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媒介选择

媒介选择

媒介选择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贸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710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新西部(下旬刊)、商情、中国广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媒介选择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畅、刘震子、刘鸣筝等。

媒介选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5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710 占比:99.77%

总计:67866篇

媒介选择—发文趋势图

媒介选择

-研究学者

  • 刘畅
  • 刘震子
  • 刘鸣筝
  • 卜卫
  • 危文斌
  • 曹楚媛
  • 杨伟庆
  • 林莹
  • 毛雅琦
  • 胡建

媒介选择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凡
    • 摘要: 该文是作者根据其5月18日在湖北音乐博物馆举办的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音像遗产保护研讨工作坊”讲座的演讲稿整理而成。作者通过对非遗保护、传承、传播案例观察分析,发现音乐类非遗保护及传承效果与媒介选择有直接关系。文章从非遗保护中的单一性媒介与综合性媒介选择所呈现出的价值差异展开讨论,认为偏重书面媒介的单一性选择,会阻碍人们对音乐的认知,而综合性媒介则能完整地展现音乐讯息,更有利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因此,重新审视媒介本身的价值和力量,思考如何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它们,对音乐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 于耀程; 孙林
    • 摘要: 在粉丝流量现象的驱动下,粉丝群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推广媒介形势迅速蹿红,引发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经文献研究时发现粉丝市场本质是与偶像相关的情感消费产物,同时与信息传播介质有较强关系。为探究粉丝流量与媒介选择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析取粉丝经济下市场营销的因素构成,使用八爪鱼网络采集器抓取粉丝周边产品相关数据。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除粉丝群市场的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外,偶像影响力对媒介选择有较大的影响。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偶像影响力与产品销量有明显的渠道特点,因此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粉丝媒介品牌效应建设、增加产品曝光度、多渠道选择三点建议。
    • 任继凯
    • 摘要: 在中国跨国企业海外经营中,推动企业母国文化与所在国文化的跨文化融合是企业提升传播力和美誉度着力点,也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在后疫情时代,跨国企业应坚持“以我为主”“主动作为”的原则,建构起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传播规律和习惯的话语体系,突出利益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突出人文关怀和传播的效果导向,讲述中国企业生动感人的海外故事。
    • 刘畅
    • 摘要: 市集,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却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地域的生活方式与风土人情,是充满烟火气的地方,然而其发展现状堪忧,现存传统市集数量不断递减甚至已显露消失趋势.因此,选取适宜方式对传统市集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刻不容缓.文章以徐州地区作为切入点,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研究寻找新的设计理念,记录与展现传统市集文化;探索恰当的视觉语言将传统市集文化元素进行更为准确有效地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并结合实际选择符合需求的媒介.笔者基于徐州地区市集文化记录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探索既能够表现传统韵味却又不乏新意的市集景象设计形式.
    • 董玉涵
    • 摘要: 公众的媒介使用行为会对中央政府的公信力产生影响吗?本文基于“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2017)”数据库,建立回归模型,考察公众媒介使用行为对中央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获得时政信息的公众更倾向于信任政府;通过政府的议程设置,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会有很大提升。
    • 刘畅
    • 摘要: 市集,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却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一个地域的生活方式与风土人情,是充满烟火气的地方,然而其发展现状堪忧,现存传统市集数量不断递减甚至已显露消失趋势。因此,选取适宜方式对传统市集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刻不容缓。文章以徐州地区作为切入点,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研究寻找新的设计理念,记录与展现传统市集文化;探索恰当的视觉语言将传统市集文化元素进行更为准确有效地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并结合实际选择符合需求的媒介。笔者基于徐州地区市集文化记录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探索既能够表现传统韵味却又不乏新意的市集景象设计形式。
    • 张瑶
    • 摘要: 以“媒介生活”为切口重审《平凡的世界》可以让我们由外向内地去聚焦“媒介如何进入文学”“文学如何表现媒介”等关乎文本自身“肌理”的“内部话题”。进而言之,《平凡的世界》蕴含的相当丰富的“媒介信息”是架构文本的基本要素。它们不只是作为背景而存在,而是直接参与了人物的塑造与故事的演进。通过对文中所描述的借阅书刊、收听广播、观看电影、投资电视剧等情节桥段的梳理与辨析,既能够让我们切实地体会到人们在特定时段当中所形成的别样的视听体验、所产生的独特的恋爱方式、所面临的饶有意味的媒介选择,又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意识形态运作模式、身份认同与阶层跨越、贫富分化与资本分配等问题的理解。
    • 喻国明; 曲慧
    • 摘要: 本文是基于喻国明教授领导的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团队2019年“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的一项调研成果。以全民性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展示了我国社会性的“媒介认知”在媒介价值、媒介功能、媒介特质三个不同层次上的偏向图谱,并在宏观上分析了媒介认知偏向的社会性影响因素。
    • 黄晓斌; 陈俊恬
    • 摘要: [目的/意义]新技术环境下阅读媒介种类日益丰富,了解读者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介,以便根据其需求特征提供合适的媒介服务,促使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研究设计/方法]对国外有关阅读媒介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互联网的发展为标志划分为三个时期,总结每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特点.[结论/发现]早期研究主要围绕电脑屏幕的阅读可用性展开;有线互联网时期重点研究读者对纸质媒介和电脑媒介的态度、偏好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拓展了阅读媒介的类型,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阅读行为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同时出现了对读者阅读媒介选择行为进行系统解释的理论观点.[创新/价值]系统概述了国外有关阅读媒介选择问题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评价,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对国内有关研究的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