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深圳
  • 出版时间: 2014-05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参姜锁阳益气片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的病理实验研究.rn 方法:80只健康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溶媒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参姜锁阳益气片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125,2.250,4.500 g·kg-1(为临床拟用量的33.75,67.5,135倍),给大鼠连续灌胃90d,停药30d,实验期间,分别测量大鼠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rn 结果:停药期、恢复期各剂量组及溶媒对照组各组织器官的绝对重量及相对重量均值变化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学观察结果未见供试品参姜锁阳益气片对SD大鼠有明显的毒性病理损害.rn 结论:参姜锁阳益气片长期给药无明显毒性,推论临床拟用剂量足安全的.
  • 摘要: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梗死心肌的影响.rn 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AMI)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子apr-YTF注射液(实验观察组)、rhG-CSF注射液(阳性对照组)、PBS缓冲液(模型对照组)干预,应用PcLab系统测量各组大鼠在体心功能;Passon's染色观测心室肌瘢痕面积、瘢痕毛细血管数;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Ca34+细胞、心肌Brdu与cTnⅠ双染阳性细胞数、Ⅶ因子、sEGF、bFGF、Flk-1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a34+细胞数,分析组间差异.rn 结果:①在体心功能:apr-YTF组和rhG-CSF组LsSP、LsEaP、+dp/dtmax、-dp/dtmax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apr-YTF组LsSP较rhG-CSF组显著升高(P<0.01).②心室肌瘢痕面积和毛细血管数:较之模型组,apr-YTF组和rhG-CSF组心室肌瘢痕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小(均P<0.01);心室肌毛细血管数显著增加(均P<0.01).③心肌细胞分化增殖状态:apr-YTF组、rhG-CSF组的心肌边缘区和外周血液的Ca34+染色阳性细胞数较之模型组均有显著增加(均P<0.05或P<0.01),而apr-YTF组心肌组织Ca34+染色阳性细胞数较之rhG-CSF组亦有显著增加(P<0.01);apr-YTF组和rhG-CSF组的心肌梗死边缘区中 Brdu与cTnⅠ双染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apr-YTF组亦显著高于rhG-CSF组(P<0.01).④相关细胞因子:与模型组比较,apr-YTF组、rhG-CSF组心肌梗死边缘区Ⅷ因子、Flk-1、sEGF、bFGF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apr-YTF组和rhG-CSF组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rn 结论:apr-YTF能改善AMI心血瘀阻证大鼠梗死心肌心功能,缩小心室瘢痕而积,增加瘢痕血管新生及增加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提高血液和心肌Ca34+细胞数、Brdu与cTnⅠ双染阳性细胞数,促使BMSCs动员入血、定向归巢并转化为心肌细胞,且优于rhG-CSF.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多毛和痤疮,并伴有排卵功能紊乱和高雄激素血症,发病率高达4%~12%,是引起不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且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因此PCOS的研究倍受重视.笔者所在课题组在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集了PCOS痰湿证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样本各20例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了PCOS痰湿证的相关生物标志物。PCOS痰湿证患者血清代谢组分的变化机制和三羧酸循环、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三羧酸循环障碍、糖代谢缓慢、脂肪动员加强。提示PCOS痰湿证患者存在显著的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可能与此有潜在联系。
  • 摘要:目的:通过复方中药制剂对运动力竭人员的运动性心肺功能的测试,来验证其抗疲劳、抗缺氧的疗效.rn 方法:选择身体健康的常训部队受试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受试药物组31例和空白对照组25例,受试药物组连续服用药物2周,于服药前和服药1周、2周后在运动平板上进行经典的Modified Bruce方案,直到运动到力竭为止.观察服药前后运动肺功情况;rn 结果:服药后战士的最大耗氧量、相对耗氧量、CO2排出量、通气量、潮气量都有明显下降(P<0.05),尤其足服药二周后的呼吸商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更显著(P<0.01);rn 结论:抗疲劳抗缺氧复方中药制剂圣力强军宝有明显的增加人体脏腑能量储备与携氧能力,可降低血乳酸水平,降低肌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从而起到抗疲劳、抗缺氧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法和中药外敷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对9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用针刺法和中药外敷法治疗.结果:9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76例;2次治愈18例;3次治愈2例.结论:针刺法和中药外敷法相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好,未发生不良反应.
