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力资源
女性人力资源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19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学、人才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025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党的生活(河南)、理论导刊、瞭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黑龙江省科协2006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太阳岛科技论坛等;女性人力资源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惠兰、秦秋红、魏晓彤等。
女性人力资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0259篇
占比:99.90%
总计:90345篇
女性人力资源
-研究学者
- 吕惠兰
- 秦秋红
- 魏晓彤
- 何福平
- 刘军
- 周鑫瑶
- 唐娅辉
- 张鹏
- 徐美丽
- 毛艳艳
- 王爱英
- 丁栋虹
- 万昆
- 上官宁宁
- 付立平
- 任新
- 侯晓丽
- 刘佐阳
- 刘安长
- 刘昌明
- 刘来云
- 刘洪艳
- 刘淑兰
- 刘清芝
- 刘美玲
- 叶灵珍
- 叶秀霜
- 吕学静
- 吴凡
- 吴敏
- 周蓓
- 姚俊琪
- 孔荣
- 孙芬
- 张叶红
- 张建融
- 张惠晨
- 张清涛
- 张维志
- 张遏哲
- 徐月芬
- 徐莉
- 徐静静
- 李伟
- 李南南
- 李占魁
- 李国华
- 李娟
- 李家祥
- 李平芬
-
-
钟红艳
-
-
摘要:
新时期农村发生了很多变化,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到来,农村有更多剩余的劳动力,特别是女性劳动力相对于以往更为突出如何在新时期开发利用好丰富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成为现今热议的话题.
-
-
-
陈冰
-
-
摘要:
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开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必须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方面共同发力,三教统筹,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如此才能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生产力发展.
-
-
高妍方1;
王继伟2
-
-
摘要:
女性是旅游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人力资源,基于大数据研究旅游服务业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分析我国女性人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大数据在旅游服务业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优势,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旅游服务业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种模式,包括个性化教育模式、个性化关怀模式和行业规划开发模式。
-
-
-
-
杨丽
-
-
摘要:
女性人力资源作为我国人力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开发和利用程度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历史和社会等原因,目前我国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从完善政策法规、提高对女性劳动力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女性劳动力的教育投资、改善女性人才成长环境几个方面入手来帮助女性人力资源实现成长与发展.
-
-
李平芬
-
-
摘要: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是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中的突出问题,是由女性的社会地位及评价偏低、用人单位岗位设计男性化、女性可持续劳动价值不如男性以及忽视人才性别优势的教育制度等因素影响的结果.政府可在政策、制度、法规、资金等方面支持女大学生就业,企业和学校应摒弃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的观念,从服务社会的角度开发和管理女性人力资源,同时,女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价值,使自己无论在就业还是创业领域都能有所作为.
-
-
-
-
摘要:
正《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是以研究性别平等理论、妇女问题等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连续出版物号为CN37-1477/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8-6838。本刊主要刊登以探讨性别平等理论、女性与社会发展、妇女史、女性文化、女性文学、国外女性/性别、女性与法律、女性教育、女性人力资源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论文。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基金资助项目成果稿件优先刊用。凡在本刊发表的作品,如双方无特殊约定,则自动视为作者已将该作品著作权包括网络出版权全部转让给本刊。本刊已被CNKI全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维普中文
-
-
-
-
摘要:
正山东女子学院创建于1952年,现建有山东女子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高校妇女理论研究基地、"十二五"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性别平等研究中心等。其中,山东女子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于2009年11月被山东省妇联、山东省妇女理论研究会批准成为首批合作共建的"山东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2013年7月,经全国妇联、中国妇女
-
-
-
闫文晟
- 《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农业家政"就是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自发组织起来,应农民的需求,成群结队到缺劳力农户家中进行有偿帮助,处理一些农活的农业组织.但是,目前它还处于自发的无组织的状态,处于未成熟、不完善的初级阶段.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它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市场的需求.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宏观管理、顶层设计,对"农业家政"加强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通过创办农业家政公司,实现农业家政"公司化经营、员工制管理";通过实行"企业+农户"模式,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等途径,创新"农业家政"经营模式,开发好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