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县域城镇化

县域城镇化

县域城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59137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开发研究、中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首届全国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等;县域城镇化的相关文献由287位作者贡献,包括舒宗礼、夏贵霞、张娟等。

县域城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9137 占比:99.97%

总计:559325篇

县域城镇化—发文趋势图

县域城镇化

-研究学者

  • 舒宗礼
  • 夏贵霞
  • 张娟
  • 李航飞
  • 汤小华
  • 付占辉
  • 任平
  • 何大鹏
  • 刘桂文
  • 刘科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凯霞
    • 摘要: 县城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提升县域城镇化质量,提高县城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是破解制约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为此,在分析县域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县域城镇化在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并从扩大内需、补齐短板、强化特色、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提升县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 王旭清
    • 摘要: 区别于新联合家庭与新三代家庭,中西部农村独子家庭出现了单系整合的双核家庭。与主干家庭不同,双核家庭形成了以两对夫妻为轴的双核心结构,同时存在两个权力中心。在双核驱动下,代际权力分散、责任共担,家庭分工灵活多样,代际合作更加密切,代际关系渐趋平等。事实上,双核家庭是中西部独子一代青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阶层跃升的产物。其实践机制在于:家计模式升级提供了物质基础,生活政治强化了代际协商,老人农业和女儿参与养老分摊了养老压力,婚姻与阶层竞争触发了社会性强化。双核家庭的出现,预示着中西部农村青年家庭的转型趋势,展现了家庭现代化适应的双核模式与县域城镇化路径。
    • 严磊; 喻伟
    •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河南省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分析了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讨论了推进河南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优势和挑战,最后从做好前瞻性县域城镇规划、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构建县域城镇化依托体系和要素支撑体系、提升县域城镇化内涵建设、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河南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 杨守德; 吴娟
    • 摘要: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城镇化整体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县域城镇化率还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针对我国东北地区城镇化现状以及县域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因地制宜加强县域资源建设、推进人才引进与技术培养、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方法来推动东北县域城镇化的发展,为关于县域城镇化问题的探究提供一些参考。
    • 冉美丽
    • 摘要: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县域城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这一战略决策与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一脉相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刻领会推动县域城镇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要“顶天”更要“立地”,为县域腾飞插上翅膀,共同擘画出我国城镇化、现代化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
    • 段禄峰; 覃作敏; 刘启雷
    • 摘要: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县域城镇化因其广阔的承载空间、较低的转移成本和户籍门槛,且能较好地维系转移人口的地缘、亲缘关系,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作用突出。因此,本文利用2020年陕西1997个县域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县域城镇化路径与个体富裕水平的因果效应推断研究。研究发现,县域城镇化路径能够独立影响个体富裕水平,且不同路径导致不同效应;不合意的县域城镇化路径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产生阻滞作用。县域城镇化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并不断优化成本分担机制与地方政府激励手段。
    • 李小云; 马阳
    • 摘要: 乡村振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工程,其重要性需要置于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之下去理解和把握。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长期延续且作为传统部分存在的乡村如何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不仅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和前提条件,也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乡村不仅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型,而且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共同构成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以县域城镇化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以改造传统农业发挥农业现代化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构建以乡村主体性为导向的乡村建设机制是中国现代化语境下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 刘逸辉; 彭伟斌
    •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作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妥善处理人地关系,集约利用城镇土地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以异速增长模型作为统一可比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测度标准,对2001—2014年浙江省54个县域城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展开评价与比较,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异速增长模型适用于县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测度,城镇化发展阶段、测度有效性和数据质量等对拟合优度具有约束性;浙江县域城镇土地利用整体集约,但也存在人地关系不协调和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财税与产业、自然条件与发展水平和经济区位是影响浙江县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三大因素,各因素间有较强的非线性增强作用.最后,从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 摘要: 县域城镇化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内蒙古受人口分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县域城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县域城镇化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推进县域城镇化提出建议。本文所讨论的县域城镇化是指广义的县域城镇化,及全区范围内所有县级区域(包括旗、县、区、市)内所属的乡、镇的城镇化。
    • 施德浩
    • 摘要: 县域城镇化兴起是当前中国城镇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家庭视角的引入为城镇化分析提供了微观思路。首先,辨析家庭概念的中西方差异以提出中国家庭迁移的分析框架,进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镇化进行再叙事,指出县域城镇化是家庭理性之于当前转型环境的必然响应。家庭理性的“教育转向”与县域人口增长的资源极化共同诱致了义务教育资本化,也重构了县域空间增长逻辑。以浙江省桐庐县为实证对象,论述了其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极化、家庭响应、制度设计与空间表征,提出县域城镇化兴起可能实现代际流动中的空间锚定,形成“祖-父-孙”与“乡-县-城”的三元结构,同时警示教育资本化可能引发的县域绅士化风险,为后续县域规划建设提供相应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