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1临床生化与转化医学研讨会
2011临床生化与转化医学研讨会

2011临床生化与转化医学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西安
  • 出版时间: 2011-06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会议文集:2011临床生化与转化医学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基础水平及化疗前后血清HER2变化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和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采集72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4周期化疗前后和30例健康体检女性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HER2水平检测,分析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基础水平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和化疗前后血清HER2浓度变化与化疗疗效之间的联系。结果:化疗前血清HER2升高患化疗有效率11/32(34.3%),化疗前血清HER2正常的患者有效率16/40(40%),统计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疾病进展患者血清HER2平均水平明显上升(27.6ng/ml VS36.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基础血清HER2水平与化疗疗效无关,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血清HER2水平变化具有临床意义。
  • 摘要:背景:哮喘是一种肺部慢性过敏性炎性疾病,大量研究显示了Th2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细胞的肺浸润在哮喘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指出IL-13、趋化因子和炎症细胞的相互协同作用与哮喘的发病机理相关。目的:研究诱发小鼠哮喘过程中不同时间点,IL-13、IL-4、趋化因子(主要是Eotaxin和MCP-1)的变化、AHR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进一步探讨是否IL-13首先触发炎症反应?方法:利用生理盐水致敏激发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VA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模型;通过ELISA检测细胞因子,比较各组小鼠BALF中IL-4, IL-13, Eotaxin和MCP-1水平,并将BALF中IL-13水平与肺组织浸润的炎症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肺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炎症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致敏第1天BALF中IL-13水平明显增高:致敏第3天BALD中IL-4, Eotaxin和MCP-1水平增高;致敏第14天BALF中淋巴细胞和嗜酸 性粒细胞计数增加,且BALD中IL-13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OVA致敏初期阶段IL-13表达上调先于IL-4、趋化因子和炎症细胞浸润,IL-13首先触发气道炎症反应,干预IL-13的产生将有助于改善哮喘发生。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中叶酰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的mRNA表达,研究甲氨蝶呤(MTX)对映体(L-(+)-MTX和D-(-)-MTX)耐药细胞株中FPGS的基因表达差异,并用于临床观察白血病患者MTX治疗耐药前后FPGS的tuRNA表达水平变化。方法:用SYBR Green I为荧光染料,以β-actin作参照,建立检测FPGS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根据循环阈值(Ct值)、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斜率、重复性曲线、熔解曲线、扩增效率曲线等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该方法检测MTX对映体耐药细胞株及应用MTX耐药的白血病骨髓细胞中FPGS基因表达。结果:建立的标准曲线Ct值与模板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FPGS和β-actin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8和0.9987,斜率分别为-3.595和-3.740,批内变异系数(CV)为1.27%~2.95,批间CV为3.82%,熔解曲线均呈单个特异峰,扩增效率相似(斜率为0.0217);L-(+)MTX耐药细胞和D-(-)-MTX耐药细胞中FPGS相对含量分别为A549亲本细胞的3.51±0.66倍和0.16±0.01倍,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q=9.29).白血病患者应用MTX耐药后FPGS相对含量是用前的0.35±0.04倍,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8.83)。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PGS mRNA的方法重复性好、特异度高、稳定性好、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可用于FPGS基因含量分析:MTX诱导耐药后细胞株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FPGS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且在两种对映体细胞株间具有手性差异。
  • 摘要:目的:建立柱上堆积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拆分细胞内氨甲蝶呤对映体及其六种代谢产物MTXPG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以PH7.475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分离介质,用水和乙腈(V/V,1:1)作溶剂重组残留样品的的方法进行柱上样本堆积,0.5psi压力进样时间50s,在分离电压28kV,检测波长300nm条件下对MTX对映体和MTXPG进行分离。在此基础上,检测细胞内MTX及其代谢产物MTXPG的含量。结果:通过不断改变分离缓冲液中异丙醇(5%,8%,10%,V/V)和hp-β-CD浓度(20,25,30 mmol/L)发现在含8%的异丙醇、25mmo1/L hp-β-CD的缓冲液条件下,30min内实现7种组分的完全分离。用水和乙睛(V/V,1:1)作溶剂重组残留样品进行柱上样本堆积的方法可实现检测灵敏度提高10倍。结论:建立柱上样本堆积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同时检测细胞内MTX对映体及其代谢产物MTXPG。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简单、超高灵敏度的特点。
