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1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2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日本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等;垄断资本主义的相关文献由383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放、李达昌、龚维敬等。
垄断资本主义
-研究学者
- 高放
- 李达昌
- 龚维敬
- 于光远
- 亨利克·斯莱费尔
- 关山
- 刘润为
- 吴健
- 周淼
- 张经文
- 张雪琴
- 房磊
- 李昱
- 李玲
- 杜鉴恒
- 梅荣政
- 毕乐乐
- 洪文达
- 王红
- 罗文东
- 蔡恺民
- 谢瑞淡
- 谢益显
- A.A.科里亚科夫采夫
- A.M.巴约克
- E.J.霍布斯鲍姆
- O·N·利特维年科
- S·阿明
- 丁冰
- 丁则民
- 丁家永
- 丁晓钦
- 万松玉
- 严桂林
- 严荣
- 丰子义
- 于海君
- 井百祥
- 亢华淦
- 付晓改
- 仰海峰
- 任众
- 任银睦
- 伍柏麟
- 何国瑞
- 何孔鲁
- 何斌
- 何锡华
- 余松
- 侯惠芸
-
-
正解局
-
-
摘要:
控制瑞典经济命脉在瑞典,有一句话这样描述瓦伦堡家族:只手难遮天,一瓦可定国。瓦伦堡家族在瑞典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垄断资本主义财团地位。不仅控制着瑞典最大的银行——北欧斯安银行(SEB);同时,因为占有瑞典股市1/3以上的股份,从某种层面上说也操控着瑞典的金融业。另外,全球500强企业——ABB公司、阿特拉斯.科普柯、阿斯利康制药、爱立信、伊莱克斯电器公司的直接或间接掌控人都是瓦伦堡家族。
-
-
张小瑛
-
-
摘要:
作为当今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金融资本操控下的"新帝国主义"新时期具备新的特点.美国总统选举作为金融"垄断资本"操纵"民主"的游戏,其一系列动作无不彰显金融资本对美国政治生活的控制,工人贵族阶层正成为帝国主义政治统治的助推器.以"美国优先"为口号的美式外交,无不彰显其文化帝国主义特征.尽管金融寡头和食利国正重构帝国主义世界的新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美霸权主义在全球范围的肆虐,其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未改变,"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不会变,社会主义走向复兴更是大势所趋.
-
-
张越;
田婧
-
-
摘要: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在生产力迅速发展之下,中国在贸易组织国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逐步扩大,威胁到美国的霸权之国地位.自特朗普执政以后,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波及更大.两国在垄断视域下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关系濒危.文章旨在分析垄断条件下中美贸易,再借用垄断相关知识来分析中美贸易争端的根源,给予中国应对贸易争端的启示.
-
-
师帅
-
-
摘要:
根据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观点,当前世界正处于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的运动是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动力,而垄断资本的矛盾必然造成世界战争与革命的爆发,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必然引发人民的反抗.面对当前国际形势,我们要正确认识世界格局的持续演变,充分预判到世界动荡的风险,提前做好应对,处理好与帝国主义斗争和共存的关系问题,坚持扩大反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科技创新,在内部筑起坚实的屏障,警惕资本对社会的渗透.
-
-
-
顾玉兰
-
-
摘要:
列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结合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思考和回答了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社会主义观.由垄断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到无产阶级专政再到发达的社会主义,构成了列宁社会主义观的逻辑谱系;从时代条件和现实生活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阐释社会主义,是列宁社会主义观呈现出的方法论特点;走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列宁社会主义观留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
-
杨泽光
-
-
摘要:
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独自承担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工作。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工业革命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以及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这些新现象,晚年的恩格斯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分析。他立足于欧洲大陆经济状况的分析,深入挖掘出了股份制这一新事物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的因素,由此呼吁无产阶级应当依据不同的历史阶段采取不同的革命策略,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这些新认识为新时代的中国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坚持人民主体立场以及完善共产主义道路方面带来了重大启迪。
-
-
A.A.科里亚科夫采夫;
A.M.巴约克;
郭丽双
-
-
摘要: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历了"福利国家"、新自由主义、新重商主义三个阶段.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下行发展,或称为体制性危机.马克思和列宁都没有预见到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和延迟性特征.但是,列宁的著作中包含了两个具有启示性的因素:一是工人阶级的资产阶级化,二是非经济的和官僚主义的关系在垄断里的产生.因此,为了说明现代资本主义,根本不一定要驳斥马克思和列宁,只需要将其社会学视角换成更加详尽的视角.
-
-
程恩富;
鲁保林;
俞使超
-
-
摘要:
新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在当代经济全球化、金融化条件下的特殊历史发展阶段,其特征和性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生产和流通的新垄断:生产和流通的国际化和资本集中的强化,形成富可敌国的巨型跨国垄断公司。二是金融资本的新垄断: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畸形发展的经济金融化。三是美元和知识产权的垄断: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两极分化的全球经济和财富分配。
-
-
刘博涵
-
-
摘要:
纵观西方近现代发展史可以发现,治乱循环一直是西方社会走不出的经济发展怪圈: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开始,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自由主义就被西方国家奉为圭臬;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大萧条后才开始被"听见",但随着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滞胀"局面形成,经济自由主义再度"沉渣泛起"。
-
-
严荣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许多西方国家都对面临困境的经济体系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其中就包括对一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注资、接管和重组。这些有所差异的措施构成了“银行国有化”的政策谱系。虽然这些举措并非史无前例,但仍然引起了广泛议论。有人认为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靠拢的迹象,也有人认为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自我改造,还有人认为这些政策无关乎意识形态,只是一些政策手段而已。rn 无论是西方国家的政策行动,还是政策建议,都没有触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问题,也都没有提及工人阶级如何参与的问题,更没有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体制的主张。相反,着眼点始终停留在如何挽救资本主义体系,如何恢复资本主义市场的活力。所以,西方国家的银行国有化不是走向社会主义,而是在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