  • 摘要:在现代前沿科学指引下与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采用舌、脉、面(色)、手等诊法所收集到的人体生物特征阳性结果,证实在经过现代医学系统检查而不能诊断为疾病而病人确实有痛苦主诉的人,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人体内的非平衡失隐态变化,这些变化就是“亚健康”。本文所列举的由于人休内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亚健康”在中医整休、天人合一理沦早有卓见,常见的人体失平衡隐态后,所发生的脏腑功能同时表现系统间协调功能紊乱,而最常见而又多发生在神经、血液、消化、泌尿、呼吸系统的不协调症候相继发生。本文所列举由于熵流入出障碍所致的“亚健康”也是常见的例证之一。人体时刻要吸入、食入、饮入,人体有能量的负嫡,并不断呼出,消化排泄,溢出大量的正嫡而致人体熵流入出平衡,若这一过程稍有障碍、阻塞、瘀滞、积聚则会产生各种入出不顺畅问题,而致人体产生相应的痛苦主诉。
  • 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的舌象动态变化规律,以明确舌诊在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rn 方法:采用中医传统望舌方法,在自然光线肉眼观察366例OMI患者的舌象,以初诊为准,对疾病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舌象变化情况进行统计.rn 结果:治疗后舌色以暗红舌和淡红舌为主;与治疗前相比,除红舌、绛紫舌外,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苔色以薄白苔为主,与其它苔色相比有极显著差别,P<0.001;治疗前苔质以腻苔多见,与其它苔质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rn 结论:OMI患者可见舌色自九种,其中以暗红舌为多见,且暗红舌贯穿于OMI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全过程,并且舌诊对于OMI临证中辨析病机、推断病势、遣方用药及判断预后方而的有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探索量表及影像学检查在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计算检索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国内主流数据库,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3月,限定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血管性认知障碍,量表和影像学检查.选取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的文章,阅读分析量表及影像学检查在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结果:临床上多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工具.结论:MRI被世界认为是提供诊断认知障碍患者影像学证据的最佳手段.MRI技术的应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证据.
  • 摘要:目的:建立弦脉动物模型,分析弦脉的影响因素,探讨弦脉形成的脉象机制.方法:通过比格犬成年犬,静脉滴注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速度为20滴/分静脉滴注,复制弦脉动物模型,分别采集用药五分钟后测量心电图、脉形图、血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论:弦脉形成与影响因素与外周血管总阻力、血管紧张度、血管弹性度、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期、动脉压增强有密切关系.
  • 摘要:本文通过对60部古今脉学、诊断学专著,1100余篇文献中的脉诊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统计,归纳了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中关于临床常见单脉脉象定义、形成机理、临床所主病证、脉图及参数特征等相关资料,并用数据挖掘、统计学方法对浩如烟海的古今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对脉象的现代研究提出了一个用"定义、主病主治、脉图图谱、图谱参数"的框架来完整表达的思路.并以弦脉为例作了详细的描述.
  • 摘要:脉象是中医诊断中主要的诊断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脉诊也在口新月异的发展,本义主要概述了国外及国内脉象仪的发展进程,并提出了现在脉象仪存在的问题及一些见解.
