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学生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35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7609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才智、学园、黄金时代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当代中国社会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文献由50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军、王宏、王津等。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7609 占比:99.82%

总计:197966篇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文趋势图

大学生志愿服务

-研究学者

  • 李晓军
  • 王宏
  • 王津
  • 严惠敏
  • 刘丽丽
  • 张慧
  • 张红霞
  • 曾雅丽
  • 王泓
  • 陈鸿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惠琴
    • 摘要: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缺少专业教师团队支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单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提升路径主要有:建立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教师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宣传、提供丰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和建立科学的志愿服务评价机制。
    • 张梦然
    • 摘要: 志愿服务作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方式,存在着社会认同度不高、参与度不广、活跃度不够;志愿服务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志愿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引入和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而组织引导大学生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也为改进和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了良好契机。各地高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加快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建立协调保障机制,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协同发展。
    • 吴思娴; 褚志文; 陈秋竹; 赵洁平; 许文明; 秦朗
    • 摘要: 我国广大基层地区的居民健康观念较为落后,对健康的认识仍存在不准确、不深入的问题。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志愿服务团队以四川省岳池县红朝门村、简阳市新乐村为基点,常年致力于基层医学科普实践,在对两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志愿服务团队管理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讲干结合”式基层医学科普实践的理论及方法。以分级管理模式构筑基层医学科普实践团队,由团队核心成员组成一级结构,负责志愿服务组织的总体运行,再选拔志愿者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的二级结构,最后由志愿者小组组长招募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三级结构。以二维分布模式协调基层医学科普实践团队分工,并在两村进行了积极地实践,开展“义工式”志愿服务,例如为村民量血压、打扫家庭卫生,使基层医学科普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过“讲干”结合的方式提高医药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进一步加深医药学生对基层健康现状的认识。志愿团队取得了良好基层科普成效,形成了可复刻的医药大学生基层科普模式。文章针对该志愿服务模式的要点进行阐述。
    • 袁蕾; 杨玉奇
    • 摘要: 探索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困境、困境的根本性缘由及内在逻辑,并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实现路径。在志愿活动中,只有补齐伦理中的“合科学性”部分和效益中的“合目的性”部分,在追求效益的理性思维下,注重价值理性所遵从的伦理精神,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志愿服务内涵式发展。
    • 李薇
    • 摘要: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提升养老服务的公益性、专业性十分重要。文章以社会工作方法为视角,以南京市A社区为例,研究社区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现状,探索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提升的现实路径,以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当代大学生身体力行感悟和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树立志愿精神。
    • 孙琪; 邓忍
    • 摘要: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具有提升认知水平、涵养家国情怀、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综合能力的育人功能,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了初起、发展、深化的发展阶段,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洗礼,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普及化、制度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 陈珊珊
    • 摘要: 对于社会的基层治理来说,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更好地完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和服务理念,平衡居民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国家构建先进的现代化社会管理体系。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许多难题,如部分人群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作用不够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机制不完善导致各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志愿服务的支持不足导致推进工作缓慢等。基于此,应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引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改善基层社会治理效果的促进作用,完善大学生基层社会志愿服务的管理模式,真正发挥人尽其用的效果,统筹多方面的社会资源,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 徐一娉; 徐阳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地融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无论是在服务范围上还是服务的种类上都有着极大的提升。本文以目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为背景,提出以“互联网+”与传统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模式,通过引进创新驱动力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水平。
    • 张丽娟; 安敏
    • 摘要: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劳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中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理论支撑,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目标导向,协同治理、品牌建设与赋权增能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实现路径。明晰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和行动维度,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的知行合一,进而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
    • 蒋沈凯; 代龙
    • 摘要: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创新,关键在于党建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运用“三促三进”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志愿服务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抓好党员教师队伍,完善党员发展和考核体系,深化课程思政等手段的辅助也必不可少。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创新要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方调研考察,做好顶层设计,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把握高校党建工作规律,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因时而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