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0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5-04-23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在对中美两国经济政治实力消涨变化和双边外交政策发展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就反恐新形势下,中美关系的矛盾冲突和合作发展,以及把握和处理新世纪美中关系的原则立场进行了探讨。认为,美国的冷战思维并没有因为“9·11事件”和国际反恐合作美国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的调整而消除。美国“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这一“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以及其单边主义对中国加以遏制的外交风格,是导致中美两国之间矛盾分歧的根本原因;但共同经济与国际战略利益的存在,又是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发展长期稳定的正常关系,避免发生大的冲突与对抗,是维护与促进中美双方国家根本利益的共同需要。
  • 摘要:2003-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因地缘政治经济因素和金融风险而高企,因全球季节气候变化、OPEC石油减产计划推波助澜、石油投机刺激作用而持续走高。当前国际市场对国际油价预测两端落空,呈现中段持续上涨趋势。石油战争、石油政治、石油金融和石油价格紧密相联。国际油价走升中既有国际金融作用凸起的影响力,也有国际政治格局调整和重组的原因,并非资源产品价格的单纯表象。全球经济复苏的能源需求扩大,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石油筹码的份量加重,使得国际石油价格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包括石油价格与石油金融在内的石油战略己经逐渐移至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中心位置,也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石油安全的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石油价格波动与经济变化的关联及石油价格与美元汇率的关联内容,介绍了石油战略与金融战略的连接内容,并阐述了石油价格前景与我国石油战略的应对策略。
  • 摘要:本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基准汇率情况,建立了一个分析FDI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回归模型,发现人民币汇率与我国的FDI量具有很大的相关度,从而人民币的升值或者升值预期都会减缓FDI的增长速度或者降低流入我国的FDI的量。
  • 摘要:随着各国特别是大国对石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其地位越来越高。获取石油的渠道是否稳定和石油价格的变动成为牵动各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神经,与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紧密结合起来。石油价格也脱离了一般商品的某些价格机制,价格波动中蕴涵了主要石油生产国、消费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的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主要石油生产国、消费国的政局与地缘政治发展演化的旋律。石油涨价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比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低。从长远和整体经济发展看,中国必须坚持可持续能源战略。
  • 摘要: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发生直接引发了美欧学术界对石油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问题的深入探讨,经过30多年的研究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较大的进展,而我国从1993年才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8年国内石油价格水平才开始与国际油价接轨,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及其对本国经济影响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如何保障石油安全也在不断的摸索之中。本文主要对石油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的研究指明方向。
  • 摘要:当代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重要内容。这种不平衡既表现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表现为同一区域内不同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但还是对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摘要: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要求几乎所有寻求发展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开放自己的市场及整个经济。在此情况下,中国竞争力的提高与综合实力的增长更多地取决于市场运作效率的提高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有效性。因此对“全面发展”应有更新的认识。健康的市场建设只有在经济发展中得以进行,而开放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也似乎毋庸质疑。在市场开放的情况下,对开放后出现的动荡与波动的更为全面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用数字说明、国内因素等介绍了开放与增长、开放与稳定的联系,阐述了不同的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表明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对所谓外部冲击的分析应更多地着眼于国内,开放与参与国际分工意味着一国建设中必须有所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全面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不仅要求参与分工与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且还要求加强同其他经济体的联合,甚至要求做出某些主权方面的舍弃。
  • 摘要:与复杂冷淡的政治、外交关系相比,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却一直处于健康的发展状态。到2003年为止,日本是我国连续11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欧盟和美国分别上升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尽管如此,中日贸易仍高达1679亿美元,增长率为26%。相反,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位次发生变化,但日本对中国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本文从中日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中日经贸合作的内在互动机制两方面介绍了在“政冷”的情况下,中日经济合作顺利发展的情况,并介绍了“政冷”对“经热”的影响,阐述了应当继续加强中日经济合作的观点。
  •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的石油开采量已经超过发现量,未来世界的石油供求形势将更加紧张。在世界自然资源日趋减少的今天,一国经济发展还无法完全摆脱对其依赖时,自然资源就更显其重要,其中,石油资源所扮演的就是这样一种典型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石油消费也将不断上升,而受资源制约,我国未来石油产量难以显著增加。因此,石油战略安全问题将日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本文介绍了世界石油消费及流向的现状与未来前景,阐述了中国石油短缺、依赖进口已成事实,为确保我国的石油安全,急需制定新的石油战略的观点。
