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2013中国洛阳国际牡丹高峰论坛
2013中国洛阳国际牡丹高峰论坛

2013中国洛阳国际牡丹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洛阳
  • 出版时间: 2013-04-09

主办单位: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

会议文集:2013中国洛阳国际牡丹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以洛阳的牡丹产业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牡丹产业的发展成就,牡丹作为一种代表着幸福吉祥的富贵花,在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快乐的同时,更希望这一美好的富贵花能与世界人民共享。为促进世界各国牡丹产业和牡丹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领略牡丹的风采,享用丰富的牡丹成果,建议,组建国际牡丹产业联盟,建立一个国际性的集牡丹的科研、培育、生产、观赏、加工、流通、文化应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共同促进牡丹产业、牡丹文化的大发展,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增添牡丹的亮丽和芬芳。
  • 摘要:本文以牡丹产业为研究对象,指出牡丹产业的发展,涉及文学、药学、农学、经济学、园艺学、美学、建筑学等众多领域,总结了现阶段牡丹产业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推广规范的种植技术,注入较高的科技含量,拓展广泛的市场用途等推动牡丹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 摘要:为了探讨牡丹传统品种的系统进化及花型与染色体变异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制片法对7类花型的21个中原牡丹传统品种材料进行了核型分析,并通过核型似近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除'首案红'的染色体为三倍体(2n=15)之外,其他20个品种的染色体均为二倍体(2n=10).有19个品种具有随体,占观察品种总数的90.48%;随体数目从0-8变化不等,随体位置主要位于第1、2、4、5对染色体短臂上,在第3对染色体上;'赤龙焕彩'及'首案红'无随体.'茄蓝丹砂'的核型类型为2B,其余均为较对称的2A类型.花型间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差异不显著,由高到低依次为:皇冠型、楼子台阁型、菊花型、千层台阁型、蔷薇型、荷花型;而其中皇冠型品种间的核型差别最大.各花型之间的臂比均值差异显著,菊花型的臂比均值较大,说明该花型的核型不对称性较高.明'赤龙焕彩'较原始,而'首案红'和'茄蓝丹砂'较进化.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皇冠型的'豆绿'与'姚黄'及'蓝田玉'与'赵粉'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背景相似.而同属皇冠型'白玉'与'魏紫'似近系数最小(0.8808),进化距离最大(0.1595),亲缘关系最远.核型分类结果据花型分类的结果.研究结果为中原牡丹传统品种的分类及鉴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
  • 摘要:肌动蛋白基因表达量大且基本恒定,因此常作为功能基因转录表达分析的内标基因.根据GenBank报道的芍药近缘物种Actin基因cDNA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用改良的CTAB-LiCl法提取'桃花飞雪'芍药花瓣总RNA,反转录后应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出了芍药Actin基因PCR产物,TA法克隆了芍药Actin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芍药Actin基因全长1134bp,共编码377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JX310002.芍药肌动蛋白在氨基酸水平上与棉花、向日葵、白梨等物种的肌动蛋白的同源性均达99%;BlastP分析表明芍药肌动蛋白隶属于NBD_sugar-kinase_HSP70_actin蛋白超级家族,存在3种肌动蛋白特征信号序列,基于同源模建预测的3D结构中含有4个结构域;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芍药肌动蛋白的分子量为41.7kD,等电点(pⅠ)为5.31,是一个定位于胞液、不合跨膜域、不合信号肽分子的亲水的、稳定蛋白.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Actin基因在芍药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期内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ctin基因在芍药根、茎、叶、花等组织中及芍药切花不同衰老期内的表达量保持恒定,表明Actin基因可以作为芍药功能基因表达分析的内标基因.
  • 摘要: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原产于中国的世界名花,被誉为"花王".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传统名花,有"花相"及"花中皇后"之称.选用牡丹人工杂交组合种子4份、'凤丹'类1份,芍药自然杂交种子3份,共982粒300g.2011年11月1日,牡丹与芍药种子搭载中国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利用中国"神舟"系列飞船开展牡丹与芍药航天育种是牡丹育种史上的第一次.11月17日,返回舱安全着陆,种子在轨时间约397小时;11月21日返回舱在北京开舱,返还.种子分3批次播种.2011年12月23日,第1批播种"太空"牡丹种子250粒、"太空"芍药种子90粒.获得珍贵的"太空牡丹苗"25株,成苗19株;"太空芍药苗"9株,成苗3株;全部定植在洛阳国际牡丹园"航天育种网室"育种池.2012年8月20日,第2批播种"太空"牡丹种子454粒、"太空"芍药种子134粒,直接播种于洛阳国际牡丹园育种池.