  • 摘要:目的:构建编码结核分枝杆菌蛋白Ag85A/MPT-64融合基因为基础的DNA疫苗,并利用ELISPOT技术检测去免疫原性。方法:利用PCR和基因克隆技术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Ag85B/MPT-64编码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用酶切和双向DNA测序进行鉴定。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重组质粒,肌注免疫小鼠,3周后用ELISPOT法检测抗体滴度。结果:构建到真核载体中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Ag85A/MPT-64融合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无突变。ELISPOT法检侧几何平均滴度为1:1000。结论:以Ag85A/MPT 64融合基因为基础的DNA疫苗的成功构建和表达以及ELISPOT技术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与肿瘤防治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适合检验常规方法正确性评价的统计学方法。方法:以AMY测量为例,采用参考方法和4种常规方法同时测量40-750u/L的50份相同血清样本群,测量结果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EP9-A2文件方法、Bland-Altman图形法、改良Bland—Altman图形法进行分析。结果:各种统计学方法得出不同信息。配对t检验4种常规方法T值分别为:6.8318,2.5793,4.3049,7.9767,P均小于0.05;线性回归分析各法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934x+0.886(r=0.999)、Y=1.07x-6.249(r=0.997)、Y=0.93x+5.388(r=0.999)、Y=0.731x-3.574(r=0.994);EP9-A2文件方法评价各法结果分别为:等价、等价、等价、不等价;Bland-Altman图形法分析各法分别为不一致、一致、不一致、不一致;改良Bland.Altman图形法结果分别为不正确、正确、不正确、不正确。结论:相同数据采用各统计学方法评价时结论不一致。配对t检验不能通过P>0.05得出“两法一致性”结论;线性回归方法仅可提供两法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不能得出“两法一致性”结论;EP9-A2文件方法不能得出“方法正确性”结论;Bland-Altman图形法可客观评价“两法一致性”;改良Bland-Altman图形法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临床酶学常规方法测量正确性的统计学方法。
  •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核酸酶传感器(铅离子特异性DNA酶)的血铅检测体系。方法:全血标本依次经Triton X-100、蛋白酶K、稀硝酸及三氯乙酸处理,校正酸碱度后与核酸酶传感器混合进样,读取荧光增长速率进行定量检测。以标准铅溶液制作标准曲线,测定血铅标准物质以评价精密度及回收率。结果:成功建立新型核酸酶传感器测定血铅的样本前处理方法及检测体系。线性范围良好(0~2000nmol/L,r2= 0.9988),方法检出限(LOD) 9.44nmol/L。血铅标准物质检测的准确度及精密度良好(RSD分别为4.99%和1.35%),方法回收率90.7%~95.8%。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新型核酸酶传感器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血铅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 摘要:目的:监测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与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干化学方法对102例危重患者进行血乳酸测定和乳酸清除率的的计算,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乳酸浓度及乳酸清除率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血乳酸水平的逐渐升高,ICU病人的预后渐差,APACHEⅡ评分和死亡率有逐渐升高趋势(P<0.01).24h乳酸低清除率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P<0.01)。结论: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危重病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 摘要:目的:分析IFCC原始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方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结果的相关性,并探讨血清CK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与一致性。方法:依据IFCC的参考测量程序建立CK酶活性测定的参考方法,用参考方法测定ERMR-AD455CK参考品,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并对其精密度进行方法学评价。按照NCCLS EP9-A方案进行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方法CK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间的相关系数和允许偏差。结果:参考方法与临床常规方法CK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回归方程Y=0.967X-2.3397,R2=0.9987.系统误差(SE)在CLIA'88的误差允许范围内。结论:该室CK的参考方法己建立。临床常规方法与参考方法间比对,验证提高了临床血清CK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在长春地区的分布特点及流行优势株、基因型在丙型肝炎感染途径、病毒血症水平、疾病的进展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探讨HCV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型特异性引物PCK对82例抗-HCV阳性病人进行HCV RNA的检测及HCV的基因分型,同时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进行登记。