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09-11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会议文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痴呆病人BPSD的发生率相当高,有研究显示,BPSD发生率为70%~90%。BPSD是促使病人住院的主要原因,BPSD不仅与认知功能损害加剧、疾病恶化、预后差、日常生活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下降有关,而且增加照料者的负担和医疗费用,及时治疗BPSD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目前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最重要的手段,研究证实,抗精神病药物对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效力,锥体外系副反应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副作用,特别是在体弱的老人更容易发生。相对而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但是最近关于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心血管副作用,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因此,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需权衡利弊。为了进一步探讨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对某院住院的痴呆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
  • 摘要: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不仅要从经济角度使老年人居家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康复,还要从精神文化角度使老年人居家得到较好的精神慰藉。养老不只是养身体,还要养精神。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课题是:绝大部分老人不存在养老的经济问题,有的还相当富足,但他们却比较普遍存在退休后的心态失衡,精神比较空虚,特别是那些空巢独居者,长期在孤独、寂寞中度日,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的“养”,提高对加强居家老人精神生活服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好符合实际的加强对居家老人精神生活服务的基本思路。同时,要根据思路采取恰当有效的具体措施予以逐步实施破解,以此提升推进社会化居家养老的质量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当代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内容和方法。rn 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对全国28个省(市、区)进行随机取样。分别对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文化、婚姻、职业)、不同居住形式以及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状况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全国取样老年人表现为生理需求水平最高,认同需求最低(F=2537.23,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心理总需求、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水平逐渐下降(F(心理总需求)=50.67,p<0.001;F(认同)=199.24,p<0.001;F(自我实现)=59.43,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心理总需求水平逐渐增高(F(心理总需求)=38.28,p<0.001;F(交往)=19.05,p<0.001;F(认同)=38.28,p<0.001;F(自我实现)=120.10,p<0.001),体力劳动者的心理总需求、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水平低于脑力劳动者(F(心理总需求)=74.72,p<0.001;F(交往)=72.63,p<0.001;F(自我实现)=144.00,p<0.001)。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的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较高(F(50-60)=21.68,p<0.001;F(61-70)=19.75,p<0.001;F(71-80)=17.18,p<0.001;F(81以上)=13.97,p<0.001;F(文盲半文盲)=6.54,p<0.01;F(小学)=15.36,p<0.001;F(初中)=6.53,p<0.01);绝对空巢老人的生理需求高于相对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F(2,5448)=3.40,p<0.05)。不同养老模式下,敬老院的老年人心理总需求最低(F(2,4643)=12.45,p<0.001);老年公寓居住的老年人交往需求高于其他养老模式下老年人(F(2,5560)=52.36,p<0.001)。rn 结论:中国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心理总需求有着年龄效应和文化水平效应。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特点不同。
  •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5人中有1人在一生中会受到影响。严重抑郁有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自杀。>15%的抑郁症住院病人最终发生自杀,而发生自杀的大部分病人患有精神疾病。增龄、男性、内科疾病是重要的易感因素。每年世界范围有一百万人导致死亡。SSRIs治疗抑郁症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受欢迎、并被大部分病人接受的药物。在过量时较安全,有效性在治疗初期即鼓励抗抑郁处方。但有一些报道在SSRIs治疗最初阶段出现极端的自杀事件。比较困难的是区分到底是治疗时可能的不利因素还是抑郁症状所致。现在一般认为SSRIs与自杀可能有联系。最近已注意到儿童,并认识到抗抑郁治疗可能有危险性。目前大部分报道SSRIs引起的自杀病例是成年人。尽管老年病人应用抗抑郁剂频率很高,但还没有关于老年病人的研究。本研究根据人口数据、规定记录和验尸官的记录,探讨在最初治疗阶段和随之发生的自杀危险间的联系。
  • 摘要: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目前对失眠症的治疗提倡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其中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生物反馈治疗。本文对催眠药的药物治疗作了综述。
