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曲
夜曲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375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北方音乐、大舞台、戏剧之家等;
夜曲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志超、程蕙、张正梅等。
夜曲
-研究学者
- 余志超
- 程蕙
- 张正梅
- 李永
- Dean Elder
- 任远
- 余少萤
- 刘湘
- 刘玲
- 刘菁菁
- 匡锐
- 吴宗奎
- 周山龙
- 唐鸣
- 孙祖洪
- 宋婕
- 廖一鹿
- 张佳林
- 张海飞
- 张迪华
- 张锡光
- 张阳
- 张雄
- 张雪骏
- 徐德
- 朱健
- 李春苑
- 李跃东
- 杜春晖
- 杨雅岚
- 林欢
- 梁钊
- 湛频洁
- 潘阳
- 王世红
- 王宇
- 王霞
- 田安
- 程艺迪
- 袁玥
- 褚艳
- 路远
- 连小妮
- 陈莉莉
- 陶馨
- 韩萌
- 高静
- 黄晶
- 黄瑾
- Ben
-
-
杨楠;
李策
-
-
摘要:
18世纪浪漫主义诞生了众多新的体裁,夜曲是浪漫乐派中独特的体裁之一,由菲尔德确立,其格调高雅、气质浪漫抒情并且充满幻想,具有沙龙气质,因此其体裁确立后受到了当时众多音乐家的青睐,也正是由于音乐家们的共同努力,夜曲也得以发展并且不断丰富与完善。在夜曲的发展道路上,肖邦同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夜曲贯穿肖邦一生中的各个时期;肖邦创作的夜曲并不是仅仅继承了菲尔德夜曲,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更加细致、更加深刻的处理,同时结合菲尔德夜曲原有的一些特点,肖邦的创作使夜曲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并体现出同一题材的差异性。因此,文章以夜曲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置于现阶段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并进行对比,找出菲尔德夜曲与肖邦夜曲的典型区别,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对夜曲这一体裁进行分析。
-
-
龙杰
-
-
摘要:
圆号在管弦乐队中被誉为"乐队中的女神",它在演奏抒情性的旋律乐句时富有歌唱性,在演奏辉煌而高亢的乐句时具有无限宽广和深远的意境.除了具有铜管乐器号角般的、饱满有力的发音特点外,同时它还具有木管乐器透明、柔和的音色特点.特别是在低音区,其色调厚实丰满又透着温和、柔润.本文结合笔者平时对《夜曲》的练习体会,分析影响圆号低音的几种因素,总结该曲低音乐句吹奏技巧的具体运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学习圆号的学员们准确吹奏圆号低音提供参考.
-
-
王霞;
程艺迪
-
-
摘要:
夜曲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产生的小品体裁,取自拉丁文nocturnus,意思是"夜的".钢琴夜曲最早是19世纪初英国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创作的,特点是轻松愉悦,属于沙龙音乐风格.时代的发展,20世纪以来,新的作曲技法的创作,使为夜曲赋予了新的创作元素,丰富了其内涵,弗朗西斯·普朗克《C大调》夜曲就是这样一部佳作.
-
-
张阳
-
-
摘要:
夜曲是肖邦作品中最有诗意和抒情性的音乐,以美丽的旋律,细腻的情感,忧郁的气质令人陶醉.肖邦的夜曲具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非常细腻的情感色彩.1830-1831年所创作的《F大调夜曲》,是Op.15的三首夜曲之一,肖邦以此曲赠予他的朋友希勒.文章分析了《F大调夜曲》的教育价值,体现在音乐风格歌唱性的旋律,特色和声等音乐语言上,也体现在戏剧性与悲剧性的情感因素上,也体现在具有阶梯式力度、连奏的踏板与触键技巧,和抒情性、戏剧性、悲剧性等艺术表现中.
-
-
王霞;
程艺迪
-
-
摘要:
夜曲作为浪漫主义时期产生的小品体裁,取自拉丁文nocturnus,意思是"夜的"。钢琴夜曲最早是19世纪初英国作曲家约翰·菲尔德创作的,特点是轻松愉悦,属于沙龙音乐风格。时代的发展,20世纪以来,新的作曲技法的创作,使为夜曲赋予了新的创作元素,丰富了其内涵,弗朗西斯·普朗克《C大调》夜曲就是这样一部佳作。
-
-
张阳
-
-
摘要:
夜曲是肖邦作品中最有诗意和抒情性的音乐,以美丽的旋律,细腻的情感,忧郁的气质令人陶醉。肖邦的夜曲具有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非常细腻的情感色彩。1830-1831年所创作的《F大调夜曲》,是Op.15的三首夜曲之一,肖邦以此曲赠予他的朋友希勒。文章分析了《F大调夜曲》的教育价值,体现在音乐风格歌唱性的旋律,特色和声等音乐语言上,也体现在戏剧性与悲剧性的情感因素上,也体现在具有阶梯式力度、连奏的踏板与触键技巧,和抒情性、戏剧性、悲剧性等艺术表现中。
-
-
蔡永妍
-
-
摘要:
夜曲是一种亲切而短小的音乐体裁,因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歌唱性艺术特征,而逐渐成为具有广泛音乐影响力的浪漫主义钢琴作品.肖邦的21部《夜曲》,体现出其钢琴曲创作的最高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演奏特征.
-
-
赵洺
-
-
摘要:
20世纪,巴伯继承和发展序列音乐的作曲技法,并与传统的调性、曲式和对位法相结合.本文分析巴伯《夜曲》音列、调性处理和结构等,阐述其蕴含的美学价值,研究认为:《夜曲》发展性体现在单音列与双音列结合使用,包容性和多样性体现在传统调性和声、复调技法、以及序列使用比例等.本文为研究巴伯作品提供新视角和思路.
-
-
王璐佳
-
-
摘要:
夜曲体裁形成并发展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始人为菲尔德(1782—1837),肖邦(1810—1849)在其基础上丰富、完善了该体裁,使其在19世纪发展到顶峰.肖邦对该体裁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夜曲也是肖邦作品中最富抒情性的体裁.文章在分析夜曲体裁由来及肖邦对其的贡献的基础上,对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进行曲式等材料分析,挖掘肖邦夜曲体裁的创作特征.
-
-
大喇叭
-
-
摘要:
肖邦(1810.3.1-1849.10.17)是浪漫主义时期波兰-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的音乐作品根植于波兰民族精神,具有高贵而庄严的风格,恰如他的《波兰舞曲》;他的作品又有着丰富的情感以及细腻的感情变化,例如他的《即兴曲》、《玛祖卡》等;在优雅之外,又隐藏着美妙、脆弱和一丝丝伤感之情,例如他的《夜曲》等,他完全无愧于“钢琴诗人”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