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水利工程>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2-10-20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战略思想,以“三条红线”为出发点,对与水资源相关的取水、用水、排水三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以实现对有限水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开源节流”。这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可承载力相协调,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研究,作者建议要加快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基础的研究,加快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研究,加快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体系的研究。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体的实施,首先应该加大投入,加快进度,构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措施体系,建立水资源监测体系.提高水资源监控能力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其次大力推进水法治建设,构建适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强化全民节水意识。
  • 摘要:文章论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技术,即“自然-社会”水循环模式与社会水循环原理,全口径水资源层次化评价方法,二元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技术,水资源大系统多维分析技术,水资源量质联合配置技术等。关于水利工作,在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因此,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第三十条“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精神,即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增强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摘要:地下水可采量概念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理念的转变.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内涵和触发案例,启示了水资源系统的系统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和调控面临的挑战,即从集总向分布转变,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确定向不确定转变,从孤立向系统转变.
  • 摘要:"三条红线"的意义是在国家政策层面实现了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并且把包括取水权和排污权在内的水权分配到基层,为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打下了基础,将对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三条红线"有可能变绿--被触碰、穿越或绕行.其变绿的可能途径包括:因部门间协调不够而使入河污染物控制指标得不到落实、为了达成共识一些考核指标被"技术处理"而走样、缺乏监测设施情况下的人造数据可能使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变成数字游戏.数据误差总是存在的,"三条红线"变绿的容许幅度可以依据技术基础和实际管理要求来确定.为了避免"三条红线"变绿,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并把水资源监测设施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间水利建设的重点.还需要转变观念:水资源监测不仅是成本,也是投资机会,并且会出效益.
  • 摘要:针对我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过程中涉及的经济杠杆作用发挥较为薄弱的问题,在介绍水资源管理全过程中的主要收费项目(即水资源费、水价、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项收费与社会水循环过程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管理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收费标准偏低、收费比例不合适、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等,并从统一协调管理、逐步和适当提高收费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处理好弱势群体、充分发掘再生水的经济价值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充分发挥水资源全程管理中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成果可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
  • 摘要:我国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四大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国家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水文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地位与技术支撑作用,水文在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支撑方面,第一要紧紧围绕治水新思路和水利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第二要提高监测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措施有,首先应加强水文在水资源状况基础资料方面的统计职能,其次应赋予水文参与水资源规划的职能,还应参与当地水资源合理配置、统一调度实施方案的编制,最后要参与对用水单位的监督管理。
  • 摘要:本文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在分析农业用水系统各种生态流投入产出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用水所获得的正负效益.以"能值"作为统一的度量尺度,完善了农业用水正负效益的计算方法.以郑州市为例,计算了2005年郑州市农业用水的正负效益,其中正效益为1.99×1021sej,而负效益为9.05×1020sej,约为正效益的45.48%,这表明郑州市农业用水存在负面问题较为严重,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尽量减少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危害,发展以节水和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中心的节水型农业,将是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关键.
  • 摘要:科学确定"三条红线"指标,合理开发、配置和保护水资源,是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思想指导下,详细提出了基于区域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未来发展要求及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和地下水位控制指标约束下的“三条红线”管理指标构建方法,并在充分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雨水等不同水源的供水潜力和未来需水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的确定方法,以保障供水安全为目标,构建了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莱州市为例,按照本文提出的指标构建方法确定了莱州市不同规划水平年“三条红线”管理指标,并经过优选编制了莱州市各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保证了各项取水满足红线指标要求。“三条红线”约束下的水资源配置,不仅满足了当前水资源保护的要求,也为将来滨海地区保护地下水,防治海水入侵提供了更多方位的支持,推动了滨海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结合区域状况制定既符合地方实际又能体现"三条红线"约束的考核标准的问题.通过对区域“三条红线”“红黄蓝”分区分析,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与“三条红线”的符合情况与符合程度作出判断,可以为水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分级管理对策提供参考。通过制定河流控制断面控制指标,可以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河流分段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在发生水事纠纷和水污染事故时,迅速找出问题所在,分清责任,解决问题。本文所探讨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考核标准,是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分析得到的,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分析依据的指标会随时动态变化,所以考核标准也需要进行适时调整与校正。
  • 摘要:新疆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迫切需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本文阐述了新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关的关键技术.从区域水资源系统模拟研究入手,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的干旱区水资源分配方法和体系、监测网络建设和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初步分析.
