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社会科学>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
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

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0

主办单位:北京市统计学会

会议文集: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以城市功能定位、区域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城市功能定位具有层次性,并将北京城市总体功能定位分解到四大功能区再落实到各区县,建立了北京市总体、四大功能区和对应区县功能定位发展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具体研究思路是:对全市和四大功能区功能定位进行理论分析,根据规划确定全市、四大功能区和各区县的主导功能和发展方向,在广泛参考区域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城市功能评价等相关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级按照“评价领域-评价要素-评价指标”三层设置评价指标,再通过专家评估、相关性和灵敏度分析等统计及决策方法进行指标筛选,最终建立主导功能突出、体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的功能定位发展指标体系.其中北京市总体功能定位发展评价从“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四个领域设置指标;四大功能区发展评价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三个领域设置指标;区县功能定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将区县特色指标与四大功能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调整后得出.最后,本文选择综合指数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能源需求逐年上升.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实现“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对我市的能源消费特征和节能降耗途径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数据材料为基础,将定量与定性分析、实证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对我市能源消费的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并通过数量分析找出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全市节能降耗的重要性,认为结构调整对我市的节能降耗起决定性作用.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是影响整体节能效果的主导因素,五大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是工业乃至全市节能降耗的重要支撑.最后,文章提出应以促进能源、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合理引导能源消费,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观.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要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指出的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十分关键.本文采用统计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基于“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开发利用情况”一次性调查数据,概述了我市目前房地产企业现有住宅用地情况,并采用“土地获证进度累进递推法”对未来住宅市场供应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推算了未来短期和中期新建住宅的供应量和供应区位.并从已利用土地能形成的供应量、未利用土地数量以及闲置土地的增量三个角度来分析北京市究竟是否存在“地荒”,得出目前我市存量住宅用地供应基本充足的结论.虽然存量用地供应量较为充足,但是通过洛仑兹曲线图分析显示,存量土地在企业中的分布高度集中;同时,部分企业持有土地时间较长、新增用地减少也是企业感到土地供应趋紧的原因.
  • 摘要:近年来,北京住房价格不断攀升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测度北京住房价格的走势,解析住房价格影响因素,了解城镇居民对房价的承受能力,本文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业历史数据和住房市场最新数据,对住房价格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旨在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北京市住房价格提供参考,并为稳定住房价格提出了相应对策.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深入,以资源占有和产业集聚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活跃,成为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十五”以来,北京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特征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特别是近年来,六大功能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依据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力模型”,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要求,研究建立了北京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力求通过研究加强对产业集群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跟踪监测.该指标体系框架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基本涵盖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放程度、金融活动、资源环境、政府作用等评价领域,同时基于不同功能区域发展特点和产业特征,将指标体系分为六个独立的子系统,以突出各个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侧重点和主导方向.
  •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在长期经济发展中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数据,这一理论一直没有得到经验验证.本文系统梳理了北京市分行业数据,就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分析框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VAR模型,实证检验了1978-2008年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在北京市劳动生产率提高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的确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不仅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扩散,影响劳动生产率,也通过影响资本质量影响劳动生产率.
  • 摘要:从全社会来看,商业人口等于总人口,但从一个地区来看,二者并不相等.如果一个地区的商业人口大于总人口,说明该地区商业经济活动比较发达,反之,则说明该地区商业活动不够发达.本文从市场占有率、商业发达指数、商业吸引力指数等三个方面对北京市2004年-2008年18个区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反映了北京市按功能分区的各区县的商业发达情况和吸引力情况,说明了三项指数是衡量各区县之间商业零售竞争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本文根据分析结果,还提出了对提高北京市各区县商业吸引力和整体推进商业发展的四项措施.
  • 摘要: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京的人口规模迅速增长,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超大城市.庞大的人口规模在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北京的生态、环境和长期发展带来了挑战,北京人口规模发展趋势和对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北京人口规模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的研究,认为由于大城市人口规模变动规律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北京人口规模仍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但不会无限制地持续增长.目前从根本上扭转北京人口规模的扩大既不可能的,也违背客观规律.北京应通过合理调控人口规模、提高人口承载力以及适当引导人口外迁等方式,多举措并举,提高北京城市的人口容纳能力,控制人口规模的过快增长,缓解人口规模过大给北京造成的巨大压力.
  •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统计方法制度,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改革、完善,基本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经济现象的复杂多变,需要统计方法制度不断地与时俱进.文章结合自身的分析工作及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研究工作的实际,从统计指标、历史数据衔接、统计调查方法、季节调整与环比折年及当季GDP核算五个部分谈谈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思考.