  • 摘要: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表现为与年龄和教育程度不相称的认知功能减退。根据其记忆功能是否受损,MCI可分为遗忘型MCI和非遗忘型MCI。每年高达12-15%的aMCI患者可转化为常见的痴呆症即阿尔茨海默病。目前研究者已开始关注aMCI的早期认知干预,由于aMCI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情节记忆受损,认知干预的重点内容主要体现在记忆训练上。本文总结了遗忘型MCI记忆训练的方法,发现aMCI的记忆训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授被试使用记忆策略,对记忆的编码和提取进行训练,使编码的方式更加丰富,增加信息的加工深度,对损伤的记忆功能起到补偿的作用。其中,无错误学习、增大提取间隔、逐渐减少线索和视觉表象是最常用的训练方法,这几种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在多项实验研究中也得到了支持。
  • 摘要:老化(aging)通常被描述为以丧失为主要特征。老化态度就是指老年人对变老的看法。但对于老年人对自己变老的态度研究相当缺乏。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应的测量工具。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对老化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及生理状态。故,研究老年人的老化态度,有利于了解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系统的改变他们不良的老化态度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引入由K.Laidlaw使用20个国家的样本编制的老化态度问卷。进一步检验AAQ在中国的文化适应性,此为本文研究目的一;在此基础上,考察部分可能对老年人老化态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主观健康状况,此为研究目的二;除此之外,本文的第三个研究目的为,尝试使用该问卷探讨中国本土老年人和中国移民的老化态度之间的差异。
  • 摘要:目的:“老化态度”是指个体对“年老”的看法,体现在多个角度:自己是否老了,自己在什么时候进入老年,年老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化态度可视为心理健康的一部分,感觉自己还未老,认为年老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多于消极影响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好。本研究目的是要了解中国老年人的老化态度。rn 方法:使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于2006年开展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10%数据,对有关老年人老化态度部分数据进行分析。rn 结果:老年人对自己“老”的看法调查直接询问了老年人对自己“老”的看法,是否觉得自己已经老了。老年人对“老年”年龄标准的主观界定。rn 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80.9%认为自己己经老了,19.1%认为自己还不老;对自己是否为老年人主观判断上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对于已经认为自己年老的老年人中,有60.5%的人是在60-69之间开始产生“老年人”的角色判断。60岁是一个较合适的老年标准年龄。
  • 摘要:“空巢”家庭是指没有子女或其他亲属在一起居住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现在,有人又称它为“纯老人家庭”。本文就空巢家庭是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挑战;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其心理需求的联系;容易出现的主要心理障碍;“空巢”老人的环境特点以及“空巢”老人心理的自我护理等方面的内容做一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安全性。rn 方法:依据ICD-10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的诊断标准,选取北京安定医院老年一区近五年来收治的BPSD患者中应用喹硫平治疗的35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26例,平均年龄74.48±7.02岁,病程48.08±40.31月,喹硫平平均治疗剂量116.78±132.51,平均治疗时间121.91±89.81天。检测其自身治疗前后的心电图QTC、血糖、血脂、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十项指标。rn 结果:CHOL治疗前(5.31±1.41)高于治疗后(4.65±0.80)(t=2.75,p<0.05),LDL治疗前(3.43±1.09)高于治疗后(2.66±0.75)(t=4.5,p<0.01),CR治疗后(76.61±17.92)高于治疗前(68.30±15.85)(t=-3.29,p<0.01),其余各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讨论与结论:中低剂量喹硫平应用于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是比较安全的,但应注意监测肾脏功能。
  • 摘要:目的:调查退休对军队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rn 方法:采用SCI-90量表对某部队2002年至2006年的89名退休军人进行调查,分别比较他们退休前1-2年及退休后1-2年SCL-90各项目因子分。rn 结果:退休前后,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四个因子得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退休后明显高于退休前。男性退休后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退休前(p<0.01或p<0.05),女性退休后躯体化、抑郁、焦虑得分高于退休前(p<0.01或p<0.05)。rn 结论:退休对军队干部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这可能与退休者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社会角色变化、职业生涯的结束、社会地位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生活节奏放慢、自我评价降低、社会支持下降有关。退休对男性军人和女性军人的影响略有不同,除抑郁和躯体化为两者共同的表现外,退休后男性军人的人际关系敏感明显增加,而女性军人的焦虑因子分明显升高。这与退休前多数男性都在部队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或在关键技术岗位有关,退休前自我价值感、自我期许度都比较高,退休后,巨大的身份落差,会让他们的自我概念受到冲击,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自卑感、懊丧更为突出,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与退休前相比明显增高;而女性把过去对工作的关注更多的放到了家庭、孩子、自己身上,孩子大部分已经不在身边,加之自身健康状况的下降,使她们体验到更多焦虑的情绪。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引起部队各级高度重视,加强对退休军人的健康教育、文体活动,维护退休干部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根据安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街道共有人数:31351人, 60岁以上:5105人,占16.28%,已进入老年性社区的行列,必须开展老年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本中心老年心理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每年心理卫生考评标准都在改,要求不断提高老年心理卫生服务的水平。