  • 摘要:本文总结归纳了我国由于开采深层承压水而引发的各类环境地质问题,针对开采条件下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深层承压水水位控制指标体系,并以水头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等作为控制指标对深层承压水水位进行指标控制,界定出适宜水位、预警水位和禁采水位三个水位动态范围.本文选取了天津市作为典型区,对水位控制指标体系进行应用,通过对天津市各项指标的应用分析,天津市深层地下水的最佳开采层是第二、三含水层组.天津市适宜水位埋深不应超过35m;预警水位控制指标为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大于50m.同时可将漏斗中心的水位埋深70m作为严格的水位控制界限,即禁采水位控制指标为漏斗中心的水位埋深70m.
  • 摘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转交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本文从辽宁省水资源现状出发,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及保障措施.要实现辽宁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全面调整工作思路。搞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统一调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的实施,提高水资源的供给能力,启动地下水保护行动。
  • 摘要:基于拒马河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势和管理现状,分析了拒马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管理办法的编制原则和技术考虑,提出了管理办法实施的两个重要支撑.分别是制订拒马河流域省(市)际水量分配方案,以及确立拒马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相关政策。
  • 摘要:按照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总体要求及中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方针,结合白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研究制订白城市农业地下水总量控制方案及管理措施.提出以地下水动态、水位埋深、地下水位变化和地下水蓄变量为动态监测指标,以地下水开采系数、农业灌溉定额系数为动态管理指标的地下水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项指标的确定方法.分析确定了吉林省白城市各级行政区地下水农业用地下水分配量,详细调查统计了2009年各乡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农业开采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级行政区地下水控制总量现状管理措施.
  • 摘要:中央一号文件为我国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定了科学的制度框架,可以看出,“三条红线”既是对经济社会系统取水、用水和排水等行为的约束,也是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的管理目标。本文探讨了基于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的陕西省水资源管理。结合陕西省水资源的现状,首先,按照“第一条红线”的控制,分析了适合关中、陕北、陕南的水资源配置问题;其次,按照“第二条红线”的控制,分析了陕西省的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得出陕西省节水潜力较大;最后,按照“第三条红线”的控制,并以渭河关中段为例,分析了陕西省河流水系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陕西省河流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对“三条红线”的控制下的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今后陕西省“三条红线”的控制指标体系的确立,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提供了思路。
  • 摘要: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考核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证地下资源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一个有效手段,与"三条红线"目标的实现密不可分.本文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针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评价中的难点,结合当前地下水资源管理思路和管理目标,提出了一套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即"职-能-效"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通过运用该方法对以河北省和江苏省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为实例进行评价所得到的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功能,为定量考核地区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框架的确定、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指标及量化方法的选取,以及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综合考核的计算方法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摘要:基于我国正在建立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作为其核心的"三条红线"为视角,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质管理责任与监督三个方面,对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做法进行比较分析,为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三条红线”的落实,提出以下建议:在修订《水法》或制定水事政策时,须明确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的制定者,在实施水价改革时,应充分考虑水价的各项成本。在制定提高用水效率措施时,应将供水、输水和用水三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对污水处理的做法,对我国污水处理的技术和标准加以细化。
  • 摘要:本文针对陕西渭河流域,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即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探讨了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从保障河道非汛期生态基流出发,以渭河干支流现状年及规划水平年水利工程联合调控为手段;并选取林家村、魏家堡、成阳、临潼、华县五个关键控制断面,统筹考虑河道内外各用水需求等,构建了渭河水资源系统节点图;考虑不同水平年、各种调控手段,设置了水资源配置方案集;建立了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采用自适应算法求解该模型,获得"三条红线"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实现渭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 摘要:本论文以长江上游为例,依据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等地理信息数据,采用物理性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来模拟流域水文循环过程,获取流域内各项水文要素,以此来进行干旱评估.不仅可采用常规干旱指标从不同侧面来评估旱情程度,还可以依循PDSI干旱模式,对旱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进行模拟.论文以2006年川渝地区的严重干旱事件为实例,对不同干旱指标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降水距平、干燥/湿润、径流距平和土壤墒情等指标而言,GBHM-PDSI指标在客观表现干旱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演变态势等方面具有优势.