  • 摘要: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崇文区最有价值的名片.2006年年底,崇文区提出了发展“天坛文化圈”的战略,旨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将改造老城区与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有机结合起来,借助文化的力量统领区域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更好地落实区域功能定位.天坛文化圈是以天坛为中心,以天坛及其周边诸多历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深厚底蕴为支撑,坚持内涵发展和集约发展,有效带动和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和商贸服务三大产业在核心区域实现集聚的特色功能区域.目前,天坛文化圈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三三”的格局,即以天坛公园为核心,“王”字型经济磁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新南城中轴大道三个功能区为空间支撑,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商贸服务三大产业为产业支撑.
  • 摘要:产业结构是影响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学评价产业结构变动效果,提高认识产业结构的能力,已成为产业政策制定者高度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平谷区经济取得了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逐步上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平谷区产业结构变动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1991-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从产业结构变动率、产业结构相似性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效益三个方面对平谷区产业结构变动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平谷区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渐趋合理,产业结构总体效益在动荡中呈上升趋势,然而总体上看仍有待进一步调整.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统计业务也已经进入了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作为一级政府统计机构,肩负着运用统计数据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职责.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带给我们的契机,运用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数据资源、提供统计服务,是新时期统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元数据的发展现状,以统计业务工作为依托,就元数据在统计业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摘要: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本县涉及科教文卫、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情况的大量统计数据散落在各职能部门中,未能及时有效地与政府统计部门数据资源形成合力,做到统一和共享.尤其是在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烈和全面,因此完善统计方法制度、规范、整合部门统计资源势在必行.本文从部门统计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在本县建立部门统计制度的必要性,初步提出本县建立部门统计制度的基本构想.
  • 摘要:1998年国家开始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北京市的房地产业步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随着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性突破,住房实物分配停止、住房货币化分配逐步实施,以单位为主提供住房转变为城镇居民个人成为住房投资和消费的主体.在国家城镇住房改革的推动下,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房地产需求逐步加大的同时,房价快速上涨.本文以北京为例,通过对北京市住房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计划,实际供应完成情况、建设情况、保障完成情况及需求等方面反映出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监测结果,并提出“适度保障”的概念;结合国际大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的经验,对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消化情况提供参考,并为稳定住房价格提出了相应对策,从而对我市住房市场监管提供参考.
  • 摘要: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产业地位的确立,为其自身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也是现代物流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功能的最好佐证.本文以2005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为基础,从物流业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角度全面分析现代物流业的各项投入产出指标和系数,来研究物流业发展现状,以便我们能够准确认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探求现代物流业的一般发展规律,进一步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理论支撑.
  •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政府各部门分别掌握着大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当中资源重叠,数据矛盾,口径纷繁等现象司空见惯,同时各部门对于数据的维护和使用各自为政,流程随意,彼此缺乏基本的资源沟通.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密云县农业的全新定位,也是密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本文首先构建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密云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密云农业的经济社会条件与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的角度,分析了密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产生的功能效应,并从密云的区域功能定位分析了密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最后对密云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了发展对策.
  • 摘要:自2005年北京市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统计部门积极开展产业发展的监测评价工作,但主要是对各类单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缺少直观的、综合性强的监测评价指标.因此,本文研究编制了文化创意指数,综合评价产业的发展情况和竞争力,衡量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取得的创意成果.本文首先对欧美、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创意指数研究思想进行挖掘,结合首都市情和产业发展特点,确立了编制北京文化创意指数的指导思想.以此为出发点,明确了编制目的、作用和原则,构建了以贡献、成果、环境、投入、人才五大分指数为主体的指数框架,在内容上突出了北京的创意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最后测算了2005-2007年文化创意指数,并进行评价解读.
  • 摘要:本文研究了随机右删失情形下线性变换模型回归参数的经验似然推断问题.构造了经验似然比检验统计量,证明了其渐近分布为加权卡方分布,通过数字模拟得到了加权卡方分布分位点.在此基础上对经验似然比检验统计量进行了调整,调整的经验似然比检验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为标准的卡方分布.基于经验似然和调整的经验似然方法,分别给出了回归参数的一定置信水平的置信域.最后对本文的方法和传统的正态逼近方法进行了数字模拟比较,模拟结果显示,从置信域的精确度和覆盖概率水平两个角度看,本文的方法均比正态逼近方法优越.
