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诊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65篇,会议文献有47篇,学位文献有19篇等,色诊的主要作者有许家佗、曾常春、王鸿谟,色诊的主要机构有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汪宏所著《望诊遵经》是一部全面论述中医望诊的诊断学专著,面部色诊更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读全书主要体会一是面色深浅浓淡可初步判定病证虚实,但要注意与光泽明...
2.[期刊]
摘要: 五色诊首见于《周礼》,唐以前(包括唐)的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中有许多关于五色诊的记载。五色诊的理论基础是五色为五脏之气外发,诊断部位主要是在面部。五色诊常用于诊...
3.[期刊]
摘要: 面部病色行走理论来源自《内经》,依据其内容及后世医家相关阐述,将其命名为“望色行走”。本文从行走方向、所向何方、表现形式、疾病逆从4个方向探讨“望色行走”的主...
4.[期刊]
摘要: 色部为中医特有概念,中医以五行理论为基石,把脏腑、经络、气血的变化联系起来将色和形相结合,形成了中医独特的色部理论。色部位置界定为中医色部研究的关键点且长期存...
5.[期刊]
摘要: 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在量表的功能、条目的表达、条目池的形成、条目的筛选与分级量化、量表的验证与应用方面仍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如量表的诊断与评价功能相混淆,条目的表...
6.[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面部印堂和准头部的可见反射光谱色度学数据,分析印堂和准头部位色诊的明度值对其主波长和兴奋纯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光谱测色法采集516例正常...
7.[期刊]
摘要: 望诊为中医四诊之首,鱼际望诊为局部望诊法之一,源于《黄帝内经》。本文从哲学和医学两方面论述了鱼际望诊的原理;依据经典文献和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鱼际望诊可以诊察...
8.[期刊]
摘要: 中医色诊中以青、赤、黄、白、黑为五个基本色,进行疾病的临床诊断与辨证。文章简单论述了中医五色的基本特点,分析了中医色诊过程中机体组织在自然光条件下色彩信息的形...
9.[期刊]
摘要: 色诊是中医的特色之一。中医学很重视面部望诊,在《内经》中就对面部五色诊有详细的论述。所谓面部五色诊法,就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脏配五行五色的理论,通过目测面...
10.[期刊]
摘要: 目的:用模型中医学思维探讨中医色诊.方法:基于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从哲理和数理两个层面解读中医色诊规律.结果:中医色诊在哲理上应用了太极、冲气、阴...
11.[期刊]
摘要: 厚腻苔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理舌苔,临床多见食积、湿浊及痰饮等阳气被遏等病变,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古代中医文献,从脱落细胞学、微生态学、多组...
12.[期刊]
摘要: 宁亚功教授是全军中医药9名“国医名师”之一,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具有...
13.[期刊]
摘要: 色诊属中医梁诊诊法之一,广义的色诊包含了形诊、形态诊、体质诊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医望诊理论的中坚内容.本文从中医色诊理论的源流,历代医家对色诊理论的充实和发挥...
14.[期刊]
摘要: 从面部色诊分区、常色、病理五色、病证相关研究四个方面对现代面部色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展望.%The ...
15.[期刊]
摘要: 目的:初步阐明高血压前期红外热成像特征,为高血压前期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岳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2015年3-6月体检的150例受检者,分为高血...
16.[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人体肤色和黏膜颜色特点,建立一种室内自然光条件下的医学真彩图像采集分析的颜色恒常性模型.在LAB均匀色度空间中,对一维L*空间进行线性影射,二维a*b...
17.[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拓扑剖分影射(TRM)方法在临床舌苔图像颜色校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运用TRM方法对临床410例苔色进行色彩还原和分析,尝试进行舌象颜色特征分...
18.[期刊]
摘要: 望舌归属于中医四诊之一"望诊"的范畴,舌诊为疾病的辨证提供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目前临床舌诊方法仍是凭靠医家的肉眼观察,从个人角度上看,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难以形...
19.[期刊]
摘要: 通过梳理面色黧黑的古今文献,系统回顾其内涵、病因病机、治疗及客观量化的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得出,面色黧黑是“一种面色为黑中带黄,又晦暗无光的病色,可由面色青发展...
20.[期刊]
摘要: 目的 初步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舌象特点.方法 对患者组11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及对照组34例正常人舌象特点进行观察,分析舌象变化与口腔扁平苔藓临床分型的相关性...
1.[会议]
摘要: 近28年来,色诊的概念发生了严重混乱,出现了面诊、面部色诊,望色即是色诊等多种误解。这些误解使色诊失去了独立诊法的地位,濒临灭绝的危险。为了挽救色诊绝学,本文...
2.[会议]
摘要: @@“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五官气色变化诊病辨证的独立诊断方法,古代又称为“五色诊”、“五色微诊”、“五色诊病”。色诊曾经辉煌一时,自从《史记·扁鹊仓公列...
3.[会议]
摘要: 目的:从色诊角度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的色诊特点。rn 方法: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
4.[会议]
摘要: 色部定位是色诊的关键理论技术,本文介绍王鸿漠创建的面貌整体-明堂色部-五官微诊系统三级色部定位法及其色诊经验。色部是色诊的基础,诊断定位的依据,三级色部各有所...