  • 摘要:北京林业大学牡丹研究基地位于北京西山鹫峰实验林场内,主要从事芍药属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研究.基地已收集芍药属植物野生资源共8种(包括6个牡丹种和2个芍药种),以及国内外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牡丹和芍药栽培品种与实生苗群体等大量栽培资源.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基地进行了大量种间、亚组间以及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获得了大批杂交后代,文章指出,首次将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等未参与栽培牡丹起源的种质资源引入到牡丹的育种中,为牡丹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新种质,同时重视凤丹和紫斑牡丹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以它们作为亲本培育植株高大、生长势强、成花率高的园林绿化新品种,以及种子产量高的油用牡丹新品种。
  • 摘要:为丰富种质资源,促进产业化发展,延长整体花期,从国外引进牡丹162个品种,多数驯化成功.多年栽培、观察、研究引进牡丹在洛阳的适应性,筛选出了适合洛阳气候、土壤条件的国外品种,研究发现,国外牡丹品种特别是日本牡丹品种群中,有很多品种性状优良,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湿热能力,因此,利用这些品种作为亲本可以培养具有更加优良性状的牡丹新品种。如:已经培养出的‘丹阳’、‘赤阳’、‘红颜荷’、‘紫蝶’等。影响牡丹正常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是温度和湿度,不同的种和品种群对它们的反应都比较敏感,都有其适应的范围,超出此范围时,生长发育便会受到影响。而对光因子与土壤条件的要求均不甚严,并有较强的适应性。洛阳地区与引种地相比,年均温差异不大,月均温最冷月偏低,年均降水量偏少,适应牡丹“宜冷畏热,喜燥恶湿”的生态习性。按照德国科学家迈尔的气候相似学引种驯化理论,加上牡丹本身宽广的适应性,洛阳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 摘要:北京市植物园从2007年播种繁殖大花黄牡丹,5年间,通过不断调整养护方法,逐步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大花黄牡丹长势良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大花黄牡丹已形成了二年生枝条,为开花奠定了基础.今后将继续观测和养护令其逐渐适应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达到科学养护,包括采取加大棚子的规格和侧方低密度遮阴,提高通风效率,减少光照降低气温,并根据实践逐渐营造出适宜的环境,尝试将棚子改建,降低温度、加大湿度,加强回缩修剪,控制生长高度。在保证根部不断健康壮大和干部不断增粗的基础上,逐年调节大花黄牡丹的生长高度等措施,真正实现大花黄牡丹在北京地区的成功引种驯化.
  • 摘要:大花黄牡丹为极危物种,只产于中国西藏.为保护濒危野生资源,发展国家的花卉事业,引种驯化是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了大花黄牡丹引种驯化成功的经验:选择大花黄牡丹引种驯化基地,必须要考虑环境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壤因子。环境因子:引种驯化基地与原产地的引种区环境条件越相近,引种植物越能适应,引种驯化成功率越高,按照适时、适地、适花的原则,进行引种驯化,秋季按时引种,播种,出苗后精心养护,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按时中耕锄草,为引种驯化的大花黄牡丹创造优良的适宜环境。
  • 摘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于2007~2008年,在豫西山区,对几个重点秋发牡丹品种进行人工调控栽培研究,以实现牡丹当年秋季特别是国庆节长假期间的露地二次开花,并提出一整套适合中国北方地区牡丹露地二次开花的栽培技术措施和技术规程:(1)生长期对牡丹植株进行全株脱叶,改变了植株的生长中心,植株体内的养分向混合芽转移,促进了营养的累积及生长促进物质的增加,从而完成二次开花前的物质准备。(2)GA3处理方式对成花率、成花质量和叶片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相比涂抹方式,注射和喷施两种处理方式表现更好,更能促进二次发育过程中花蕾和叶片的发育,对芽基部的处理略优于对芽全部的处理,但两者差异不显著;从花期方面来看,3个处理方式中只有GA3涂抹方式的盛花期在国庆节长假期间,而喷施和注射两个处理方式的盛花期比涂抹方式大大提前,未能控制在国庆节期间,因此,选择喷施和注射方式时,GA3处理时间宜晚一些,具体时间依品种而定。(3)为使牡丹植株株型完美和生长旺盛,应当通过选留主枝、修剪、抹芽等技术措施,及时除去繁枝赘芽、枯枝、病虫枝,维持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动态平衡,保持植株有均衡适量的枝条和美观的株形,使其通风透光,养分集中,才能生长旺盛,开花繁茂一致。(4)叶面喷肥可以有效地促进花茎和花蕾直径增加,并可使花茎加长,花冠增大,提高叶片长度和宽度,增大叶面积。
  • 摘要:针对以往早期来洛阳赏花游客看不到大片盛开牡丹的问题,中国国花园对大田牡丹实行科学的促成栽培(催花控花)技术:做好早开园温控大棚的搭建工作,棚内设施的完善:加温设施的准备——电暖器的购置;温度计、干湿温度计的购置,根据牡丹各个物候期生长需要,采取适当的温控措施,确保牡丹正常生长。一般保持夜间不低于10℃,白天不超过25℃。晴朗天气注意适时通风,防止棚内温度过高造成灼伤;夜晚和雨雪天气注意加温,防止冻害,特别是在棚内牡丹进入小风铃期,低温会造成花蕾败育等,确保4月1日中国国花园牡丹多品种、多色彩、大面积开放,以保障来洛游客不留遗憾,达到"花随人愿"的效果.