结果:对其中78份HCVRNA阳性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为la型为5例占5.1%,1b型38例占48.7%、2a型为26例占33.3%,2b型为9例占11.6%,3a型为1例占1.3%,未发现混合型感染。血源性感染与非血源性感染在各种HCV-RNA基因型la,1b,2a,2b.3a中的比率分别是:血源性感染75.0%,71.1%,57.7%.44.4%,100%及非血源性25.0%,28.9%,42.3%,55.6%,0.0%,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因型Ib型和2a型的HCVRNA定量均值((copies/ml)的分别为104sm.9copies/ml,103.om.scopieslml,有显著性差异(p<0.05)e HCV感染的不同肝病程度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 ),1b型HCV感染者的肝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2a型HCV感染者。结论:长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株为基因1b和2a型;HCV基因型与感染途径无明显相关性;基因1b型的病毒含量水平明显高于2a型,这可能是基因1b型患者对干扰素应答不良的原因之一;HCV基因型与慢性丙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及肝硬化、肝癌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因型的检测对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摘要:目的:利用RT-PCR法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Tiam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肺组织中Tiaml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中,癌组织Tiaml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8.3%,高于癌旁组织(54.2%)和肺良性病变组织(9.09%)。Tiam1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存在密切关系(P<0.05);与年龄、性别无密切关系(P>0.05)。结论:Tiaml mRNA是一种检测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新型的、较好的特异性标记物。
  • 摘要: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ealin,NGAL),又称人脂质运载蛋白2(1ipocalin 2,Ln2)或噬铁蛋白(siderocalin),是人脂质运载蛋白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近年来,NGAL作为一种新的肾损伤标志物而倍受关注。本文就NGAL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检测及其在肾损伤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摘要:染色体非整倍体是指染色体数目异常,包括三体征和单体征,主要有21、13、18-Turner综合征(45,X0)、XYY综合征及Klinefelter综合征(XXY)。在临床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中21、18、13及性染色体三体异常占80%以上。因此对非整倍体的检测一直是产前诊断的重要部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能有效检测出间期羊水细胞的非整倍体异常,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适合于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不同肾损害期的变化,评价Cys-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糖尿病肾病不同损害期78例)血清Cys-C,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Alb、Cr、BUN,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间Cys-C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间Cys-C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辅助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另选本院健康体检者9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检测血清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EA)和尿酸(URIC),以及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蛋白a(LP(a))。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Lp(a)为46.87±29.62,明显高于对照组15.67±6.21(p<0.001);2型糖尿病组为22.36土18.98,较对照组轻度增加(p=0.153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搪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血脂升高以TG为主,TC, LDL轻度升高,HDL显著降低,但2型搪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2型糖尿病中,血清脂蛋白(a)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77名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MV-DNA载量,回顾性分析CMV-DNA阳性患者与CMV-DNA阴性患者的排斥反应。结果:77名肾移植受者29名检出CMV-DNA,总阳性检出率为37.7%,比较急性排斥与非排斥反应患者病毒载量及标本检测的阳性率,其中21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中,12名检出CMV-DNA,阳性率为57.1%,其病毒拷贝数值介于2.32×103~1.02×105;56名未发生急性排斥的患者中,17名患者检出CMV-DNA,阳性率为30.4%。