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96880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学术论坛、城市地理、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土地利用规划继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换届会议等;土地利用系统的相关文献由21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友兆、张锐、欧名豪等。
土地利用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68809篇
占比:100.00%
总计:3968907篇
土地利用系统
-研究学者
- 刘友兆
- 张锐
- 欧名豪
- 郝晋珉
- 刘琼
- 周启刚
- 张洁瑕
- 郑华伟
- 陈佑启
- 万利
- 侯志研
- 兰亭超
- 冯良山
- 刘黎明
- 吴斌
- 国洪磊
- 张凤荣
- 张喜民
- 张坤
- 惠成章
- 朱红梅
- 李伟
- 李志斌
- 李欣钊
- 李萍
- 欧维新
- 段建南
- 段慧平(译)
- 王福海
- 王静
- 罗格平
- 胡鑫
- 郭杰
- 陈奇
- 陈曦
- 马泽忠
- 齐善忠(校)
- Choice Agaba
- David Akodi
- Elizabeth Ahumuza
- Everline Komuttmga
- GUO Honglei
- HE ChunYang
- HUANG QingXu
- Kevin John Oratungye
- LIN Jia
- LIU ZhiFeng
- P. K. Ramachandran Nair1
- SHI PeiJun
- SONG Ge
-
-
杨琴;
张勇荣
-
-
摘要:
依据协调发展模型定量测算贵州省1996—2020年土地利用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构建石漠化区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石漠化治理和土地利用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显示:(1)1996—2020年,地类变化强度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2)1996—2020年,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发展度逐年升高,并以2010年为分界点,2010年前土地利用系统发展水平领先经济系统,2010年后经济系统实现反超且两系统发展度同步吻合上升;(3)1996—2020年间,两系统从最初的失调状态过渡到初级、中级协调最终实现高级协调,且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等级阶段与贵州省石漠化治理阶段基本相符。
-
-
张凯瑞;
向婉婷;
曹瀚文;
赵泽平;
徐伟青
-
-
摘要:
为了改良土地结构,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化利用和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当前重要的判别方法,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规划有优化作用.本研究根据PSR模型原理,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通过综合模拟对武汉市的城郊接合部区域——蔡甸区的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蔡甸区2009-2018年的土地利用系统总体健康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健康等级由"不健康"上升为"临界状态";2009-2018年影响武汉市蔡甸区土地利用健康的障碍度存在时间差异特征.总体来看,影响系统压力障碍度的主要因子为人口增长率、土地利用率和城市化水平.因此,武汉市蔡甸区今后应该从系统压力指标等方面提高其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
-
-
陈鹏;
周启刚;
孟浩斌;
李明慧
-
-
摘要: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土地利用结构紊乱、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显的问题,提出通过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来有效引导土地合理利用,提升土地资源长期效益;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基本内涵出发,构建基于三角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库区重庆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不断提高,整体变化过程为“不健康-亚健康-初级健康”;系统健康状态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为渝西及渝东南高于渝东北;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整体良好,主要以初级健康(T1、T3)的变化趋势为主;研究结果可反映本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的发展态势,实现土地利用系统内部良性运行.
-
-
庞敏;
周启刚;
马泽忠;
陈倩;
张晓媛
-
-
摘要:
随着三峡库区蓄水的完成以及城镇化的推进,库区土地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将三峡库区2000年、2007年、2014年、2017年Landsat TM影像作为土地利用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到蓄水稳定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精确计算。结果显示:(1)2000—2017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88%的区县进入到中级协调发展阶段;(2)2000—2014年期间导致库区协调发展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发展滞后演变为土地利用滞后,2017年导致库首、库尾与库腹协调发展度较低的原因呈现两个极端。该研究可以为后三峡时代库区土地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文献参考和决策支持。
-
-
-
墨菲
-
-
摘要:
近期,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类目前每年因生产和消耗粮食及土地而造成的环境、健康和发展的隐性成本达到12万亿美元,而且如果情况不变的话,这个成本还会增加到16万亿美元。粮食和土地利用联盟的一项标志性报告——《更好的增长:粮食和土地利用的十大关键转型》——首次评估了全球范围内粮食和土地利用系统转型的收益以及不作为的巨大成本,号召全球领袖马上行动,推进经济转型。
-
-
吴慧凤
-
-
摘要: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meaning of health on land use system,adopting the PSR model,then an empir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4.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index of Fujian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4 have a general small upward trend,and the composite index inceased from 0.121 to 0.143.The land use system of Fujian Province is"sick".The pressure index alway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while status index and response index a rise trend.The degree of disorder of the status system and response system had a declining trend,while the state of the system obstacle degree lower than the system response degree.And the degree of disorder of the pressure system of rising trend.In the long run,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tensive land use status will become the main obstacle factors.%基于对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内涵的理解,采用PSR模型对2005-2014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2005-2014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系统综合指数总体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综合指数从0.121增加到0.143,福建省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等级为“病态”;压力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的障碍度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系统状态的障碍度比系统响应的障碍度低,而系统压力的障碍度呈现上升趋势;从长远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将成为主要障碍因子.
-
-
马文娟;
蒲春玲;
陈前利;
刘志有;
蒋玲;
苏丽丽
-
-
摘要: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是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基于低碳视角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模型对2005—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4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的发展历程.(2)从准则层来看,系统结构经历了"病态"到"临界状态"过程;系统功能经历了"不健康"到"亚健康"过程;系统效益呈稳步上升趋势,经历了"病态"到初步"健康"的过程.(3)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多样性指数、建设用地比重、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土地利用率、人均耕地面积、地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人均绿地面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发展.