  • 摘要:本文从休眠、品种、设施、基质、植株、肥料、产品类型、产业化协作与品牌化发展等8个方面,探讨了牡丹春节催花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冷库设施人工解除休眠,是提高成花率和开花质量的根本性措施,与起苗后立即上盆促生吸收根系技术相结合,必将成为牡丹春节催花技术的发展方向,现代化的温室设施是提高牡丹催花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的保证。牡丹催花最初单纯利用园土,不仅催花质量差,而且搬运困难,目前大多利用食用菌渣、草炭土、锯末等混合基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盆花重量,但仍无法与蝴蝶兰等其他花卉的基质相比。重量轻、清洁无污染的基质,例如松针、水苔、陶粒、珍珠岩等,必将成为牡丹催花基质的发展方向,,连续平茬,培养枝条粗壮、顶芽饱满的植株,是牡丹春节催花植株管理的方向。
  • 摘要:2010年、2011年对5个牡丹品种低温解除休眠的需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的累积对牡丹花芽解除休眠有质的作用,根据"犹它模型"计算,'胡红'、'紫二乔'、'乌龙捧盛'、'肉芙蓉'、'鲁菏红'的需冷量分别为:650c.u、631e.u、672c.u、501c.u、623c.u;根据"0-7.2℃模型"计算,'胡红'、'紫二乔'、'乌龙捧盛'、'肉芙蓉'、'鲁菏红'的需冷量分别为:562h、627h、661h、515h、627h.犹它模型更适合于菏泽地区应用.
  • 摘要:从栽培地点、前期准备和管理技术措施3方面总结了芍药延迟开花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在品种上要选择以抗逆性强,直立,易开花的品种为主,花色以浅色系为主。株龄4-5年生,根系粗壮,无病虫害等。把盛有芍药的箱用箱式空调车运至山上,采用地栽方式定植。定植前先把地块整平,并对土壤用1500g/亩的甲基托布津对土壤消毒。株行距50cm X55cm。从箱内取出芍药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不散坨,其鳞芽顶端略低于地面lcm。定植完后要浇水两遍,以增加土壤墒情,使土壤与根系充分接触,利于健康生长。以后视墒情每5—10天浇一次透水。由于当地土壤多是沉积多年的树叶,富含有机质,土壤相当肥沃,故底肥不用施用,只要在芍药生长期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600倍液、尿素600倍液)即可等,从而丰富了芍药花期调控技术的内容.
  • 摘要:从胚培养、芽培养、嫩茎培养、叶柄和叶片培养、花粉和花药培养和根培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牡丹离体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还对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褐化、玻璃化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现有的技术体系进行了评价.文章指出,关于牡丹快繁体系的研究较深入细致,尝试了很多种优化牡丹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培养的再生植株生长势弱,远远达不到工生产壮苗要求,对于如何提高再生植株的长势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繁殖系数低,远远达不到进行工厂化生产的标准,就需要学者针对如何提高繁殖系数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并且生根质量有待提高,根从苗基的愈伤组织产生,使根与茎中间形成离层,影响下一步的移栽工作,移栽成活率低。针对生根,驯化移栽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体胚诱导率很低,畸形体胚多,导致植株再生困难。因此,提高体胚诱导率,同时减少畸形胚的比率,是今后体细胞胚生成研究要重点解决的难题。愈伤组织再生成芽的比率非常低,且还没有分化出胚状体的相关报道。因此,间接器官发生途径是牡丹组织培养中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种类AM真菌在牡丹种苗生产和观赏栽培中的合理应用,本研究以AM真菌Glomus geosporum(Gg),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geosporum+Glomus mosseae(Gg+Gm)混合接种剂分别接种'凤丹'容器苗,结果表明:AM真菌能显著促进菌根化容器苗的生长发育和显著改善'凤丹'菌根化容器苗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种AM真菌接种剂量均提高了'凤丹'容器苗P、K、Ca、Mg、Fe的增长,对N、Zn的增长不明显,但降低了Mn的含量;Gg+Gm混合接种剂在第3水平时对N、P、Ca、Mg、Fe含量升高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
  • 摘要:本文就中国国花园的规划建设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丹文化在国花园景观布局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国花园在建筑手法上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既充分展示古建园林的典雅与气派,又突出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和谐与奔放,是古今园林艺术相融汇的突出代表。东大门是古色古香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的明清宫殿式仿古建筑,雄伟壮观,额枋部精美的彩绘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绘有牡丹和凤凰以及反映牡丹文化的人文和历史,象征着富贵与吉祥,充分展示牡丹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突出体现了传统皇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在牡丹文化区,设一内广场为“火炼金丹”,目前中国国花园已经是多空间分区,多层次变化的自然式滨水园林,基础设施功能齐全,显现出了“万里芳菲朝国色,奇石亭台绕碧湖”的英姿,现已成为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不可多得的赏花场所.
