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社会科学>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苏州
  • 出版时间: 2010-06-12

主办单位:国家文物局;苏州市人民政府;文化部

会议文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肯尼亚记录在册的有超过45个民族,作者认为这45个民族是整个国家的一个缩影,作者提出几个看法,来思考城市应该怎么促进和谐以及让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平等的机会。从印度的经验中大家可以看到,城市应该去包容那些居民当中会隔离开来的因素,关注那些能够团结起来的因素,而宗教信仰不应该是组织人民团结的因素。城市还应该有非常好的组织,使所有的资源和服务能够让所有的居民平等地获得。因此,城市应该有空间规划部门为这个城市服务,规划部门需要考虑到所有居民的需求,让他们能够愿意在这个城市中居住,这样使整个城市居民都会以一种积极的姿态面对城市生活。不同种族的人对其他种族文化肯定会有误解,这会影响到接触和交流,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安全也是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安全保卫措施应该是城市所追求的。城市居民的健康是一个城市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说城市必须确保相关的政策使基础设施以及供应都能够到位。
  • 摘要:为了进一步做好包括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等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全面保护阶段,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包括城市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面对这些挑战,在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应做好: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后续工作,建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制度等。
  • 摘要:京剧艺术,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与许多戏剧剧种相比,京剧的历史并不长,究其成为国剧、国粹,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的原因,首先,京剧吸收、汇聚、熔铸了众多地方戏曲乃至其他各类艺术的精华,其次,京剧云集了众多大师级人物以及他们用心血浇铸的大量经典作品,第三,由于京剧的艺术语汇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于是能够通行全国,其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京剧得到了城市的有力支撑和推动。作者强调在对京剧的传承和提升方面,应注意培养有志于京剧艺术的优秀传承者,将传统的技艺和经典剧目原汁原味传承下来,同时在忠实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运用一批优秀新编剧目,将京剧文化底蕴与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联系起来。
  • 摘要:本次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吸收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并结合专属于加拿大个性的价值观进行了自主发挥,提出了“活力城市—包容性、可持续性、创造性”的场馆主题。加拿大的国家形象将通过展馆内富有创意而互动的公共展示、丰富的文化节目、美食烹饪节目以及商务联谊节目得以展示。加拿大国家馆是本次世博会最大的国家馆之一,占地6000平方米,具有十分鲜明的加拿大特色。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日游客接待量已达到了既定目标。可以自豪地说,加拿大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
  • 摘要:目前,威尼斯在文化遗产修复和改进方面非常活跃,这是由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对文化遗产的修复和翻新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例如对格里曼尼宫博物馆的修复和翻新工程,以及即将完工的大学院美术馆等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这些项目的实施都是对威尼斯文化遗产修复和改进事业的新鲜补充.威尼斯还一直致力于城市文化遗迹保护方面的工作,例如积极保护圣马可广场附近的大教堂、总督府、钟楼、行政官邸、主教宫等文化遗迹,以及著名的阿森纳船厂的保护和翻新工作,这些都是威尼斯主要建筑修复工作中的重点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 摘要:“跨文化交流”这个主题恰巧与近30年来作者在中国所做的工作息息相关。在中国作者主要从事的是“软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通过电视、图书、讲座等形式来传播美的教育。作者从语言、旅游、大型活动等方面阐述了中国近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紧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成功,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将精力放在怎样加强和巩固中国与世界的友谊上面。
  • 摘要: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而处在"现代中"的国度,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城市,最集中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冲突.城市的文化传承与更新,包含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城市的建筑景观与风貌格局,另一方面则是城市的人文情态,即包括城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特性、人际关系.前者是"建筑—物质"层面的,后者是"精神—行为"层面的.以往讨论城市文化的传统大多注重在城市建筑美学上,其实城市文化的讨论必须同时关注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作者想试着以北京现代人文状情态之变迁为例,以人文主义的角度观察城市文化在历史变动中的轨迹,并且探讨北京城未来发展的方向.