  • 摘要:据北京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城镇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对低收入群体而言,能否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状况是当前社会和各级政府最为关心的方面.本文将从城镇低收入群体形成的原因,阐述和剖析当前扶持低收入群体、救助贫困人口的途径;针对当前收入分配现状的已有缺陷,提出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主张,以期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缓解各种利益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 摘要:本文参考当前民生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结合宣武民生实际,建立了一套包含6领域13个一级指标4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集了宣武区2003年至2007年相关数据,运用无量纲化处理和指数分析法,对宣武区近五年民生状况进行了总体回顾,并就影响宣武发展的若干民生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发现:研究期内宣武区民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反映出民生状况滞后的现实.
  •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作为基本产业之一,并且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入境旅游作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针对如何更好地展现中国魅力,积极发展我国的入境旅游,本文以2001.1-2008.10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运用B-J方法对该期间内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进行随机型时间序列分析,最终选择模型ARIMA(2,1,1)(1,1,1)12,并利用该模型对入境旅游人数进行静态预测,预计2008年11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089.43万人次.另一方面,论证了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与入境旅游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模型表明,当入境旅游人数变化1个单位时,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变化0.02个单位.误差修正项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0.111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 摘要:为探讨在北京市的层面上,政府财政支出特别是进一步细化之后的购买性财政支出与转移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将使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性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 摘要:企业景气指数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其数据的发布通常要早于其他经济指标,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如何运用企业景气指数来预测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预测经济发展的走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全文旨在利用企业景气指数发布时间要早于工业增加值发布时间的特点,用工业景气指数来预测工业增加值.本文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99年至07年的18项工业企业分类景气指数季度数据,找出其中与工业增加值相关性好的的指标.再运用这些指标预测08年工业增加值,将预测值与实际工业增加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 摘要: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从2006年开始,开展了将遥感技术应用于统计业务的项目研究,将农业统计中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产量、设施农业等相关指标纳入研究范围,经过三年的探索和研究,小麦、玉米面积、设施农业面积等已进入业务化运行的实施阶段.本文阐述了遥感技术相比常规农业统计方法的优势,总结了北京统计在遥感业务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套业务化运行机制,包括业务化流程管理机制、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以及遥感业务化应急方案.
  • 摘要:经过系统全面地分析,两个基础使人们认为将来一段时间朝阳区经济可以延续高增长的态势.一是坚实的经济基础,朝阳区经济经过十一五初期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稳定性不断增强,区域优势更趋稳固,促增长的有利因素加速累积,为将来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基于HP滤波法测算朝阳区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区间为11.6%~15.3%,说明经济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力.但同时制约后期经济增长的需求和供给因素也应予以重视,并针对问题指出保增长、促发展的着力点.
  • 摘要:《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重点功能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原则,以落实区县功能定位、调整产业布局为重点,明确了各功能区在北京城市总体发展中的思路、方向与主要任务,近年来各功能区是否按照本区域的功能定位及规划发展,其执行效果如何,本文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四大功能区发展现状及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情况,阐述了各功能区发展的特点及差异,为更好地落实区域功能定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 摘要:1980年以来,北京消费需求呈现以下周期性变化特征:一是周期变化以扩张为主;二是“双驼峰”特征明显;三是增长稳定性趋好;四是周期底部上移.通过分析消费周期上升期的主要增长动力和下行期的主要回落因素,认为,当前扩大消费的着力点是:提高居民收入;公平收入分配;增加有效供给;降低支出预期;改善消费环境.
  • 摘要:社情民意调查作为民意调查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在当前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社情民意调查的发展脉络,回顾其主要发展阶段,根据社情民意调查的主要目的对其内涵、外延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社情民意调查区别于其他类调查的主要特点,并据此对运作机构的资质、机构的内部管理架构、参与社情民意调查的主要技术岗位的配备、岗位要求、工作经验、基本学历等进行了探讨性的规定.探讨社情民意调查项目的数据采集实现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可行性,根据社情民意调查的特点对普通市场调查的数据采集流程做出相应的调整.
  •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外包的发展,加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的有关核算体系对其核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本文首先对加工贸易原有核算方法及其不足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IMF即将颁布的BPM6中对加工贸易核算问题的修订,最后考察了新核算准则对中国国际收支数据的影响,按照BPM6的核算规则,对中国2003年至2007年原有的BOP数据进行了调整,并结合调整后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更准确地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规模.