  • 摘要:本文以牡丹观赏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洛阳牡丹观赏园发展优势,总结了洛阳牡丹观赏园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增加种植规模,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园艺水平,人性化服务,增加牡丹文化氛围等洛阳牡丹观赏园发展对策。
  • 摘要:本文就插花艺术中牡丹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宫廷插花,自汉代后盛于唐代。以讲究排场、色彩华丽、装饰味浓厚为特色,牡丹因其气韵华贵,花型丰满,色彩丰富,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自唐代开始成为宫廷插花之重要花材,被广泛应用于宫廷插花之中。佛事插花是随着印度佛教一同传人中国的插花形式,起初,佛事插花多用莲花,但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与世俗化,自唐代始牡丹也逐渐应用于佛事插花中,因此,在当时的各个寺院的庭院、案头都可以看到牡丹的芳踪。由于牡丹色彩华丽、花朵硕大、花姿端庄,能充分显现佛教的庄严、光明与崇高,故常以瓶花(瓶供)、盘花、皿花的形式用于寺庙、佛堂以及佛坛祭礼中,这在历代佛教绘画中均可看到。
  • 摘要:牡丹是原产中国的特有生物资源,中国栽培牡丹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药用、观赏与综合利用三个阶段.牡丹容易大面积栽培,生态经济作用突出、牡丹籽产量高、籽油品质优,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概要介绍了发展木本油料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与关键技术,提出将油用牡丹归入新木本油料在国家层面加以发展,指出了发展油用牡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育油用牡丹主导品种,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牡丹籽油加工工艺,建立规范的仓储与加工技术体系,打造牡丹文化与生态功能的统一,努力实现牡丹三产融合与提升等相应对策.
  •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以研究'凤丹'籽饼粕的化学成分.从'凤丹'籽饼粕的正丁醇层分离得到8个单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lorin,Ⅰ),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Ⅱ)),白芍苷((abiflofin,Ⅲ)),(4"-羟基白芍苷(4"-hydroxyl-albiflorin,Ⅳ)),4-甲氧基白芍苷(4-O-methylabi-florin,Ⅴ)牡丹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1-O-β-D-glucopyransoyl-paeonisuf-frone,Ⅵ),β-gentiobiosyl-paeoniflorin(Ⅶ),白芍苷R1(abiflofin R1,Ⅷ).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凤丹'种子及本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摘要:从50个牡丹品种当中,根据牡丹花色、花型、成花率、萌枝力、生长势等特性,筛选出16个适合制作牡丹永生花的品种,实验结果表明,花朵进化比较低、花瓣表现为自然进化表现好;花瓣厚而硬者表现好;花瓣平展,卷曲、皱褶较少表现好;花瓣均匀,整齐表现好。说明这一标准是符合生产需求的、可行的。
  • 摘要: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萃取率的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了考察;以萃取率为响应值,以温度、压力和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L934),对提取条件较为温和、对油脂抗氧化性成分破坏较小的超临界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DPPH法和亚铁离子(Fe2+)诱导的过氧化体系法,以油酸为对照,研究了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两种工艺提取的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最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MPa、时间60rain,牡丹籽油的萃取率为28.86%;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其抗氧化性质与脂溶性抗氧化剂类似;超临界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压榨油,而经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则低于压榨油,说明超临界CO2提取的牡丹籽油品质优于压榨油.建议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高附加值牡丹籽油.
  • 摘要:以12个主栽牡丹品种的花粉为试材,采用固体培养基研究了蔗糖、硼酸、GA3、PEG6000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确定适合牡丹花粉萌发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各组分质量浓度对花粉萌发影响较显著.较适合牡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质量浓度范围是蔗糖质量浓度150g/L左右;硼酸质量浓度在60~80mg/L,但不同品种间有差异;GA3质量浓度在25~50mg/L范围内,不同品种适宜的质量浓度有一定差异;PEG-6000质量浓度在150~200g/L之间.