其病毒拷贝数值介于5.61×102~2.12×104;而在移植后29名检测出CMV-DNA阳性的患者中,12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比率为41.4%,48名CMV-DNA阴性的患者中,9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比率为18.8%。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率较高,而CMV感染也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两者存在相关性。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cy浓度的对比,了解血清血清Hcy水平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比较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cy浓度。结果:脑梗塞组血清Hcy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中高水平的Hcy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摘要:本文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omoeysteine,Hcy)及Hcy代谢相关酶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基因的g44 ins68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 摘要:目的:研究汉族人中可溶性环氧化物酶(EPHX2)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比较23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与221例正常对照者EPHX2基因rs751141、rs229163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结果:女性颅内动脉瘤组与对照组中EPHX2 rs751141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GA+AA基因型频率(22.2%)显著低于后者(77.7%)(X2=9.803,P=0.002),但在男性和整体人群中该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rs229163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人群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汉族人的rs751141基因异质性可能与女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相关。
  • 摘要:目的:靶向干扰CDCP1基因对人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对大量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SPC-A-1利用RNAi技术干扰CDCPl基因后观察肺癌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收集DMEM对照、阴性对照/pcDNATM6.2、CDCP1shRNA1/pcDNATM6.2和CDCP1 shRNA2/pcDNATM6.2稳定转染的SPC-A-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显示,CDCP1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组凋亡细胞比率显著增加结果显示。结论:靶向干扰CDCP1基因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生长;靶向干扰CDCP1基因显著抑制肺癌生长的部分机制为促进细胞凋亡。
  • 摘要: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治和病情监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各家临床检测实验室的测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准确性和可比性不理想,其原因就是测量的溯源性未能得到保证。建立完善的临床检验量值溯源体系,制备不同级别的参考物质是实现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基础。rn 参考物质的开发需要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在生物医药发达国家,由于起步早、受重视,参考物质的研发紧跟科学的进展,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内标物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原创或跟进技术实现了应用和转化,但是国产产品主要以仿制为主,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和原创性产品,且面临着产品品种不全,开发与应用进展相对脱节等问题,尤其是受国外专利限制较小的品种,如酶、抗体等参考物质的开发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 摘要:目的:了解患者角度对检验报告单有用性的评价以及对调脂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对某综合性三甲医院508名相关科室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阅其门诊病历和各类检查申请单和结果报告,测量身高体重,从中筛选出431名调脂治疗相关患者,进一步调查其调脂治疗及血脂达标情况。结果:508名患者中,90.2%会仔细阅读检验结果。检验结果显示正常时,如果医生开药,仅47.4%会遵医嘱.在431名调脂治疗相关患者中,对调脂治疗“不同人不同目标”的认知率仅为37.1%;在381名患有血脂异常的患者中,71.7%认为自己需要治疗,但98.7%对其调脂目标回答错误,60.9%患者认为血脂检验报告单上的“参考范围”就是调脂目标。246名接受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35.4%达到调脂治疗目标值.患者对调脂治疗的依从性好者仅占52.0%。结论:绝大多数患者都重视并利用检验报告单的信息。但多数血脂异常患者对自身调脂治疗目标、自身心血管病危险等级及“不同人不同治疗目标”均不能认知,其治疗依从性和达标率不高。检验科需利用自身优势,探寻改变现状的合适途径和办法。