  • 摘要: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利部指示精神,通过对太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纳污能力、影响水功能区达标的污染问题及已采取措施的分析,提出水利部门进一步开展规划、建立制度、严格管理、加强监测、创新机制等工作措施,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 摘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水资源配置研究是合理高效用水的基础工作.结合新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工作,在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能力"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开展了水资源配置研究,进行了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和谐度分析,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指导思想,在对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节约用水分析以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据实确定了新密市“取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限制纳污红线”,对新密市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论证,预测可能的需水量,并根据全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用可行的供水规划。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以及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念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方法应用研究,确定了合理配置方案,为新密市城区水资源分配提供了依据。
  • 摘要:郑州市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城市,水资源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本市的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郑州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而目前郑州市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已严重制约了本市的发展,这就需要根据郑州市水资源开发现状,大力提倡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的污染治理,实行计划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尽量减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高水质质量。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继续实行“四分”地下水开采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摘要:从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服务的原则出发,分析了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2001~2010年期间的供用水量变化情势,剖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现状,在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的背景下,随着未来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有较快增长。为此,针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遵循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精神,从“三条红线”出发,提出如下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建议,即做好相关水利规划,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严把用水定额关口,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等。
  • 摘要: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商丘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解决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商丘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商丘市建设发展目标,计算了商丘市节水潜力,结果表明:到2015年,商丘市节水潜力可达0.5516亿m3.为保障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实施,构建了包括主要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制度建设的商丘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框架体系,针对商丘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障建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开展重点节水工程项目,构建科学的多元化制度框架体系,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 摘要:通过对重庆市朝阳溪流域水功能区基本情况的分析,利用一维水质模型的概化,分析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建立了河流纳污能力模型,定量计算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根据水域水质和纳污现状评价结果,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污染较普遍,同时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衔接。故确定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作为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首选因子。朝阳溪纳污能力分析计算结果表示朝阳溪流域污染物削减的任务比较艰巨,COD负荷减少47.7%,NH3-N负荷减少66.1%。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严格实行雨、污分流,严禁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严禁将污水直接排入朝阳溪。其次是尽快实施果园污水处理厂、五宝污水处理厂及其截污管网的建设,保证污水处理厂的用地面积。还要规划区内餐饮单位产生的含油餐饮废水预先经油水分离器处理达标后与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区内污水管网。最后禁止在朝阳溪流域发展养殖业,将现有养殖业迁出该地区,杜绝养殖业对朝阳溪造成污染。
  •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现状,我国具有丰富稳定的非常规水源,且具备了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条件以及政策支持,阐述了我国再生水、海水、雨水、微咸水、矿井水的利用现状。面对当前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和国家提出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首先要加快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法规,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其次要因地制宜,统筹考虑,编制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并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然后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水平;最后要建立相应的财税价格政策和投融资机制,鼓励支持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一定能加快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为缓解水资源的紧缺和供需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水型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 摘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出发点,在对我国地下水管理保护法规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在法规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未来我国地下水管理法规建设的需求.最后,提出了由开发类、利用类、保护类和监管类四大类法规规章构成的地下水管理法规体系,讨论了各类别下地下水管理法规建设的主要任务,为我国的地下水管理法制建设提供了参考.
  • 摘要:河流水域岸线资源是重要的空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河流岸线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河流自身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系统梳理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河流水域岸线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对我国河流水域岸线管理的启示,提出了加强我国河流水域岸线管理的思路和建议,即岸线管理与规划需紧密结合岸线的资源特性,岸线规划管理应契合规划改革的方向,体现统筹综合的管理思维,建立符合国情地情的岸线管理模式,强化岸线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岸线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体系等。
  • 摘要:河北省平原地区地下水严重超呆,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已成为当前水资源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2009年,河北省世行三期项目19县(市、区)编制并实施了基于ET的地下水管理计划.地下水管理计划编制紧紧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降低ET,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按照用水定额和总量控制指标,严格地下水管理.在地下水管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实施农业综合节水技术,积极引水补源,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区定点监测及典型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区农作物综合ET值明显降低,地下水开发利用量有所减少,地下水位年均降幅较无项目时呈明显降低趋势;同时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农作物水分生产率显著提高.充分表明,只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地下水管理的目标是基本可以实现的.
