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458篇,会议文献有818篇,学位文献有364篇等,四诊的主要作者有陈群、王忆勤、许家佗,四诊的主要机构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望诊是中医四诊之首,舌诊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在临床中判断正气盛衰、病邪性质、病位深浅以及推测疾病预后与转归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随着社会...
2.[期刊]
摘要: 特发性弱精子症病因不是十分明确,其临床表现除了男性生育力明显下降外,常常无其他的典型症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医辨证难度,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
3.[期刊]
摘要: 舌诊作为温病学的特色诊法之一,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对其在内伤杂病中的应用颇有见地而独具卓识。本文以《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一书中涉及到舌诊病案为例,立足观舌苔...
4.[期刊]
摘要: 从《伤寒论》的“心下悸”“脐下悸”“奔豚”“气上冲胸”等可以总结出腹主动脉搏动亢进(简称:腹动亢进)的腹诊操作。腹动亢进属于里寒证,桂枝是解决里寒证的首选药物...
5.[期刊]
摘要: 目的:在普遍认为气郁质舌象特征为“淡红舌,薄白苔”的基础上,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化以及专家诊断定性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气郁质的舌象特征。方法:通过体质问卷调查...
6.[期刊]
摘要: 目的:揭示阴虚体质脉诊信息特征,为阴虚体质辨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仪采集阴虚体质人群脉诊信息并与平和体质人群进行比较,通过12谐波拟合对多周期...
7.[期刊]
摘要: 中医四诊作为中医诊断辨证的基本手段,近年来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进一步传承创新。汇总了近十年中医四诊智能化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现状,完成基于知识图谱...
8.[期刊]
摘要: 张仲景遣方用药之精妙、临床配伍之严谨,其卓越之处不仅在于对药性及功用的深刻认识,更在于其对辨证论治、随证治之原则的精准把握。然人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玄妙幽微,...
9.[期刊]
摘要: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声诊包含在其闻诊之内,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重要诊断方式之一。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文献,探析中医声诊的源流及其时代分期,先秦是声诊理论的萌芽阶段,汉...
10.[期刊]
摘要: 舌下络脉诊法为我国所特有,它源于舌诊与络脉刺血,奠基于《内经》,既是络脉诊法的一个分支,又是舌诊的组成部分。舌下络脉诊法作为独立的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是在晋以后...
11.[期刊]
摘要: 汪宏所著《望诊遵经》是一部全面论述中医望诊的诊断学专著,面部色诊更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读全书主要体会一是面色深浅浓淡可初步判定病证虚实,但要注意与光泽明...
12.[期刊]
摘要: 五色诊首见于《周礼》,唐以前(包括唐)的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中有许多关于五色诊的记载。五色诊的理论基础是五色为五脏之气外发,诊断部位主要是在面部。五色诊常用于诊...
13.[期刊]
摘要: 面部病色行走理论来源自《内经》,依据其内容及后世医家相关阐述,将其命名为“望色行走”。本文从行走方向、所向何方、表现形式、疾病逆从4个方向探讨“望色行走”的主...
14.[期刊]
摘要: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肠道湿热证和寒湿困脾证泄泻患者肠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符合筛选标准的肠...
15.[期刊]
摘要: 色部为中医特有概念,中医以五行理论为基石,把脏腑、经络、气血的变化联系起来将色和形相结合,形成了中医独特的色部理论。色部位置界定为中医色部研究的关键点且长期存...
16.[期刊]
摘要: 舌下络脉诊法最早载于《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舌下两脉者,廉泉也”,是传统中医学特有的诊断方法。一般指从舌底观察舌的络脉主干、细络分支在内的舌下静脉外观形...
17.[期刊]
摘要: 介绍唐蜀华教授临证诊脉要点。他认为,诊脉操作要把握七要素:脉位、脉率、脉律、脉形、脉体、脉力、脉势;凭脉辨证需要综合四诊、权衡轻重取舍;心血管疾病诊治尤需继承...
18.[期刊]
摘要: 目的:围绕“舌诊仪”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2000—2020年国内舌诊仪的发展状态、研究热点以及前沿动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
19.[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眼底体征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中医辨证进行分组,利用改进的U-Net网络对患者眼底图...
20.[期刊]
摘要: 色脉诊是根据望面色与诊脉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察病之微、诊病之所在以及决死生的重要方法,其原理与应用被大量地记载于《黄帝内经》中,色脉诊在早期临床医学中本为紧密联...
1.[会议]
摘要: 目的:研究郑启仲教授风池、气池诊法经验规律.rn 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收集并分析肝风证、咳嗽、泄泻、厌食四种疾病各30例,每种疾病选取2个证型.r...
2.[会议]
摘要: 本文阐述数字化中医四诊,助力“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建设,提出中医药健康服务“现代化”发展路径,包括:硬件、感知技术、医理分析、认知技术、决策AI、互联网...
3.[会议]
摘要: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舌为心之外候,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客观地了解人体内病邪的深度和性质,临床上各种疾病都可结合舌象进行诊断.历代医家又根据舌象特征,将...