  • 摘要:目的:筛选前列腺癌相关miRNA,定量检测miR-141、miR-16、miR-103、miR-574、miR-34b、miR-485等6种前列腺癌相关的miRNA在中国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血清中miRNA,应用基因芯片筛选前列腺癌相关血清miRNA;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相应miRNA的含量,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检测显示,前列腺癌miRNA表达谱明显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并呈普遍降低趋势,其中156个miRNA表达差异;miR-16和miR-141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与前列腺癌各期患者血清中均有降低;miR-34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与前列腺癌各期患者血清中表达增强;miR-200c, miR-583和miR-29a等特异性升高于Gleason8期前列腺癌患者;miR-7a和miR-7f特异性升高于Gleason7和8期前列腺癌患者。定量PCR检测显示,miRNA-103和miRNA-34b在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增生患者和PSA增高人群血清中的含量普遍较正常人增高,其中miRNA-34b平均增高2.2×104倍,与前列腺癌的恶性变成负相关。其余4种miRNA的水平相对于正常人未呈现显著差异。结论:miRNA-34b是一个潜在的前列腺癌诊断性血清标志物,与包括miRNA在内的其它前列腺癌指标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表达状之间的联系,探讨血清HER2作为组织HER2检测的补充手段可能性及血清HER2检测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2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女性进行血清HER2水平检测,将各组的血清HER2进行比较,并与患者的组织HER2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组织阳性组的血清HER2浓度显著高于组织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01),组织HER2阴性组和健康体检组之间的血清HER2水平无明显差别(P=0.163); 30例组织阳性患者中有22例血清HER2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3.4%. 42例组织阴性的患者32例血清HER2为阴性,阴性符合率为78.6%。结论: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相关,血清HER2可以作为组织HER2检测的补充手段。
  • 摘要:目的:阐述异体皮低温储存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步骤和意义。方法:列举今年来我院皮库异体皮肤低温储存以及临床实际应用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方法,玻璃化的基本原理和皮肤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骨架蛋白(微丝、微管、中间丝)等新的低温损伤关键位点,推荐新型抗冻剂海藻糖的对低温抗冻液配方的优化方案。结果:每年异体尸体皮采集及储存40余具,深低温速冻玻璃化法异体皮保存的改进使保存皮片活力稳定保持在70%以上,皮片移植成活率达95%以上。不仅仅细胞本身的低温损伤,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连接同样是低温损伤的重要位点,可以影响低温储存皮肤的活力。结论:随着皮肤低温储存研究的不断发展,更为有效的提高异体皮活力。
  •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以海藻糖负载红细胞为实验组,未负载海藻糖红细胞为对照组,在不同渗透压的NaCl溶液中,检测两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变化,流式细胞术和红细胞变形仪分别检测两组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变形性。进而评价了负载海藻糖对红细胞膜各项理化指标的影响。
  • 摘要:探讨对映体耐药细胞内甲氨蝶呤与其靶蛋白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的手性特征。本研究利用蛋白层析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与氨甲蝶呤对映体手性选择性的检测方案,用于蛋白质手性功能研究。结果显示甲氨蝶呤耐药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与甲氨蝶呤间作用存在显着的手性选择性。
  • 摘要:自增殖诱导配体(APRIL)基因发现以来,由于其促肿瘤增殖效应,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很多研究都聚焦于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氏病等血液性疾病中APRIL及其受体的表达定位和功能等,而APRIL与实体瘤的研究甚少。2004年至今,我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该基因在实体瘤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现将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以期为肺癌、胰腺癌和肠癌等实体瘤的辅助诊断及基因治疗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摘要:目的:探讨沉默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ligand,APRIL)基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APRIL基因的小干扰RNA质粒载体(siRNA-APRIL)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株,以非特异性序列载体转染组(Nontargeting control)及未转染组(Nontransfected control)作为对照。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评价APRIL沉默效率;CCK-8(cell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及p27的表达。结果:与Nontargeting control及Nontransfected control两对照组相比,siRNA-APRIL显著抑制APRIL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siRNA-APRIL转染SW480细胞48h,72h和96h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转染48 h, siRNA-APRIL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减少,细胞凋亡的数量增加,同时p21及p27 mRNA的表达上调,P<0.05;而上述指标两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iRNA-APRIL能特异性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APRIL的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出现GO/G1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和p27的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对映体诱导的耐药A549细胞株中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RTKs)的表达差异及受体间的相关性。