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国际安全

国际安全

国际安全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7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7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391944篇;相关期刊442种,包括国际展望、时事报告、瞭望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一届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第二届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高层论坛、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博士论坛等;国际安全的相关文献由86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晓春、孟祥青、孙德刚等。

国际安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7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1944 占比:99.73%

总计:392990篇

国际安全—发文趋势图

国际安全

-研究学者

  • 赵晓春
  • 孟祥青
  • 孙德刚
  • 刘兴华
  • 刘强
  • 李丰荣
  • 林利民
  • 阎学通
  • 陈向阳
  • 刘延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琴雯; 侯长坤
    • 摘要: 作为一个较新的国际空间,防空识别区不仅受到既定和潜在政策的框架性规制,也在其相应法律拓展过程中引发了"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规范性困境。国际政策法学视角下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划设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理论相结合,分析在既有条件下,国家行为体为建立防空识别区所达到之目的价值在各阶段过程当中的策略和趋势。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在一般法律原则方面需要突出政策的"权力"价值取向,明确自卫权使用、维护国家安全而非针对特定国家意图;在推动和接轨国际条约方面需要考虑"财富和福祉"的价值取向,强化国际条约的价值和功能作用;在国际习惯规则方面需要突出政策的"尊重和情感"价值取向,通过国际实践塑造相关观念以减少或避免冲突。
    • 张明
    • 摘要: 2021年,联合国主导的两个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机制——信息安全开放工作组(Open-Ended Working Group,OEWG)和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Group of Governmental Experts on Information Security,UNGGE)——分别推出了最终报告,但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工作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网络空间稳定仍任重道远。为管控网络空间冲突风险,推动构建网络空间的建立信任措施(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CBMs)成为当务之急。当前,网络空间CBMs发展呈现下列特点:全球共识有限且落实困难;地区组织成果突出但议题较局限;双边合作起步不错但后续发展受阻。未来,就构建网络空间CBMs提出如下建议:内容上,从透明措施、沟通措施、合作措施、限制措施及核实措施等5个方面有序推进;途径上,遵循从理解到信任,从自愿到约束的发展道路。
    • 王帆; 司园园
    • 摘要: 国际安全研究兴起至今大致经历了冷战、冷战后十年、全球反恐、大国竞合四个时期,核心议题也随之由军事、政治领域向经济、环境、疾病、能源、网络等多元领域不断拓展延伸,议题的演变既展现出稳定的延续性,又呈现出新时期的重要转变。其中,国际体系的本质、“国际安全”概念界定的逻辑缺陷以及学界对传统军事、政治领域的关注是议题延续的主要因素;大国政治和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概念和安全机制功能的不断扩展、现实事件的发生、全球化和美欧在安全议题设置中的主导权,则是合力推动国际安全议题变化的重要根源。从这个角度看,国际安全议题的发展变化也是国际安全格局变化的缩影。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的后疫情时代,国际安全议题中的传统议题重新焕发生命力并呈现出新的特征,非传统安全议题继续与传统安全议题并列占据主流位置,而一些交织型安全议题和前沿性安全议题也在大国竞合的背景下受到更多关注。
    • 同子怡
    • 摘要: 伊朗核问题一直是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自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新一轮的伊核危机再次凸显,核问题本身的独特性和众多利益相关方令伊核问题异常复杂,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美国在核问题上多次对伊朗采取非平等的、强迫性的霸权行径,呈现出典型的新帝国主义色彩。传统的关于伊朗核战略选择的理论不足以解释伊朗缘何在面临多重打压下依旧坚持推进核项目,美国新帝国主义的理论框架为伊朗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解释角度,新帝国主义的框架指出伊核项目在美伊互动中有较强的象征意义,伊朗执着于发展核项目是希望运用核力量的象征意义来反对美国的新帝国主义,以此回击美国的一系列战略压力。
    • 徐秀军
    • 摘要: 冷战结束后,在美国的直接推动下,北约先后面向中东欧国家及原来苏联加盟共和国完成了五次扩张,并在推进新的扩张计划。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北约作为霸权扩张、控制欧洲、遏制竞争对手和制造全球动荡的工具,并试图通过北约扩张提升战略竞争优势、抢占“后苏联空间”、制衡俄罗斯和攫取霸权利益。北约扩张给地区和世界局势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将世界格局推向冷战思维加速强化、传统安全压力攀升和全球治理碎片化的歧途。