  •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中医学的临床信息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再加上中医几千年传承积累下来的信息,如何整理保存、分析处理这些数据成为现今中医研究的方向之一.医学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出路,目前在医学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整理概括近10年国内中医学科研发展过程中开发的数据库,就数据库在中医学领域应用的意义价值、数据来源等问题进行表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 摘要: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度,寓文化建设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信誉度,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医院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用推动力,构建调协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临床辨证的关系.rn 方法:对冠心病7个证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和统计分析.rn 结果:①7个证型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心血瘀阻证组心肌缺血心电图者占55%以上(p<0.05).②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心阳亏虚3个虚证组心电图QTd、QTcd、JTd、JTcd均高于均大于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寒滞心脉、气滞心脉4个实证组;心血瘀阻证组的4项指标较之其他证型组都有显著意义(均P<0.05或P<0.01).③心血瘀阻证病人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冠心病非心血瘀让组(均P<0.05或P<0.01).rn 结论: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临床辨证的"病位"和"病性"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 摘要:冠脉造影是国际公认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开展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造影相关性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本质.目前冠脉造影评价指标主要有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和冠脉狭窄程度等.本文拟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和冠脉狭窄程度等方面,对近4年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造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163例冠心病患者脉图量化指标与血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探索将脉图的量化指标作为冠心病疗效客观评价指标的可能性,并为发展无创的脉诊检测技术提供理论支持.rn 方法:使用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制的YM-Ⅲ型智能脉象信息检测仪,分别于冠心病患者入院或治疗前出院或治疗结束采集患者的脉象图和检测血脂,对所得脉象图与血脂进行量化分析,建立冠心病患者脉象量化指标与血脂检验指标的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对脉象指标治疗前后数据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脉象指标、血脂检验指标两两之间以Pearson相关分析作相关性分析,获得相应结果.rn 结果: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后脉象参数h4和血脂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后h4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脉率越慢,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越高,脉率越快,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与h4即降中峡高度和p角呈负相关,h5为重搏波幅度与甘油三酯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n 结论:从脉图和血脂的记录表明:治疗前后脉象量化指标的变化与血脂的检测指标的变化具有动态相关性;脉象量化指标能反映冠心病病变程度,并可作为冠心病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 摘要:目的:阐释慢性乙型肝炎口干症状的临床意义.rn 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3例,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研究慢乙肝口干症状出现率与病位证素的关系,口干程度与家族史、病情程度、病性证素的关系.rn 结果:①口干是慢乙肝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②慢乙肝家族史的患者口干程度严重,P<0.05.③慢乙肝口干程度与病情程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为0.185,P<0.05.④口干与慢乙肝肾、肝病位有密切关系,P<0.05.口干程度与慢乙肝病性证素热证、阴虚的相关系数最高,P<0.05.rn 结论:口干症状足慢乙肝肝肾阴虚证的重要诊断依据,对慢乙肝证候的辨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患者证素兼杂特征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运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判断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病理特征,同时运用ELISA法分析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rn 结果:1.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的主要兼夹病位在肝和脾.2.实性兼杂证素以气滞多见,虚性兼杂证素以阴虚多见.3.HPC-Ⅲ含量与湿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173,P<0.05);HPC-Ⅲ含量与热证素积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176,P<0.05).rn 结论:湿热是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理性质,病位多在肝和脾,病性常兼夹气滞和阴虚,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其肝纤维化程度也相应加重.
  • 摘要:血瘀证表现出特异性的色诊现象,特异性色诊现象也是血瘀证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中,根据血瘀证血液运行迟缓或阻滞的特点,探讨了血红蛋白在不同氧分压下的色度学变化特点,以明确血瘀证特异性色诊的形成机制.研究中,将血红蛋白溶液于不同氧分压状态下,检测其吸收光谱变化特点,然后进行色度学参数的计算,观察不同氧分压下血红蛋白的色度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血红蛋白随着氧分压的逐渐下降,表现出特异性的吸收光谱改变,其色度学参数也表现出特异性的规律变化.血红蛋白随氧分压的特异性吸收光谱与色度学改变,明确了血瘀证的特异性色诊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种新的血瘀证色诊的量化评价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味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伴有抑郁症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加中药组(治疗组)21例及化疗组(对照组)21例.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SD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加味可明显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抑郁症及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H型"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称为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人们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认识与研究此疾病势在必行.目前现代医学从补充叶酸、维生素、基因治疗多种途径来防治,取得一定效果.而中医有着调节保护机体器官的作用,有调节机体代谢紊乱的优势.认真了解与把握"H型"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对防治该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痰湿壅盛证的理解把握,可以为防治该病开辟新的思路,将该病的防治引导到中西结合治疗上来.rn "H型”高血压在现代医学治疗方面以在降压的基础上补充叶酸与维生素为主,坚持营养与适当锻炼,药物辅助。在中医辨证上来看,与四大证型皆有关系,而痰湿壅盛证为其高危证候。治疗多是以扶正祛邪,降浊祛痰,活血化瘀为主,同时辅以平肝潜阳熄风,滋阴补肾调心脾。其实可以将二者结合治疗,即将中西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治疗,或许会取得更好的疗效。目前很多学者也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如李建华、张琢、徐冬艳等人,都认为中西结合治疗为目前乃至以后"H型”高血压防治的根木途径。但是中西如何结合,在治疗方而如何运用,谁为主谁为辅,都还不是很明确,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简单性原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将复杂笼统、庞大、深奥的事物变为高度抽象,一语全括为简单化概念.本文通过阐述疲劳是表象人类与大自然、社会及其自身所经历的简单性概念;疲劳是揭示人体失去非平衡稳态的锁点;疲劳是未病、已病最抽象的简单性原则概念2个方而,来证明疲劳是人体繁多复杂演变过程的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简单性概念,它符合简单性原则.