  • 摘要:白城市人均水资源和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均为全省最低,是吉林省严重缺水的城市和地区,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地下水成为该区的主要供水水源.面对气候干旱趋势加剧,河流来水量锐减,地下水在供水中的重要性更加重要.按照国家提出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地下水总量控制研究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在研究中,按水文地质分区进行了地下水资源、可开采资源评价,按行政区给出了市级、县(市、区)级、乡镇级的地下水资源及可开采资源量.确定了地下水总量控制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确定了第一、二、三、四季度动态总量及其合理配置,规划农业种植面积.考虑农业用水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水量分配划分到各季度,以便于管理.结果表明,全市地下水总量控制为14.230亿m3/a,从水文地质分区看,主要集中于月亮湖断陷区和洮儿河扇形地,分别为8.523亿m3/a和4.987亿m3/a;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于第二季度度,为10.529亿m3/a,占总量的74.0%,其余各季度相差不大.
  • 摘要: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简称《意见》),本文阐述了《意见》的出台背景、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意见》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意见》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是根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等划定的。文章还阐述了《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考虑到我国南北方水资源条件有较大差异,关于下一步责任分解和考核的方式。对于如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首先要认真做好《意见》的宣贯工作,其次是加快“三条红线”指标分解确认。然后要扎实推动配套政策法规的完善和落实,最后强化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
  • 摘要:人多水少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而水污染使得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既是基于当前国情和水情的基本考虑,也是源于国际先进水资源管理理念的启发,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求.本文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的总体部署,对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关工作进行探讨,当前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抓紧完成“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和确认、落实责任与考核制度、监控能力建设、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等。还提出了科技支撑已成为当前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迫切需求。
  • 摘要: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协调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和国情,伴随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异常,水污染使得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尽快实行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是缓解现阶段水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当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关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的问题,介绍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提出背景,结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水情和水利发展趋势,解读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理念.在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构架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框架,阐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的指导思想,实施的基本原则和科技支撑,"三条红线"与"四项制度",理论方法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并探讨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的科技支撑技术建设、“三条红线”之间关系、“三条红线”指标选择和控制指标的分解、强化的保障体系构建的认识等几个关键问题,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 摘要:在阐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内容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配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即要从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的角度研究水资源合理配置,配置要素要同时考虑水量和水质,配置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配置方案设置和调控要满足“三条红线”要求。结合新要求,探讨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的层次框架、目标度量、模型体系以及配置效果评价有关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以期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摘要: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许多利益相关方,对于水资源量的分配、排污量的分配、用水效率限制必然存在分歧,要想公平、合理地实施"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必须要全面、系统地分析水资源利用现状,保证多个利益相关方相互合作,以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和谐论正是研究多方参与者共同实现和谐行为的理论和方法.基于此,本文将和谐论引入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研究中,利用和谐论五要素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的"三条红线"进行解读,并结合人水和谐量化研究方法,分析了和谐论方法在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的应用,包括"三条红线"的和谐论研究方法、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和谐论研究方法、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和谐论研究方法,确定既符合"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又体现和谐论思想要求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方案,可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 摘要:以"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出台,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本文探讨了水资源论证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围绕"三条红线"管理的要求,阐明报告编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条红线”的出台为水资源论证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在深入解读“三条红线”精髓的基础上,围绕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开展论证工作,提高报告质量。这也是积极响应“三条红线”的举动,有利于“三条红线”的继续推进,为其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摘要:精确的用水数据是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作为用水统计的重要方面,工业用水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基础薄弱、统计误差大、数据可靠度低、统计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资源管理向精细化、动态化发展.本文以面向取用水户的统计方法为出发点,归纳了现行用水统计制度的优缺点,分析了各抽样方案在工业用水统计领域的适用性,建立了以精度和样本量为标准的方案评价模型,为全国工业用水统计提供了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统计方法.
