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磁暴

地磁暴

地磁暴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电工技术、天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111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中国电磁兼容大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研讨会等;地磁暴的相关文献由3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连光、梁志珊、夏鹏程等。

地磁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5.0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54%

专利文献>

论文:2111 占比:94.45%

总计:2235篇

地磁暴—发文趋势图

地磁暴

-研究学者

  • 刘连光
  • 梁志珊
  • 夏鹏程
  • 张举丘
  • 薛炳森
  • 叶宗海
  • 汪毓明
  • 刘春明
  • 刘四清
  • 叶品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由于受地磁暴影响,SpaceX公司于2月3日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损失多达40颗。这些卫星本应发射到近地轨道,然后再通过其机载电力推进器提升轨道。但由于地磁暴使得大气层变暖,大气密度增加,导致大气阻力较发射前增加了50%,进而阻止了卫星离开安全模式来进行轨道提升操作,因此致使其中80%的卫星重返大气层并烧毁。
    • 苏烨; 李婧媛; 吕建永; 王明; 魏官纯; 孙梦; 熊世平; 李正
    • 摘要: 基于TIMEGCM模型,研究了2005年9月10日中纬度地磁暴期间热层(100~650 km)水平风场变化对垂直风的影响。通过连续性方程诊断分析了暴时引起垂直风场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250 km以上的垂直风场取决于水平风场的变化,而250 km以下的垂直风场由较高高度的垂直风拉动;在地磁暴初相开始时,经向风场相比纬向风场对暴时250 km以上的垂直风场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地磁扰动增强,纬向风场对垂直风场变化的贡献更大;温度场对地磁暴的响应遵循同样规律,扰动开始时,温度沿经线传播更快,经向风变化更大,扰动增强后,温度沿纬线传播更快,纬向风变化更大。
    • 小默
    • 摘要: 2月21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用猎鹰9-1.2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37次专项组网发射,46颗“星链”v1.5型卫星被送入高度337x325千米、倾角53.2度的近圆形轨道。本次发射吸取了2月3日发射的“星链”卫星因初始轨道太低而受到地磁暴严重影响、近40颗卫星损毁的教训,考虑到太阳正进入其11年活动周期中较活跃的阶段,有可能还会有更多空间天气问题出现,卫星特意提升了初始入轨点。发射成功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得到了第二枚使用11次的火箭。
    • 王泽忠; 司远; 刘连光
    • 摘要: 鉴于近年来地磁暴侵害中低纬度地区电网事件的增加及强地磁暴引起的魁北克大停电事故,分析地磁暴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十分必要。受各种因素的约束,电力系统往往运行在极限稳定状态,地磁暴感应电流(GIC)会引起变压器无功损耗(以下简称为GIC-Q)增加,具有全网群发性和波动性的GIC-Q是否会增大系统失稳风险以及直流系统的加入是否会对电网抗磁暴能力产生影响尚未得到研究。从电力系统稳定的角度出发,研究长时间尺度下变电站GICQ的概率分布规律,结合GIC标准算例,在系统原有负荷的基础上将GIC-Q作为一种无功负荷,分析地磁暴对交流系统及交直流混联系统概率稳定性的影响。
    • 罗冰显; 王荣兰; 刘卫; 闫瑞东; 任廷领; 任书仪; 刘四清; 雷久侯
    • 摘要: 2022年2月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布声明称,2月3日发射的一个批次49颗“星链”(Starlink)卫星,有多达40颗因受地磁暴影响可能已经或将要在大气层坠毁。该消息马上在社会上引起热议,也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员的关注和疑虑:一个普通的小地磁暴真能一下摧毁美国40颗卫星吗?就此,我们利用国内子午工程等空间环境监测数据和相关模型,分析了发射前后的空间天气变化,以及“星链”卫星轨道上的空间环境状况,评估了空间环境的影响。
    • 于佳斌; 佟继周; 方少峰; 胡晓彦