  •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征,.方法:遵循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采用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并结合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本情况资料,收集相关信息.用SAS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体质类型中,平和质较少,刚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结论:体质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气郁质和阴虚质.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具有可调性,故可望通过调理体质偏颇来预防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发生和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提供中医诊治依据.
  • 摘要: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成为四逆散易积实,合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川芎,加薄荷、生姜组成,即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八味。主治肝郁血虚所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本方的变化主要为:1、加丹皮、栀子,成为“加味逍遥散”。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主治肝郁血虚、内有郁热。2、加生地黄或熟地,成为“黑逍遥散”。功用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主治肝郁血虚证,经期腹痛。王教授在临证中多用逍遥散于治疗脾胃病、损容性疾病(色斑、痊疮)、亚健康多见。王教授讲: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睡眠不规律,肝气不舒等情志性疾病逐渐增多,因为肝气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所导致的病人越来越多,平均可占到门诊量的十分之六七,用好逍遥散,效果立竿见影。
  • 摘要: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rn 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肌肉松弛剂巴氯芬片.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患肢体的针药结合法,疗程2个月.rn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改良Ashworth评定结果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均有减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者FMA和MBI评定结果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针药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减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用自拟宁神益寐汤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宁神益寐汤治疗38例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经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结论:加自拟宁神益寐汤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显著,未发现毒副反应.
  • 摘要:色部定位是色诊的关键理论技术,本文介绍王鸿漠创建的面貌整体-明堂色部-五官微诊系统三级色部定位法及其色诊经验。色部是色诊的基础,诊断定位的依据,三级色部各有所据,又都有实际价值,不能互相替代。临床可见:有的病人气色显现于颜面整体;有的病人气色显现于明堂;有的病人气色显现于五官微诊系统。应当注意观察、互相参照、互为补充,综合分析判断。既应三级色部气色结合,又应四诊合参,而不能过于拘泥,胶柱鼓瑟、刻舟求剑。
  • 摘要:目的:运用电子鼻技术探讨不同体质青年学生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特征.rn 方法:选择健康青年学生367名,运用基于薄膜型气体传感器阵列技术的医用电子鼻(Nanofilm-Enose Medical001)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以响应曲线的振幅和上升斜率作为曲线特征,分析不同性别、体质类型的图谱特征.rn 结果:①女青年学生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G、H的振幅显著高于男青年学生(P<0.05~P<0.01),响应曲线C的上升斜率显著低于男青年学生(P<0.05),响应曲线D的斜率显著高于男青年学生(P<0.05).②不同体质组女青年学生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C的振幅和上升斜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③不同体质组男青年学生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各响应曲线的振幅和上升斜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男、女青年学生口腔呼气的气味有别,不同体质青年学生口腔呼气的气味差别不显,电子鼻技术的发展可为中医嗅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手段.
  • 摘要:提出一种新的涩脉客观诊断标准.介绍了这个标准的认识过程、操作方法、原理以及意义.rn 中医理论认为,涩脉的临床主证,可分为两部分,涩而有力之脉提示实证,主血瘀证;涩而无力脉提示虚证,主血虚证。rn 由于脉动应指的位置差异是指下可以感觉到的客观信息,相邻两次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的差异可以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量,确定这两个指标为涩脉的客观指标,确定涩脉的客观诊断标准,将给临床和科研带来重要影响。临床上,涩脉将不再难以明了,准确的识别涩脉,将更加精准的进行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科研上,基于客观信息识别出的涩脉,采集的相关数据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重复性。因此,涩脉的客观定义,将推动涩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进行。
  • 摘要:《医学源流论》为清朝医家徐大椿所撰.书中对脉诊有三论.诊脉决死生论认为脉诊是以《内经》、《难经》等经典医籍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可决轻重生死,但若单执脉诊虽可偶中,却有以此炊人之嫌.症脉轻重论指出症脉各有不同,临证应根据实际情况或从症或从脉,如能从五行生克角度脉症合参则不失偏颇.脉症与病相反论则针对临床出现病症相反或脉病相反的情况,提出应潜心体认,审其真实,不为脉症所惑.