  • 摘要:适期采收是芍药切花采后保鲜的关键技术.为了确定最适采收期,以'西施面'芍药切花为材料,研究了采收期对芍药瓶插寿命、开放寿命、切花花径、鲜重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Ⅱ级采收的芍药切花的瓶插寿命及开放寿命均优于Ⅲ和Ⅳ级花,尽管切花花径略小于Ⅲ和Ⅳ级花,但其观赏价值并没有明显降低;保鲜液(2%蔗糖+200mg/L8-HQ+1mol/L STS)对于增大'西施面'切花花径、延缓并减少切花鲜重具有一定作用.
  • 摘要:本文以牡丹产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中国牡丹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牡丹产业走进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诸多领域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在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花期调控、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深加工研发方面,进步更为显著,要实现现代产业化,还必须做到:①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重复雷同太多,产品结构应该与世界花卉产品结构对应接轨;②必须转变传统发展方式,改变落后的栽培设施,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生产。③更必须加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树立学、研服务于生产的意识与作风。应紧紧抓住建设美丽中国给牡丹产业发展所带来历史机遇而奋进。
  • 摘要:采用植物染色体去壁低渗方法,系统观察分析了紫牡丹(Paeonia delavayi)×'珊瑚台'杂交后代'紫玉兰'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紫玉兰'减数分裂过程极其异常:在终变期和中期Ⅰ的构型表现出多样性,具单价体的细胞频率高达96.3%,并出现多价体(包括互锁四价体—六价体)及因染色体缺失形成的断片;后期Ⅰ和末期Ⅱ染色体分离极不规则,观察到4/6、3/7、2/8(后期Ⅰ)或4/4/6/6、3/3/7/7、2/2/8/8(后期Ⅱ)的不均等分离、多极分离、染色体桥及断片、落后染色体、微核等,导致四分体时期的异常率在80%以上,形成三分体、不等四分体、多分体或带有微核的三分体、四分体、多分体(孢子)等,这些大小不等的孢子中染色体数目不等或组成不平衡,最终形成无生活力的花粉.认为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是导致牡丹亚组间远缘杂交后代不育的主要原因.
  • 摘要:以牡丹品种'赵粉'(Paeonia suffruticosa'Zhao Fen')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中获得了一个牡丹AGAMOUS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PsAG,GenBank登录号为HQ22289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sAG全长1090bp,包含50bp的5'非编码区、313bp的3'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729bp编码242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属于MADS家族AG亚家族.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sAG与葡萄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76%.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sAG在心皮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雄蕊,再次是花瓣,在花萼中表达量最低。
  • 摘要:ACC合成酶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明确牡丹ACC合成酶基因的结构,基于报道的牡丹ACS cDNA(DQ337250)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PCR扩增引物,以'洛阳红'牡丹(Paeonia suffuticosa Andr.)新鲜叶片总DNA为模板,用高保真DNA聚合酶KOD-plus成功地扩增出长度约为2200bp的PCR产物;用pMD18-T载体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表明牡丹ACS基因组序列全长2251bp,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剪接位点均为保守的5'供位GU与3'受位AG模式,4个外显子居于1-174、267-398、483-643、1240-2251bp;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其登录号为FJ769773;牡丹ACS蛋白共含492个氨基酸,与苹果、枇杷、西洋梨、天竺葵等ACS的相似性达74%~76%;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牡丹ACS蛋白的分子量为54.9kD,等电点为6.8,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质的不稳定的非分泌亲水蛋白。
  • 摘要:以洛阳国家牡丹园种质资源圃为基础,选择性状优良的亲本材料进行定向杂交,并对杂交种子进行容器育苗,通过对种子生长发育的动态观察,探讨杂交种子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对不同杂交组合出苗率的统计,筛选出后代出苗率相对较高的杂交组合,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牡丹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影响杂种出苗率的因素主要有:母本因素,杂交亲和性,父本影响及种子质量。
