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1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561744篇;相关期刊1203种,包括现代哲学、领导决策信息、理论前沿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暨拉美现代化进程及其启示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等;中国现代化的相关文献由193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传启、贺雪峰、胡晓风等。

中国现代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1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1744 占比:99.60%

总计:564019篇

中国现代化—发文趋势图

中国现代化

-研究学者

  • 何传启
  • 贺雪峰
  • 胡晓风
  • 刘永佶
  • 王东
  • 王梦奎
  • 罗荣渠
  • 陈俊
  • 叶南客
  • 李延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和隆
    • 摘要: 从时空的角度观察160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化历程,能够清晰地看到在外在时空转换中中国现代化不断进行着领导者、参与者及其实现道路的更替选择,洞察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政治格局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发展趋势。16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历程之所以艰难曲折,就是因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没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现代化空间,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必然失败,只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成就中国现代化的时代伟业。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发展趋势来看,从传导性巨变到创新型巨变将使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加速喷涌而出;中国式现代化将在新的时空格局里开辟人类文明演进的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将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 廖大伟
    • 摘要: 实现中国现代化,就是对标世界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上,孙中山无疑是历史上的伟大先驱、激励后来人的一座丰碑。从乡村到城市,从经济民生到国家政体,从实业计划到建国方略,从中外关系到世界大同,但凡那个时代能够知晓的领域,与现代化相关的话题,他都有过敏锐的思考和用心探索,而且胸怀越来越宽,视野越来越广,思考的脉络非常清晰,诉求的目标非常明确。分析中西文化,实行三大政策,彰显了他的辨识度及与时俱进。中国的现代化“对全世界都有好处”,孙中山的问题意识显然已是世界性的。对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以及在这条道路上的伟大实践,孙中山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 马敏; 薛勤
    • 摘要: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人文研究方兴未艾,传统史学从研究资料、方法乃至范式上在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新生机。而中国现代化研究虽已有诸多成果,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呼吁学界深化对中国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研究。有鉴于此,作为中国现代化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早期现代化的研究可以借助数字人文研究方法,通过量化数据库和若干指标体系的建立,将早期现代化研究的诸多方面进行量化,与当代现代化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对接,以贯通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整个过程,可以突破现有教育早期现代化的研究范式。这或许是深化当前中国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尝试之一。
    • 袁德献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食品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食品标准化概念已经得到明确的情况下,传统的食品产业发展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为了能够提升食品产业现代化水平,与时俱进,就必须要关注现有问题,合理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结合食品标准化概念不断促进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目前还很少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为此,本文研究了食品标准化概念下的中国现代化食品产业发展路径,希望能够对行业有所裨益。
    • 李碧雯
    • 摘要: 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借助文学回看中国人从土地走向广袤世界的迁徙历史。该片从明暗线索的设置、群像访谈的选择和多元素材的镶嵌三个方面进行影像呈现,进而构建中国现代化历史长河中的集体记忆。导演贾樟柯用纪录片的艺术表达形式思考血缘和地缘的关系,展现乡土社会形成的恋土情结的流变过程。这种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精神归乡的表现形式构成了乡土经验的诗意表达。
    • 贺雪峰; 王文杰
    • 摘要: 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全局性、历史性任务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要服务和服从于中国现代化大局,不同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要站在历史高度看待乡村振兴,遵循历史规律。乡村振兴要避免线性思维、静态思维、片面思维。明确不同时期乡村振兴有不同的战略重点是弄清乡村振兴战略本质的关键。缺少对乡村振兴不同阶段的区分是当前地方政府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观照当前全国各地乡村振兴实践,地方乡村振兴战略中出现了普遍的实践误区。
    • 项久雨
    • 摘要: 深化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是一项持久且有意义的任务,同时结合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厘定中国现代性建设的方向,必将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指导,从而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之路。全面深入探索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性建设重要价值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探析》,以逻辑自洽性、学术启发性、实践指导性和理论成长性为突出要点,把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为理论界贡献了丰富的学术灵感。
    • 李小云; 马阳
    • 摘要: 乡村振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工程,其重要性需要置于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之下去理解和把握。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长期延续且作为传统部分存在的乡村如何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不仅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和前提条件,也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乡村不仅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型,而且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共同构成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以县域城镇化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以改造传统农业发挥农业现代化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构建以乡村主体性为导向的乡村建设机制是中国现代化语境下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 高布权; 王梦瑶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探索现代化思想演进史。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百年演进历经4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专制制度,探索在边革命边建设中推进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改造的方式奠基社会主义制度基础,探索在综合调整中重点推进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探索推进现代化发展“三步走”宏伟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谋划用“两步走”的战略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百年探索创造辉煌成就,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现代化思想,形成了科学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指导与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百年实践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全面高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陈军亚
    • 摘要: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的现代化正步入一个崭新阶段.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在时间上的渐次性和空间上的结构性,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关系逐步演变为城乡、区域间非均衡关系,其背后更深层次反映的则是利益的失衡关系.失衡的利益关系表现在社会关系和结构上,是社会分化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分裂和对立等风险的加剧.中国现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正逐步呈现.防范"不平衡"关系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需要构建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从而有利于弥合差异、融合一体的治理体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