速度、径向速度以及切向速度的影响规律。仿真分析表明,采用半椭球导流器的风送式喷雾机产生的压力损失较小,且风筒出口气流较收敛;当导流器的直径逐渐变小,喷雾机产生的压力损失总体上减少,直径小于或等于0.25 m时,3种不同形状导流器的出口均速相差不大。
-
-
张明;
黎键;
姜晗;
邱淑娟;
周卫东;
赵吉龙
-
-
摘要:
西部原油管网鲁尔ZLM IP 530/06泵导流器频繁失效。为解决导流器因焊缝开裂和叶片断裂而导致的失效,改进叶片焊接焊缝结构,增大焊缝焊角,增加叶片厚度,选用性能优异的EN10088-2材质,并开展了水力性能有限元模拟和工程应用验证。通过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表明:利用力学性能优异的EN10088-2材料生产的导流器更适合西部原油管网工况;导流器叶片工作面和背面焊缝改为全满焊,工作面和背面有效焊缝长度分别增大70 mm和141 mm;焊缝焊角由3 mm增高至5 mm;导流器叶片厚度由5 mm增至6 mm。优化改进后导流器内部产生的最大应力为15.623 MPa,比原导流器下降了2.8%;模拟出的水力性能曲线与出厂时几乎无偏差;不同流量下导流器内部最大静压为3.936 MPa,流体在导流器流道内速度分布均匀、流动性良好。根据工程应用数据,导流器优化改进后,输油泵各运行监控数据均满足长周期稳定运行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有效解决了设备隐患。
-
-
穆洪斌;
毕莹;
王晖;
宁雷
-
-
摘要:
热发射的高温高速燃气射流对发射平台产生冲击,导流器应同时适应结构强度和高温高压的燃气冲击,导流器的型面优化设计可降低射流引起的烧蚀和冲击。本文通过数值仿真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导流器方案,分别计算了每种导流器型面方案下燃气射流的流场,选出了最优方案,提高了发射的安全可靠稳定性。
-
-
王玲玥;
朱进容;
王从乐;
吕辉;
成纯富;
张金业
-
-
摘要:
对无限大空间中5根同规格圆管组成的圆管束在管间放置导流器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虑了Ra在103~104范围内,导流器偏转角为0°~60°,圆管间距为2~4倍圆管直径的自然对流换热,分析了5根圆管的局部Nusselt数(Nuloc)和平均Nusselt数(Nuave).研究结果表明,导流器对管束结构的自然对流换热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导流器下方圆管而言相当于障碍物削弱其换热,二是对导流器上方圆管而言隔绝了下方羽状流的影响,从而增强系统的整体换热.在圆管间距较大时,与无导流器的圆管束相比,C1~C4各圆管换热下降趋势明显放缓,并且从C4、C5圆管换热趋势上升,系统整体换热增强.圆管间距S=2D,Ra=103,导流器主要起障碍物的作用,削弱C1~C4各圆管换热,导致系统整体换热下降.当导流器偏转角度为45°时系统换热达到最大值,较无导流器时换热最多有着21%的提升.
-
-
林建辉;
王炳轩;
陈必文;
杨智远
-
-
摘要:
由于船舶机舱空间狭小,因此布置用于二冲程柴油机的SCR反应器和其管道较为困难.利用CFD模拟了在100%负荷下SCR反应器之前的尿素雾滴和排气的混合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当6S35ME-B9 SCR系统的旋转角和护盖展开角分别为15°和75°时,尿素与排气在较短的距离内能够形成良好的混合,并且整个系统压降小于1.4 kPa.对安装有SCR系统的6S35ME-B9柴油机进行了 100 h的测试,结果表明NOx排放从18.15 g/kWh降低到3.17 g/kWh.针对6S35ME-B9柴油机的SCR系统的设计和试验可以为实船上的SCR系统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
-
张明;
盖晓鹏;
张强德;
杜华东
-
-
摘要:
针对阿独线ZLM IP 530/06泵导流器叶片焊缝失效和断裂,从焊接结构、断口宏观形貌、断口微观形貌和泵组内部流场四个维度开展失效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导流器叶片焊缝断口出现疲劳辉纹,疲劳是导致焊缝出现开裂的主要原因;叶片与导流器基体单侧焊且未满焊的焊接结构不合理;基体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金相组织抗开裂性差;在流体冲击下,内侧叶片角焊缝靠内圈一端焊趾处存在应力集中成为疲劳源;疲劳裂纹萌生于母材铁素体和珠光体边界,形成裂纹并扩展最终导致叶片断裂.建议导流器材料选用金相组织和性能优于热轧结构钢S355J2的双相不锈钢,增大导流器叶片厚度和焊缝焊角,并采用双面满焊焊接方式强化焊缝强度.
-
-
杨桦;
姜毅;
陶倩楠;
张曼曼;
黄阳阳
-
-
摘要:
为探究导弹发射过程中复燃现象对导流器排导流场的影响,将模拟发射过程中燃气化学反应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的流场分析,以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对发射过程燃气流场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使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经典的燃气流平板冲击问题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与实验数据比较,证明在圆孔射流冲击平板问题中Realizable k-ε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流动的物理特性;并基于有导流器的发射试验平台三维流场模型,得到了对称面及导流器周围流场的温度、压强及不同组分的分布情况,对比了化学反应射流与化学冻结射流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复燃现象主要发生在燃气射流与空气的混合层及射流冲击壁面处,化学反应射流流场中复燃区域的温度高于化学冻结流流场对应区域的温度.
-
-
房云龙;
赵军;
张小林
-
-
摘要:
为对比分析离心风机运行调节时的性能,以M5-36型离心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风机进口节流调节、导流器调节和变转速调节分别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效率方面,进口节流调节和导流器调节随着流量减小而明显下降,而变转速调节时效率始终较高,都在83.1%以上.在功耗方面,变转速调节始终最少,其次导流器调节,进口节流调节最大.模拟结果为实验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选用变转速调节可在风机运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
魏清顺;
孙西欢
-
-
摘要:
为研究导流器叶片数对潜水泵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黑箱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同一叶轮与不同叶片数导流器组合后的潜水泵进行性能测试与流场仿真计算.通过分析导流器出口静压均值、扬程和效率,找出其内部流场的分布规律,同时在水泵开式试验台上实测.结果表明:随着导流器叶片数的增加,潜水泵的扬程和效率都呈递增趋势;对于原型潜水泵,水力性能较好的导流器叶片数阈值区间为[7,10];仿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