方法:MTX对映体低药诱导肺癌A549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分L-(+)-MTX/A549细胞组、D-(-)-MTX/A549细胞组和亲本A549细胞组,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三组细胞中7种磷酸化RTKs: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p-IGF-1R)、磷酸化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p-HGFR)、磷酸化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PDGFRp)、磷酸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HER-2)、磷酸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p-VEGFR2)、磷酸化血管生成素受体2(p-Tie-2)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MTX/A549组p-EGFR,p-HER-2的MFI分别为26.91±1.81,16.56±1.15; Ir(+)-MTXIA549组的MFI分别为54.13±2.75. 16.94±1.44;亲本细胞组的MFI分别为54.38±2.88, 33.75±2.490磷酸化RTKs之间的相关性:p-EGFR与p-HER-2相关关系显著(r=0.732,P<0.05),p-HER-2和p-VEGFR,p-HGFR之间相关关系显著(r≥0.634,P<0.05),其他磷酸化RTKs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MTX对映体诱导的耐药细胞株中p-EGFR表达水平存在手性差异。
  • 摘要:目的:验证二个厂家测量系统GGT结果的正确性。方法:采用IFCC参考方法和A、B二个厂家测量系统(以下简称方法)同时测量20份不同浓度的新鲜单人份血清、ERM-AD452、RELA样本,采用MVS软件按EP-9文件评价各厂家方法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并用Bland-Alterman图形分析法进行验证。采用Matlab软件根据EP-14文件评价A、B二个厂家校准品的互通性。结果:A、B两个厂家方法测量结果明显不同。A方法与IFCC参考方法的回归方程为y=0.995x-0.417,预测偏倚值为0.359,A方法与IFCC参考方法正确度性能一致。B方法与IFCC参考方法的回归方程为y=0.827x+0.566,B方法预测偏倚值为17.258。B法与IFCC参考方法正确度性能不一致。使用IFCC参考方法、A方法、B方法同时测量的三种不同来源的标准物质ERM、RELA-A和RELA-B样本的测量结果均值分别为114.8、115.5、88.1;110.9、109.5、93.41203.8、201.0、173.4。结论:见于各厂家测量结果的明显差异,实验室应建立常规测量方法正确性评价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二水2-酮戊二酸二钠盐的质量对ALT催化活性浓度测量的影响。方法:共分两步。第一步:用所购买的二水2-酮戊二酸二钠盐配制起始试剂溶液(自配R2),同时测量RoeheR1+RocheR2和RoeheR1+自配R2两种试剂组合在180s内的时间和吸光度变化,当二水2-酮戊二酸二钠盐的质量符合IFCC原始参考方法的要求时,进行第二步:用RocheR1+RocheR2和RoeheR1+自配R2两种试剂组合同时测量同一份样本,各测12次,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查看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步:Rate dAbs.min-1 2号杯:-0.0002,3号杯:O.0001,4号杯:0.0001。第二步:用RocheRl+RocheR2的试剂组合:测量次数12次,测量均值115.3U/L,标准差0.7U/L,变异系数0.62%;用RocheRl+自配R2的试剂组合:测量次数12次,测量均值116.6U/L,标准差1.OU/L,变异系数0.89%;两种试剂组合的测量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所购买的二水2-酮戊二酸二钠盐的质量符合IFCC原始参考方法的要求,对ALT催化活性浓度的测量无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IFCC法检测试剂中加入5'-磷酸吡哆醛对结果的影响。方法:依据IFCC公布的酶学测定参考方法(37℃)的SOP,使用该室建立的测定系统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比较加入5’-磷酸吡哆醛和未加5’-磷酸吡哆醛两种试剂检测结果相关性,并探讨加入5’-磷酸吡哆醛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在参考实验室用加5'-磷酸吡哆醛和未加5'-磷酸吡哆醛的ALT试剂分别用参考方法检测22份临床标本,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回归方程为Y=0.854X+1.3059,R2=0.9758,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用两种试剂分别检测14份混合血清,加入5'-磷酸吡哆醛ALT试剂的检测结果:平均值(x)=104.1536UlL;标准差(s)=1.5820;变异系数(CV)=1.5%。而未加5'-磷酸吡哆醛ALT试剂的检测结果:平均值(x)=88.7231U/L;标准差(s)=0.5542;变异系数(CV)=0.6%。结论加5'-磷酸吡哆醛ALT试剂与未加5'-磷酸吡哆醛ALT试剂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两组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5'-磷酸吡哆醛ALT试剂测试结果比未加5'-磷酸吡哆醛ALT试剂测试结果约高20%。加5'-磷酸吡哆醛ALT试剂测试结果的变异系数比未加5'-磷酸吡哆醛ALT试剂测试结果的变异系数高。
  • 摘要:本文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ELDI-TOF-MS)分析结肠病患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及利用结肠癌患者的生化、肿瘤标记物及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信息,初步建立结肠癌的诊断模型,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检测结肠炎和结肠息肉的血清诊断标志物,并建立诊断区别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的诊断模型。