  • 摘要:目的:分析特定脉象、唇色特征与现代临床病生理基础的对应关系,探讨传统中医诊查内容的生物学基础,及在临床诊病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脉象与唇色瘀斑等进行临床观察,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发现脉象与唇色变化与病情发展的相应关系.结果:在个案观察中发现,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直接影响脉象的表现,有效治疗可在改善病情同时使脉象转为平稳,而唇色改变与瘀斑的消除则需在有效治疗3周以后减轻.结论:1,中医诊法结合现代医学病生理认识,可以更简便直接的反映疾病2,中医诊查指标对临床疗效有直观反映3,推测中医诊法存在运用于现代临床的可能,相关技术与标准的研究具有很大潜在价值.
  • 摘要:目的:阐明中医诊疗设备标准化工作的研究现状.方法:中医诊疗设备工作涉及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是实现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科学技术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依据和基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对标准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结果:中医诊疗设备研究作为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中医诊疗设备研发的高度重视,新的中医诊疗设备产品不断增多,产品标准的特殊性尤为突出.结论:因此,只有强化中医诊疗设备标准化的建设,才能更快地实现中医现代化并走向世界.
  • 摘要:在保持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医药,能够加速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进程,同时也符合中医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通过研究,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促进中医理论更加规范和完善,提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水平.
  • 摘要:中医诊断学在近年来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发展快速,关于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中医诊断客观化的研究,中医诊疗仪器的不断研发,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检体中的应用,以及已成为热门话题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提出,都意味着中西医结合在诊断学中的应用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对现有中西医结合在诊断学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简略的说明,并对未来中西医结合在诊断学中的应用前景做了设想,中西医结合在病证结合、中医诊断客观化及健康管理模式等研究中具有可观的前景.
  • 摘要:根据中医证本质研究中观察指标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不强的现状,提出可能与证的异质性特点相关.在阐述证的异质性的概念、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从证的表征异质性与证本质异质性、疗效差异与证本质异质性、遗传因素与证本质异质性、表观遗传学证本质的异质性和证本质异质性的相对性特点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证本质异质性的研究思路.
  • 摘要:血瘀证是冠心病最常见也是研究最热门的证型。田松等在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中,也发现瘀血质是常见的类型。血瘀证是多种复杂性重大疾病的共同证候,是一个具有共性特点的基础证,因此血瘀证研究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证型的研究。遗传因素决定了的易感性,而多种环境危险因素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外部原囚。这就要求人们从新的视角,进一步阐明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生机制,以便为其有效防治提供新思路。ApoE基因多态性与吸烟均被证实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但是ApoE基因多态性与吸烟在冠心病血瘀证中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中医口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基因-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冠心病血疲证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冠心病血瘀证人群易感性差异的原因,进而可以对冠心病血瘀证发病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
  • 摘要: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1;ABCI,ABCA1)基因219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早发冠心病血瘀证发病情况的关联性.rn 方法:利用Sequenom Nanodispenser点制芯片技术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时间质谱的实验技术分别对两批实验组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其中第1批4组分为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组80例、早发冠心病非血瘀证组20例、非早发冠心病非血瘀证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第2批将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组分为4个小组:气虚血瘀证组20例、气滞血瘀证组20例、阴虚血瘀证组20例、痰浊血瘀证组20例.rn 结果:ABCA1基因219位点SNP分型有3种:GG、GA和AA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25%、42.50%、21.25%.第1批组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组与各对照组中SNP分型基因型频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G等位基冈频率较高;第2批组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四个证型实验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rn 结论:ABCA1基因219位点SNP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血瘀证有相关性,G等位基冈可能是湖南汉族人群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遗传易忠基冈,但可能并不是早发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型表现的主要影响因素.
