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88篇,会议文献有21篇,学位文献有22篇等,历法的主要作者有曲安京、傅千吉、李勇,历法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西北大学、西北大学数学系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太岁避兵”戈的援部凸雕神人像,内部阴刻神鸟纹,是一对阴阳神。据铭文位置可知神鸟是“太岁”神,而神人是岁星神。营室是岁星庙,神人手持的四脚蛇和两头蛇代表岁星神...
2.[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上元积年法”和“近距历元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傅仁均《戊寅历》首创的“近距历元法”以及古代历算家的历元价值观,指出对于上元积年法,“废...
3.[期刊]
摘要: 太初改历是中国历法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对后世天文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太初改历过程中,新历历元的确定十分关键,它直接决定《太初历》准确与否,目前学界围绕此问题...
4.[期刊]
摘要: 胡家草場M12出土的西漢簡中,有自題爲"曆"和"日至"的兩類竹簡,分别抄寫了自公元前163—前64年間每年的月朔日干支或八節氣所在干支,時間跨度長達百年且連續...
5.[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纪时考》,张衍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月球绕地球公转,根据月相盈亏,三十天为一个月;地球绕太阳公转,四季交替,是一...
6.[期刊]
摘要: 包山楚简记载在盛公之岁和邵滑之岁的刑夷之月举行了"集岁"占.楚国历法同时行用《颛顼历》的大正和小正,刑夷是《颛顼大正》的四月,相当于《颛顼小正》的正月,是斗柄...
7.[期刊]
摘要: 汝阴侯墓二号式盘太一的运行分为大周期和小周期两个层次。大周期模拟帝星运行。小周期则以太一大周期所居宫位为起点,以被旋转过的天盘上的数字为序逐日游徙于九宫。
8.[期刊]
摘要: 藏族传统天文历算学是我国传统天文历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传统天文历算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规律定义时间、制定历法的.确定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规律与运动方位也是衡...
9.[期刊]
摘要: 天干地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纪年方法,关于其创始人和起源史界历来有颇多争议.以目前文献资料所见,最早记载天干地支的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最初是分别用天干...
10.[期刊]
摘要: 星算和历算是传统藏历算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文献对比研究,认为藏族星算和历算起源于岗底斯山周围的古象雄,由章松月波创立八卦、九...
11.[期刊]
摘要: 老北京过年。一般从“腊八”就开始了,这腊八粥一喝,就意味年越来越近了,等家里大人把腊八蒜一泡,开始盼着蒜绿了,什么时候蒜绿了,那么大年三十就真的来了。
12.[期刊]
摘要: 藏族天文历算学是藏族传统“十明”学科之一。它是藏族先民在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长期观察和掌握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则、四季更替的气...
13.[期刊]
摘要: 楚国《颛顼历》分为大正与小正.屈原诞生天象"摄提贞于孟陬",是立春节气与正月合朔同时发生在岁首元旦的特殊天象,民间俗称为"首日春".此年是《颛顼大正》的戊子蔀...
14.[期刊]
摘要: 高校天文仪器馆是以展览天文仪器为主体的高校特色博物馆.建立高校天文仪器馆可以拓宽科技史研究、促进研究生教育、辅助通识课教育,深化高校相关学科的学科建设.高校天...
15.[期刊]
摘要: 宋《明天历》在月亮运动中设计会周常数,用以表示月亮一个朔望月的运行距离,其数值为转终分与朔差常数之和.研究发现,会周常数与朔望月常数之间存在数值矛盾,证实《明...
16.[期刊]
摘要: 分析《戊寅元历》的日食和月食推步算法,对记载在《旧唐书》中《戊寅元历》的推算交食的常数和术文进行完整的解读和释证;阐释有关日月食计算常数的天文意义;利用文献分...
17.[期刊]
摘要: 文章着重论述了藏传时轮历的发展及其作用,藏传时轮历是藏族天文历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流传在藏区,对藏区的纪日、纪时的算法以及生活、生产、医药、文化等发展...
