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7-12-19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精神病人住院治疗现状.方法:从回顾性调查我院住院精神病人来源与疾病构成5年变化着手,对本院2001年与2006年全部出院病人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住院总人数无明显上升,住院平均天数显著延长,精神分裂症病人比例逐渐减少,抑郁症和急性应激障碍构成比呈显著上升趋势,外来农民工患精神病后住院者极少.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精神病人同样因贫困得不到最低治疗保障,应加大对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让更多精神病人看得起病,住得起院.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上海某区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现状,探索建立健全上海城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方法.完善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体制,推进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方法:用宏观研究法,通过分析现状、归纳问题,探索健全上海城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方法和建议.结果:由于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政策、体系不完善,使得各层面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以致精神卫生工作基础薄弱、资源不足,随着精神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精神卫生经费明显不足,社区资源不能有效整合,社区病人管理舜口康复不佳.建立健全上海城(镇)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讨论:提出建立健全上海城(镇)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为:转变精神卫生工作理念:精神疾病的治疗由传统的住院治疗逐渐转向社区康复、预防;社区精防工作人员应掌握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将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列入公共卫生服务;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应由政府民政部门和残联来主办,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街道精神文明工作的考核内容.制定落实精神卫生相关制度与政策:1)完善立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覆盖率;2)加强综合医院医生精卫知识培训;3)完善联席制、项目责任制等工作制度;4)专业机构内部管理.完善社区精防工作体系1)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团队;2)全科医师管理精神病人;3)建立和完善社区精神康复机构.
  •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及搞好社区老人的健康教育.方法:我们对社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自编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68.8%的老人患有老年常见病,83.8%的老人存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大多数老人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主要有: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及健康教育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及主观上不重视等.结论:培养专职人员在社区广泛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消除老人消极的心理感受,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呼吁心理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都要关注青少年的精神卫生保健工作,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力,提高行动力,增强情绪自控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情绪调节,解除心灵困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增强国民的心理素质,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方法:通过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阐述了青少年的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时代重要性和迫切性。结果:总结出当今青少年中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有1.焦虑心理;2.依赖心理;3.文饰心理;4.闭锁心理;5.自卑心理;6.逆反心理;7.妒忌心理;8.从众心理(随大流心理);9.自安心理,以及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有1.睡眠障碍;2.神经性厌食症和/或贪食症;3.电脑瘾;4.神经衰弱;5.早恋;6.性格怪异和孤僻;7.考试焦虑综合症.并对这些学习心理和行为障碍提出精神卫生保健对策。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这就向我们的社会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社区、家庭、学校积极开展"健心"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及老师的优良心理素质,树立家长科学的"育儿育才"观,特别是政府对这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 摘要:目的:探索酸性神经酰胺酶基因(ASAH1)与精神分裂症症状数量性状的关联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ASAH1基因上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rs3753118.rs3753116和s7830490)进行检测;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疾病表型的数量性状.结果:(1)患者rs3753118位点3种基因型间阳性症状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6,P<0.05);rs3753116位点3种基因型间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8,P<0.05;F=3.358,P<0.05).经两两比较,rs3753118位点C/C基因型组阳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明显高于C/T基因型组;rs3753116位点G/G基因型组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明显高于A/G基因型组,且G/G基因型组阴性症状分明显高于A/A基因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3个位点各等位基因间PAN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rs3753118C-rs3753116G单体型者和rS3753118C-rs3753116G-rs7830490A单体型者,其PASS总分和阴性量表分均明显高于参照单体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H1基因区域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数量性状位点.