  • 摘要:人水关系是世界水问题的研究热点,人水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问题,也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根本要求.本文在基于人水和谐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健康度、发展度、协调度三大量化准则为基础,构建了人水和谐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运用人水和谐量化理论对我国某沿海地区进行了人水和谐度评价, 评估结果表明,按照规划,研究区现状年人水和谐度较低,但经过规划措施到规划年人水和谐度有较大提高。现状年评估结果与研究区人水和谐现状较为符合,这表明本文所用方法是可行的。为提高地区间人水和谐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维护水系统健康,实现人文系统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文系统与水系统协调发展等。
  • 摘要:本文以对区域用水总量实行定量化宏观管理为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基础,对区域用水总量控制进行了理论基础研究.分析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内涵,提出采用取水许可量、用水量、耗水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排水量作为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对象,确定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范围和目标.提出实现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总体思路,以各级行政区域为控制单元,根据我国当前的行政区划方式,将区域用水总量按照一、二、三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和控制.按照系统原理将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系统分解为水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四个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分析了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指标.为使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完备性,采用了频度分析法等相关方法对所选指标进行了筛选,最终实现了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实现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基本制度和保障措施.基本制度主要包括用水总量与定额管理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和水价激励制度,保障措施包括行政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管理体制和工程措施五个方面.本文研究为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摘要:城市化进程与周边河流功能演变互相影响.通过对比城市化、半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结合自然河流和城市化河流的基本概念辨析,归纳了城市化半城市化河流的功能特征和定义;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化半城市化河流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运河进行了实例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北运河属于城市化半城市化河流,处在继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应积极加以引导,实现城市发展与河流生态环境双赢共生的良性局面.
  • 摘要:基于发光细菌法研制的新型水质综合毒性在线监测仪以ISO标准中的费氏弧菌为受试生物,通过发光抑制率定量表征水质毒性程度,可对5000种以上的有毒物质进行响应,具有极佳的广谱性;仪器基于流动分析和细菌连续培养等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水质变化的实时监测,并且在确保受试菌体稳定性和灵敏度的前提下,显著延长维护周期达一个月以上,从而有效降低维护费用,提高仪器稳定性和可靠性。该仪器现已成功用于地表水水质监测,可对有毒物质等进行快速响应、报警,实现水质综合全面评估。此外,以TOX-2000水质综合毒性在线监测仪为核心,构建水源水早期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实现水质全面、准确、可靠监测预警,显著提高国内水污染应急响应能力。今后,将继续扩大仪器的应用范围,加强水源水早期监测预警系统布点优化研究,开展水质污染传播过程控制,为国家建立完善的水质在线预警系统、实现业务化运行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摘要: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前以框架内容为主,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特别是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政府管理和法律保障措施.针对需要政府管理的基础性但是因矛盾突出而长期以来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以及现有政策和法律体系框架下法律保障的关键性措施的缺失,需要从建立一体化的用水总量调控和许可审批机制、建立基于用水定额的取水权交易机制、建立基于水域纳污容量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用水的保障机制、完善政府责任的强化机制、建立健全"违法成本>守法成本"机制以及健全和完善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保障机制等八个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 摘要:本文从海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迫切需求出发,基于ET管理的水资源管理新理念,以系统工程方法论为指导,结合海河流域潘庄引黄灌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个融合ET管理理念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技术体系的典型架构,其由预测层、监测层、调控层和反馈层等4个模块有机组成,探讨了其相应的管理内容, ET管理立足于区域/流域水文循环过程,以水资源在其动态转化过程中的主要消耗-蒸发蒸腾为出发点,以生态友好、经济合理、社会可行为约束条件,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对传统水资源需求管理是有益的补充,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新生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本文提出的ET管理典型架构为海河流域ET管理实施的组织化、系统化和流程化提供了积极参考。
  • 摘要:《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的出台,必将全面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鞍山市为背景,探讨了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如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鞍山市水资源状况,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评价指标及指标量化方法.为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以及红线控制目标的实现,本文在现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水资源管理责任,强化责任落实,逐级确定考核目标,明确考核要求,建立监测体系,强化队伍建设,转变管理方式.