18.[期刊]
摘要: 《夏小正》传文与《公羊传》《谷梁传》等体例十分相似,这样作传的原因在于,在当时学者观念中,《夏小正》和孔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揭示《夏小正》的经传合一文本性...
19.[期刊]
摘要: 《颛顼历》起源于颛顼帝时代,"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夏商周三代演变为"三正",东周时由观象历发展为推步历,有古六历.楚国先祖源于重黎氏,称王用...
20.[期刊]
摘要: 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歪曲历史真相,虚化历史发展规律的政治思潮,是一种唯心史观。互联网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主体、受众、内容、方...
1.[会议]
摘要: 本文针对历法在实际生活以及时频领域中的特点,介绍了儒略历、格里高利历(公历)、农历的制定方式,重点讨论了儒略日(JD)和公历日、公历日和农历日之间的互换关系,...
2.[会议]
摘要: 关于殷商之历法,《汉书·律历志》说上古至三代有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古六历.但南北朝时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祖冲之指出:"古之六术,并同四分.四分之法,久...
3.[会议]
俄亚大村木瓜林青东巴"兔年历日书"译释——兼论俄亚大村历法情况
摘要: 纳西族历法的研究,一直是东巴文化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为了摸清纳西族的历法情况,通过走访了纳西文化保存较完整的俄亚大村.在访问东巴木瓜林青时,得到了一份兔年的历日...
4.[会议]
摘要: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显然,游牧民族为了追逐草场和水源必须掌握时令并能在茫茫草原中辨别方向,农业民族...
5.[会议]
摘要: 东周时期的天学下达使得各地用历混乱.秦始皇统一后没有制作新历,而是将秦朝一直行用的颛顼历推广至全国以统一历法.但由于行政低效、文书不便等原因,地方实际所行用的...
6.[会议]
摘要: 中国学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经典思维是中国学术的一大重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天文学为什么能够率先占领一个如此重要的学术领域呢?笔者认为明末清初中国的历算...
7.[会议]
摘要: @@中国传统历法,即现在所说的农历,系指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而于西汉太初年间正式定型,并沿用至今的一套历法体系。民间或某些场合,也有称其为阴历、夏历、中历、...
8.[会议]
摘要: 对于地支记时用于记事的时代,宋元清三代的学者均有自己的看法,本文试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参照三代学者的结论,进行考辨,浅谈自己的看法,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9.[会议]
彝族十月太阳历对中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试析刘明武先生解读彝族十月太阳历
摘要: 目的:从天文历法和彝族十月太阳历的角度探讨中华文化的源头,用"太阳论之"的论证方式解答源头文化的千古之谜.方法:研读刘明武先生近年来所发表的关于研究彝族十月太...
10.[会议]
摘要: 本文采用干支四时纳甲方法浅读戊子(2008)年,随机预测师卦内涵.rn 戊子年纳甲霹雳火年,是多火多难年。师卦象曰:地中水,由先坎后坤组合。坎卦坎坷之意...
11.[会议]
摘要: 本文考释了《宿曜经》中的“宿直月”和“宿直日”系统,分析了该系统中的具体日直宿的查找方法,并最终复原出了《宿曜经》中所隐含的“宿直”纪时历表。
12.[会议]
摘要: 黄帝历是世界最早且最精确的立法,观测到太阳绕地球一周的视运动为366日,并观测到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主要节气。文章就黄帝历历法的完善与变迁过程进行了介...
13.[会议]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历法创立最早,最为精湛的国家,在人类历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中国十二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浅谈了磁山文化遗址发现的物品,阐述了磁山文...
14.[会议]
摘要: 尼普尔历法受以南那神为主神的乌尔历法影响,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尼普尔历法,它经过千年的酝酿发展成为标准两河流域历法.尼普尔月名是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宗教生活...
15.[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民国历法科普的基本情况和历法从“天学”到“大众科学”的转变,为了涤除附会于历法上的各种迷信观念和偏见,诸多历法科普文章和专著,皆特别注重凸显历法的科学...
