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发展
国际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906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环渤海经济瞭望、经济研究参考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等;国际经济发展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纹、吴承根、张亚红等。
国际经济发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906篇
占比:98.70%
总计:16116篇
国际经济发展
-研究学者
- 于纹
- 吴承根
- 张亚红
- 王芳
- 董洁
- 严子杰
- 严新
- 中国美术编辑部(整理)
- 乐燕鸣
- 云冠平
- 任佳
- 任孟山
- 伍华林
- 何丽萍
- 何毅亭
- 佘雪锋
- 侯英俊
- 俞凯
- 傅宗培
- 冯兆一
- 冯并
- 刘思弘
- 刘改联
- 刘琦
- 刘纪鹏
- 刘胜利
- 刘语霏
- 刘金凤
- 刘霞
- 卜冬花
- 卢明峰
- 卢进勇
- 史云庆
- 史小明
- 叶兴艺
- 吕斌
- 吕青
- 吴强
- 吴永华
- 吴逢旭
- 吴静
- 周光勇
- 周国安
- 周建松
- 周德纯
- 周茂荣
- 和阳
- 唐凤玲
- 唐抑非
- 唐腾翔
-
-
-
张超
-
-
摘要:
在现阶段,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格局出现明显的改变,经济双循环成为主流方向,也就是将国内循环、国外循环切实结合起来,将国内大循环作为主体,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够真正得到实现。从我国的经济机构来看,中小企业所占比例是非常大的,而且其对社会就业、技术创新等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将经济双循环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切实开展技术创新,并在金融信贷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确保产业结构改革顺利开展,核心技术真正得到创新,如此方可保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
-
-
鲍成
-
-
摘要:
一、前言全球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世界各国在发展工业化之初,忽视了工业耗能对全球气候的消极影响。长久以来的工业发展已经促使工业结构基本定型,至今虽然已经在逐渐转型,但其转型速度还赶不上当今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攀升,给人类带来挑战。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极为重视的问题,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正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
-
宋旭琴
-
-
摘要:
一、前言所谓“大湾区”,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城市群。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世界60%的大城市坐落在湾区,湾区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5%。湾区经济已经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国际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例如世界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都聚集了大量的核心港口和城市。可见湾区通过优秀的资源汇聚和发达的网络交往,发挥着引领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1]。
-
-
覃爱玲
-
-
摘要:
在主要国家政治影响力和作为核心市场的双重影响下,预计以大国为节点的内外“双循环”将成为全球化新常态。在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和2020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自冷战结東后迅速扩张.的经济全球化遭到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呈现出新的重要特征。我国加快“新基建”建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亮相,各地政府也通过各种政策积极应对。面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巨变,浙商主动研判产业链变动趋势、政策风险和红利,掌控国际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藉此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
-
赵爱玲
-
-
摘要:
6月25日,纪念《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通过4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卢鹏起在出席研讨会时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带来的挑战,中国仲裁界要与联合国贸法会及世界各国同仁以《公约》的推广使用和进一步研究完善为抓手,紧跟经济全球化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坚持和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经济发展的稳定秩序,推动《公约》广泛运用,为国际争议解决拓展更大空间。”
-
-
尹冬梅
-
-
摘要: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工业品产量在世界前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但是整体却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状态,同时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制造业利润下降、制造业技术含量亟待提升等问题.在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其中内容为我国工业、制造业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基于此,文章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解中国制造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以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阐述了中国制造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产品价值、中国制造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后根据中国制造对国际经济格局的作用,提出了两点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尽一份微不足道的绵薄之力.
-
-
-
甘学军;
中国美术编辑部(整理)
-
-
摘要:
近三十年来,中国艺术品价格随着拍卖市场的兴起一路狂飙猛进。2012年后,中国艺术市场进入转折调整期,同时也遇到了拍卖行业发展的瓶颈。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至真至美:2019中国美术鉴藏专题研修班"课程期间,就未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走向问题,《中国美术》编辑部采访了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在编辑刊发过程中,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际经济发展放缓,中国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艺术市场尤其是线上拍卖发生了新变化,特再次约访甘学军,增补了时下热点问题。本文即根据两次访谈录音整理而成。
-
-
-
-
摘要:
2020年国际公共卫生危机给全球及各地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不确定性,这样的危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文明社会或倡议全球化的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那么,新冠疫情下国际经济发展何去何从?各国如何助力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我们的看法是:全球化不会衰退,也不会消亡;全球一体化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需要,也将赋予社会更多新的力量;全球一体化出现了新特征,从长远趋势看,这些新特征只是阶段性和局部性的,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并不会因为短期影响而发生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