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第四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11-16

主办单位: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

会议文集:第四届人居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国家提出以城市群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换句话说,人口密集的地区应当以城市群为主体,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当然也要兼顾乡村地区。可以肯定,城市群地区将是我国统筹区域发展、建设美好人居环境的重点地区,因此,优化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惯性,在长期发展变化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这个稳定的格局可以用城镇人口密度等级加以表示。通常说来,在一个城市群中,中心城市会对周边城市产生影响,根据城市群空间组织的特征,对世界级城市群空间组织进行了初步探讨。面向完善城市群空间格局,还提出应当加强生态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保护。最后,结合城市群发展探讨我国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
  • 摘要:北京处在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任重道远,同时也困境重重。面对这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明天的北京需要借助“统筹治理”实现健康与创新发展。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北京应该扮演的城市角色做出了清晰的定位,也即“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要真正实现这四大目标,需要具体细化的统筹措施,包括空间格局、交通、生态等多个方面。这些构想主要集中在对“空间”的统筹上,还需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顶层设计等其他措施的支撑才能落实。总体上,应将北京和紧邻的周边地区统筹在一起建立“合作伙伴区”,对象包括北京市以及天津的蓟县和宝坻,河北的永清、固安、涿州和涞水。在合作伙伴区中,为有序地形成多中心特大城镇地区的合理的城镇体系,需要处理许多关键要素。对于交通发展,原则是鼓励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倡导公交出行。在支撑体系方面,主要探讨的是生态体系的建设。
  • 摘要: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城市问题,面临"转型"与"重构"的历史重任,如何遵循事物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追溯问题本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治本之道,是不断学习、实践人居环境科学的目的和动力.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整体观研究人居问题的科学,是引导城市规划的科学发展和实践的宏大理论体系。为积极响应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应对城市无序拓展、盲目开发和监管失控的难题,向人居环境科学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以系统思维的方式研究如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促进城市开发建设节约集约土地使用,并以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为切入点,融通探索多规合一方法和路径。
  •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许多中外有识之士在战火烽烟中即开始思考和讨论战后重建的问题,建筑和城市的学术思想开始活跃。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和问题,较为自觉地进行理论建设或创建,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学术研究的主要方面,中国人居科学思想也就是循此轨迹应运而生,逐步成型的。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是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人居环境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人居环境科学以人为本,是普通人的科学。人居科学针对人居环境需求和有限空间资源之间的矛盾,以宜居环境(即适合生活生产的美好环境)与有序空间(即空间及其组织的协调秩序)为目标,应当从“战略科学”(strategic science)的高度来认识人居科学。京津冀地区是几十年来人居科学持续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地区。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此总体纲领之下,仍然有纷繁复杂的因素,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不同领域。这些因素都汇聚、呈现于城乡人居环境之中,尝试运用人居科学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方法,以京津冀区域城乡空间为研究对象,以5~10年为期限,根据现实的经济、人口、资源等条件,就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就城乡空间发展提出着眼于国家未来人居空间的总体格局,着眼于首善之区建设,发挥城市设计的创造,彰显首都文化特色,塑造体型环境之美。
  • 摘要:本文讨论了纽约大都市区的区域规划历史以及自1920年以来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PA)在筹备三次区域规划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其中,专门讨论了纽约区域规划协会重塑纽约大都市区为多中心区域所作的努力,以及如何通过现代化的区域铁路和道路网络形成多个人口和就业集聚的中心.继而,文章探讨了纽约区域规划对中国环北京所形成的国家首都地区的经验启示.近年来,纽约区域规划协会也开始围绕美国11个巨型区域为国家制定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战略.这些巨型区域指的是通过整合的基础设施体系和经济共同体相联系的大都市区域网络.纽约是美国东北部巨型区域的中心,该区域自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延伸至华盛顿特区,人口约5650万,经济产值高达3.75万亿美元,高出世界上除了美国、中国和日本以外的所有国家.与对大都市区域空间发展的思考类似,认为每个巨型区域内的大都市区域都可以在多中心的巨型区域内起到更加积极的经济作用.当前中国也开始围绕包括京津冀国家首都地区在内的巨型区域展开区域和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京津冀地区拥有超过7000万人口,经济增长迅速,通过快速扩张的高铁、通勤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网络建设,战略规划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空间发展的格局,为区域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机遇,解决北京道路和铁路的拥堵问题,减少通勤时间,并提高区域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最后,文章提出了国家首都地区在战略规划的机制建设方面的若干思考建议.