  • 摘要:本文基于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结合都江堰上游规划新建电站调度和气候变化对都江堰来水量的综合影响,估算出三个水平年都江堰的来水量,再扣除岷江干流生态流量和不可能利用水量,得出合理的可引用水量作为都江堰的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此方法简易直观,实用性较强,对流域或用水区域的总体情况把握较准确。在都江堰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更加重视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用水方案。为了同时保证河道的生态功能和供水需求,需采取其他方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如跨流域调水,采用更先进的节水设施等。本文中所使用的方法只是针对都江堰的一般情况,气候变化影响只是引用前人研究结论得出一个估计值,并没有深入研究各种气候因子的变化以及周期性。生态环境用水也只是按照一般情况下维持河道最基本功能的水量进行计算。如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提高,所需要的水量也会有所增加。如遇到特殊情况,还需考虑更多影响因素,通过更加科学完善的方法来确定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 摘要:本文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新时期水科学发展状况和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下,通过选取典型财政补贴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结合节水器具自身特性选定间接补贴方式作为现阶段节水器具推广财政补贴的最优补贴方式,并选定包括区域水资源条件、公共财政能力、补贴产品价格和质量差异、企业推广意愿、用户购买意愿在内的5个财政补贴标准测算影响因素,在考虑影响因素和国家政策的条件下确定财政补贴标准分区,提出各分区补贴标准测算系数和测算表达式,并将该测算方法应用于现阶段我国节水器具推广财政补贴计算,经对比分析,认为结果是合理的.最后,提出相应的节水器具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
  • 摘要:城市生态水系集防洪排涝、供水、水质保护、亲水景观、水生态于一体,以水资源高效配置、水生态修复与滨水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防洪、排涝、供水、治污、河道治理、环境改善统筹兼顾.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郑州市水系、建筑用地以及城市绿地的变化情况,应用ArcGIS和ENVI4.7软件,根据掩膜技术从TM影像中裁取郑州市的影像,对影像进行彩色合成,并进行非监督分类,将分类影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郑州市水体、绿地和建筑物面积的变化。建立其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开发郑州市生态水系信息管理系统,其能够查询生态水系相关信息,能对生态水系规划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专题图的制版输出,为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
  • 摘要:平台的搭建应用水资源监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按照统一规范,建立水资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采用B/S的方式,实现基于Internet的水资源分析管理平台,系统中的各专业子系统均架构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之上,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应结合GIS/WebGIS技术与组件化技术、WebService技术,为各项业务应用实现基本的空间信息处理逻辑。各专业子系统中内嵌了如二维/三维GIS图形显示处理模块、地图编辑处理模块等,由地理信息基础平台,通用GIS客户端组件,并通过地理信息基础平台服务端所提供的Web-Service接口,集成服务端上的空间查询、空间数据一属性数据关联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管理等各项服务。对与水资源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和加工处理,以数据、图形、文本、声音、影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超文本格式来反映不同时期的水资源状况,同时满足水资源规划所需的有关数据资料的信息录入、信息汇总、信息查询、信息统计、信息分析以及信息发布等工作的需要.
  • 摘要:近10年来,长江流域不同地区频繁出现干旱缺水现象,随着国家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推出,使长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越来越迫切.根据长江流域特点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水量分配原则、方法和管理途径.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总量控制的重点是枯水年份和枯水时段,强调水流过程控制,用水总量控制应该结合地区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管理目标,水量分配和总量控制应当与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及运行调度结合,与用水户的取、用和排水计量及河流控制断面监测体系建设结合。在水权制度方面,还可以通过排污权分配和交易来促进水权制度的建设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 摘要:本文从流域背景出发,分析流域特征与水资源复杂的关系,作为深入认识和理解"三条红线"问题的基础,对流域"三条红线"管理的现状及需求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进行了初步认识,最后就淮河流域如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几个方面内容的工作框架和建议,首先应尽早构建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技支撑体系,努力持续推进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其次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新需求,加强管理基础工作,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与科技专业化队伍建设,编制水资源科研规划,重点开展相关关键技术研究等。
  • 摘要:影响龙羊峡水库年末消落水位的因子有许多,本文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率定出关键影响因子有四个:当年入库水量、年初水位、次年入库水量和当年黄河上游干流用水量.在分析影响龙羊峡水库年末水位的关键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先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进行水位预测控制,在次年年末消落水位不低于年正常死水位2560m情况下,得出龙羊峡年末消落水位应控制在2575m以上;然后引入基于水库来水量频率的汛期弃水概率,通过研究得到,龙羊峡水库在7月弃水概率小于10%的前提下,应将年末消落水位控制在2578.8m以下;最终得出龙羊峡水库合理的年末水位应控制在2578~2579m范围内. 这样既可以保证龙羊峡水库年内运行水位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又能有效控制水库汛期发生弃水的可能性。
  • 摘要:水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伴随着地表水的严重污染,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的地下水已成为城市的主要供给水源.因此,健全和完善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当前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地下水管理体制的现存问题,强调了健全和完善城市地下水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要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地下水管理体制,健全城市地下水管理机构,解决地下水管理的冲突与空白,制定专门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真正建立起系统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系,遏制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的现状,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摘要:小学用水定额是促进学校合理用水,提升用水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郑州市小学用水定额为典型分析,对其基础样本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得到44所小学用水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用水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学生规模是决定用水量的关键.以标准用水人数为基础核算单元的基础用水定额,应用简单平均法、二次平均法、概率测算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小学用水定额的确定进行合理性分析,基于河南省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确定河南省小学用水定额的调节系数,最终给出河南省小学用水定额为住宿生用水定额为70L/(人·d),调节系数为1~1.4;非住宿生用水定额为15L/(人·d),调节系数为0.8~1.2。