  • 摘要:城市是人造的一个东西,所以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物质载体,而城市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人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在这里沉淀下来的痕迹。所以城市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文明才可以得到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从而形成一个灿烂的文明。因此,城市文化生态是整体性的、多样性的、延续性的,其应具有道德观,同样也必须进化。
  • 摘要:本次世博的主题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直译相对较好地诊释了这一主题—更好的城市,更美的生活。翻译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直译并不完全相同。前者是一种期待,后者是一种判断。而这个判断有很深刻的根源,这个根源来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段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他所说的是当时的雅典,雅典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今天当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领域—不仅是企业,还包括政府、媒体、学术乃至宗教,社会就成为一个市场化的社会。这值得人们深思。
  • 摘要:过去十年中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委托作者设计了很多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精神和城市的精神是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强调,建筑物的功能性非常重要,但艺术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如果考虑到文化传承,还要做到创新。事实上,现代建筑也是建筑的一个流派,并不意味着与传统的割裂,不能把现代建筑中的变化看成是文化的对立或破坏,而是新的传承与发展。
  • 摘要: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版图中,苏州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可以说,古城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苏州最鲜明、最清晰的个性与标识,而理解古城、继承古城、发展古城,则是人们保护古城的脉络,只有加强古城保护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因此,保护古城,要以创造赋予其生命与活力,更应当推动她的更迭复兴。苏州古城不仅属于中国,它更属于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真诚地希望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城市和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 摘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根脉和生命力,它影响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把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统一起来,既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又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是每个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因此,在充分认识自身历史文化内在价值和现代城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通过实施新旧分制、复兴山水文化等措施,大力推进城市的有机更新,形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走出了一条以“有机更新”理念推动城市文化传承的新路子。
  • 摘要:中国大概有两千多座历史古城,这些历史古城都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保护理念,多年来进行新的开发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后城市遭到很大的破坏。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现在共计110个。此外,名镇143个,名村108个。十分重要的一个间题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城市为什么还要保护老城?因为建造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而非千篇一律的城市,保护老城的目的恰恰在于建设新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城会美好,老城也会美好,而城市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美好。
  • 摘要:本届世博会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上海能够经受一次文化的洗礼,能够经历一次心灵的涤荡,能够面向未来反省自己而又有勇气与世界一同前行,真正体现了多元文明和多种文化的对话、交锋、交融和交流。其给中国文化带来的震撼表现在本届世博会继续给人们带来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上海世博会是中华民族向世界表达自己的一次机会两个方面。
  •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洛尼亚的文化战略基于两个原则,首先就是要把这个城市作为一个市场,要把城市打造成一个品牌.把城市作为市场的思想是由在地方的、全国的和国际的各个层次上的城市间增加的竞争所带来的.需要让自己的城市具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需要在经济上进一步发展,需要在经济上面设定一定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设立城市重建这个政策,这是从一个传统的城市文化政策走向一个更先进的文化规划的策略.总体来说,博洛尼亚把老区充分地保留下来,维护它的历史脉络,同时在老区的基础上面开发更多的文化项目和创意活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博洛尼亚实际上在这个空间当中实现了一种社会的连接,充分利用了这个历史老区。
