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压力容器
在用压力容器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1年内共计73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安全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74914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设备管理与维修、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无损探伤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9年大型空分设备技术交流会、2006年西南地区第九届NDT学术年会暨2006年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中国第十届声发射学术研讨会等;在用压力容器的相关文献由10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华桃、于江涛、嵇训达等。
在用压力容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4914篇
占比:99.97%
总计:274985篇
在用压力容器
-研究学者
- 李华桃
- 于江涛
- 嵇训达
- 徐国良
- 杜博
- 赖李宁
- 乔学福
- 何泽云
- 何英杰
- 何路
- 储彬
- 凌永海
- 刘峰
- 刘明杰
- 南斌
- 叶承勇
- 叶苏
- 吴平
- 吴起2
- 周吉军
- 周志敏
- 唐耀俊
- 奚兴贵
- 姚建平
- 孙先强
- 左延田
- 张兴军
- 张其建
- 张毅
- 张琼
- 张路根
- 彭卫东
- 徐建华
- 徐敬东
- 徐昱
- 曹晓伟
- 朱凡
- 朱勇
- 朱明龙
- 朱省初
- 李世武
- 李俊琪
- 李海华
- 李金沙
- 杜立剑
- 杨贵冬
- 柴锡陵
- 檀发佳
- 欧华仁
- 欧阳春
-
-
张其建
-
-
摘要:
为保证压力容器正常、安全、稳定地运转,必须分析在用压力容器的主要缺陷,解决压力容器中的焊接缺陷问题,减轻压力容器受到介质腐蚀的影响,减少容器泄漏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压力容器长期稳定运行和油田内部生产的安全性.合理控制油田在用压力容器,减少风险事件,确保其应用安全有效.
-
-
李世武
-
-
摘要:
作为冶金、石油化工以及机械行业中的重要生产设备,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对于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压力容器会受到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工作性能有所下降,不利于实现安全生产。为了确保压力容器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就需要结合其实际的运行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定期检验,如果有缺陷存在要及时进行处理。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接着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可供参考之处。
-
-
高岩鹏
-
-
摘要:
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爆炸,而且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压力容器也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为了确保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则需要做好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并针对检验过程中一些常见缺陷进行有效处理,确保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
-
-
张毅
-
-
摘要:
失效分析是一门专业的技术,其在在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可及时发现压力容器存在的缺陷,从而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延长了压力容器的使用寿命.本文首先介绍压力容器失效模式的分类,然后进一步分析基于失效模式的在用压力容器检验.
-
-
李俊琪
-
-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和结构安全性,使用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不破坏试件,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所以其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对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常用技术有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及新技术有声发射、磁记忆等.磁粉检测技术是探测铁磁性工件表面缺陷的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对铁磁性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具有很高的检出灵敏度和准确率.
-
-
朱明龙
-
-
摘要:
射线检测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质量检测之中.在实际的射线检测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射线检测的检测率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保障射线的检测率,需要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对影响其检测率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提高射线的检测率.本文对在用压力容器射线检测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在用压力容器射线检测检测率的对策,对从事射线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
董俊峰
-
-
摘要:
压力容器的日常使用管理是确保设备稳定、高效运行,保障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避免发生责任事故的必要前提.在生产过程中,容器的使用单位往往因为增加产量或者赶制订单而迫使设备满负荷运行,延长检修周期.这就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为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必须强化压力容器的日常使用管理制度建设,并由专人监督执行,保证制度落实到位.
-
-
郭志贤
-
-
摘要: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gular opening of the pressure vessel in a chemical plant, when ultrasonic inspection of the butt weld between the cylinder and the head, a 2300mm is fou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onic echo of the defect, the cause and the growth trend of the ultrasonic echo are analyzed, and the treat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文中根据某化工厂在用压力容器的定期开罐检验,在对其筒体与封头的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波检测时,发现一处长2300mm的埋藏缺陷。根据此缺陷超声回波特征,分析探讨其产生原因及生长趋势,提出缺陷处理措施。
-
-
-
-
-
马学荣
- 《2006年西南地区第九届NDT学术年会暨2006年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由于表面开口缺陷会导致应力集中,进而发生扩展,最终导致材料断裂或渗漏,对于承压设备,则可能发生重大爆炸事故或有毒有害介质的泄漏,潜在着巨大的破坏性.因此,对于非铁磁性材料制在用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中,渗透检测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长期工作在腐蚀介质环境下,可能发生应力腐蚀的在用压力容器,更应采用荧光渗透检测.但实际应用中,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使用更多.本文就可能影响渗透检测方法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予以分析总结,便于实际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