  • 摘要:精神疾病以死亡率低而伤残率高为特点,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危害之一,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思想负担。虽然精神药理学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出新的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但是单靠药物只能控制症状,精神疾病总体上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病程冗长,极易致残,因此,药物仅仅是治疗的开始,真正的康复是患者重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本文对减轻精神疾病病耻感的干预策略进行了讨论。
  • 摘要: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大体上会经历以下一些过程:病前期、前驱期和精神病期.病前期,要密切观察的是群体中那些具有罹患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个体.这一期包括出生前、围产期和童年早期,如产科并发症、母-子关系不佳、适应不良、异常家庭交流模式等不良因素。Mrazek和Haggerty提出了另一种预防精神疾病的方法,称之为“风险降低”法。一般的预防性干预针对的是普通人群,并没有识别出那些有精神障碍风险的个体。选择性预防干预针对患精神障碍风险明显高于常人的个体或者亚人群。本文对特异性一级预防的可行性证据进行了探讨,对二级预防的有效性证据检索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三级预防研究战线的前移—防复发的新思路。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四平市120例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区中进行一年的监管治疗分析,探讨在社区中由政府出资,卫生部门组织,社区个案管理员、民警、社区医疗站、精神科医护人员及家属组成的精防队伍共同参与对患者进行社区防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社区中建立个案管理制度,对精防队伍进行有关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的科普知识讲座;专科医师下社区对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危险性评估、确定治疗方案和康复措施;指导个案管理员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采用每月一次的暴力分级和暴力次数统计、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分.结果:120例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一年的监管治疗暴力分级与次数监管治疗前与监管治疗一年后危险性评估相对比:5级(20/0人次例),4级(68/2人次),3级(66/4人次例),2级(258/12人次),1级(432/24人次),0级(72人).SDSS量表测查发现社会功能缺陷者量表明显下降由治疗前的严重功能缺陷101/12,轻度功能缺陷19/72,社会功能无缺陷增到36人.结论:精神分裂症肇事肇祸和疾病的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严重负担,据本文120例分析,我们认为在社区中建立个案管理制度,通过经过培训的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对精神分裂症进行监管治疗、追踪随访和康复指导是降低肇事肇祸率,减少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促进患者社会康复的有价值方法.
  • 摘要:总结2005年以来开展社区心理康复咨询的有关资料,发现常见心理咨询问题为情绪、心理障碍、恋爱、婚姻、家庭、适应、人际关系及行为等.咨询疾病以神经症、抑郁症、失眠症居多,通过咨询促进了社区居民,心理卫生及保健,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又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摘要:WHO(2004)提出,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危机干预、居住服务、劳动雇佣以及康复服务等内容,并从患者的生命质量、财政经费的投人以及人权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估。笔者了解东京、上海和首尔三城市中在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方面的现状,并对其精神卫生服务特点和问题进行探讨。
  • 摘要:本文从服务对象角度出发,了解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特别是抑郁的知晓情况,自我报告的调查前一周抑郁相关症状发生情况及其与精神卫生知识水平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需求研究和分析提供线索。
  • 摘要:老年期痴呆患者中最常见的痴呆是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D)。以往人们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而对痴呆患者所伴有的幻觉、妄想及行为问题,则不甚重视。AD病理评分表(BEHAVE-AD)已被国际广泛采用,可有效地评定痴呆患者精神和行为症状。本文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特点。
  • 摘要:精神病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思想病,应该在破除旧思想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思想体系,边破边立。人的思想应当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束缚。病人更应如此。思想指导行为但又游离于社会行为而存在,可以按照思想来改造人,还是改造自我适应社会。要用自我激励积极向上的正反馈来取代被动消极令人窒息的恶性循环。以前害怕的事现在不怕了,如同从前压迫你的三座大山经过你的不懈努力现在被骑在了脚下,也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来磨练百折不挠的韧性,急噪是大忌,稳定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管想什么都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能乱了阵脚,迷失自我。心理治疗同药物治疗一样更遵循个体化原则,要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本文现通过一些常见的症状和疾病对精神胜利法在治疗疾病和自杀危机干预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 摘要:精神障碍者大多由于长期患病,社会心理功能有一定的损害,进一步会产生精神残疾。相当一部分精神残疾者产生了自卑和失去价值的心态,产生依赖于人的强烈感受,那么,恢复他们的职业,给他们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培训,是从这种不良心态和感受中解脱出来的最有效办法,也是恢复其社会心理功能的重要康复措施之一。在中山市残联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山市精神残疾者农业种植培训班于2005年9月15日开班。本文现将此项工作开展初期的体会作一汇报。
  • 摘要:本文为观察和了解思贝格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现将体会进行报告:本研究发现,思贝格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从疗后PANSS评分下降幅度看,疗后第2周未PANSS总分和阳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与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提示思贝格起效较快。
  • 摘要:Because of the special period of transition in life that university provides,the vulnerable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a targeted subgroup for suicide prevention on campus.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associated factors of contextual and ndividual components for non-fatal suicidal behavior among this group of students.Restrictive and critical attitudes toward suicide mitigate the risk 3-fold,while a high level of both stress perceived and depression place participants at a 2-fold and 6-fold higher risk for suicidal behavior,respectively.This suggests the need to develop a multidimens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strategy by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 suicide,by promoting stress management and by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epression on campus.
