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嘉陵江流域

嘉陵江流域

嘉陵江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910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文物、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第十届全国海事技术研讨会、首届长江论坛等;嘉陵江流域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行南、胥晓、严贤春等。

嘉陵江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10.3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1910 占比:89.29%

总计:2139篇

嘉陵江流域—发文趋势图

嘉陵江流域

-研究学者

  • 张行南
  • 胥晓
  • 严贤春
  • 夏达忠
  • 王渺林
  • 胡碧玉
  • 龙天渝
  • 刘扬扬
  • 刘腊美
  • 吴晓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世杰; 刘柯莹; 孟长青
    • 摘要: 判断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范围、强度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在嘉陵江流域1958~2017年实测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数据的基础上,引入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结合旱(涝)频率、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评估指标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旱涝频率、范围、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近60 a来雨涝的频率高于干旱,其中夏旱、秋涝频率最高;全区旱涝相当,区域性旱多于涝,旱涝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时间尺度的不断增大,嘉陵江西北大范围的干旱增加趋势趋于显著,而东南部少量地区由干旱趋势转为雨涝趋势,总体来看,流域呈北旱南涝的趋势发展。研究成果可为旱涝评估、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 杨昊; 倪福全; 邓玉; 沈敬雄
    • 摘要: 嘉陵江流域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水源区,其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对实现我国新发展格局有重要影响。基于SWAT模型对嘉陵江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探究了1981-2020年及典型年嘉陵江流域的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采用Mann-Kendall(M-K)分析年际间蓝、绿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31 mm,为蓝、绿水资源量之和,蓝水资源量多年均值为386 mm,占降水量的41.5%;绿水资源量多年均值为545 mm,占降水量的58.5%,1981-2020年流域降水量和绿水资源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蓝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特枯水年、平水年、特丰水年的蓝水资源量分别为165.61、456.71和643.70 mm,绿水系数在典型年变化差异较大。空间上,流域内蓝水资源量、绿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相似,呈现从上游到下游先减小后增大、西少东多的空间格局。
    • 胡孟珂; 于欢; 孔博; 熊梓璇; 徐涛
    • 摘要: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掌握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对于指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NDVI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提取,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稳定性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1~2020年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嘉陵江流域的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植被覆盖率较好,位于0.70~0.81之间。②流域内38.05%的区域植被保持稳定不变,呈现改善状态的区域占44.69%,主要为东南部低海拔地区和陇南地区,呈现退化的区域占17.26%,主要为高海拔地区和城市周边区域。流域内植被稳定性大部分为弱变异,中等变异区与河流相关性较高,强变异区分布于城市地区和高山雪线附近。③在500~1000 m海拔范围内,植被改善比例达到最大,在3000~4000 m海拔范围内,植被的退化比例最大。植被改善主要的坡度范围为0°~18°,但在0°~5°范围内植被退化的比例较大。随着坡度的不断升高,植被的退化比例逐渐升高,改善比例逐渐下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坡向差异不大,各个坡向基本一致,以稳定和改善为主。④矿产开发、城市扩张、农业种植等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近20 a来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逐渐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研究成果可帮助相关部门构建嘉陵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刘灼; 董广海
    • 摘要: 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将成渝地区打造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是一个宏伟且深远的战略目标,需要从经济、文化、生态、政治建设等方面多元化发展。嘉陵江处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连通四个省市和30多个区县,是成渝地区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联动发展的重要枢纽和动力杠杆,对于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流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角度出发,以嘉陵江流域为例,以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中心,重点从基本特征、发展现状、战略重点和政策创新等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
    • 陈磊
    • 摘要: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把握耕地利用(功能)形态旨在为深化耕地多功能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从结构分析视角出发,运用数理量化综合分析法分析了2011-2018年四川省嘉陵江流域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空间尺度特征,并探究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耕地利用功能实现了社会生态型转向经济社会型,正迈向经济生态型;(2)3大市域流域耕地利用功能表现为广元流域基本实现社会生态型转为经济社会型、南充流域逐步从经济社会型转向经济生态型、广安流域由社会生态型转向经济社会型;(3)16个县(市)区耕地利用功能大致呈现西北、东北和东南地区为社会生态型向经济社会型过渡,西南地区为经济社会型和经济社会型向生态经济型过渡两种形态;(4)嘉陵江流域不同空间尺度耕地利用结构均在优化,耕地利用功能具有空间尺度效应,且正向更为协调的功能转变;(5)嘉陵江流域耕地利用功能驱动机制表现为城镇化进程加速耕地市场价值显化,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诱导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替代,引致耕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耕地利用功能形态转变,且城镇化发展是持续驱动力,农业收益是重要因素。综上,提出立足耕地资源本底以加大耕地规划管制力度、协调主体利益矛盾以建构耕地多功能协调机制、深化农业产业体系以保障耕地高质高效利用、强化耕地生态建设以促进耕地可持续性利用的对策建议。
    • 陈雪怡; 陈元芳; 王文鹏; 邱鹏
    • 摘要: 为提高径流预报的精度,以嘉陵江流域北碚水文站为例,选取1979~2019年径流资料,对比分析月径流预报多种建模方法的预报性能。选择时间序列法作为单变量预报模型的方法,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作为多变量预报模型的方法,并应用时变权重进行组合预报,对比单变量与多变量、单一与组合模型预报结果。结果表明:①多变量预报模型预报效果更优,与时间序列模型相比,其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减少约20%;②随机森林与BP神经网络这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在单一模型中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③时变权重组合预报方法能有效结合单一模型的优点,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研究成果可为中长期径流预报的建模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 刘云鹏; 马金根; 钟果; 张佑廷
    • 摘要: 选择嘉陵江流域多个水利水电工程实例,在建基红层形成背景和岩石矿物及岩体结构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岩石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其主要物理力学特性成果,并通过大量数据建立嘉陵江红层物理指标与力学指标的数学函数,获得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 夏正兵; 邱鹏
    • 摘要: 水文模型参数率定过程中,不同的目标函数及其组合将导致不同的径流模拟结果,进而影响到流域水文预报的精度.为此,以湿润区的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不同目标函数及其组合方案集,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Ⅱ)对模型参数进行优选,并探究了不同目标函数及其组合对模型的模拟精度、不同量级流量和月尺度径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目标函数及其组合下,率定期模型的模拟精度均优于验证期的精度,若不考虑水文模拟过程与实测水文过程的吻合程度这一目标函数,将导致径流预报精度较差;同时,不同目标函数及其组合对不同量级的流量和月径流量均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总的来说,考虑多目标函数组合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更小,而且明显优于单目标.研究成果可为开展水文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 周珍
    • 摘要: 了解流域尺度降水的变化,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水文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嘉陵江流域9个气象站点的1961—2018年58年间的实测降雨资料,进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嘉陵江流域降水强弱时间周期及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4.1mm, 1984年发生明显突变之后开始明显减少;流域降水呈梯度变化,由东南至西北方向逐步下降。研究表明,流域降水区域性明显,东南部整体偏涝;从时间上看1984年后整体偏旱。
    • 谢鑫宇
    • 摘要: 一江碧水蜿蜒流淌,嘉陵江在四川省南充市舒展着优美的身姿。从秦岭奔腾而下,嘉陵江流经南充全境,滋养了南充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这座城市每一次的变革和发展,都有这一江碧水的见证。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南充市建设成渝地区北部中心城市和嘉陵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2020年7月24日,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充临江新区。围绕"嘉陵江流域绿色发展引领区"的战略定位,这座临江而立的未来之城正踏上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