  • 摘要:牡丹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目前对牡丹的研究和应用都很多,但一些古老品种的研究和保护较少.现以菏泽百花园内的18个古老牡丹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制片法观察其染色体特征,发现这些古老品种均为二倍体(2n=10),核型类型以2A为主,核型不对称性较低,从染色体水平证明了这些品种悠久的栽培历史,与花型花色的相对原始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 摘要:以引种栽植'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对中原牡丹采用的引种栽植时间及不同引种栽植方法后得到的成活率进行了综合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牡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引种栽植后进行的特殊的'防风、防寒措施'对牡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北寒带地区较低的温度下(最低-38℃),中原牡丹品种引入后,不但出现了生长物侯期的差异(中原牡丹在洛阳一般在2月10日左右已经萌动,在东北寒带地区这个时期还在休眠至3月末左右才开始萌动,萌动时间相差40~55天左右)使引种栽植时间产生变化,并且经受不住寒带地区干冷的寒风吹袭,因为它能使裸露的枝条脱水干枯而死亡,所以在适宜时间采用特殊的'防风、防寒养护管理措施'来保证中原牡丹品种的成活率.东北寒带地区春季大量降雪后高温产生的融水也是影响牡丹不能成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 摘要:对洛阳王城公园引进日本牡丹中6个典型品种进行物候观测,基本了解了这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基本掌握了物候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太阳与洛阳红较接近,其他几个品种的花期都较‘洛阳红’晚5—7天,牡丹物候期各阶段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其中从显蕾期到圆桃期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这个阶段受气候影响尤为明显。
  • 摘要:结合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牡丹产区的情况,对西北牡丹在各地引种实践中的表现、市场状况、栽培措施等提出看法,文章指出,华北、华中平原要尽可能避免春季栽培西北牡丹。裸根栽种西北牡丹植株要注意,必须疏枝或平茬、并保持土壤湿度、进行盛夏遮阴等,各方面要紧密结合。定植时考虑“深坑浅埋”法。即定植穴的深度深于常规6—15cm或更多,这样既可以浇足定根水,又可以避免牡丹根颈部位外露。即使埋深了,牡丹根颈之上也会逐渐产生新的吸收根群。这样做,在干旱地区土壤墒情会好一点,寒地则冬季封穴培土后可以避免植株被整体冻死。当然,因土壤结构不同,某些黏土地区的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涝。定植后,视根系状况,结合整形修剪,至少疏去1/2~1/3的枝条,甚至只留独干或平茬,以利植株成活、尽快恢复长势。不要舍不得或者不敢修剪,只疏去花蕾是治标不治本。
  • 摘要:本文就洛阳市牡丹观赏园花期延长综合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让公园的早开品种开得更早,晚开品种开得更晚的经验:调整品种结构,进一步扩大优质早开、晚开及特晚开牡丹品种的种植面积,搭建温棚和增加地温,在晚开牡丹观赏区,通过放置冰块,来达到降低土壤及其周围小范围内气温的目的,同时增加了湿度,降低了干热风的不利影响,通过遮阳棚与防雨棚相结合的物理防护措施,在风雨来临前,有效地避免了雨水对晚开牡丹观赏区牡丹的摧残。
  • 摘要:本文通过近几年对“什样锦”牡丹的嫁接与管理,现将芽接与枝接对比试验进行分析,总结了两种嫁接方法的优缺点,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芽接和枝接两种嫁接方法的有机结合应用,一是延长了培育“什样锦”牡丹嫁接时间;二是提高了嫁接“什样锦”牡丹的整体成活率;三是根据品种特性,如鳞芽的大小、剥离的难易、髓部的充实程度及枝条皮层的厚薄等,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嫁接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无论选择哪种嫁接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芽接要保证接芽和砧木嫁接处的鳞芽大小一致,嫁接时接芽的凹点能与砧木嫁接处的凸点正好吻合,枝接要保证接穗和砧木粗细一致,嫁接时使接穗和砧木接口两侧的形成层都能相吻合;二是嫁接成活后,要及时剪去接芽或接穗周围砧木上多余的鳞芽,以集中养分供接芽或接穗的生长;三是结合套袋,加强接芽或接穗的冬季保暖;四是嫁接成活两年内尽可能不要移植,以稳定树势;五是做好修剪工作,结合每个所选品种的生长势,进行抑强扶弱,以保证每个品种都能正常开花,实现牡丹单株也能姹紫嫣红、千姿百态。
  • 摘要:牡丹本为春季开花植物,每年春季的牡丹花会已不能满足随时来洛阳赏花游客的要求,为让来洛观花的游客都能一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洛阳市主要牡丹观赏园、牡丹生产企业都加大了牡丹的反季节催花工作,特别是秋季双节(国庆节和中秋节)用花的催花生产.技术人员结合传统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秋季用花的两套牡丹催花技术:一是常规催花技术(储苗催花),二是当年苗催花技术.文章指出,牡丹的催花技术是以植株的质量为基础,即内因;而作为环境因子的光、温、水、气、肥等是通过内因综合地产生作用,即外因。在牡丹促成栽培——催花过程中,休眠的解除是启动催花的关键,作为外因的湿度、温度、光照、水肥、修剪(平茬、疏枝、除萌等)不同程度地影响催花的进程和质量。温室技术的现代化,牡丹催花苗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使牡丹促成栽培——催花技术更加成熟。让来洛游客四季有花(牡丹)可赏,真正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干”。