  •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多元化的文化融合变得越加重要.在全球一个地方发生的问题会影响到另外一个地方.作者想分析一下以色列这种混合型城市的情况,特别是人类动因这个概念,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摘要:这些年来,各地创业产业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不久前上海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称号。目前,如何保持创意产业可持续进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首先,要充分挖掘个人的创造力,让更多的人将自己的聪明才智释放出来,改变由少数人主导产业发展的精英化倾向;其次,要不断挖掘体现民族和区域个性特色的文化积淀,继承传统艺术的精髓,让传统文化成为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第三,要着力挖掘艺术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力,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努力从传统文化中,从大自然中寻找人类已有的智慧和答案,将那些环境友好的传统手工艺融入创意经济之中,在拓展就业机会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艺术创造是人类创造的本能,传统艺术蕴含着人类无穷的智慧之源和无尽的生命之力,把传统艺术发掘出来,不仅是对艺术的尊重,而且是对人类本身的尊重。
  •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塞罗那加入申办1992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角逐,并在1986年10月获得主办权.于是巴塞罗那开始了城市改造的规划.这将使旧城区四个区中的三个区的内部特别改革计划的起草与规划得到具体的实现.为了执行这一计划,历史悠久的市中心旧城区在1986年被划定为综合复原区,以便从西班牙政府与加泰罗尼亚政府那里取得必要的财政支持。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市民参与在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摘要:对于文化遗产的详尽研究,为人们提供了社会的兴衰与存续的经验教训。鉴于前经典时期末期玛雅文明于米拉多盆地消亡的事实,注意到,一些要素曾经促进并维持社会的不断发展,包括教育、经济、交通运输和农业系统的发展,但对这些资源要素的过度非生产性消耗,会耗尽人力、环境及自然资源,造成社会文明无法维系下去,甚至最终毁灭。因此,应该仔细思考这些消失在西半球雨林、印度尼西亚、非洲及全球其他地区的古代的成熟社会文明(如古巴比伦文明)。其实有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案,可以取代危地马拉北部的大规模森林砍伐。可以以负责任的旅游业为经济催化剂,对古城资源加以利用,使之产生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这些文化及自然奇观还将带来其他益处。但是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保护正在消失中的雨林。以史为鉴,让它引导人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续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但是城市的发展往往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解开这一瓶颈,建议城市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应:对文化生态场景的适度修复和营造,对民众日常生活审美需求的把握和引导,同时要科学面对合理变异中的传统创造。
  • 摘要:文化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在全球、地区、国家和次国家等层次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此主要讨论作为多元文化载体的国际性城市的作用和影响,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体系转型的互动关系,以及国际性城市在维护、继承和发展多元文化方面的历史性责任。
  • 摘要: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文化传承,同时提出两个创意模型,一个是创新创意模型,另一个是社会品质创新模型。意大利是处在两种模型当中的国家,这种国家往往拥有悠久的文明和历史文化传统,其一方面需要进行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追求社会品质的创意。值得羡慕的是,他们有这样的资本,不用去购买或者向其他的国家去借鉴文化传统,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主人,他们是“社会资本”的主人。因此作者希望这种创意的愿景,也就是社会品质的愿景,可以作为人类文化交流和对话的一个重要元素,为人类共同的未来作出贡献。
  • 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出发,也不是所有的旧的城市设施都必须采用彻底消除的办法才能够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守旧并使它保持原来的样子或者是保持原来的模式,那恰恰是一种比较有利的发展方针,恰恰是符合今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城市也必须创新,因为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总是在发展和变化的。一座城市应该怎样创新,起决定作用的是其管理者,当然他们应该得到居民的授权,而不是外界,也不是哪一位专家学者。处理守旧与创新并存的最好办法,是完全保留旧城,另建新城,各得其所。可惜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多数情况下做不到。正因为如此,对一个城市应该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区别对待。其中某一部分应该被确定为文物,或文化遗产,应该最大限度地受到保护,不允许打着更新或者其他什么旗号作任何改变。作为文物或文化遗产,已经不仅仅属于这座城市。另一方面,对其他不是文物的部分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些地方要求外观不改变,内部可以改造,可以采用现代化设施。在外围地区,不妨在不影响城市总体风格的情况下,建一些今天称之为假古董的项目,也可以创新,引进新的景观。
  • 摘要:有人认为,建筑遗产仅仅与古老和过去的建筑相联系,这是一种过时的观点.如今,遗产理念已经扩展至当代的文化领域,这一较宽泛的概念不仅与当地文化和环境相联系,也与未来相连接.一旦提到文化未来和城市,就不能不涉及建筑和城市遗产的尊重和复原问题,历史遗产与人们今天和未来都息息相关.从过去到现在,城市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最显著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特点.建筑和城市遗产由那些代表了社会中最珍贵、具有最重大文化价值的作品组成.除了那些作为国家历史遗迹的建筑和场所以外,拉美地区目前还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化和建筑遗产,值得也必须被大众所认识和承认,并加以保护.
