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和亲

和亲

和亲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7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7篇、专利文献222篇;相关期刊367种,包括北方论丛、甘肃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等; 和亲的相关文献由954位作者贡献,包括崔明德、赵兴春、J·李等。

和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7 占比:69.12%

专利文献>

论文:222 占比:30.88%

总计:719篇

和亲—发文趋势图

和亲

-研究学者

  • 崔明德
  • 赵兴春
  • J·李
  • 前野克行
  • 叶健
  • 宫泽和之
  • 尚嵩洋
  • 张树义
  • 王喆
  • C.R.迪奥里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冯逸群
    • 摘要: 和亲是两汉时期中原政权的统治者与其他少数民族交往的重要对外形式。西汉在不同时期,对于不同国家,和亲公主的政治使命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汉初国势衰弱,在与匈奴的对抗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来维持边境的和平。直到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势,有了正面对抗匈奴的实力,于是武帝一改前代对匈奴的怀柔态度,断绝与匈奴的和亲,企图武力征服匈奴。汉武帝为了对抗匈奴,实施“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积极拉拢西域诸国,而和亲便是拉拢的主要手段。对于西域大国之一的乌孙,汉武帝先后派遣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前去和亲。本文将通过上述两位和亲公主的和亲活动探究汉武帝时期的和亲政策。
    • 李芯雨
    • 摘要: 西汉初年到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随着双方国力和指导思想的变化经历了由和亲到战争的变化。汉初国力尚未恢复,需要休养生息,遂采取和亲政策,维持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武帝时期国力日益强盛,对匈奴政策随之发生变化,由继承汉初的和平共处到采取强硬手段发动汉匈战争,这也使得武帝时期成为汉匈关系间的一个重要节点。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政策及其变化的原因,皆与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发生的变化有关。
    • 王前程
    • 摘要: 王昭君出塞是民族关系史上最负盛名的一次和亲事件,围绕昭君和亲两千多年来产生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和学术论著,王昭君已经成为各民族高度关注和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毋庸置疑,平民女子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大局观念是昭君文化符号生成的历史基础;吃苦耐劳与勇于牺牲使得昭君出塞成为我们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符号;各民族广大民众努力追求民族友好团结和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应是王昭君名扬天下、昭君文化符号形成的根本原因。
    • 李小成
    • 摘要: 边疆防务是《史记》所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匈奴、西南夷、朝鲜、南越、东越和大宛各列传中,对西汉王朝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以及开拓疆土非常重视。对于如何处理边防事务,各个时期、不同地区视其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这也直接影响到王朝的兴盛荣辱,所以司马迁没有忽视中土周边的安危。对《史记》中边疆防务的探究,能够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防务思想和民族观,对当代边防建设有现实意义。
    • 黄蔚
    • 摘要: "毛延寿为王昭君画像"故事广为人知,此故事最早载于《西京杂记》,但若细加考证,便可发现其内容有很多疑点:汉元帝为何不亲自挑选宫女而看画像?画工如何能近距离接触宫女并集体受贿?宫女如何会有巨额行贿之资?最可疑的是王昭君在出塞前是没资格被画成肖像画的,汉代也没有写真性人物画。可见,此故事纯属后人杜撰。
    • 苏家寅
    • 摘要: 自宣帝朝以后,匈奴开始向汉廷遣送侍子,这标志着其被纳入了以后者为中心的宗藩体系之内。匈奴这一举措既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汉朝就此作出的妥协有关。在侍子制度下,汉朝延续了此前和亲制度下对于匈奴的物资回馈机制,同时也不再坚持要求后者以第一顺位继承人左贤王入侍,从而客观上规避了侍子制度的痼疾,即入侍者可能因为脱离于本国政局而影响其继位之后政权的稳定性。降至东汉,入塞后的南匈奴对于东汉政权的依附性更强,侍子制度亦随之进一步强化,年度轮替的南匈奴侍子的角色类似于郡国计吏,这也反映出南匈奴入塞后地位日益趋同于周边郡国的事实。
    • 李洁; 杨博皓
    • 摘要: 和亲作为中国历史上政权关系发展的一种形式,无论出于主观意愿,或基于历史事实,均落脚于不同民族政权间良性政治关系的搭建及互动,从族际维度看则是以政治关系为核心的民族关系调整。从族际交融视角来看,族际血缘融合是和亲最直接的呈现,同时伴之以族际文化的交汇与交融,且延伸至经济层面的联系。经由和亲这一形式,从血缘融合开启的互化揭开了族际深层次交往的序幕,使“汉”与“胡”的边界趋于模糊。和亲成为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性凝聚”的渊源之一,也成为反思“华夷之别”“中心”与“边缘”的一个重要维度。深入挖掘和亲的历史,可为当下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王景莹
    • 摘要: 《昭君怨》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广东音乐扬琴作品,乐曲讲述了汉代王昭君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肩负政治使命远嫁匈奴欲归而不能的悲愤情感。同时,充分表达了昭君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从广东音乐与扬琴、汉代和亲及昭君和亲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为《昭君怨》乐曲的本体分析及版本分析做铺垫。本文将对王沂甫、李小刚和桂习礼订谱的三个版本《昭君怨》进行分析。
    • 吴风
    • 摘要: 和亲是中原王朝外交关系中的一个常规武器,但所嫁真的都是“公主”吗?亲疏不同,尊卑有别。这背后,藏着大家心知肚明的“游戏规则”。皇后之女,才配和亲?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轻敌冒进,被匈奴人围困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后来,靠着大臣陈平妙计才侥幸脱险。
    • 李晋平
    • 摘要: 宋明两朝面临北方民族的威胁,却无一公主出嫁外蕃,坚决拒绝和亲,究竟为哪般?和亲哪有纳币好“我朝长公主出嫁,嫁妆不过十万缗(min)钱,一次付清就没了,哪能比得上年年给岁币实惠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