  •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山东菏泽地区牡丹催花的发展,并从基质、温度和温室调控技术几方面介绍了春节催花实用技术,文章指出,目前,菏泽春节催花方法多种多样,主流方法是“死亡威胁法”,即植株起出后,抖净附土,运至高燥向阳的地方晾晒,按行呈覆瓦状排列,使后面一行的根盖住上一行的枝条,即“晒根不晒枝”,经’5—7天的晾晒根系柔软似面条,花芽干瘪但完好即可。其作用主要是解除牡丹的深休眠,然后盆栽,栽植时多用5-lOmg/L的GA3蘸根。另一种方法是在秋分与寒露间起苗,后蘸生根粉栽盆,栽后浇水放置阴凉处,根据用花需要适时进温室养护。温室必须是维持一个逐渐升温的过程,切忌骤然升温或降温,且要保持一定的温差。温度的升降除靠天气外,主要靠水循环的采暖炉带动暖气片散热,使温室温度升高,为增加室内光照,应选透光率高、抗老化的无滴膜,既减少水雾附着又增加透光率,且要10—15天清除上面的灰尘。如遇连续5天以上阴雨天,可人工补光,每天补3—4小时。天气骤晴时应注意防强光照射,晚揭苫或隔一个揭一个草苫,避免植株见强光萎蔫,必要时往植株上喷水防护。
  • 摘要:针对牡丹芍药在高海拔地区延迟栽培中易出现的灰霉病,介绍了发病症状,分析了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整地时,把地块周围2-3m的杂草、枯枝清除干净并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并结合整地对土壤用1500g/亩的甲基托布津进行消毒杀菌。定植后每株牡丹(芍药)根茎结合处撒施3-529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65010甲霜灵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灰核嘧霉昵800倍液。以上药剂,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果能轮换喷施,防治效果会更好。预防用药每7—10天一次,连续3—5次。防治用药每5—7天一次,连续3—5次,即可控制住病菌的发生。
  •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外源激素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牡丹开花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用化学方法对露地牡丹花期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春季喷施500~1000mg/L萘乙酸时可使牡丹花期延迟2~4天;喷施1500~3000mg/L比久时可使牡丹花期延迟2~6天;水杨酸以1000mg/L和1500mg/L喷施时可延迟牡丹开花1~2天,以500mg/L喷施可使牡丹花期提前1天.
  • 摘要:普通洛阳牡丹种苗、洛阳牡丹春节盆花、洛阳牡丹观赏园建设对牡丹生产基地的需求是有限的,要想实现洛阳牡丹的发展跨越,必须挖掘洛阳牡丹的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绿化专用牡丹、切花专用牡丹、四季盆花专用牡丹、深加工专用牡丹等.至2020年,洛阳牡丹生产规模可控制在9万亩左右:未来10年,洛阳牡丹生产规模可控制在15万亩.建议真正重视牡丹产业规划和引导,重视牡丹育种、科技和市场开拓,逐步实现牡丹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用文化助推牡丹产业发展.
  • 摘要: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园林中广泛应用.对一处牡丹景观改造的4个设计方案进行反复论证,探讨为提高牡丹观赏品位而进行牡丹配置的多种思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生态造园;文化建园、突出特色;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巧妙配置牡丹,打造精品园林景观,顺应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
  • 摘要:本文以牡丹观赏园为研究对象,在政策扶持下,一些老观赏园不断引进牡丹品种,扩大牡丹种植面积,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建牡丹观赏园也陆续建立起来。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市区周边建起了中国国花园,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建起了千姿牡丹园等。并引进牡丹新品种上千个,同时还从日本、欧美的一些国家引进了许多国外牡丹新品种。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市大力发展牡丹产业,牡丹观赏园也由市区向邙山发展,形成邙山牡丹产业带,并相继建设了一批牡丹观赏园:洛阳国家牡丹园、国际牡丹园、洛阳牡丹园等。为了延长牡丹花期,市政府通过层层考察选址,又在南部山区鸡冠洞、白云山、天池山景区开发了高山牡丹园,在北部远离市区的万山湖畔建设了晚开牡丹园,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高海拔与水畔小气候,这些牡丹园的自然花期普遍可延长至“五一”前后,其中自云山高山牡丹园气候凉爽,花期可控制在5月1日至5月20日。随着交通的发展,这些牡丹园不但满足了更多游客观赏牡丹的愿望,也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让牡丹花会后期来洛阳的游客也能看到牡丹的芳姿。