5.[会议]
摘要: 血瘀证表现出特异性的色诊现象,特异性色诊现象也是血瘀证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中,根据血瘀证血液运行迟缓或阻滞的特点,探讨了血红蛋白在不同氧分压下的色度...
6.[会议]
摘要: 彭显光教授通过数十年临床实践将前人“望眼诊病”等经验应用于临床,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总结,使之逐渐完善起来,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继承和发掘中医学遗产有很大意义...
7.[会议]
摘要: 面诊是中医辨证诊断中的重要内容.面部是全身经络血脉汇聚的地方,人脸的面色、光泽、眼神、色素沉着、口唇颜色等特征能反映人体五脏的病变状态.传统的面诊方法主要是通...
8.[会议]
摘要: 目的:开展影响因素研究,获得光电血流容积图稳定的波形参数和可重复性检测,规范检测操作.方法:通过比较同一受试者在不同生理因素(包括精神因素、肺部通气压力与静脉...
9.[会议]
摘要: 目的:寻找大肠癌患者面部信息特征,客观地评估面部客观信息对大肠癌患者中医诊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也为发展无创的中医诊断技术提供一定实验基础.rn 方法:运...
10.[会议]
摘要: 目的:中医通过观察痤疮颜面对病情做出直观判断,本文对痤疮面象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并对痤疮病症进行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痤疮脏腑分型中五类样本进行特征分析,对面象...
11.[会议]
摘要: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追求健康长寿的夙愿,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形成一套日趋完备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发展历程必定让人怦然心动,而舌诊作为中医四诊中望诊的一...
12.[会议]
摘要: 目的:以《内经》面色诊理论为指导,观察不同健康状态人群面部面色光谱色度情况。方法:用《健康状态评价问卷H20 V2009》对470名无明确急慢性疾病者进行健康...
13.[会议]
摘要: 面色望诊在望诊中有提纲挈领之作用,临床医生在诊疗疾病时,若能熟练应用面色望诊,做到眼之所及,心领神会,便可指导接下来的问诊.五色望诊为面色诊病的重点,五色对应...
14.[会议]
摘要: 本文从面部色诊分区研究、常色现代研究、病理五色研究、病证相关研究四个方面对现代面部色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15.[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与慢性肝炎人群面部脏腑分部位点的关系.方法:应用LAB颜色法和王鸿谟面部整体-自然标志分区-中心坐标定点三级色部定位法测定心、肺、肝、脾、肾...
16.[会议]
摘要: 本文开发了一套面部气色检测系统,主要由标准光源环境的图像采集装置和基于该装置的图像处理组成。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模拟日光光源,高反射率积分球漫射照明,高分辨率调谐...
17.[会议]
摘要: 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色诊的数字特征以及客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阳毒内盛证多有黄色鲜明、发热、舌红等特点,在色诊数字特征则表现为阳毒...
18.[会议]
摘要: 光谱测色是基于分光光度测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技术提升,除具备分光光度测色的准确性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的特征.本研究中,搭建了应用于中医色诊的光谱测色系统,并对其特...
19.[会议]
摘要: 本文将人体的气血阴阳反映于外的征象来对应分析,所有的望色其有余与不足的合体,并附验案1例.笔者认为中医辨证时,往往察色起决定作用.
20.[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各证型组及正常组的面诊参数变化特征.rn 方法:采用中医面诊数字化分析系统采集患者面部图像,分析患者的面色参数和光泽指数.rn ...
1.[学位]
摘要: 望诊客观化的核心内容是面诊和舌诊。其中舌诊客观化的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然而面诊客观化的研究还存在较多的空白领域。许多研究者分别从仪器设备和图像处理两个角度着...
2.[学位]
摘要: 论文对中医舌诊客观化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舌图像的彩色重现问题和舌象纹理、形态特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首先,论文分析了舌图像采集、...
3.[学位]
摘要: 本文基于机器视觉理论,结合色诊图像采集自身的特点,分析了中医色诊图像采集的系统需求,建立了中医色诊图像采集系统。根据光源的显色性、色温、发光强度等影响成像质量...
4.[学位]
摘要: 研究目的: 对中医学“色”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澄清、整理;对现代学者关于“色”的客观化研究进行检索、梳理,以发现代学者对中医学“色”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利用“MT...
5.[学位]
摘要: 第一部分:中医面部色诊的文献研究面部色诊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诸家多有阐扬,然而,面部色诊研究很难找到突破口,大多是经验总结和定性分析,为了系统研究面部...
6.[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舌象与病情及病因病机的相关性,以期为本病的临床研究增加一种探索方式。
方法:以目视方式采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舌象资料,并用索...
7.[学位]
摘要: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而成的经验,不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而且与现代医药相比,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
8.[学位]
摘要:
目的:探讨初诊肠道癌前病变患者结肠镜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结合祖国医学的舌象寻找发现肠道癌前病变的相关线索,指导临床进一步筛查肠道癌前病变。
方法:收...