  •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与区域发展存在互动双赢的内在联系,高等学校、政府和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地高等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双赢具有战略意义.文章以三螺旋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对全国高等教育示范区——海淀区内的高校、政府和企业的调查,分析高等院校与区域合作互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成立联席会议、开放教育资源、合作科研、合作办学等互动双赢的可操作性建议.
  • 摘要:本文从北京市运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北京市运输业价格统计调查的相关内容、北京市运输业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相关问题处理方法,对时点采价方法进行了创新,对权数来源方法进行了改进.
  • 摘要: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不仅决定了某一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偏离—份额(shift-share,SS)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2003-2007年五个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得到以下结论:1)五个生态涵养发展区整体结构占有优势,但竞争力的不足,使增长优势受到影响;2)各地区优势产业不同,在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大定位下,应采取不同发展方式.
  • 摘要:1998年以来,以住宅为主体的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促进了市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政府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但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房价过快增长、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2008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调整,成交量下降,开发投资出现负增长.进入2009年,由于流动性充裕等原因,市场一定程度上走出调整行情.本文通过回顾1999-2008年十年来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市场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调整的需求仍然存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虽然与全球及全国经济形势变化等客观因素有关,但过多强调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相对不足更是根本原因.因此,政策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明确房地产业发展的民生功能定位,弱化其经济发展功能,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同时积极发展二、三级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房地产市场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
  • 摘要:随着“以人为本”政府理念的转变,政府越来越重视民众对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评价与反馈.满意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标,从民众角度评价政府服务的多维特征满足民众诉求的能力在国内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作为满意度研究的主流方法,在满意度评价调查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政府评议类调查的的主要特征以某政府部门政风行风评议调查为例,详细探讨了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政府评议调查的主要过程及方法,对数据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给出了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比较了与传统方法的不同,突出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评价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都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政府、经济管理和研究部门、专家学者普遍关注的指标.对于这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比较多,普遍认为两个指标之间从理论上存在着必然而紧密的联系.本文利用历年的GDP、国税、地税等数据资料,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税负、弹性系数等方法,对GDP与税收收入的总量规模、增长情况、比例关系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试图从税收的角度揭示GDP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宏观层面上判断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做一些探索,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党政领导、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统计部门民意调查信息需求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民意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却在不断下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尤为突出.如何解决“入户难”问题,提高居民住户的配合程度,成为保证民意调查质量的关键.本文从社会因素、现行调查制度及管理体制、调查员素质及调查对象四个方面剖析了影响民意调查“入户难”的症因,结合近年来为提高民意调查“入户率”而尝试的一些方法:完善培训机制,提高调查质量意识,注重入户调查细节,赢得居民住户的信赖等等,从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探索性对策和建议:“成立一支市场化管理的调查员队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解决入户难问题;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统计调查配合程度;规范社会商业调查市场秩序,提高政府统计调查机构的公信度和社会地位.”为解决民意调查“入户难”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 摘要:网上销售已经成为新型商品流通方式之一,但目前的统计制度还不能有效的反映这一新情况,无法为相关管理政策的出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网上销售的统计方法设计,具体分为指标体系设计和调查方式设计.指标体系设计分为网站基本情况和网上销售情况两部分,这样统计便于不同指标的组合与维护,为后续研究提供便利;为适应不同的调查需求,调查方式设计具体分为全面调查、分层抽样和重点调查设计.在每种调查方式内,都进行了调查范围、调查时段、组织方式、数据采集及审核的详细设计,说明了每种调查方式的适用条件及操作流程.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经济监测预警理论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02年,北京市统计局开展北京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并于2004年开始对宏观经济景气监测系统进行测试.目前北京市对专业经济监测预警的研究比较薄弱,尤其是工业的监测预警研究更是空白,对其走势判断主要依靠调研预测、经验预测等定性分析,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开展此项研究对未来趋势做出科学的定量判断和预见,及时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保持和促进工业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深入探索北京工业经济周期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北京工业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划分出北京工业经济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为建立北京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奠定基础,使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判断和预测更加科学、更加准确,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保持和促进工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 摘要:2008年奥运会不仅是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促进了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老百姓.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探讨奥运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一方面通过历史事实和数据探讨了奥运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专项调查结果解析百姓对这些变化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 摘要:复杂样本的方差估计,通常采用的是随机组、刀切法等传统方法,本文提出采用逆抽样设计方法.基于一个实际调查数据的模拟分析,通过对抽样方法进行逆设计,构造了对应的方差估计量,并从精度、灵活性等方面将逆抽样设计方法与传统方差估计方法进行多角度对比,探讨了该方法的适用条件.