16.[会议]
摘要: 本学会多年来专于南半球有关的五术研究,为了让中华五术文化在南半球有正确的永续发展,及从事相关业务服务者,有精准的信息依据可循,义不容辞投入南半球的历法研究。论...
17.[会议]
摘要: 本文依据《元史·授时历经》、《大统历法通轨》和《明史·大统历志》中的交食推算方法,分别对其进行编程计算,得出三者在不同时期的实际交食推算精度,并发现三者交食推...
18.[会议]
摘要: 干支历法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以气论的数术学如中医、易像数、养生等推论的重要依据.然历随天定,而天又常变,故历也应随天变而常修,使新历合乎当时的天像,如此,...
19.[会议]
摘要: 在还没有历法的古代,人们根据和天象,特别一些显赫恒星在黄昏或清晨出现于天空的景象,来定农业生产和民居生活的时令。春秋时代,虽已有历法,但还很粗疏,列国用历也各...
20.[会议]
摘要: 编年缀事,诠评昭整,夏殷周分绍正十二浴十一。天下有道,不失纪序;无道,正朔不行于诸侯。文大明明历法沿革,综大统历,析回回历,(蕺)书历华,千曲晓声,博观培(垏...
1.[学位]
摘要: 对中国古代历法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天文学史中的重要内容,前人在术文解读和算法分析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采用通常的计算手段很难准确...
2.[学位]
摘要: 明末时期是中国传统历法复兴,中西天文历法开始初步接触并发生碰撞和融和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通过对崇祯以前的历法改革动议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与改历活动有关的各种技术...
3.[学位]
摘要: 回回历法是阿拉伯天文学传入中国的产物,在明朝一直同大统历参用,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历法。在中国,回回天文学的大规模兴起始于元朝,而其汉文典籍则主要形成于明朝。前人...
4.[学位]
摘要: 本论文主要根据新发现的史料,采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的方法,结合明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对明代历法的发展进行了新的探讨和研究。全文共分基本史料、精度分析、政治社会三篇...
5.[学位]
摘要: 历法是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科学史内史路径着眼于历法在天文学意义上的科学贡献及其演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古人使用历法推步闰朔...
6.[学位]
摘要: 明代是中西历法的过渡时期,在中国历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界已有的研究工作更多地集中于有关西方历法问题的研究,而对明代传统历法的评价,历来大都不甚高...
7.[学位]
摘要: 太阳和月亮位置的计算在中国古代历法的各类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日月食记录包括了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研究交食记录中的日月宿度记录及其历法中的算法,对于正确认识古...
8.[学位]
摘要: “没灭术”是中国古代历法体系中的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算法。它始创于公元85年后汉《四分历》,其后历代沿袭,直到唐代高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对其进行了重大的变...
9.[学位]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南朝天算家何承天(370-447)的天文历法活动,反映中土天学传统的演进以及该传统对域外天学的整合。 佛教文献多处记载了何承天与僧人讨论...
10.[学位]
摘要: 紀時,是封時間的表述舆紀綠。我國古代的紀時方式獨具特色,紀時本身又具有豐富的語言舆文化内涵,是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天文曆法逐漸完備,無論紀時方式...
11.[学位]
摘要: 本文用数学公式化和计算机程序化的手段比较分析了宋代历法的定朔算法及精度,进而分析定朔误差的来源。主要工作如下: 1)从中国古代定朔算法模型入手,清晰梳理...
12.[学位]
摘要: 代表汉代天文观测和历法设计水平的《汉书·律历志》,历代的研究者一直给与了适度的关注,在清代达到了高峰。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律历志》算法的讨论和研究提供...
13.[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依照国内外藏学界研究成果以及文化传播学、科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基础,结合作者实地田野调查,着重对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存在类型、状态及其历史变迁予以了比较...
14.[学位]
摘要: 在近年的考古工作中,发现许多纪年、纪日的历谱。作为出土文献,简牍历谱保存了未经后人加工的原始信息,不仅为墓葬断代、秦汉纪年考证提供了可靠证据,还为我们重新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