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吡美莫司

吡美莫司

吡美莫司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抗感染药物与耐药菌防控专题研讨会、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等;吡美莫司的相关文献由415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卫、张祝兰、李雪梅等。

吡美莫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89.0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82%

专利文献>

论文:15 占比:9.09%

总计:165篇

吡美莫司—发文趋势图

吡美莫司

-研究学者

  • 郑卫
  • 张祝兰
  • 李雪梅
  • 杨慧兰
  • 黄楷
  • 乐占线
  • 刘萍
  • 孙晓东
  • 庄鸿
  • 施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大毛
    •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卤米松或吡美莫司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某医院收治的84例儿童白癜风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儿采取卤米松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B组患儿采取吡美莫司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和76.2%,其治疗后病变皮肤色素积分分别为(2.51±0.54)分和(2.33±0.5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 卤米松或吡美莫司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白癜风临床效果均较明显,吡美莫司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白癜风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性较高.
    • 张岩
    • 摘要: 目的 探讨吡美莫司乳膏在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上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8年1月到2010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面部敏感的女性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吡美莫司乳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皮肤瘙痒程度(SP)及灼烧感程度(SB)进行评分,对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在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面部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平均值为2.4±0.51分,灼烧感程度评分平均值为2.44±0.61分,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平均值为0.23±0.36分,灼烧感程度评分平均值为0.23±0.27分,对比两组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即P值小于0.05;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有效率明显要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都不含有发生不良反应者,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结论 吡美莫司乳膏在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上应用的治疗效果十分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敏感皮肤的瘙痒与灼烧感觉,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广泛应用.
    • 陈倩梅; 林日华; 张玉艳; 刘银欢
    • 摘要: 目的 探究吡美莫司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效果及药学分析.方法 60例小儿特应性皮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吡美组和他克组,每组30例.他克组患儿采取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吡美组患儿采取吡美莫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皮损以及瘙痒症状积分,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吡美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低于他克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情感功能、社交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吡美组明显高于他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吡美莫司应用于小儿特应性皮炎患儿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对症处理皮损以及瘙痒状况,且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方金仙; 李美芳; 解凡; 刘冬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敷料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5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睡前外用透明质酸敷料;对照A组单用1%吡美莫司乳膏;对照B组睡前外用透明质酸敷料.疗程6周.比较治疗前后三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6.92%,明显高于对照A组(50.0%)和对照B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分值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透明质酸敷料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何家俊; 郭晓兰; 甘雪玲
    • 摘要: 目的:评价吡美莫司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阴囊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阴囊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8例)。观察组予以1 %吡美莫司乳膏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对照组仅予1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 %,与对照组的91.6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时间与皮肤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外用吡美莫司后局部皮损及周围皮肤出现轻微烧灼感、刺激、瘙痒感,观察组配合使用医用愈肤生物膜,无明显不适;对照组7例未作任何处理,大部分能耐受,可继续应用,2例停药2 ~ 4 d,继续使用1 ~ 2周后灼烧感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3.6 %,低于对照组的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美莫司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治疗阴囊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
    • 赵莎; 朱晓芳
    • 摘要: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光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4月至我科就诊的107例局限性白癜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2例,单纯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疗程12~ 24周.治疗组55例,采用308 nm准分子光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疗程12 ~24周.比较治疗12周、24周后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18%、57.69%;治疗24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45%、65.38%,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8、5.85,P值均<0.05).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5,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光联合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局限性白癜风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
    • 尹颖
    •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门诊就诊的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外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武汉市第一医院自制中药制剂"祛白合剂",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白癜风临床效果较好;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童海涛; 吴桥芳; Shehzad Gopee; 阚敬保; 尹智
    • 摘要: 目的:观察外用吡美莫司乳膏联合多磺粘多糖乳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笔者科室就诊的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联合组:患者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与多磺粘多糖乳膏;对照组:患者单用1%吡美莫司乳膏,共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等.结果:完成4周治疗后,联合组多项客观症状及自觉症状评分好转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吡美莫司乳膏联合多磺粘多糖乳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
    • 李海霞; 田方圆; 石宇; 徐珽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吡美莫司与糖皮质激素比较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搜集关于吡美莫司与糖皮质激素比较治疗OL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8月.由2名评价员按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RCTs,共1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吡美莫司的口腔疼痛缓解(SMD治疗 =0.30,95%CI:-0.01 ~0.61),P=0.05;SMD随访=0.33,95%CI:-0.06~0.71,P=0.10)、口腔健康影响概况(MD治疗 =0.09,95% CI:-0.70~0.88,P=0.83;MD随访=0.25,95%CI:-0.49 ~ 0.98,P=0.51)、病损面积改善情况(SMD治疗=-0.05,95%CI:-0.36~0.25,P=0.73;SMD随访=0.49,95%CI:-0.52~1.49,P=0.34)和烧灼感发生率(RR =2.60,95% CI:0.67~ 10.12,P=0.17),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吡美莫司在改善OLP所致的疼痛、口腔健康影响概况、病损面积以及烧灼感发生率方面与糖皮质激素相当.鉴于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仍需更多高质量和多中心的研究进行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