  • 摘要:蝴蝶是重要的观赏昆虫类群,可以通过建立蝴蝶园的方式将其引入牡丹园.将蝴蝶元素引入洛阳牡丹园具有环境、技术及经济上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将蝴蝶引进洛阳牡丹园,符合国家政策、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地区发展要求,技术成熟、经济合理、项目可行,并有可能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预期效益:社会效益上:(1)蝴蝶与牡丹联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蝶恋花”文化的最经典提炼和再现;(2)在牡丹园中建设蝴蝶园,是全国范围内观光游览项目建设中的一大创新;(3)蝴蝶牡丹园对于社会注意的吸引能力,必然强于任何一个独立的蝴蝶园或牡丹园;(4)蝴蝶牡丹园必将成为洛阳及周边城市圈的又一最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效益上(1)蝴蝶是重要的环境指示动物,其生存状态可作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因子;(2)蝴蝶的生存需要大量花卉植物作为蜜源,蜜源植物园等配套设建设有助于提升项目实施地环境的建设及审美质量;(3)蝴蝶园为人们提供了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渠道,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经济效益上根据目前国内外蝴蝶园建设和经营的实践,将蝴蝶引进洛阳牡丹园后,在同等条件下,其游客量将至少增加10%,经济收益将至少增加lO%—15%。
  • 摘要:牡丹在现代园林中主要以专类园、花台等形式出现,而普遍绿化应用尚不多见,分析发现主要是牡丹花期短、栽培要求高等原因的限制.通过比较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自身特点,发现植株高大、生长势强、抗性强是其独特优势,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阐述了紫斑牡丹掩护管理的要点:紫斑牡丹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始终顺着“春发枝、夏打盹、秋生根、冬休眠”这个生长习性和规律,因此,在园林应用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避免因不当操作致使成活率降低或影响其观赏性。尤其刚刚移栽的头几年内要做好疏枝修剪及水肥管理等工作,由于紫斑牡丹抗性较强,在恢复正常生长后可粗放管理。提出了加大园林绿化中对紫斑牡丹的使用,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以及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的新思路.
  • 摘要:本文对牡丹雄蕊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牡丹雄蕊中蛋白质、钾、钙、镁、磷、硒等元素及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VE含量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天然保健食品资源.
  • 摘要:以牡丹花瓣为主要原料,以白砂糖、食盐等为辅料,以加糖后用手揉搓,再装坛的方法制作,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生产牡丹花酱的最佳生产工艺为:牡丹花瓣加入量40%,白砂糖加入量60%,揉搓、装坛,适宜制作牡丹花酱的品种为'凤丹白'.
  • 摘要: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加热回流提取牡丹花粉总黄酮工艺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是:100%的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20,水浴温度为90℃,水浴时间为1h,牡丹花粉总黄酮得率为8.28%.化妆品刺激性/腐蚀性鸡胚绒毛尿囊膜眼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其不具有眼刺激性;人体斑贴试验结果表明30位志愿者,在反应0.5h、24h、48h内测试区均呈现阴性反应.
  • 摘要:牡丹是原产中国的特色名花.休眠花芽必须经过一定低温打破休眠启动生长和开花.根据移入温室后花芽的萌动情况判断,'凤丹'经过18d的低温可解除休眠.利用454测序平台,测定了休眠花芽的转录组,共获得了625342个reads,平均长度358.1bp,组装成23652个eontigs.对大于300bp的进行了注释,其中12345个EST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基因同源(E-value<1e-10).利用获得的EST序列定制了牡丹芯片,用来分析休眠解除进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ANOVA分析共检测到3174个与休眠解除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表明与GA信号转导和响应有关的基因可能参与了休眠解除,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和细胞生长有关的基因上调表达.GA途径的激活是牡丹休眠解除的重要原因.
  • 摘要:中国古人历史上逐步建立起一系列比较丰富的花文化传统,它的建立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人生追求的深化和广化,以其超越肤浅享娱的深刻人文内涵,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深沉情感相映而生辉.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德追求或自我完善、艺术神韵与意境的追求都达到一定的高度.本文以芍药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古代和近现代人们赏花实践所形成文字资料——古籍、古画、诗词及其他艺术为主要依据,对其审美关系和审美功用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如赏花审美关系中主客体的自身条件是产生赏花审美关系的前提.自然美与文化美、共性美与个性美;讨论芍药改善生存环境和调节生活节奏的功用;中国人在精神上的更高追求如道德、情感、励志、怀古等等.在赏花审美的精神层面上得以体现.本文始终强调人作为审美主体自身素质的作用:无论花道所能达到怎样的审美境界,其实都是赏花者自己所在的精神境界使然,因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程度、认识能力、审美敏感度等等,最终决定其赏花的审美境界.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