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前五色诊研究

     

摘要

五色诊首见于《周礼》,唐以前(包括唐)的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中有许多关于五色诊的记载。五色诊的理论基础是五色为五脏之气外发,诊断部位主要是在面部。五色诊常用于诊断五脏之病和判断疾病预后,具体方法一种是本色过于显露,另一种是转为客色。古人认为五色通天应时可与脉诊合参,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来判断疾病和预后。古人也意识到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不能局限于五行的抽象概念,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因此五色诊还增加了许多补充内容,并以五行学说为理论核心,又被数术家所用成为相术的一部分,根据人之五色来判断吉凶。五色诊曾是重要的诊病方法,但因其缺陷和局限性,后世逐渐沦为辅助性诊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