4.[会议]
摘要: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在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及中医相关古籍的指导下,发现肺热咳嗽患儿的板门穴腠理存在特征性的变化,本文将试述其原理、表现.深入挖掘其对疾病的辅助诊...
5.[会议]
摘要: 探讨全息舌诊断病与董氏奇穴全息针法临床应用,董氏奇穴针灸瑰宝是取穴少、疗效卓越的特殊传统疗法,不懂医理的或没有中医基础的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确的掌握治疗方法...
6.[会议]
摘要: 望诊在四诊中居于首位,在中医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为采集信息的手段,视觉最为直观方便,也最为快速敏捷,相对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人的精神状态、面部...
7.[会议]
摘要: 面诊是中医辨证诊断中的重要内容.面部是全身经络血脉汇聚的地方,人脸的面色、光泽、眼神、色素沉着、口唇颜色等特征能反映人体五脏的病变状态.传统的面诊方法主要是通...
8.[会议]
摘要: 小儿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咽部望诊为儿科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咽部望诊结合症候、舌脉辨证,可知邪之有无及多寡,病性之虚实寒热,有无津液亏虚或痰浊内盛,...
9.[会议]
摘要: 中医心身健康调理技术是马一友先生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2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出的实用新型系列人体综合的康复技术,本文拟从六淫--伤于寒、七情-...
10.[会议]
摘要: 黄伟荣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系本院福建省老中医师承带徒指导老师.黄老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从医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脾胃病诊疗方面形成了...
11.[会议]
摘要: 通过临床长期的观察和对中医上工诊疗四大价值的评论,认识到辨证和施治是发挥中医疗效优势的根本也是难题所在,因此提出了重参舌诊及整体辨治的诊疗方法,同时总结了舌诊...
12.[会议]
摘要: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证的鼻病.临床多见肺脾肾虚,亦可见虚实夹杂,通过望鼻辩证分型指导临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小儿属稚阴稚阳...
13.[会议]
摘要: 本文介绍了小儿舌诊的原理,小儿舌诊的内容,舌诊的辩证与临床意义,最后将小儿舌诊应用于小儿发热。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舌体、舌质、舌苔等的变化,用于小儿诊断和鉴别诊断...
14.[会议]
摘要: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众多情志病应势而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肝郁不寐在其中的比重愈加增大,而舌诊作为中医望诊中的特色诊法之一,在诊治肝郁不...
15.[会议]
摘要: 女子在经期、妊娠、产后、哺乳、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随之变化,呈现出来的舌象也与"淡红舌,薄白苔"的正常舌象有所不同....
16.[会议]
摘要: 舌脉辨证为经方诊治杂病的重要环节,历来为诸多医家所重视,张卓文医师精研各家之说,深谙经方之妙,以仲景法指导临床而每每获效.甄选张卓文医师脉案2则,试从舌脉辨证...
17.[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舌苔形成的微生态学机制. 方法:术前胃癌患者47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性别匹配,基于16S rRNA基因进行454高通...
18.[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四诊信息的复杂网络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研究提供新方法、新依据. 方法:采用复杂熵聚类方法构建1576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
19.[会议]
摘要: "治未病"和"舌下络脉"均源于《黄帝内经》.本文试图站在"治未病"角度,从"治未病"背景下舌下络脉诊法研究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治未病"的舌下络脉诊法研究的目标...
20.[会议]
摘要: 中医诊断疾病靠四诊收集信息,再用中医的理论进行综合判断,作出病名诊断,辨别证候,确定证型.诊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四诊收集的信息是否准确、全面.由于历史原因,古人诊...
1.[学位]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舌象,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舌象的特征以及仪器数据客观化的说明。
方法:
通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
2.[学位]
摘要: 望诊客观化的核心内容是面诊和舌诊。其中舌诊客观化的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然而面诊客观化的研究还存在较多的空白领域。许多研究者分别从仪器设备和图像处理两个角度着...
3.[学位]
摘要: 血脂异常属于中医“痰浊”、“膏脂”范畴,具有隐匿性、进行性、全身性的特点,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危险因素多、合并症多,但无特征性症状表现,这增加...
4.[学位]
摘要: 研究目的: 对中医学“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澄清、整理;对现代学者关于“色”的客观化研究进行检索、梳理,以发现代学者对中医学“色”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利用“MT...
5.[学位]
基于OCTA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与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检查分析NPDR患者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与厚度变...
6.[学位]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大肠癌脾胃虚弱证患者舌象特征表现、舌苔脱落细胞微观指标变化及舌苔脱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研究,预期找到舌诊与大肠癌脾胃虚弱证之间的相关性,...
7.[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舌象与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高血压的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登记表收集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
8.[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a、3b、4期病人的中医证型、分期、舌象在舌苔脱落细胞的成熟指数(MI)、成熟价...
9.[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舌象与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高血压的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登记表收集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
10.[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a、3b、4期病人的中医证型、分期、舌象在舌苔脱落细胞的成熟指数(MI)、成熟价...
11.[学位]
摘要: 目的:基于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内镜技术对于大肠息肉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NBI 内镜技术下大肠息肉的镜下成像特征、病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