  • 摘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河南省商丘市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实施的"三条红线"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商丘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框架体系,包括宏观调控管理、市场调节、科技创新与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商丘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靠标准规范和科技创新,形成商丘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 摘要:当前,我国水资源监控能力总体薄弱,缺乏完善的监测系统和全面的监测信息,尚未形成满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的监测、计量和信息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度的落实.本文从实施制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指出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措施;建立了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功能需求框架,并探讨了其支撑"三条红线"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等.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和艰巨的长期系统工程与重大任务,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为形成全国统一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建立水资源信息“全国一本账”,应强化各项保障措施,首先要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其次要总体设计,分级建设,坚持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原则;最后要需求牵引,面向应用,坚持先进与适用结合的原则;四是要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坚持专业和基础相结合的原则,扎实向前推进。
  • 摘要:在对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进展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地下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要求,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构建了由地下水管理制度建设、地下水管理能力建设、地下水开发管理、地下水利用管理、地下水保护、地下水监督管理六部分内容构成的地下水管理框架体系,并阐述了各项内容的具体工作要点,可为今后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的总体布局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摘要: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供水水源,在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地下水技术标准建设是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是实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保障.本文在充分把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总体要求的基础上,从地下水管理保护全过程来分析我国的地下水管理保护技术标准现状和存在不足,根据构建的地下水管理保护技术标准体系,从“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理念出发,提出我国今后地下水管理保护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对现有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出台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技术标准。围绕地下水开发类技术标准、地下水利用类技术标准、地下水保护类技术标准、地下水监管类技术标准四大类,分别从地下水综合管理、不同领域出台相应的标准,全面考虑现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及需要,按照未来社会发展地下水资源前景与趋势发展态势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 摘要: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令性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是该地区流域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推行对于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有典型意义,落实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于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配置、利用和保护尤为重要.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在西北内陆河流域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保障措施之一.要完善水资源管理机构职责分工相关法律制度,逐级具体化考核标准,制定考核责任规章。健全考核配套措施,确保考核效果。
  • 摘要:在北京市全面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之际,总结水资源管理制度现状十分必要.本文利用了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对北京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现状基础进行了总结分析,一方面,人口高速增长加强了城市用水需求刚性,连续12年干旱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持续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管理部门通过加强水资源联合调度、实施用水计划管理、用水定额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农业用水计量、提高综合水价、改善水环境等管理措施,持续降低全市用新水总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全面改善城乡水环境.可以说北京市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依然面临"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实现难度大、制度衔接存在诸多困难、实施保障缺乏有力手段等挑战.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首先要建立政府主导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这"三条红线"的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其次是要完善考核制度、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保障;最后是要加大宣传、建立多渠道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 摘要:根据地下水开发风险理论和概率统计学原理,分析了西安市地下水开发的风险,建立了西安市地下水开发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突变理论,对其地下水开发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风险从高到低排序为:城六区→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