  • 摘要:Y染色体上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区域微缺失可以导致精子生成障碍,引起患者严重少精或无精;AZF因子位于Y染色体长臂(Yq11.23),根据目前研究成果将其分为AZFa、AZFb、AZFc和AZFd四个区域,其中d区位于b、c两区中间[1]。目前全世界约有15%的夫妇不育,其中男性不育约占40-50%,引起男性不育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遗传和非遗传因素。AZF缺失占男性原发无精和少精症患者中比例大约有7.5%~15%,属于可遗传因素引起不育。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不育采用单纯药物促进生精治疗方案不仅对疗效不明显,而且也对患者也是很大的经济负担。现在人们生活环境中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各种放射性射线污染无处不在,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染色体基因突变机会,引起AZF缺失,导致男性不育患者的病例也明显增多。但是.AZF微缺失检测在我省一直是个空白,而且我院辅助生殖已经在临床开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AZF检测方法,满足临床和患者需要。本文采用多重PCR技术,一次同时检测AZF的15个标签位点,确定严重少精或无精患者AZF因子标签位点的缺失情况,为临床选用治疗方案提供参照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与感染HPV的关系。方法:HPV核酸扩增分型技术检测HPV DNA。结果:CINI、CINII、CINⅢ及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为37%、52%、56%、82%。结论: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和CIN的重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ApoAI-75Mspl、ApoB-Mspl、ApoCⅢ-Sst1、LRP5、ApoE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模式之间的内在相关性。方法:将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模式分为九组,每组80人,共720人份,采用SnaPshot法检测上述基因的多态性,最后用测序法佐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ApoAI-75Msp1、ApoE基因型在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模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poCⅢ-Sst1、ApoB-Msp1、LRP5基因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oAI-75Msp1,ApoE 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模式有相关性,ApoCⅢ-Sst1,ApoB-Msp1, LRP5与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模式无相关性。
  •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北方汉族人群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48例对照组,98例2型糖尿病组和7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RIBl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分析了不同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探讨了基因多态性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e)、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三组研究对象间的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国北方汉族人群rs17321515多态性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0.151、0.500、0.349.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01,0.599,与不同国家地区间人群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3.543,P=0.471)。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中AG+GG基因型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TRIB1 rs17321515多态性与性别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2.212,P=0.041)。结论:TRIB1基因rs17321515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关联,A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了解脂蛋白脂酶(LPL)基因多态性与飞行员血脂水平的关系,为飞行员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6例飞行员和98例健康对照者LPL基因HindⅢ、PvuⅡ和Ser447Ter位点多态性,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飞行员LPL基因HindⅢ,Pvu Ⅱ和Ser447Ter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飞行员的高脂血症患病率(52.83%)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9.59%)。LPL基因HindⅢ和Ser447Ter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飞行员血清TG和HDL-C水平相关,而Pvu Ⅱ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血清TG, TC和HDL-C水平相关.结论:LPL基因多态性影响飞行员不同个体间血脂水平,环境因素是引起飞行员高脂血症的重要作用因子。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