-
-
郭鑫;
李淑杰;
刘兆顺;
邢丽娟;
李高行
-
-
摘要:
通过建立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汪清县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进行了综合诊断.评价结果显示:2008~2016年吉林省汪清县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综合指数从2008年的0.5105升至2016年的0.6039,健康级别由"临界状态"变为"亚健康";从总体状况来看,压力指数呈下降态势,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呈上升态势;通过计算得到2008~2016年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障碍度的年平均变化率分别为3.52%、0.67%和2.44%,因此可以看出系统压力是决定系统健康状况的第一要素.
-
-
张杨;
马泽忠;
王福海;
张晓娟
-
-
摘要:
山地城市城乡结合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安全稳定是山地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收集2004年、2007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5年的各种数据,通过三角模型对重庆市巴南区的土地利用系统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5年巴南区的土地利用系统风险等级一直处于不安全等级,但波动小,风险处于稳定状态;非经济社会风险指数不断降低,从2004年的0.82降低到2015年的0.74,生态环境风险指数不断增加,从2004年的0到2015年的0.29,巴南区的土地利用系统风险状况未能改善,主要是因为非自然资源风险指数没有下降.通过分析研究山地城市城乡结合区土地利用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前发现并解决巴南区土地利用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同时为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
-
ZHOU Qigang;
周启刚;
GUO Honglei;
国洪磊;
ZHANG Ye;
张叶
- 《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三峡库区蓄水完成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相应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也发生了变化.研究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00-2014年5期遥感解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系统结构指数、功能指数和效益指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型对其健康水平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近14年里,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系统非结构性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非功能性指数和效益指数呈现出上升状态,其中非结构性指数由0.5433下降到0.3929、非功能性指数由0.3892上升到0.5532,效益指数由0.1476增加到0.8832;库区经历了亚健康、初级健康以及中级健康状态三个阶段,并且存在三个明显趋势,其中2000-2004年和2010-2014年呈现T4(亚健康)趋势,2004-2007年呈现T2(中级健康)趋势,2007-2010年呈现T3(初级健康)趋势.研究结果可以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
-
LIN Jia;
林佳;
SONG Ge;
宋戈
- 《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
| 2016年
-
摘要:
为了揭示强干扰下的土地利用系统的演化规律,本文以景观结构和稳定性变化为切入点,以建三江垦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研究区1992年、2001年和2010年的景观类型信息,定量分析了15个农场的不同尺度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分别采用结构稳定性指数和基质比例稳定性指,定量计算研究区整体和15个农场的景观稳定性;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尺度的研究区景观稳定性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系统演化规律及演化方向.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研究区景观类型面积变化以旱田和水田面积迅速增加、沼泽湿地面积迅速减少为主要特征,各农场景观结构变化显著;研究区整体景观和大部分农场景观稳定性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景观结构稳定性数值在同一个区间变化;研究区整体景观和各个农场的景观稳定性都呈现复合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土地利用系统存在着"系统A1-A2-A3"的演化规律,并且系统的演化方向,不仅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演化,同时也存在自下而上的层级方向演化;研究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形态演化方向和演化时间取决于人为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的不同,这共同构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系统变化的演化规律.
-
-
-
郑华伟;
张锐;
刘友兆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四川省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08年四川省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394 5增加到0.5573,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的演变历程;②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③长远来看,系统压力是影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首要因素,2000-2008年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8.81%和0.97%的速度增加,而系统响应的障碍度以年均7.66%的速度下降;④影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地均GDP等.为了促进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
-
-
郭杰;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邵晓梅;
王静
- 《土地利用规划继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换届会议》
| 2010年
-
摘要:
本文提出在区域范围内将土地利用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规划.依据系统优化的目标关系,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具有5个目标层次的土地利用系统优化目标体系,结合研究区域特点,将所构建的系统优化目标体系量化,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建立多目标系统优化数学模型,并将该方法用于兰州市土地利用规划实际.结果表明,优化配置方案满足了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目标对土地的需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分别增长了89%、34%和3%.研究表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辅助构建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系统综合优化,可望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
-
-
-
李显惠;
陈健飞
- 《2004’全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利用由1985和2000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以福清和建阳为例,分析了1985~2000年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共同变化趋势是建设用地、林地增加,草地、水域减少;两地差异在于福清的耕地减少,建阳反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福清的土地利用系统趋向不稳定,建阳反之;两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升高,福清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比相应时期的建阳高,优势度则比建阳低;福清土地综合利用程度高于建阳,两地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发展期.导致两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及政府决策因素.
-
-
-
张洁瑕;
陈佑启;
万利;
李志斌
- 《首届中国博士后农业论坛》
| 2008年
-
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从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内涵、影响因子、评价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方面展开论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方法与3S技术的应用,土地生产力的内涵趋于全面,关于其评价经历了从定性评价方法走向定量评价方法,服务于选择土地利用方式、区划、规划转向服务于土地持续利用,侧重于对土地生产力的准确表达进入到涉及土地系统自身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具体反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土地生产力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土地受外应力作用后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以及对抵抗外应力的弹性限度更加关注.最后简要评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构建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加强3S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
-
张洁瑕;
陈佑启;
万利;
李志斌
- 《首届中国博士后农业论坛》
| 2008年
-
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从土地生产力研究的内涵、影响因子、评价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方面展开论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学方法与3S技术的应用,土地生产力的内涵趋于全面,关于其评价经历了从定性评价方法走向定量评价方法,服务于选择土地利用方式、区划、规划转向服务于土地持续利用,侧重于对土地生产力的准确表达进入到涉及土地系统自身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具体反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土地生产力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土地受外应力作用后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以及对抵抗外应力的弹性限度更加关注.最后简要评述了土地生产力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构建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加强3S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