  • 摘要:吴教授提出的转型城市联盟计划,这个计划超出单一的国家边界。它不是简单复制朝鲜半岛分裂之前的情况,其重点在于在更大范围的黄海城市联盟体系(包括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部沿海地区)中,重新构建韩国和朝鲜之间积极的互惠关系。通过这幅更大的图景,朝韩统一将会比强制驱动的统一更加缓和,并更好地考虑了中国与朝韩的国际关系。由于黄海城市联盟区域有着不同的政治和经济立场,找到一个能将不同区域融合起来的途径是必要的。作者认为儒家文化价值观就是这样的一种途径,因为这个价值观是所有文化的基础。作为儒家精神的故乡,曲阜可以承担黄海城市联盟的精神和文化中心城的角色,或许堪比耶路撒冷和雅典。曲阜规划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曲阜这座3000年历史的城市及其遗存,将得到恢复,并与儒家园林城市和主题公园联系起来。通过高铁系统联系南部新城,利用运河穿过兖州最终达到济宁。这个规划将通过大运河和高铁系统,将曲阜这座坐落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历史城市,与它们联系起来,从而加强曲阜作为黄海城市联盟精神中心的地位。
  • 摘要:事实上,在远古上新世时期,波河河谷还是一片海湾,在与中部欧洲大陆边缘的阿尔卑斯山脉碰撞过程中,这一片原本是亚得里亚海海底的一部分抬升形成了陆地。该地区的城市主要形成于山脚地带,前临广阔的河谷平原,就如同沿海岸线一般分布。该区域城市的选址更多地由主要的跨越山脉的道路所决定,而不是位于平原内部的特定位置。因此,从里米尼到亚历山德里亚,波河河谷南部城市几乎都与穿过山脉的通往意大利地中海区域的道路紧密联系,形成了一条沿亚平宁山脉的“海岸线”。与此同时,该区域的北部城市也都与穿过阿尔卑斯山通往欧洲中部大陆的道路紧密相连,形成沿阿尔卑斯山脉的“海岸线”。沿着河谷往阿尔卑斯山深处上升,在山脉核心地带还存在从奥斯塔(Aosta)到贝卢诺(Belluno)的一连串古代城镇,每个城镇都与“海岸线”上的城镇通过山路相联系,这样,在整个河谷与山脉地带就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城镇群系统。沿着波河流入亚得里亚海的弧形海岸线成长出一连串的城镇,这里必须得强调,这是真正的海港城镇。对于理解由“威尼斯-米兰-都灵”、“都灵-博洛尼亚-里米尼”两条城市轴线之上的多个城市构成的巨大的城镇体系而言,历史城镇所具有的穿越历史的生机与活力是关键因素。威尼斯的历史是环境治理的成功史,基于国家严峻的形势和前瞻性的行动,基于日常的努力,也基于保持了几个世纪的对特殊利益、城市总体利益和溻湖稳态的服从。唯一能解答复杂对立的利益诉求的,就是要确立涵盖意大利政策和管理的各个层面、多学科综合的广泛而长期的规划。从波河河谷都市区说起,沿着威尼斯漏湖回溯到波河平原核心区,这里已经准备好承接城市蔓延与自然倾向的重组,也就是期盼已久的现代高效的通航水道基础设施系统。
  • 摘要:本次研究,围绕发展转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试图对京津冀地区的人居格局进行战略性的趋势判断和措施预估。研究指出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是京津冀地区面对的主要难点之一,通过认识京津冀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指出协同发展的京津冀“区域城市”人居战略构想,主要包括:调控京津冀全域人口规模总量,严格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转变增长方式,分地区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开发总量和强度,提升土地利用强度;以一轴三带,四网融合的布局模式,构建以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为基础的区域城镇网络;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划定政策分区和治理单元,加强区域空间组织和治理。
  • 摘要: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个特大城市地区之一,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京津冀地区也是当前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区域发展差距巨大,整个地区已经接近生态环境的“底线”,发展模式到了不得不转变的时候。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重增量,轻质量,重发展,轻生态,重效率,轻公平,重竞争,轻协作的发展观根深蒂固,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聚集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未来这个地区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包括:交通方面,而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会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质量,提高人民幸福感。在国家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自信的大政方针下,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复兴,可以进一步提高民族认同感,提升凝聚力和区域软势力。
  • 摘要: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具有“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此,通过强化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进而树立起国家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当前首都核心功能的空间布局来看,今天的北京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首都核心功能进行集聚和整合,完善国家首都核心功能布局,提升首都形象。并从国家行政及国际交往职能、历史文化及国家纪念、生态文明绿色空间三大方面解读首都核心功能。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和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面对千年京城的踵事增华,需要进一步弘扬北京历史文化的精华,完善旧城文化精华区的整体格局,切实推进旧城的积极保护与有机更新。总之,希望通过建设国家首都核心功能区、完善旧城文化精华区的整体格局、塑造体现民生典范的人居环境,实现国家首都的文明崛起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 摘要:《广义建筑学》这本著作影响深远,将此书译成英文和意大利文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可以让英文和意大利文的读者能够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吴良镛先生的理论学说。在中国当代历史中,吴良镛先生的著作被认为是具有革命性的建筑学著作,这一点是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的。他以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解释了建筑学方面、以及设计、环境相关的人居科学方面的重要理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奠基石,是一个根本,能够帮人们更好地理解并且发展现代的建筑学。2014年,标志着“广义建筑学”的一次重新诞生,因为它将人文科学新的概念纳入其中。人们看到人居科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新的科学,是更伟大的艺术。
  • 摘要:吴良镛先生的书法、绘画与速写集这套书一共三本,汇集了吴良镛先生从年轻时代一直到晚年在书法、绘画两个领域大量的作品,由此构成了吴良镛先生整个艺术与建筑人生的世界。吴良镛先生自幼就特别喜欢美术,他年轻的理想是希望学习艺术,但是,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当他看到中国的家园、老百姓的房屋遭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轰炸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理想,决心走向一条恢复与重建家园的建筑人生的道路。但是在他长期的建筑生涯中,他从来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他的身上总是有速写的本子,走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各个地方,他都不停地画水彩、速写、素描,不仅运用来自西方的水彩和素描的方法,同时也运用中国水墨的方式,因此这一套书画集很好地收入了他在这些方面大量的作品。书法同样贯穿了吴先生的人生。书法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艺术表达方式,即书写自己的情怀,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种艺术的风格追求。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