  •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脱失原因和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推动MMT的健康发展及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分别对参加MMT的脱失人员和MMT点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在上海市目前开展MMT的5个门诊点调查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脱失人员401名.在各种脱失原因中,因偷吸、复吸毒品、尿检呈阳性而被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参加MMT服药人员及其家属对美沙酮维持治疗存在不正确的认知和家庭经济困难、路途远等因素也是导致脱失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发现(1)在美沙酮服药人员中发现9例滥用冰毒人员;(2)因美沙酮服药剂量偏小导致偷吸或复吸海洛因;(3)绝大多数(65.6%)在服药后三个月内脱失.结论:针对因"偷吸"毒品导致的脱失、复吸这一难点问题,建议:(1)加强对服药人员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帮教和社会支持工作.(2)对服药人员及其家属和社会上进行有关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深入宣传,改变对参加MMT人员在就业及其它方面的社会歧视.(3)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开设更多的门诊点方便病人服药,对于坚持服药的家庭经济困难人员给予奖励性补助或政策性补贴.
  •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因肇事肇祸(及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及防治成本.方法:采用精神疾病信息监测系统收集从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全市因肇事肇祸(及有肇事肇祸倾向)原因登记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得到上述病例1068例,上海户籍607例,外地户籍户籍461例.主要病种为精神分裂症(73.03%).54.40%为肇事事件,2.99%为肇祸事件,42.60%为防肇事肇祸.收治共动用警力1951人次.每例住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5951元.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属于大公共卫生体系,需要政府的直接参,及各部门协调配合,同时对外来人口精神疾病监测不足的问题急切需要解决.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Neuropsychological Test Battery for Elderly)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横断面研究,样本来源于全国15个地区.从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和分测验内部一致性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有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结构效度包括因素分析和因素结构;效标效度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与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的相关.结果:听觉词汇学习、注销、视觉功能、空间结构、连线等分测验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64~0.916;分半相关系数为0.85,NTBE各分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02~0.416之间;主成分分析显示6个特征根≥1的因子可解释方差的61.38%;NTBE总分与MMSE总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结论:NTBE的信度和效度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验的要求.
  •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中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及时进行校园人群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ES-D和QSA问卷调查表,调查上海某大学在校学生1083名.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2.03%.健康状况、社会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压力、对自杀的态度是自杀意念的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 摘要:网络使用行为的病理性问题也正日益受到重视。对于这类病理问题的实质或内涵,目前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的理解。从纯心理社会观点出发,有采用“网络过度使用(Exces-sive Internet Use)”概念的;从成瘾行为学角度出发,有使用“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或“网络依赖(Internet Dependence)"概念的;按照冲动控制障碍的定义,则有使用“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的;此外还有学者从“强迫谱系障碍”理论解释这类行为,定义为“强迫性网络使用(Compulsive InternetUse)”。对此问题的界定直接关系到相应的病因学机制、诊断、干预等研究,有必要加以深人探讨。本文围绕该领域已经开展的一些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发现,对此现象的临床意义及其界定问题做一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 摘要:自杀危机倾向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各阶层各级精神卫生机构的高度重视,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使大众认识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及自杀预防的意义。对某个人来说,这些危机因素是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如何早期识别认识这些能够造成自杀危机的危害因素是早期干预的关键。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对于自杀危机的早期干预因选择以下方式来应对:家访、心理门诊、现场沟通、个别交谈、集体晤谈。
  • 摘要:精神分裂症抑郁指在整个病程中(包括早期、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所出现的抑郁情绪、抑郁症状或抑郁综合征,一般程度为轻到中度,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较严重的抑郁,是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虽然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早在上世纪初就有报道,但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识别与治疗仍广泛关注于阳性症状,其次是阴性症状和认知、社会功能缺损等,精神分裂症抑郁尚未引起精神科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外关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调查城市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方法:上海市虹口区一个街道、两个居委的12岁以上5512名常住人口,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应用CES-D评定,对于CES-D评分在16分及以上者使用SCID进行诊断,分析60岁以上独居者的人口学、抑郁症状及抑郁症情况.结果:1,60岁以上独居老人占调查对象的1.92%,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4.20%,独居老人的人口学资料和一般情况与非独居老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60岁以上老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8.26%(118/1428),高于60岁以下者的抑郁症状捡出率(p<0.01);60岁以上老人中抑郁症状检出率独居者高于非独居者(20.00%&7.74%,p<0.01),抑郁症检出率独居者高于非独居者(5.0%&0.58%,p<0.01),3,独居生活是60岁以上老人抑郁症的高危因素(OR=8.95,95%CI:2.31~34.62).结论: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尤其独居者的抑郁症状及抑郁检出率症高,独居生活方式是老年人抑郁症的高危因素.