  • 摘要:证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动态演变的,具有由轻及重的流动性特点.基于此,本课题组探索了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的理论基础,以及符合动态性、多源数据的实验技术方案——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案,为心血瘀证的深入研究提出探索性思路.
  •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变化与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索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客观辨证指标.rn 方法:临床随机选择66例经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舌脉证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外选择了18例门诊考虑冠心病,但CAG未见冠脉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所有患者血清APN含量,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组患者的血清APN含量变化.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症候诊断标准,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将患者分为4个中医证型组:心血瘀阻证22例、痰阻心脉证15例、阳气虚衰证15例,气阴两虚证14例.3.另设非冠心病对照组18例,以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4.所有纳入实验的住院患者均在入院第二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4ml,并通过离心收集血清,低温保存备用.5.APN含量测定: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APN含量并进行比较,判定APN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6.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所有数据首先录入excel电子表格初步整理,然后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首先用F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5×C列联表单元格理论频数太小时(1/5以上单元格理论频数小于5或1个以上单元格理论频数小于1),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计数资料用Kruskal-WallisH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n 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各冠脉病变组,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组之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除气阴两虚证体重指数低于其他个证型外,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资料之间具有可比性.冠心病患者血清APN含量测定为(15.21±5.96)ug/ml,低于对照组(26.14±6.18)ug/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中医证型组患者血清APN水平分别为:心血瘀阻证(17.60±6.91)ug/ml、痰阻心脉证(11.31±4.82)ug/ml、阳气虚衰证(17.59±4.6 1)Xg/Pl、气阴两虚证(13.36±4.47) ug/ml,各中医证型组血清APN含量均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痰阻心脉证和气阴两虚证两组患者血清APN含量低于心血瘀阻证和阳气虚衰证患者组的血清APN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痰阻心脉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组之问血清AP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心血瘀阻证与阳气虚衰证患者组之间血清APN含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5.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组中,痰阻心脉证和气阴两虚证冠脉病变以双支和多支分布为主,心血瘀阻证和阳气虚衰证冠脉病变以单支和双支分布为主(p<0.01).rn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低于非冠心病患者组血清脂联素含量,冠心病各证型组血清AP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中医证型之间血清APN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血清APN低于心血瘀阻证组和阳气虚衰证组.APN有可能成为冠心病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3.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组冠脉病变程度分布存在差异,其中痰阻心脉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冠脉病变以双支和多支分布为主,心血瘀阻证和阳气虚衰证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和双支分布为主,将血清APN与CGA结果相结合更有利于冠心病的中医临床分型.
  •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祛瘀中药-理冲汤对子宫肌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物TIMP-2(tissue inhibitors of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采刚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理冲汤灌服4周,以米非司酮(RU-486)作为对照.光镜下进行子宫组织的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技术观察MMP-2以及TIMP-2在子宫组织内的含量与表达.rn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理冲汤组子宫肌层与模型组相比明显改善,排列整齐,理冲汤组的MM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TIMP-2表达显著升高.研究结果提示理冲汤能显著改善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组织的病理状态,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MMP-2表达,升高TIMP-2表达的作用.rn 结论:推测理冲汤防治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与调控子宫肌瘤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高度怀疑小肠肿瘤而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7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测量小肠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n of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和最大肠壁厚度(maximum of intestinal wall thickness,IWTmax),并总结在不同病理条件下的二者之间的关系.rn 结果:(1)47例小肠疾病患者中,18F-FDGPET/CT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37/41)、83.3%(5/6)、89.4%(42/47)、97.4%(37/38)和62.5%(5/8).(2)小肠良、恶性病变的SUVmax分别为5.4±1.4、13.3±8.1(t=5.596,P=0.001),IWTmax分别为1.0±0.3FP、1.7±0.7FP(t=2.376,P=0.022).(3)小肠恶性肿瘤中病理类型最多是恶性淋巴瘤,达46.3%(19/41);其次是腺癌占41.4%(17/41);两者的SUVmax分别为16.6±9.5、10.7±4.4(t=2.419,P=0.023),IWTmax分别为1.7±0.8FP、1.6±0.5FP(f=0.369,P=0.714).小肠恶性淋巴瘤的SUVmax与IWTmax无相关性(r=0.293,P=0.224),而小肠腺癌的二者具有相关性(r=0.542,P=0.037).rn 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小肠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