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08-04-17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三抗生素软膏(TripleAntibioticOintment,简称TAO)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皮肤小伤口细菌感染的一种安全而高效的治疗药物.该制剂由新霉素、多粘菌素B和杆菌肽和凡士林基质组成.TAO对于在皮肤表面和伤口中最常发现的致病菌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口服抗菌药品治疗相比,使用TA0是一种更有利的治疗方式,且不易产生耐药菌.已经进行的药品安全性研究表明,TAO产生过敏性的风险很低,而且从一开始在临床上使用TA0到现在,这种低致敏性一直保持相对不变.临床应用的结果证明,在医院或社区诊所连续使用TA0来预防和治疗皮肤伤口感染是卓有成效的.
  • 摘要:莫匹罗星自1985年上市以来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之也带来了不断上升的耐药性问题.本文就莫匹罗星的药理作用机理,不良反应,耐药性的种类,临床发生情况以及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
  • 摘要:白癜风治疗措施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白斑累及的面积(最关键的因素)2、疾病的活动进展3、患者年龄4、部位5、型别二、白癜风的分型分期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的标准分为二期二型:二期:稳定期(白斑停止发展,境界清楚,边缘色素加深)、进展期(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渐向正常皮肤移行扩大,境界模糊不清)二型:寻常行(局限性、散发性、泛发性、肢端性)和节段型.
  • 摘要:荨麻疹性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又称”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基本损害为风团,持续时间较一般荨麻疹长,可持续24小时以上皮损疼痛,瘙痒不明显,消退后常遗留鳞屑和色素沉着伴发热、关节痛、血沉快及持久而严重的低补体血症;实验室检查:血清补体降低组织病理学特征: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伴真皮浅层水肿一般抗组胺药物无效
  • 摘要: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1956年由Castleman首先描述,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滤泡组织增生”,是一少见而特殊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特点是淋巴结明显肿大,临床容易误诊为淋巴瘤、淋巴结炎等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和既往对本病知之不多,常不易被诊断,造成治疗上的困难.现将3例以皮肤损害为首要表现来我科就诊的Castleman病进行分析.
  • 摘要:目的:评价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疗法(即:“1+1”疗法)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及其复发率.方法:将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试验组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每日250mg,连用1周;同时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连用2周.对照组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连用4周.分别于用药2、4、12周及24周进行随访.结果:试验组3例,评价57例,对照组2例失访,评价58例;第2周时,试验组治疗结束,有效率为63.16%,对照组为65.12%;第4周时,试验组有效率上升为85.96%,此时对照组治疗结束,有效率为77.59%,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和第24周随访时,试验组有效率有所上升,分别为为91.23%和87.72%,1例患者复发(2.0%);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96%和56.89%,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与环丙沙星软膏治疗细菌性皮肤病1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包括脓疱疮、毛囊炎、甲沟炎、伤口感染等细菌性皮肤病48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组对比研究.受试者3次/d外用患处,疗程1周.结果:治疗1周,试验组靶皮损总积分(TSS)由治疗前15.67±2.28降至3.25±3.90,症状体征改善率为(79.90±24.21)%;对照组总积分由治疗前14.71±2.90降至3,38±2.62,改善率为(76.44±19.40)%.临床有效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3%和75.00%.细菌学清除率试验组为83.33%,对照组为91.67%.临床和细菌学综合疗效评价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为70.83%.两组在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总体疗效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与环丙沙星软膏相似,治疗细菌性皮肤病安全有效.
  • 摘要:我们将要编写的大型专著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是在全国高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建设的规律和中西医结合学术临床、科研、教育的特点,为满足广大皮肤科临床医务人员医教研需要和皮肤性病学科医生提高业务水平的迫切愿望,特编写此专著.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著将于2008年4月正式起动,预计在2009年12日交出版社付印发行面市.
  • 摘要:粘液性水肿(myxederma)*-组以皮肤内散在或弥漫粘蛋白沉积和显微镜下胶原破碎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常规染色仅在胶原束间可见大空隙*阿新蓝特殊染色
  • 摘要:有许多外用药和系统药物可用来治疗银屑病,但没有哪一种外用药有可预见的根治疗效.因为症状改善往往是暂时的,故需要长期使用.并发症是一个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患者对治疗需要数周或数月、药效有限而价格昂贵的外用药物往往望而生畏.
  • 摘要: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药抗组胺、激素等药物多可暂时控制症状,但停药则易于复发,常可多年甚至数十年不愈.我们近几年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对该病进行了较细致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已有近50例患者完全停药而不再发作.现将中医辨证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皮肤炎症性、增生性疾病,全世界有大约1~2%的人受该病困扰,其中有20-30%的中、重症银屑病患者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类患者一般外用治疗疗效不佳,需要进行系统性治疗.*中医皮肤科古籍中有白壳疮、顽癣、松皮癣、白疕、蛇虱等名称,现规范病名为白疤(1994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根据记载的症状与体征,相当于今银屑病一般临床表现的皮损特征.
  • 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诊断(ALA-PDD)在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疾病中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ALA霜应用于36例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患者的皮损及其周围2cm区域,2h后进行荧光光动力诊断;同时对患者皮损、亚临床皮损、皮损周围0.5cm和2cm处分别进行醋酸白试验、取材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DNA.结果:36例患者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尖锐湿疣者30例、鲍恩样丘疹病5例、脂溢性角化病1例(剔除病例).30例尖锐湿疣和5例鲍恩样丘疹病患者皮损出现PpIX砖红色荧光;28例患者亚临床皮损也呈现砖红色荧光;17例皮损周围0.5cm和5例2cm处HPV潜伏感染部位也出现了PpIX荧光.黏膜部位、炎症浸润和组织糜烂部位易产生非特异性荧光.结论:ALA-PDD对尖锐湿疣、鲍恩样丘疹病皮损和亚临床皮损诊断及HPV潜伏感染的定位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而黏膜部位、炎症浸润和组织糜烂部位不适宜进行荧光诊断.
  • 摘要:目的:构建法国梧桐花粉主要过敏原(Platanusacerifoliapollen1Plaa1)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laa1编码区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并测序.利用pQE30质粒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Plaa1,并通过酶切电泳鉴定重组质粒,并且于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法国梧桐花粉主要过敏原Plaa1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QE30(+).Plaa1,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为获得重组纯化Plaa1变应原并用于花粉变应性疾病的诊治奠定
  • 摘要:目的:观察湿毒清胶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4例瘙痒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湿毒清胶囊和肤痒颗粒进行治疗,于1周和2周后进行随访,记录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2例患者脱落,共评价142例患者,1周时湿毒清组的有效率为52.78%,肤痒颗粒组的有效率为50.00%;治疗2周后湿毒清组的有效率为76.38%,肤痒颗粒组的有效率为75.71%,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湿毒清胶囊是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