中心没有专业人员,只有2-3名家庭医生对心理卫生知识有了解;其它医务人员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没有老年人心理测验的量表和工具,未开展心理咨询以外的其他心理卫生服务,如心理治疗、心理测验、临终关怀等;没有专门心理卫生服务场所。虽然家庭医生只访视精神分裂症和老年痴呆症,也无法对病人兼管到位,存在很多问题,希望通过这次对本社区老年心理卫生服务状况的调查研究,探讨在本中心老年心理卫生服务的必要性、模式并制定策略。rn 方法:本中心通过对2009年的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家庭医生走访街道居委会、精神病院及省市医院,掌握了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一共25人,目前家庭医生进行随访的有9人,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rn 结果:本中心领导不太重视老年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的工作,主要由家庭医生开展,无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咨询师,病程记录不完整,家庭医生人员不固定,使得工作没有连续性、完整性;家庭医生对患者访视不到位,不知如何区分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知如何调整药物,不知如何进行社会功能康复训练;由于精神卫生知识不普及,家庭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够,家庭医生访视时,因病人及家属不配合而无法继续。rn 结论:本中心领导要重视社区老年心理卫生服务;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特别是家庭医生的系统培训;社区老年人心理卫生服务应开展各种心理卫生宣传活动与个别心理服务相结合;聘请专业人员,开办社区老年心理卫生服务门诊,满足老年居民心理卫生服务需要;开展对老年心理卫生服务的督导和管理,在配合资源时应该重点考虑老年心理卫生服务。
  • 摘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空巢独居家庭占老人家庭的数量还不10%,到了90年末期比例迅速上升至30%。目前一些主要大城市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已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和现代人的生育、居住方式、养老观念的转变,促使少子化的形成,少子化带来了家庭规模呈小型化的趋势,家庭规模小型化导致了空巢老人家庭数量的必然增加。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的分布状态与人口的年龄分布有关。60~74岁老年人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占空巢老人总数的59%。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的老人年龄主要集中在60~74岁之间,其主要原因是丧偶和离婚。由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所以65岁以上女性寡居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而65岁以上寡居男性仅为247万人,寡居女性为367万人,几乎比男性高50%。本文探讨了老年婚姻的转变,分析了老年人婚姻心理特点。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与年龄和教育程度不相称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的严重损伤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进行性减退,并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近年来,关于AD病人的记忆损伤研究不仅关注其记忆力的衰退,还关注记忆内容的错误。本文利用错误记忆的DRM范式及其各种变式为线索总结了近几年对AD病人错误记忆的研究。
  • 摘要:作为持续下降的生育率与不断提高的平均期望寿命交互作用的产物,人口老龄化现象最早现于法国。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人口现象,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打破了社会资源与财富原有的分配样式,连带出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为此,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等决策构想应运而生。积极老龄化以尊重老年人的人权为前提,以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为原则,以“承认人们在增龄过程中,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有机会平等的权利”为出发点,强调“从工作中退休下来的老年人和那些患病或有残疾的人,能够仍然是他们家属、亲友、社区和国家的积极贡献者”,老年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介,他们的智慧和经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他们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他们的技能、经验和资源是一个成熟、充分融合、高尚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努力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回归社会,重返“不仅仅是体力活动和劳动”更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务”在内的各个实践领域,参与所在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其技能、经验和智慧。
  • 摘要:目的:制定中华成人智力量表(Intelligence Scale forChinese Adult,ISCA)老年常模并检验ISCA在老年人群中运用的信度、效度。rn 方法: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65岁以上老年人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兼顾职业和区域等变量按比率分层抽取了435人,建立量表的年龄常模,并结合重测、与脑梗死病理组对照等进行信度、效度检验。rn 结果:制定了按年龄组的等值对照量表分、智商分数、指数分数和百分位常模;全量表智商的重测相关为0.96,各类智商平均分半信度是0.96~0.97,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各分测验的平均标准测量误在0.85~1.97之间,评分者信度0.95~0.98;ISCA总分与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总分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0.49,P<0.01);脑梗死患者的测试成绩明显低于常模样本的(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三因素模型拟合最佳。rn 结论:建立了ISCA的65岁以上人群的常模,信度和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ISCA能用作老年认知功能的系统评估工具。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