  • 摘要:东北亚地区的能源需求总量在世界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已近1/5,成为了造成世界能源需求飞速增长的最重要地区。中国的石油消费去年第一次超过日本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也已达32%;日本居世界石油消费第三位,并几乎是一个石油纯进口国;韩国也是居世界排名前列的石油消费大国,而且是完全依赖进口。从石油进口地区来看,东北亚地区的石油进口都是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中、日、韩三国在能源领域已具有了共同的弱点。这种石油消费与进口格局将给东北亚各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带来重大影响。
  • 摘要:目前就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看,有三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国际比较利益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二是国际竞争关系日益复杂;三是“入世”后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能否适应21世纪竞争的国际化倾向?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是否继续具有竞争优势?中国出口的比较利益能否真正实现?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rn 作者认为,不同的外贸战略对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入21世纪的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不能再单纯以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指导,而应该参照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调整产业结构,确立新的主导产业,创造动态、长期的比较优势。目前,一个比较合理的外贸发展战略是建立三个层次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更替机制,即充分发挥和维护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为主的战略地位;重点扶植和培育日后作为重点的资本和中等技术密集型主导产业;并积极发展萌芽期的未来战略产业群――知识和和高科技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 摘要:近年来,亚洲地区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尽管该地区启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动作较迟,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加快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步伐。东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均积极调整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我国也加快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 摘要:目前,促使世界油价坚挺或发生逆转的因素同时存在,发达国家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石油价格的攀升对发达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而针对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高能耗阶段的中国来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将会在产业发展、对外贸易、GDP等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对石油价格后期走向进行分析预测,探讨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美国、欧盟及日本应对油价上涨的措施,寻求确保中国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对策。
  • 摘要:伊拉克战争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石油地缘政治背景,而以“倒萨”为标志的美英联军对伊拉克战争的结束,意味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和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由于美国控制伊拉克,使世界石油消费区域构成与资源区域构成的进一步错位与失衡,使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也使对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面临着更大压力。美国争夺石油不仅在于确保自身需求得到满足,更有控制这一战略资源进而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的长远意图。相比之下,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较大的日本和欧洲等主要力量在美国面前都将处于明显弱势地位。亚洲地区目前已成为与北美、欧洲石油消费量基本相当的重要地区,而且也是石油缺口最大的地区。从近期看,世界石油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国际油价将受到较大的下滑压力。但从中长期看,国际石油市场的秩序、国际油价的定价机制将面临新的选择。未来国际石油战略格局将可能呈现美国主导、供应方三分天下的局面。即伊拉克石油影响回升,并在美国直接控制下成为调节国际油市的重要杠杆;欧佩克虽影响仍不可低估,但将渐成衰势;而俄罗斯、非洲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影响将会增强。
  • 摘要:本文在国际贸易纯理论论争文献评析的基础上,构建技术进步与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国际贸易均衡模型,研究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比较优势、要素和产品相对供求与均衡相对价格对国际贸易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认为:新贸易与新兴古典贸易论者试图否定或者推翻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分析框架仍面临理论与实证困难,但必须改进与扩展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某些分析方法以适应动态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结构调整的影响;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要素密集度逆转和产品与要素相对价格调整,最终导致国际贸易均衡变动;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不能忽略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国际贸易影响效应。
  • 摘要: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再度暴涨,连创历史新高,反映出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依然偏紧。由于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超过供给能力增长,欧佩克组织为弥补美元贬值造成的石油收入损失倾向于追求高油价,再加上原油期货市场投资炒作成风,预期今年国际石油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并且波动加剧。石油价格持续高涨势必影响到世界经济增长,但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世界经济对高油价的承受力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减速也会制约石油需求从而对油价产生抑制作用。国际油价攀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大,不仅将增加石油进口成本,从而不利于贸易平衡,而且又可能增加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快石油工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降低石油消耗,都有助于化解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