  • 摘要:Mental illness is recognized as a significant social and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 with approximately 16 million people affected with mental illness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20021.In addition,approximately 30 million children and young adolescents are suffering from mood and/or behavioral disorders.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already acknowledged the grow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sand prioritized mental health among other public health issues.This policy is significant indeveloping Chinese mental health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its current service model.As advocated by many experts in this field, a key approach for Chinese mental health servicereform is to integrat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to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Due to theuniqueness of Chinese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specific strategies will, inevitably need to bedeveloped Chinese mental health service.This paper compares and contrasts mainstream mentalhealth service models between Australia and China aiming at examining the implications fordeveloping Chinese mental health service reform.
  • 摘要:目的: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在社会问题,我国少年犯罪比例也曾逐渐上升趋势,且出现低龄化,因此,对少年犯罪研究日益引起重视,但对少年犯罪心理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多,关心少年心身健康被整个社会重视,在不同的角度对犯罪心理进行有效的干预,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结果.方法:吉林省少年犯罪所内的少年犯,随机抽取14-16周岁113名,其中男109名,女性4名,吉林省初中三年级学生50名,年龄在14-16周岁,男性48名,女性2名,年龄与男女比例与研究组是2:1配对,采用问卷方法,其中包括一般情况、家庭情况、父母管教、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特殊情况项目.结果:孩子学习困难时父母管教方式、管教态度及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周围环境情况的影响,周围环境明显不佳,常有卡拉OK、打电子游戏机或玩麻将,常谈生意、合伙打架及偷窃等.结论: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儿童和少年心身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这些年来,很多学者对父母管教方法与少年犯罪的关系做过不少对照研究,发现父母过分严厉、粗暴、专横、管教态度和方法不正确与少年犯罪心理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结果与上看法一致,由于家庭及周围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极易使少年出现上述品行障碍,形成犯罪心理,从而导致犯罪,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不是单一因素,独立发挥作用,也不是所有因素具备齐全后才形成犯罪心理,而是多种因素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少年犯罪进行有效干预.
  • 摘要: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未治疗期病程及有关因素.方法:完成对71名首发患者及家属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非精神病专科就诊情况、延迟至精神科求助原因、精神科就诊途径及原因、精神病未治疗期病程等.结果:非精神科主要求助方式为宗教迷信和非专科医生;精神科求助途径主要包括家属意愿、医生转诊;精神病未治疗期病程为平均(17.55±71.14)月,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之相关(t=2.08,P<0.05);造成延迟至精神科求助主要原因是患者及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缺乏.结论: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社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普及以缩短精神病未治疗期病程.
  • 摘要:本文探索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其结论为: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老人执行功能、加工速度、推理能力等多项认知功能有提高作用,为今后大规模开展社区老人认知干预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客观依据。
  • 摘要:随着人们优生优育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在巩固治疗时期服用各类抗精神病,抗抑郁,抗躁狂类药物的育龄患者如何做到优生优育,愈来愈引起患者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就这一问题,我们经常受到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咨询,有的问题极易解答,但大部分问题不能确切解答,实感困惑.造成这以困境具体有方面因素。本文现对精神疾病巩固治疗期优生优育问题的困惑问题进行了介绍。
  • 摘要:随着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卫生事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我国政府已经加强对精神卫生的重视,包括精神卫生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增加了对精神卫生服务的研究和投人。同时,中国全球化进程也给精神卫生事业带来新的挑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数亿农民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家庭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传统上的大家庭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小家庭,老龄化的速度逐渐加快,带来的精神卫生问题和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以及老年人的照料问题变得日益明显。本文对精神障碍预防的干预措施以及政策选择进行了介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