  • 摘要:欧洲古城的历史中心,大部分仍然完整无缺地代表着一个城市过去的文化遗产。这些历史城镇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历史上的城市特征,因此这些城镇往往会忽略城市规划战略的重要性,而且常常忽视眼前的脆弱性。作者阐明,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要同时兼顾: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很多时候取决于多种因素的核心效益,以及认同社会价值对当地人民和游客的吸引力,并且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多样性的活动。历史文化古城或区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留和传承,并且成为一块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的土地,这是幸运的,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个表现。
  • 摘要: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城市文化的创新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城市文化的创新和实践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文章阐明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述,且创意产业促进城市文化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文化内容的创新、文化形式的创新、文化载体的创新等方面。发展创意产业对城市文化的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建议在保护传承中以创意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源,并将文化创意融入各行各业,与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保护环境,利用废弃老厂的空间资源发展创意产业。
  • 摘要: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来自世界各地数以千百万计的观众饱览城市风景,领略多姿的城市文化,既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鲜明主题,也表现了文化遗产让城市更美好的文化理想。作者阐明,文化保护的外延拓展方面存在着六个趋势:从文物保护向文化要素保护的方向发展;从重视静态遗产保护向重视动态遗产的保护方向发展;从重视文化遗产的点、面的保护,向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要同时注重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等。
  • 摘要:文章阐明考古揭示城市的发展历史,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推动城市文化传承。城市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舞台。城市的文化面貌和发展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步伐。中国每年评选出的十大宜居城市中,有很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拥有南宋皇城遗址的杭州、拥有金沙遗址的成都,以及拥有铜官窑遗址的长沙等宜居城市,都是通过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开了城市尘封的记忆,弥补了城市历史的缺环;同时,在城市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下城市精神和传统的核心,促使城市更加关注当地居民的切身需要和精神诉求。
  • 摘要:对城市遗迹的保护是21世纪的重点,是联合国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一,也是过去的工作重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科学和文化方面的组织机构,与联合国其他组织以及联合国外的其他组织一起合作,根据物质遗产的价值进行保护,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从经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人们所做的回应就是重新意识到,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目前全球有891个遗产地址,其中大约250个位于城市里面,因此城市里面有很多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现代化时代遗迹保护工作必须作出什么样的改变。
  • 摘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使人们看到城市自身的使命,意味着要以理性、多元而包容的文化心态,凝聚起最大广度、最深维度的共识,即为人们各种各样的创造性“社会戏剧”的上演搭建起最为丰富的舞台。因此,应让城市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和文化塑造中,为城市发展提供深刻而独特的精神资源,同时让工业老厂房在创意产业的保存、运用中重生,进发出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让博物馆的角色从记录者和展现者走向参与者和推动者,让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上海留下美好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 摘要:澳门历史城区由25个古建筑和8个广场组成,通过广场街道将这些建筑物串联起来成为建筑群落,形成一个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整体,其中的庙宇为人们保留了澳门的文化根基。澳门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依照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体系。它包括修缮维护、管理监督、法律法规、学术研究和艺术审美等六个层面。这六个层面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皆在“文化保护”上,而其核心价值则在一个“人”字上。文化保护工作是以人为本,文化保护的主题是人,文化保护的动力是人,目的也是为人,以人为本是一种普世的价值,恰与世界遗产一致;以人为本,又是社会运动的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澳门历史城区的保护工作才能不辱全人类的重托,真正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 摘要:"文化遗产"的概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的观念。人们已经制定了一个战略性的方法来考虑城市遗产,这是所有城市政策的起始点。此外,从战略性城市遗产保护的观念来看,需要创新型的和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远景,这样才能考虑到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城市的未来应该基于它自己的标识来保护城市地平线。城市地平线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对所有城市的政策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积累将保护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街道、居民等,这一切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些就是历史城市的未来。