    • 摘要: 磁暴是重要空间天气灾害性事件,能够影响卫星的安全在轨运行和地面电网系统等。目前,对于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的研究多集中在分析相关系数的线性关系,而基于信息论的转移熵可以提供强大的无模型有向统计量,可用来分析传统相关性分析和模型假设检测不到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利用转移熵的方法,研究了磁暴期间的太阳风驱动参数。利用第23和24太阳活动周的小时精度数据进行长时间尺度分析,发现太阳风向地磁的信息传递呈双峰分布,表现出与太阳活动水平的一致性。利用2010-2018年93个地磁暴期间的分钟精度数据进行短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行星际电场(E)和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B_(z))对地磁指数Sym-H在时间延迟为60 min时信息传递较强,而太阳风速度v_(sw)、温度T_(sw)、数密度D_(sw)、磁场B和动压P_(sw)对Sym-H指数的信息传递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能够为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的建模提供参数选择及确定预测范围的依据。
    • 朱军桃; 刘玉升; 林知宇; 代程远; 毛志锋
    • 摘要: 使用IGS提供的全球电离层地图对2018-08-26地磁暴期间TEC变化进行分析,利用滑动四分位距法提取全球TEC扰动特征,并初步探讨此次磁暴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磁暴主相期间,除北极地区外电离层TEC主要表现为正相扰动;在恢复相期间,电离层TEC在北半球呈现长期负扰,而在南半球则相反。2)磁暴期间全球电离层TEC扰动与热层成分O/N_(2)变化有关。星际磁场南向期间,东向快速穿透电场对全球日间电离层TEC正扰具有很大影响,高能粒子的沉降作用可能是高纬和极区TEC发生正扰的原因;夏冬季节环流会促进电离层在磁暴恢复相阶段的南北不对称响应。
    • 倪政泽; 王泽忠; 李宇妍; 司远
    • 摘要: 随着中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国电网建设遭受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GIC)影响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基于大地电阻模型利用有限元计算地磁扰动感应地电场(geomagnetic disturbance,GMD)地电场的方法,建模复杂,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感应地电场成本过高。地磁测深数据得到的视电阻率综合反映了大地的电性结构,现提出基于视电阻数据及地磁台实测数据直接计算GMD地磁感应地电场的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极大缩短计算时间,减小计算成本,对中国电网应对地磁暴侵害提供了有效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地磁暴对各地地电场的影响不均匀,与当地的地质电性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南北走向的电网将产生更大的GIC,更易受到地磁暴的侵害,应作为主要的关注对象。
    • 姜朋亮; 赵文彬; 卢武; 沈浩; 吴兴旺
    • 摘要: 为研究地磁暴产生的地磁感应电流(GIC)对变压器励磁特性的影响,以中国安徽地区的蒙城观测台所测得地磁波动数据和皖南地区大地土壤电阻率参数为基础,建立该地区交流网架模型,基于平面波法计算得到地磁暴期间地磁场和地磁感应电流(GIC)分布,并通过变压器UMEC模型,分析GIC对所分析地区变压器励磁特性的影响,利用CDEGS实现地磁场、电力系统网架与GIC侵害变压器的联合仿真,进一步确定地磁暴期间GIC计算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受强太阳风暴的影响,地磁暴对所分析地区交流电网造成强烈冲击影响,其电网中所感应到的GIC要比直流输电的影响大得多,同时造成变压器励磁电流的峰值增大.文中所提方法能够为电力系统中GIC的计算与其对变压器偏磁特性的影响提供参考.
    • 周宁馨; 刘青; 查虹丽; 马龙雄
    • 摘要: 极端地磁活动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研究地磁场量的极值水平可以为量化电网中的GIC受地磁暴影响程度提供理论支撑.选取兰州地磁台的观测数据为典型算例,利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GPD)的超阈值模型(POT)对磁暴期间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及其分钟变化率进行拟合,并结合概率图(P-P图)和分位数图(Q-Q图)分析模型检验结果.利用轮廓似然估计方法得到50 a,100 a和200 a 一遇的地磁场水平分量及其分钟变化率的重现水平,并对重现水平及其95%置信区间随着重现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讨论.通过对中纬度地区的5个地磁台重现值结果的综合分析,给出了 100 a 一遇的磁暴期间地磁场分钟变化率约为200~500 nT/min,200 a 一遇的磁暴期间地磁场分钟变化率约为200~800 nT/min水平.模型估计的结果表明POT模型适用于地磁场量的极值分析,且地磁场变化率的重现水平随着重现期增加呈非线性增大趋势,给出的中纬度地区地磁场变化率极值范围,可为计算电网中地磁感应电流和分析磁暴灾害提供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