  • 摘要:近年来,国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危害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直接考验着我国政府部门的抗变应急能力.北京市政府统计部门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中心和本市区域发展及产业发展的监测评价中心,应不断建立健全应急统计调查工作机制,以便在特殊时期迅速地开展应急统计调查工作,更好地履行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本课题基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理论,提出政府统计部门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统计工作机制,并结合北京市政府统计部门工作的实际,在总结过去北京市开展应急统计调查实践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应急统计工作的意见建议.
  • 摘要: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当前,北京投资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大的规模.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投资的运行情况,对北京投资适度规模做一简单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北京投资存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必要性;但中长期投资规模应逐步降低至适度水平.
  •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官方半官方价格调查统计现状,探讨了价格调查资源整合的必要性,通过整合,要强化为相关部门提供的服务周到及时,满足决策需求,避免为了自身决策和调控需要,进行价格调查。
  • 摘要:当前普查社会动员的内容和方式,既是政府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强度与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普查社会动员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研究、探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普查动员方式,掌握其内容与特点,对于驾驭全局,确保每个阶段的普查任务顺利进行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北京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宏观上: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居民呈一五四分配格局,经过再次分配后形成的最终分配结果呈二四四格局.微观上:居民收入差距有缩小趋势,城、乡和城乡混合基尼系数均有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变化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支撑.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五个问题:1.劳动者报酬比重增势减弱,居民收入增速长期低于经济增长;2.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过低,差距较大;3.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偏低,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4.行业工资差异明显;5.社会保障统筹力度和公平程度有待提高.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四点认识:1.初次分配是基础性分配,事后弥补该领域出现的较大差距很难.初次分配以市场为主导,分配主体行为高度自由化,同时法制和政府监管不足,是收入分配拉开差距的主因;2.再分配环节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管理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收入调控缺乏依据,管理模式缺乏统筹,形成了在更大范围内缩小收入差距的瓶颈;3.分配格局是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必然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要正确看待、密切关注、努力化解;4.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格局对启动消费的影响.北京的收入分配的调整策略:抓住收入差距进入稳定期的有利时机,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初次分配差距缩小;充分考虑刚性特点,渐进、适度加强再次分配;利用好现有优势,大力推动三次分配发展.
  • 摘要:本文在整合国内外金融危机传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特点,对国际金融危机通过三大传导机制对北京实体工业经济的影响进行路径分析,并应用统计分析软件通过构建模型,一方面探究危机中北京实体工业的生产运行特点,另一方面客观、量化地描述危机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延伸过程,即通过危机影响前期的内销因素,至影响逐步深化的出口和预期因素,直至产品价格这一传导路径对北京市实体工业经济进行延伸和深化.
  •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凸显了产业结构高端化的紧迫性.然而,如何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测度产业结构高端化,寻求促进产业结构高端化的有效措施,是当前首都北京政府领导决策的难题之一.本文针对首都产业结构高端化研究目标,研究提出产业结构高端化的内涵和方法,在多种可能实证方法中比较选择了基于投入产出表长期动态数据的测度研究,作者搜集整理和运用韩国、日本70年代以来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对韩国和日本汽车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端化进程特点进行实证测度分析,并与北京汽车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一系列产业高端化的实证结论,这将为首都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进程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表明,伴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将发生规律性转移.首先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随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将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又是引起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八五”时期以来,北京市三次产业劳动就业的变化情况,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以及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内部升级效益的就业的影响,拟为北京市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调整就业结构,维持就业稳定,提出政策建议.
  •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北京属于能源资源短缺地区,其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绝大多数依靠从外省市调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瓶颈制约日趋显著,在新形势下,如何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对能源的需求,促进能源与首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问题.本文以北京市能源需求作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北京市能源基本概况,分析了需求影响因素;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北京市近几年的能源需求进行预测;进而对北京未来能源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取得的极大进步,以及各项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民生问题日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明确将改善民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重点.本文按照民生内涵的界定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北京市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为目标,在民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率先对我市“十一五”期间民生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民生问题解决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测算及评价分析.最后,结合现有民生统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民生统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对民生统计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 摘要: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OLS方法估计了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为8%,比2003年显著提高2.2个百分点.利用分位回归方法分析了教育收益率随收入变化,结果发现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呈倒U型趋势,教育收益率先上升后下降,为缩小收入差距,建议政府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教育投入.
  • 摘要:除去一般统计分支所具有的问题,交通事故的特征——原因的复杂性,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文讨论了这种影响,并在统计管理上提出了推动中国交通事故统计发展的三点策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