  • 摘要:当前,文化、文艺生活正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和蓬勃生机,且传媒在文化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给了文化生活以有益的启发的同时,也带来了急功近利与浅薄浮躁。作者阐明,一个时期的文艺生活有无经典、有无大师巨匠,有待于历史与时间的淘洗与沉淀。文化、文艺,不仅是品牌名片,甚至其首要意义也还不是软实力,其首先是对于人类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对于人类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族人心的寄托与凝聚。历史证明,文化与艺术需要实践与时间的淘洗,大浪淘沙,真金火炼,而社会舆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主见。我国执政党也必然会有、要有、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要心中有数,要有主心骨。尤其对于那些确实具有重大学术与艺术价值,值得留给后世子孙的学术与艺术成果,对于那些成就卓越、实绩斐然,但并不能急功近利地成功创收的学术艺术大师,要有更多的表彰、提倡与支持。只有有了专家与社会的负责的与郑重的声音,传达出深刻与高远的思考,文化文艺生活的价值认知才能得到校正与平衡。
  • 摘要: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其小说主题首先是人,是人的本性,其主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作者觉得人类并没有进步,一千年前和现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科技是会发展的,继承了父辈的知识经验,所以在各个领域会有所发展进步。其所著的最多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以及对爱的想法,在作者的小说中大家看到最多的也是对爱的描写。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所看到现代社会的表面现象比两千年前还多,而且当代人非常骄傲,比起古代人当代人创造了很多东西,但是其实很多东西是继承了先人的优秀传统。因此,不能只看到城市繁荣的一面,还有很多存在的问题必须去考虑。居住在城市,很多人会有一些孤独的问题,文化也不仅仅限于文化。
  • 摘要:此次论坛是探讨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生,多元文化正是香港的一个鲜明特色。香港参加世博会的主题是“无限城市”,以显示香港无限的创意。香港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展览也强调了广泛的对外联系,利用这次机会,向世界展示香港在不寻常演进中形成的特点,以及这个城市未来的宝贵机遇。香港以独特的历史底蕴、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现实环境,在文化发展上拥有无限潜能。将持续努力,一直寻找新方法去吸引、汇聚海内外人才,激发创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香港城市的地域是有限的,但香港多元文化与祖国、与海外各地交流结合,创意的空间将是无限的。
  • 摘要:在介绍苏州在城市改造和文化保护方面的经验、成就、做法之前,作者先阐述一下城市的融合和共存问题。研究发现,要构成一个社区,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首先必须要有一种认同,且一旦在这个社区里面就会有一种安全感,社区成员之间还有一种凝聚力。而少数民族地区的融合除了三个认同安全和凝聚力之外,每个社区外部有四个公共资源。改革开放30年以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城镇化的速度在全国也是领先的,这就涉及很多问题,城市发展中的旧城改造显得尤其突出。苏州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确定了三位一体的新区设计,因为苏州不止是个古城,同时还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公共教育和医疗都是基础,政府要考虑如何平衡。所以要把保护和传承展示结合起来,这样使得苏州古城在今天仍然具有活力,乃至在经济资源上仍然是非常一个厚重的城市。
  • 摘要:通过对很多国家创意政策的考察可以发现,许多城市比如巴塞罗那,都把创意产业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即随着消费者的习惯发生改变,很多城市的发展战略又引入了一个概念——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创意政策的聚焦点之一—为了经济而发展创意产业,经济的发展是创意产业巨大的推动力。城市文化的概念已经成为21世纪新的理念,文化旅游业在过去大量依赖于政府补贴、处于被动的地位,通过创意产业,希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 摘要:在打造创意城市的进程当中,政府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角色,有些事情是政府可以做的,尤其是要大力开展社区的建设工作。因为在城市当中,能够让人觉得最不受束缚、最愿意与人交流的地方,不是城市,而是小小的社区。在社区里,人们才能得到自由,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创意。因此,如果要鼓励人民充分运用想象力的话,市政府可以对社区做一个全面的考察,以社区为基础,看看人民在这些社区当中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工作,家庭生活又是什么样的。以这样一种社区的概念推行创意,因为在社区当中人们觉得非常放松,他们不会感觉危险,所以他们更加能够表达自己的创意。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一定能够为具有创意的城市添砖加瓦。
  • 摘要:苏州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名城,而且在近些年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也很好地将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融合在一起,因此,苏州是一座有魅力的人文城市,以"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这个命题在苏州举行论坛,也非常适合.如何重建城市文学与阅读的美好氛围,盛大文学正在积极谋划,推出一项大的推广活动,这个活动被命名为“寻找中国的100座文学之城”。伴随“寻找中国100座文学之城”的深入,盛大文学还拟考虑开展一系列的话题讨论活动,以“如何构建现代化的文学之城”、“文学之城的古典韵味不能丢”、“反思城市文学氛围低迷的原因”等为中心话题,邀请作家、评论家、社会名人等参与讨论。还将邀请一些城市官员撰写相关文字,介绍城市的文学传统与文学名人,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活动结束后,盛大文学会代表千万网友为100座文学之城颁发证书。这样的文学活动,将在一定程度引发人们对文学、阅读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为增加城市的人文气息作出贡献。一座美好的城市不能没有文学的滋养,一座宜居的城市也不该缺乏书香之气。这次“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的举行,将会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非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城市文化的复兴开辟崭新的一页。
  • 摘要:在德国,城市希望能够让人感到自由,回溯到上世纪,在农村地区,当时的目标是能够让所有的人包括孩子们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不应该只关注那些超大城市,而要看看小城市,这样的城市里面保存着以前的风味,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通过选择性保留来实现城市更新”—这一概念实质上反映出在旧城的现代化改造问题上的一个矛盾。保留之于更新,其实表达了一个“平衡”的概念,即在处理旧建筑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平衡。康斯坦茨的旧城区就性质上讲不是一个博物馆,历史建筑对于现代需求的适应性是保留行为的一个前提。但是,肤浅的“存留外观”对于历史遗迹缺乏合理性。许多遗迹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晚期。有时候哥特式时期隐含的建筑艺术风格远比单纯的外观翻新重要,因此有必要设定历史遗迹更新建设中明确的界限。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