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阳风

太阳风

太阳风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638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天文学、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5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348693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地球物理学报、天文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子午工程数据处理与科学分析专题研讨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太阳风的相关文献由816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学尚、涂传诒、何建森等。

太阳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5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48693 占比:99.82%

总计:349314篇

太阳风—发文趋势图

太阳风

-研究学者

  • 冯学尚
  • 涂传诒
  • 何建森
  • 王赤
  • 魏奉思
  • 宗秋刚
  • 王玲华
  • 沈芳
  • 王水
  • 万卫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宗秋刚
    • 摘要: 太阳风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依次经过太阳系不同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及其卫星等、其中水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具有内在磁场,可以与太阳风相互作用形成行星磁层、对于没有内在磁场的行星或卫星,如火星和金星,太阳风可以直接跟行星大气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能量中性粒子和软X射线等.
    • 吕景天; 张效信; 何飞; 黄聪
    • 摘要: 地球等离子体层作为内磁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天气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球等离子体层是由上行电离层粒子被地球磁力线捕获而形成的圆环状冷的等离子体区域.等离子体层的外边界称为等离子体层顶,在该区域的等离子体层密度在0.5个地球半径内下降了1~2个数量级.地球等离子体层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是空间环境扰动状态的指示器,其结构形态和动力学过程受地磁场和电场控制,而地磁场短期变化源于太阳活动引起的日地扰动.地磁暴期间等离子体层的大规模结构演化影响等离子体层中波的产生和传播,从而影响波-粒子相互作用,导致内磁层中电子和离子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它磁层和电离层过程.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进一步研究,对揭示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的质量输运和能量转移、空间天气预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等离子体层和地磁活动的关系、等离子体层中的波、顶部电离层及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和等离子体层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我们还对等离子体层研究方面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 刘子谦; 李晖; 王赤; 韩金鹏; 王江燕
    • 摘要: 地球极尖区是太阳风等离子体进入内磁层和电离层的一个重要“窗口”,但其总体结构长期以来尚未确定.2008年3月8日两个连续亚暴期间,太阳风的整体变化范围较大,基于全球三维数值模拟我们建立了一个由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B_(Y)、B_(Z)控制的低高度(1.1个地球半径高度)极尖区的预报模式.该模式由椭圆函数构造而成,拟合函数由极尖区位置和宽度控制并取决于IMF B_(Y)和B_(Z).极尖区地磁纬度(geomagnetic latitude,MLAT)随着向北IMF B_(Z)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向南IMF B_(Z)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当B_(Y)=0时,磁地方时(magnetic local time,MLT)接近12,当IMF为东向(西向)时,极尖区中心将位于北半球下午(上午)侧.MLAT宽度随IMF B_(Z)从北转南而减小,MLT宽度随IMF B_(Z)从北转南而增大.通过与DMSP卫星观测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基于低高度极尖区预报模式,将进一步建立极尖区三维预报模式,这将有助于空间天气预报.
    • 摘要: 天问一号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离子和中性原子分析仪(Mars Ion and Neutral Particle Analyzer,MINPA)用于探测行星际及火星空间环境中的离子和能量中性原子。在地火转移阶段,MINPA于2020年10月31日正式开机工作,获得了至2021年1月26日期间的太阳风监测数据。进入环火轨道后,MINPA于2021年11月13日进入科学探测模式,正式开始对火星空间离子和中性原子环境开展连续性的探测。
    • 王子思禹; 师立勤; 刘四清; 钟秋珍; 陈艳红; 闫晓辉; 石育榕; 何欣燃
    • 摘要: 基于机器学习中的相似度算法,建立了在历史太阳风数据中寻找与当前太阳风特征相近事例的推荐模型,用来预报地磁Kp指数。使用1998-2019年间随机选择的120个太阳风事例作为测试数据集,该模型能够推荐得到历史上与输入太阳风造成相似地磁影响的太阳风事例,最优事例的Kp指数与实际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79,相关系数为0.93。本文的推荐模型不仅能获得推荐的太阳风事例的地磁Kp指数用作预报,还可以给出太阳风特征参数按时间序列变化情况对比,让预报员可以更好地结合自身经验进行预报。
    • 朱阅平
    • 摘要: 一方山水,温润一方情怀。崇礼的太阳是燕山那片"如席的雪花",浪漫而温暖。这样的情怀,只有崇礼人能懂。那是崇礼2015年的太阳,比以往的要大。7月31日的太阳尤为炽热。京张联合申办第24届冬奥会成功的消息,被太阳风传遍地球。那天,我立在崇礼的雪山之巅,听到顺着阴山西面一路延伸来的《敕勒歌》,在大马群山中旋一个优雅的滑雪"大回环",然后混着炊烟.
    • 江山
    • 摘要: 近日,美国宇航局选定2项下一批“探险者”级别太阳物理学任务,其中一项是名为“多缝太阳探测器”的卫星,将用来研究日冕,另一项任务名为“太阳蜂群”,将用一群小卫星来监测太阳风湍流。多缝太阳探测器将工作在地球轨道,在极紫外波长上对太阳进行观测。“太阳蜂群”任务将设置1颗中枢卫星和由其布放的8颗较小的卫星,共同测量太阳风磁场和波动湍流。预计“太阳蜂群”任务费用为2.5亿美元,多缝太阳探测器则是1.92亿美元。不过,美国宇航局并未宣布2项任务将在何时发射。
    • 摘要: 2022年2月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作为中欧一项大型空间合作项目,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英文缩写SMILE,中文译称“微笑计划”)近期已在欧顺利实施有效载荷磁强计伸杆展开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 杜月娇
    • 摘要: 他长期从事空间高能粒子传播和加速的研究,创新性地给出了高能粒子在太阳风中的非线性扩散机制;他完善了空间高能粒子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理论机制,还建立了高能粒子的数值计算模型;…………
    • 郝建红; 黄赛; 赵强; 范杰清; 张芳; 董志伟
    • 摘要: 针对太阳风等离子体中航天器的充电过程,基于欧洲航天局开发的航天器表面充电仿真软件,建立了航天器的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了太阳风等离子体与航天器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不同表面材料时航天器表面电位以及尾迹结构的计算分析,给出了近日环境下航天器周围的空间电位结构以及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材料的选择将影响空间势垒深度以及尾迹结构,表面充电至更低电位的表面材料具有较小尾迹区域;航天器向阳面电位分布主要由光电子以及二次电子主导,而背阳面的电位分布则主要受到尾迹效应的影响。以上结果对太阳风环境航天器探测和评估等相关工作以及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