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714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大家健康(中旬版)、中国社区医师、国际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巧荣、石磊、路兴华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7148 占比:99.83%

总计:77279篇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文趋势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研究学者

  • 刘巧荣
  • 石磊
  • 路兴华
  • 冉智权
  • 吴雪勋
  • 唐超
  • 曹丽君
  • 李斌
  • 杨婷
  • 王涛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圣斌; 李琴; 雷邓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长沙市第四医院2011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不良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49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出现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2.85%,其中发生相关严重并发症27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0.563)、感染至就诊时间越长(OR=1.324)、累及间隙越多(OR=0.441)、呼吸困难(OR=1.715)、合并糖尿病(OR=2.261)、中性粒细胞计数>0.9×10^(9)/L(OR=1.505)、C-反应蛋白≥10 mg/mL(OR=2.231)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感染至就诊时间、累及间隙情况、呼吸困难、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等因素有高相关性,临床应针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干预和监护。
    • 范葵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鹰潭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红肿、发热、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QOL-3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改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症状,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 闻璐璐; 孙晓姗; 邓丽萍; 李欢欢; 宋晓茵; 赵娣
    • 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9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对比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面部情况[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FaCE)]以及美容心理状态[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Cosmetic mental state self-scale,CMSS)],统计干预1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面部活动情况、面部问题感受及FaCE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象障碍、心理障碍及CMSS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内,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能促进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面容恢复,减轻患者美容心理压力,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张颖; 袁清敏
    • 摘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变化。方法选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4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并在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术及抗菌药物。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临床指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瘢痕长度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治疗期间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张口改善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对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控制效果更为显著,且有效改善患者白细胞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韦辉
    • 摘要: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VSD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观察1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IL-6、TNF-α、WBC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试验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及试验组患者WBC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均P<0.05)。结论VSD可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患者感染情况,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较好。
    • 周子琪; 郭丽娟; 杨森; 蔡开智; 任俊
    • 摘要: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的10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常规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组的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基础上联用高压氧疗法.检测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水平;并记录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明显降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加快创腔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速度,提高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孟海英
    • 摘要: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75例(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对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原因、部位进行统计,均取其分泌液或脓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原因为牙源性感染82.67%,外伤性感染6.67%,淋巴结炎感染2.67%,皮肤感染4.00%,其他感染4.00%;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部位为眶下间隙32.00%,颌下间隙25.33%、咬肌间隙13.33%、颊间隙10.67%、咽旁间隙8.00%、其他间隙10.67%;75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53株,真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为100.00%、68.75%、5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耐药性为100.00%、85.71%、71.43%;产气肠杆菌对头孢替坦、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性为100.00%、4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为86.36%、77.27%、72.73%;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均为5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为70.00%、60.00%、50.00%;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耐药性均为75.00%;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耐药性为100.00%、75.00%、75.00%.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原因、部位多样,且其脓液中病原菌种类复杂,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应据此合理选择,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
    • 牛丽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理念.结果 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边缘性骨髓炎、败血症、血栓性静脉压、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2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理念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 韦辉
    • 摘要: 目的 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VSD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观察1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IL-6、TNF-α、WBC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试验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及试验组患者WBC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均P<0.05).结论 VSD可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患者感染情况,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较好.
    • 姚远
    • 摘要: 目的:评价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优质护理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接收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当中抽取50例列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护理形式的不同,将其按1:1比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5例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理念,就两组疼痛程度评分、不良心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疼痛程度评分、不良心理评分在护理前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疼痛程度评分、不良心理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少(P<0.05);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提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在此类患者护理中配合优质护理理念,对实现护理目的、减轻患者疼痛感及不良心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并必症与复发率、提高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