    • 唐永胜
    • 摘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政治带来全方位冲击,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明显的波折起伏,各种风险交织叠加、挑战增多.美国特朗普政府强化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强硬推行大国竞争政策,国际军控机制等诸多安全架构受到严重冲击,国际安全合作遭遇严重阻碍.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国际安全失序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显现,局部冲突交替升温、难以平息,国际安全治理面临更多挑战.军事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战略思维趋向活跃,战争形态进一步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战争演进.面对动荡失序的世界,国际社会需要凝聚广泛共识,积极推进安全合作,努力寻找化解紧张局势和纷争、消解战乱和冲突的有效途径及办法,以维护基本的战略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安全.
    • 曾贞
    • 摘要: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往来的密切,区域内人员流动更加频繁,扩大边境防恐与反恐合作便成为中越边境警务合作的重点。当前,阻隔恐怖分子出入境与回流是中越边境警务合作中亟待加强的工作。但边境地区地形复杂,有边难防,出入境与移民管制方面的国际国内情报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减弱了中越边境反恐警务合作的成效。需从国际安全视角出发构建合作机制,以提升中越边境反恐警务合作的协同性和实效性。
    • 梁怀新
    • 摘要: 深海区域是重要的全球公域,其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巨大的军事战略价值成为吸引世界各国深度参与深海开发的重要诱因。近年来,各国深海力量投送的不断加强,也在国际深海领域造成了如生态安全、军事安全、经济与资源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等各种传统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国际深海安全问题的出现,会对深海开发的良性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国际深海安全问题的治理迫在眉睫。现阶段,国际社会在相关国际法和国际机制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海底管理局等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共同参与的总体治理架构。但是,现阶段的国际深海安全治理还存在着治理主体层次不够多元、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的治理相对乏力等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和平利用国际深海资源方面,发展迅猛。进一步关注国际深海安全问题、有效参与国际深海安全治理,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可以在进一步有效感知深海安全问题、夯实参与国际深海安全治理的实力基础以及打造深海“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进一步着力。
    • 曾贞
    • 摘要: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往来的密切,区域内人员流动更加频繁,扩大边境防恐与反恐合作便成为中越边境警务合作的重点.当前,阻隔恐怖分子出入境与回流是中越边境警务合作中亟待加强的工作.但边境地区地形复杂,有边难防,出入境与移民管制方面的国际国内情报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减弱了中越边境反恐警务合作的成效.需从国际安全视角出发构建合作机制,以提升中越边境反恐警务合作的协同性和实效性.
    • 梁怀新
    • 摘要: 深海区域是重要的全球公域,其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巨大的军事战略价值成为吸引世界各国深度参与深海开发的重要诱因.近年来,各国深海力量投送的不断加强,也在国际深海领域造成了如生态安全、军事安全、经济与资源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等各种传统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国际深海安全问题的出现,会对深海开发的良性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国际深海安全问题的治理迫在眉睫.现阶段,国际社会在相关国际法和国际机制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海底管理局等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共同参与的总体治理架构.但是,现阶段的国际深海安全治理还存在着治理主体层次不够多元、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的治理相对乏力等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和平利用国际深海资源方面,发展迅猛.进一步关注国际深海安全问题、有效参与国际深海安全治理,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中国可以在进一步有效感知深海安全问题、夯实参与国际深海安全治理的实力基础以及打造深海"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进一步着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